《嫦娥奔月》

合集下载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8篇】大班教案《嫦娥奔月》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2、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嫦娥。

3、运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油画棒涂色的方式作画。

4、能表现出嫦娥的发饰、衣饰及动态特征。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6、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黑卡、银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提问:1、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非常爱美}2、她最怕什么?{怕自己老了、不美了}3、她是怎样变成神仙的?4、你认为她在月宫中生活的愉快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对嫦娥的理解)。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看。

1、观看嫦娥的发型及衣饰特点。

嫦蛾梳着高高的发髻并插了花;衣服是斜襟的、绣了花,袖子很长很大;裙子很长有很多褶等。

2、请幼儿观看嫦娥飞天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看飞天造型的动态特征。

3、观看嫦娥舞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舞蹈造型的特点。

4、观看嫦娥坐立的图片,了解坐立的造型特点。

四、老师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画出嫦娥飞天的造型、舞蹈的造型,如何表现出古人的发饰特点、衣饰特点等。

五、请幼儿作画请幼儿按照自己对嫦娥的理解去画。

1、请幼儿用银线笔在黑卡上勾勒轮廓线。

2、请幼儿用油画棒涂色。

六、幼儿作品完成后,相互欣赏,并说出自己的画面意义,老师及小朋友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建议。

活动反思:这节课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美术课,题材来至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它同时让幼儿欣赏到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了解到一些古代文化,如古人的发饰、衣饰特点等。

先请幼儿听故事再作画,可以让幼儿融入到情景之中,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画,可以使画面更丰富。

使小朋友作品不会雷同,带有自己的个性。

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播放嫦娥的图片给幼儿观看,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古代人物毕竟是幼儿不熟悉的、陌生的,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纵使老师描述的详尽入微、或是出示一张挂图,也不如大屏幕的图片显示来得直接、丰富,给幼儿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带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主要内容讲述了嫦娥为了拯救人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月宫,承担起守护月亮的重任。

本节课主要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体会嫦娥勇敢、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

难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

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嫦娥奔月》。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嫦娥为什么奔月,怎样奔月,奔月后发生了什么。

4. 品读感悟(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题目如下: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部分。

2. 你觉得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勇敢 + 无私 = 拯救人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嫦娥奔月的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嫦娥奔月》,让学生体会到了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同时,适当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僻的字词,如“翩翩”、“仙丹”、“灵霄”等,这些字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多次练习。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案(精选13篇)《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领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和善、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教学难点:感悟朗读表演教学预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同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争论:"苦难'是什么意思?(苦痛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留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患病的苦难。

4.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留意突出这些词。

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6.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其次段1.默读课文其次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争论:逢蒙的奸诈贪欲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欲)3.嫦娥的和善机灵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常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和善机灵。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讲述嫦娥、后羿和嫦娥的美丽传说,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嫦娥奔月的故事插图、月饼等。

2. 学具:学生课前预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嫦娥奔月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美丽的月亮,引出课题。

问题: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传说吗?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句子。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信息,如: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

4. 课堂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5.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老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7. 情感升华(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看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月饼传情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搜集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

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

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供大家参阅。

原文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
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翻译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
1.原文的文言文
2.嫦娥奔月文言文
3.嫦娥奔月原文及译文
4.嫦娥奔月原文及翻译
5.嫦娥奔月课文原文
6.口技文言文原文
7.小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

《嫦娥奔月》教案《嫦娥奔月》教案(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嫦娥奔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嫦娥奔月》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沛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安排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嫦娥奔月》教案15篇

《嫦娥奔月》教案15篇

《嫦娥奔月》教案15篇《嫦娥奔月》教案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资料。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课堂说写练习。

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

利用多媒体的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作细节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文种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__的意境美和嫦娥的心灵美。

教学理念:《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本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

在充分感受人物外在的同时,进而走进其丰富内心世界,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获得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掌握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说、多议、多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我想考考大家,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上太空,乘坐的是神州几号飞船?生:神州六号飞船。

师:这是中国第几次载人航天飞行?生:第二次。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祖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你的情绪如何?生:很激动。

生:很自豪。

师:看来,大家都具有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师:其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中国就有人不乘坐飞船飞上了太空,而且直接飞进了月球,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

师:请看大屏幕,看,正在奔向月亮呢!(“神六”上天,举世瞩目,人人关注,并且与嫦娥奔月异曲同工,古今相关,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图的资料?生:嫦娥奔月。

师:嫦娥奔月,其实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这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好吗?师: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一齐来写课题。

师:一齐把课题读一读。

师:能读得更好一些吗?一齐美美地读一读!二、学习重点段,感受意境美师:刚才,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了图意,你能用一段话具体说说图的资料吗?请大家打开书,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你能发现吗?生读,师出示。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详细描述了嫦娥为了拯救苍生,不畏艰险,吞下仙丹,飞升月宫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中秋节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吞下仙丹?她飞升月宫后,人们怎样纪念她?(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嫦娥奔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小结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英勇献身爱民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答案:嫦娥为了拯救苍生,吞下仙丹,飞升月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英勇和献身精神,过中秋节时,都会赏月、吃月饼。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

答案: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拯救他人,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我们要学习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济”,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

