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Excel基本操作

合集下载

《统计学》实验报告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统计
图做准备。
实验二: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掌握Excel
制图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统计数据的发布特征。
实验三:分解分析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常用的统计方法。季节时间序列是趋
势变动(T)、季节变动(S)、循环变动(C)和随机变动(I)综合影响的结果,分解过程要从原始序列中消除随机变动,然后分别识别出季节变动和趋势变动的变化模式。
实验二:
(1)直方图的绘制
(2)折线图的绘制
(3)饼形图的绘制
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和Excel的几种基本统计制图操作方法;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和Excel的基本操作理论。
实验三:
1、计算一次移动平均,消除随机波动
2、中心化移动平均数。
3、计算各个季节指数
4、计算平均季节指数。
5、计算调整后的季节指数
b.“高级筛选”使用“数据-筛选-高级筛选”菜单,调用对话框来实现筛选
3、数据的排序:靠“升序排列”(“降序排列”)工具按钮和“数据-排序”菜单实现。在选中需排序区域数据后,点击“升序排列”(“降序排列”)工具按钮,数据将按升序(或降序)快速排列
4、Frequency函数
用途: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它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的值域和接收区间内,每个区间包含的数据个数。
6、消除旅游人数序列中的季节变动。
7、对消除季节变动的旅游人数进行回归分析。
8、预测。
掌握时间序列的因素分解分析方法,将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方法理论与Excel的基本操作理论结合相结合。
实验四:
1、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散点图
2、计算相关系数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分析可用于判断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来确定两个区域中数据的变化是否相关,即一个集合的较大数据是否与另一个集合的较大数据相对应(正相关);或者一个集合的较小数据是否与另一个集合的较小数据相对应(负相关);还是两个集合中的数据互不相关(相关系数为零);结合使用相关分析的基本理论和Excel的基本操作理论。

实验报告之Excel基本操作和投币试验模拟

实验报告之Excel基本操作和投币试验模拟
3.在Excel中利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4.产生10000个贝努里随机数(即0-1随机数)来模拟10000次投币试验,用1和0分别表示每次试验出现正面和反面,统计事件A={出现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将模拟过程重复5次,观察体会事件频率的稳定性。
实验所用软件及版本:Excel 2003
产生10000个贝努里随机数即01随机数来模拟10000次投币试验用1和0分别表示每次试验出现正面和反面统计事件a出现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
实验一、Excel基本操作和投币试验模拟
实验序号:1日期:2011年5月27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
Excel基本操作和投币试验模拟
问题的背景:
掌握Excel中的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是后面的实验和今后实际工作所必须的;
频率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投币试验中正面出现的频率、英文文献中各个字母的使用频率都具有稳定性;又如一个地区人口中男女所占的比例、一个城市居民每天的用水量、用电量等都相对稳定,这些现象均是频率稳定性的体现。
实验目的和内容:
1.在Excel中利用对单元格的相对引用构造九九乘法表;
2.利用数据自动填充、数过程:
1.在第一行和第一列分别填充1、2、…、9,利用对单元格的相对引用构造九九乘法表;
2.在[-3,3]区间内以0.1为间距填充数据,分别计算各点x处的函数y=5x+1,x2,19sinx和ex的值,并作图;
3.利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中的随机数发生器在产生30个区间[0,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和30个正态分布N(3,4)随机数,并对它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4.产生10000个贝努里随机数(即0-1随机数)来模拟10000次投币试验,用1和0分别表示每次试验出现正面和反面,计算事件A={出现正面}正面出现的频率。将模拟过程重复5次,用表格形式把试验结果列出来,观察体会事件频率的稳定性。

实验报告三 Excel操作

实验报告三  Excel操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Excel操作指导教师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 电子表格基本设置及公式使用
2、掌握Excel函数、绝对引用等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建“成绩单”工作表(内容如下表所示),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Excel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将“成绩单”文字字体设置为黑体、14号、居中。

2)“成绩单”工作表的窗口选项只保留“工作表标签”选项;颜色设置为宝石蓝。

3)用函数计算各科的平均分数。

4)用公式计算总评,其中总评=语文*30%+数学*30%+英语*30%+物理*10%,计算必须使用绝对引用。

5)以姓名的笔画按列递增排序;在“总评”最高的单元格中加入批注,批注内容为“第一名”,并隐藏批注。

2、创建如下所示内容的工作表并做出标题为“学生成绩统计图”的柱形图,并以Excel工作薄文件存盘。

要求:
(1) 全部单元格的行高设为20,列宽设为10,表格要有可视的外边框和内部边框(格式任意)。

(2) 表格标题、行、列名称设底纹,数字部分中不及格的设红色底纹。

(3) 表格内容水平居中,数字部分右对齐。

(4) 表中“总分”,“平均分”内容要用公式计算。

所有数字保留一位小数。

(5) 柱形图有标题,水平轴为学生姓名,垂直轴为成绩,图例在左侧。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要求中的每个点均需截图说明)
第1题:
(1)
(2)
(3)
(4)
(5)
第2题:
(1)
(2)
(3)
(4)
(5)。

excel案例实验报告

excel案例实验报告

excel案例实验报告《Excel案例实验报告》在现代社会中,电脑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微软的Excel表格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商业、科研、教育等。

本文将以一个实验报告的形式,介绍如何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案例,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材料:一台装有Excel软件的电脑,一份包含数据的Excel表格文件。

实验步骤:1. 打开Excel软件,导入实验所需的数据表格文件。

2. 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编辑数据等。

3. 进行数据的排序和筛选,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4. 利用Excel的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比如求平均值、标准差等。

5. 制作数据图表,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6. 对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Excel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比如,我们发现某个产品的销售量与季节有明显的关联,冬季销量较低,而夏季销量较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异常数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Excel软件的功能和用法,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Excel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还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案例,我们更加熟悉了Excel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Excel,发挥其强大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验9 EXCEL操作

实验9 EXCEL操作
5、对“学生信息表”中按以下的要求来设置表的格式: (1)所有数据都设置对齐方式为水平、垂直居中,字体为 12 磅蓝色隶书。 (2)将表的外边框设定为蓝色双线,内部为红色单线。表格的底纹为淡黄色,“补助”一列的 底纹为“浅绿色”。 6、对“学生成绩表”设置“表格套用格式”为“古典Ⅱ”类型。选择表中各科成绩所在的数据 区域,利用条件格式化命令,将所有成绩小于 60 分的单元格底纹设置为浅黄色,并带有 6.25 的灰 色小点图案;所有成绩介于 60 分到 70 分之间的单元格底纹设置为浅蓝色。(试着改变个别单元格的 数据,观察其底纹是否按条件设置自动变化。)

300 1987-4-6

280 1988-10-2

260 1987-11-1

260 1988-6-25
学号
表 9-2
7、利用“学生成绩表”的基本数据,建
立柱形图表(如图 9-1),图表位于 A17:H26
区域。 8、在工作表“学生成绩表”中,插入前 4
位学生的“语文、英语和体育成绩图表”的柱 形图,如图 9-2 所示,将图表的填充背景设置 为“白色大理石”效果,边框为“圆角”,字 体为深蓝色隶书 10 号, 图表
入打印日期和时间,中部插入页码,右侧插入总页数。
③打印预览工作表“成绩”页面,然后适当调节表格宽度,图形大小及位置等,使页面布局美
观、清晰。
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
-6-
③在“总分”右侧追加一列,标题为“名次”,用 RANK 函数计算每位同学的名次(按总分由 大到小)。[例如:王小军的名次为:=RANK(H3,H$3:H$9)]
④用 COUNTIF 函数计算良好人数(总分在 350~399 之间)。用 COUNTIF 函数和 COUNT 函数 计算优秀比率(总分在 400 及以上的人数比率,采用百分比格式)。

excel实验心得

excel实验心得

excel实验心得在本次的Excel实验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了解了Excel 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以下是我对该实验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在实验中,我首先学习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包括创建、打开和保存工作簿,插入、删除和移动工作表,以及编辑和格式化单元格等。