积累课文中“飘飘悠悠”等词语。

4、学会抓住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5、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层次,了解故事大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反复朗读,大体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重点了解后羿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由“月”入题,构建学生兴趣阅读的平台。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如——(课件)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

二、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达成目标1、2)1.把课文读1遍,做到正确流利。

没达到要求再读1遍。

2.看生字表,很快地说出本课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济”的不同读音组词。

3.在习字册上把书后第三题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边抄边记,准备默写。

4.读一读书后第三题等词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5.完成《补充习题》1(一)学生读自学指导,了解自学内容。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教师指导:1.朗读:选取2-4名困难学生分段读课文,出现错误,教师指导,请困难学生再读错误处,全班学生齐读错误处。

2.默写:内容为书后第三题,特别关注2名学生的默写,一名为学困生,一名为中等生。

默写完,互相批改,了解并指出错误。

3.理解词语:学生先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正确的教师加以肯定;错误的教师加以引导,或告诉学生,或联系课文让学生再体会。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文章脉络。

(达成目标3)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三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词语分别来概括他们三人的特征吗?后羿力大无穷、逄蒙奸诈贪婪、嫦娥美丽善良、2.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相近?试着给课文分段。

3.学生讨论交流。

(1—2)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下了九个太阳。

(3—7)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8)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概括为: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请学困生和中等生交流,再请优等生评价、补充。

)四、提高性目标1、自学指导:1)认真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三。

2)借助小标题说出课文大意,即简要复述。

3)学生试着复述。

师生评议。

2、学生自学。

3、交流,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与中等生)五、品读感悟课文第一部分(达成目标3)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文中的后羿是个怎样的人?重点句: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抓住动作、象声词来体会,并指导朗读。

)2.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指导读出命令的语气。

)联系第一自然段来体会后羿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在他的身上有着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壮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1---2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A类: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3、抄写词语及优美句子。

4、搜集《嫦娥奔月》另一版本的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会讲。

B类:1、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阅读“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生动地复述“嫦娥奔月”这一段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品味叠词的好处。

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的形象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了解课文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你能用简洁明了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二、品味文字,感受心灵美(达成目标1、2、3)1、课文哪一小节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画面呢?(出示第六小节)(1)默读这小节,这幅画面让你感觉怎么样?(很美)(2)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再去轻声读一读,把那些词语画下来。

交流:碧蓝碧蓝的夜空(叠词的运用。

让天空更蓝,画面更美)一轮明月洒满银辉飘飘悠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3)多美的夜晚啊,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齐读2、蓝天、皓月、长袂飘飘的嫦娥,这一美妙的画面常常出现了文人墨客的笔下,那是人们在怀念——(嫦娥),人们想留住——(嫦娥)。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怀念嫦娥呢?3、学生自学:①人们为什么怀念嫦娥?默读课文4、5自然段,学会概括。

②完成《补充习题》四(4)。

③课文怎样刻画嫦娥人物形象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相关句子下标一标。

学生读画4、交流: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课件:(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学生练说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有三个孩子,可个个穿得破破烂烂,嫦娥知道了,就立即……小结: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

那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何以见得?用“----”在这些词句下标一标。

交流(“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等句子、词语体会逢蒙的人物形象。

)①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有关描写。

②理解“周旋”。

嫦娥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③交流《补充习题》四(4)。

④当周旋失败后,嫦娥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⑤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嫦娥怎样?(善良、正直、舍己为民、临危不惧、机智勇敢……)⑥体会写法:嫦娥的这些美好品质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描写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和反衬(这种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写作手法叫做反衬。

)⑦朗读第5自然段。

这样的嫦娥怎不令人怀念,谁来将第5自然段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5、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引读: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齐读这段文字)6、她飞出了窗子,离开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离开了深爱的丈夫,她飞过洒满银辉的郊野,离开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村庄,离开了和睦的乡亲,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预设:遗憾——不能再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留恋——留恋人间的生活,留恋乡亲们,留恋他的丈夫。

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三、升华情感,进一步体会心灵之美(达成目标3)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

(配乐)2、恩爱的夫妻从此天各一方,善良的嫦娥从此远在天边,乡亲们多么希望嫦娥能回来啊,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企盼团圆的中秋节。

)人们会在院子里——(引读)3、小练笔:(配乐)当有月的夜晚,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也许会听到千年前的思念之音——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嫦娥有多少话想对后羿说;后羿又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请选择某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内心,写一段话。

学生练笔。

交流。

四、体会故事的美好(达成提高性目标)1、除了课文嫦娥为民吞吃仙药奔月的故事外,你还听过关于嫦娥奔月其他的传说吗?(生讲述嫦娥偷吃仙药的故事)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比较偷吃与吞吃这两个版本,你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3、美好的月亮,美好的嫦娥,美好的故事。

这是人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嫦娥奔月在作者眼里成了美的永恒,让我们再读这段嫦娥奔月的动人文字,让这美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里。

4、根据《补充习题》三的课文提纲同桌复述课文,并互相打分。

五、作业设计:A类:1、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照样子写词语(各三个),并用你所写的叠词造个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飘飘悠悠碧蓝碧蓝4、继续完成《补充习题》。

5、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B类:创造性地复述《嫦娥奔月》。

板书:嫦娥奔月后羿:神勇无比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民、临危不惧逢蒙:奸诈贪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