掌握了这些基本操作后,我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Excel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熟悉Excel的数据输入和编辑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通过掌握不同的数据输入方式,如手动输入、复制粘贴和导入外部数据等,我能够更加灵活地将数据导入Excel,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学会了使用Excel的数据验证和自动填充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

三、掌握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并了解了各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Excel中的排序、筛选和条件格式等功能,我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同时,学会了使用Excel的图表功能,可以将数据以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展示,有助于数据分析和决策。

四、应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我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我发现Excel在数据处理、报表生成和预测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时,Excel的数据验证和自动填充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时,Excel的排序、筛选和图表功能能够更好地展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掌握Excel的应用技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Excel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分析工具,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实验5、excel(2)基本操作

实验5、excel(2)基本操作

注意:本次实验完成后把最后两页实验报告打印成纸质文档,下次上理论课时上交。

其中,[实验内容]的蓝色文字部分是实验报告2答题纸所填写内容实验五 EXCEL(2)基本操作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课(内、外)总计本实验用时间【实验目的】1. 掌握创建图表的方法。

2. 掌握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3. 掌握Excel数据处理中“数据清单、记录、字段”等常用术语的含义。

4. 握记录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方法。

5. 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创建和数据透视图的编辑方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图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

1、启动Excel2007,新建Excel工作簿,完成如下操作。

样张5-12、在Sheetl中输入如样张5-1所示的数据,将sheet1改名为“富强公司销售情况”,然后以“富强公司销售情况.XLS”为名存盘。

根据富强公司一季度和二季度彩电、洗衣机的销售数量,创建柱形图表。

如图5-2所示:图5-2 柱形图表Array具体要求如下:(1)图表标题:富强公司上半年彩电、洗衣机销售图表;X轴标题:家电类型;Y轴标题:数量。

(2)图例:位于图表底部。

(3)数据标志:显示值。

(4)数据表:在图表下方显示带图例项标识的数据表。

(5)图表的位置:在当前工作表中。

(6)对该柱形图进行编辑。

如自行设置字体、字号及边框、背景填充等。

操作步骤1:3、将图表类型改为“堆积柱形图”,图表标题改为“富强公司上半年家电销售数量图表”,将Y轴刻度最大值改为50,图表位置改为图表工作表,该工作表名为“堆积柱形图”。

将加湿器一季度、二季度的销售数量、添加到图表中。

如图5-3所示图5-3 堆积柱形图操作步骤2:在sheet2中输入如样张5-4所示数据,将sheet2改名为“数据处理”工作表,并将其复制为4份。

然后将这4张工作表分别命名为“数据排序”(选项卡颜色为红色);“数据筛选”(选项卡颜色为橙色);“分类汇总”(选项卡颜色为绿色);“数据透视表”(选项卡颜色为蓝色选作)。

实验五MicrosoftExcel的操作

实验五MicrosoftExcel的操作

实验五Microsoft Excel的操作一、实验目的1、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大体制作进程,掌握表格制作的大体方式2、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创建复杂公式,并掌握公式的复制方式3、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图表功能,将表格中的数值数据图形化。

掌握图表的创建、编辑、修饰等操作4、学习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管理功能,使数据清单层次化,并掌握如何利用排序功能持续正确设置多个约束排序条件二、实验内容1、创建并输入图所示表格。

参考操作步骤如下:①按样例创建表格。

②用自动填充序列的方式填充月份“一月”到“三月”。

③利用画图工具绘制D4单元格中带箭头的指示线。

④创建公式,计算各项支出的季度总和、每一个月支出总和和每一个月节余情况⑤把sheetl工作表标签更名为“个人收支情况表”。

删除sheet2和sheet3工作表。

⑥利用Ctrl键选取工作表中的所有文字数据,并设置为幼圆字体,字号为12。

⑦将表格行题目C6:F6设置为斜体字形、右对齐方式。

对表格区域的数字型数据采用保留小数两位。

⑧对每一个月收入值E4、各项支出季度总和F7:F13、每一个月支出C15:F15和节余C17:F17数据区域采用货币样式。

⑨对题目“一季度个人财政预算”和“食物开销除外”进行跨列置中,并设置字号为18、加粗字形。

对题目、每一个月支出和节余项添加边框和阴影(参照最终结果图)。

⑩以exl为文件名存盘。

2、图表的创建与编辑①选取包括要绘制数据的区域:C13:F13。

②选择菜单命令“插入”|“图表”,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创建嵌入式三维饼图。

③选中所创建的饼图,然后选择菜单命令“图表”|“图表选项”,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利用“题目”选项卡加入图表题目。

要求该图表题目和源数据工作表的题目始终维持一致。

④利用“数据标志”选项卡,为三维饼图添加百分比形式的数据标志。

⑤利用“图例”选项卡,将图例位置调整到图表底部。

⑥双击图表题目,打开“图表题目格式”对话框进行具体文字对象的修饰操作(如字号20的隶书黑色常规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E x c e l 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掌握Excel 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深入理解Excel 工作簿、工作表及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实验要求
1.
掌握创建、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簿的方法。

2.
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方法。

3.
熟悉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方法。

4. 掌握插入、删除、移动、复制或重命名工作表的方法。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 启动Excel 。

进入Windows 之后,单击【开始】菜单,选择【程序(P )】/【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或在桌面上双击Excel 的快捷图标,即可启动Excel 。

2. 熟悉Excel 的操作界面。

成功启动Excel 之后,出现如图1-1所示的Excel 操作界面。

图1-1 Excel 操作界面 Excel2003与Word 2003的操作界面非常相似。

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外,多了一个名称框和编辑栏。

工作区也有所不同,它是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的一张表格,称为工作表。

3. 创建工作簿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编辑栏 列标
行号
工作表区 工作表标签
状态栏 名称框
第一次启动Excel2003,会自动建立并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的Excel文档,并暂时命名为“Book1”(默认文件名为:。

Excel文档也称为工作簿,在任何时候还可以建立新工作簿。

1)新建“成绩册”工作簿
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或执行【文件(F)】菜单上的【新建(N)…】命令,出现如图1-2所示的对话框,选择【空白工作簿】或选择某一种类型的工作簿模
板。

图1-2 “新建工作簿”对话框
2)保存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

由于当前工作簿是一个新建的工作簿,系统将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打开的【另存为】对话框中以“成绩册”为文件名来保存当前工作簿到E盘Excel教程材料文件夹
中。

也可以选择【文件(F)】菜单中的【另存为(A)…】命令,将“成绩册”工作簿存入E盘Excel教程材料文件夹中。

3)关闭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关闭(C)】命令或单击菜单栏右侧的【关闭】按钮,即可关闭“成绩册”工作簿文件,但并不退出Excel应用程序。

4)打开工作簿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打开(O)…】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O)】按钮。

在【打开】对话框中双击“成绩册.xls”文件名,或先选择“成绩册.xls”文件再点击【打开(O)】按钮,即可打开刚才创建的“成绩册”工作簿文件。

一般在【文件(F)】菜单的底部会显示最近刚使用过的多个工作簿文件名,通过直接点击【文件(F)】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簿文件名,可以快速打开最近曾经使用过
的工作簿文件。

4.退出Excel
执行【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或单击Excel标题栏右侧的【关闭】
按钮,即可退出Excel。

5.建立工作表。

启动Excel后,默认新建的是一个由3页工作表组成的工作簿,如图1-1所示。

窗口中央为工作表,工作表底部为工作表标签。

工作表名字默认为Sheet加上数字,如Sheet1、Sheet2、Sheet3等,工作表中的黑框为等待输入数据的活动单元格。

单元格名称也称单元格地址,由行号和列号组成,其中行号用数字表示,列号用字母表示。

如第1行第1列单元格的地址为“A1”。

注意:一定是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打开“成绩册”工作簿文件,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以下学生登记表的内容。

图1-3 学生登记表
1)输入标题“学生登记表”。

2)输入“学号”、“姓名”、“班级”、“出生年月”和“性别”等项目名称。

3)应用系统提供的序列填充功能,实现表格中学生学号的输入。

首先在单元格A3中输入第一个学生的学号“”,然后用鼠标选定“A3:A7”这一列区域,执行【编辑(E)】菜单中的【填充(I)】命令。

在子菜单中,选择【序列(S) …】命令。

在【序列产生在】选项中选【列(C) 】,在【类型】选项中选【等差序列(L) 】,【步长值(S) 】输入“1”,再按【确定】按钮,如图1-4所示,即可输入前五位同学的学号。

用同样的方法输入其他同学的学号。

图1-4 “序列”对话框
4)利用自动填充法,输入班级编号。

首先在C3单元格中输入班号“910001”,再选中此单元格,当鼠标变为黑色十字(称为填充柄)时,按住鼠标向下拖动至C7单元格,鼠标所经过的单元格都被填上相
同的班号。

重复上述操作,输入其它班级编号。

5)按照“学生登记表”的要求输入表格中的其余内容(或打开“数据源”工作簿,如图
1-5所示,复制sheet2表中的内容)。

图1-5 数据源(一)
6)适当调整表格间距,使表格宽度适合显示其中的所有内容。

选中要设置列宽的单元格区域“A1:E16”,执行【格式(O)】菜单中的【列(C)】命令,在出现的子菜单中,选择【最合适的列宽(A) 】命令,如图1-6所示。

图1-6设置列宽
6.工作表的操作。

根据创建成绩册工作簿的实际需要对工作表进行插入、删除、移动、复制或重命名操作。

1)重命名工作表
将sheet1工作表重新命名为“学生登记表”。

用鼠标指向sheet1工作表标签,然后单击右键选【重命名(R)】命令,输入新的工作表名“学生登记表”即可。

2)复制工作表
鼠标单击“学生登记表”标签,执行【编辑(E) 】菜单中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M) …】命令。

打开【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在【下列选定工作表之前(B)】列表框中选定“sheet2”,同时选中【建立副本(C)】复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1-7所
示,即将“学生登记表”复制到sheet2工作表的左侧,并自动命名为“学生登记表
(2)”。

将新复制的工作表重新命名为“2007-2008-1”。

图1-7“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
3)插入工作表
鼠标再次单击“学生登记表”标签,执行【插入(I) 】菜单中的【工作表(W) 】命令,或单击右键选【插入(I) …】命令,打开【插入】对话框,在【常用】选项卡中选
择【工作表】,如图1-8所示。

系统默认在选中的“学生登记表”左侧插入一张新的工作表,并取名为sheet1。

将新插入的工作表重命名为“2007-2008-2”。

图1-8 “插入”对话框
4)移动工作表
将“2007-2008-2”工作表移动至Sheet2工作表之前。

选中“2007-2008-2”标签,此时出现黑色三角,再拖动标签到Sheet2工作表之前位置即可。

5)删除工作表
删除“成绩册”工作簿中Sheet2和Sheet3工作表。

单击欲删除的Sheet2工作表标签,然后通过【编辑(E)】/【删除工作表(L)】命令或鼠标右键单击欲删除的Sheet2
标签,选择【删除(D)】即可。

用同样的方法再删除Sheet3工作表。

最后将结果文件“成绩册.xls”保存到E盘Excel教程材料文件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