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课件

将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剪辑、添加特效和音效, 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
发布
选择合适的平台发布,并进行推广和营销。
案例二:电影特效制作案例分析
电影特效制作的重要性
特效制作能够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观感体验,提升观众的观影 体验。
特效制作技术
包括模型制作、数字合成、3D建模等,每项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 用场景和效果。
03
视频加工工具与软件
视频剪辑软件
总结词
用于视频剪辑和拼接的工具
详细描述
提供视频剪切、拼接、转场效果等功能,支持导入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导出多种分辨 率和格式的视频文件,适合个人和小型团队进行视频编辑。
特效制作软件
要点一
总结词
用于制作视频特效的工具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提供丰富的特效模板和预设,支持自定义特效参数,可应 用于视频的各个部分,使视频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详细描述
屏幕录制通常使用专门的录屏软件,如Camtasia、ScreenFlow等,录制屏幕上的操作、演示、软件教程等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制作计算机操作教程、产品演示等。
3D扫描与VR技术
总结词
3D扫描与VR技术是通过特殊设备和技术将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的场景转换为视频素材。
详细描述
3D扫描技术通过扫描物体或场景,将其转换为3D模型,再通过特定的渲染技术将其转换为视频。VR 技术则是通过头戴式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场景呈现给用户,并录制用户的视角和操作。这两种技术适 用于制作虚拟现实内容、产品展示等。
音频处理技巧
音频采集
01
了解音频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获取高质量的音频素材。
音频编辑
02
掌握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能够对音频进行剪辑、降噪、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信息技术 第3节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二、视频素材的采集
获取视频素材的主要途径:
1.使用数码摄像机或摄像头直接拍摄得到视频文件。 2.利用视频捕捉卡捕捉电视或摄像机拍摄的模拟视频信号。 3.从网上下载视频节目。 4.从VCD光盘或其他现有的视频文件中截取。
三、视频的基本处理
1.播放视频的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暴风影音、迅雷看看、超 级解霸、QQ影音、RealPlayer等。 2.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主要有Windows Movie Maker、Premiere、会声 会影等。 3.会声会影中的轨道:会声会影软件通常有视频轨、标题轨、声音轨和 音乐轨四种轨道,素材必须按类别分别插入到相应轨道中。 (1)视频轨:只能插入图片、视频和动画素材。 (2)标题轨:只能在“标题”编辑状态下输入文字。
教
一 视频的原理
材
二 视频素材的采集
研 读
Hale Waihona Puke 三 视频的基本处理重
难
突破 会声会影的基本操作
突
破
教材研读
一、视频的原理
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可以再现运动 的视觉效果。这些画面都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如电影和电视。视频中 播放的画面称为帧,每秒播放的画面数称为帧频。中国电影一般是PAL 制,25帧每秒。欧美电影一般是NTSC制,30帧每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用于编
辑文本。
3.下列操作可获得视频素材的是 ( C ) ①用超级解霸软件截取素材光盘中的视频片段 ②用录音笔录制会议内容 ③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视频 ④用打印机打印活动照片 ⑤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并用视频编辑软件编辑成视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视频素材的获取方法。录音笔可获得音频素 材,打印机打印活动照片获得的是图像素材。
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识别和提取研究

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识别和提取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流行,视频流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视觉信息的处理和识别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识别和提取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识别技术内容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视频流中的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这些内容包括人物、场景、物体、语音等等。
一般来说,内容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特征提取是指通过对视频流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关键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色彩、纹理、形状、运动等等。
在接下来的模式识别阶段,这些特征会被输入到分类器中,来进行分类和识别。
目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手工设计的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
手工设计的特征通常基于图像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视觉特征,然后结合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则采用神经网络来自动地学习图像特征,并通过几层网络来提取更高层次的语义特征。
二、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提取技术内容提取是指通过内容识别技术,从视频流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关键帧、文本、语音、人脸等等。
通过内容提取技术,我们可以把一段视频转化为含有各种元素的数据文件。
这些数据文件可以被用于搜索、分类、分析和编辑视频流。
目前,视频流中的内容提取技术主要包括图像检索、文本识别、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等。
图像检索可用于从给定的视频流中检索出与给定图像相似的图像。
文本识别可用于识别视频流中的屏幕文本,并提供OCR效果。
语音识别可用于从视频流中提取出相应的语音信息。
人脸识别可用于从视频流中识别出特定人物的面部特征,并实现类似身份验证的作用。
三、视频流处理中的应用场景视频流处理中的内容识别和提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一些应用场景包括:1. 视频搜索和推荐。
通过自动化的视频流处理和内容提取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准确和高效的视频搜索和推荐服务。
视频信息处理技术

视频传输协议用于将视频信号从采集设备传输至存储设备,常见的视频传输协议包括RTSP、RTP等。
⒊视频预处理
⑴ 视频去噪与增强
视频去噪与增强技术能够提取视频中的有用信息并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⑵ 视频帧率控制
视频帧率控制技术用于调整视频帧率,可实现快速播放或慢动作播放效果。
⒋视频编码与解码
视频信息处理技术
正文:
⒈概述
视频信息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和处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实现相关功能的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视频编码、视频搜索等领域,对于提高图像质量、实现目标检测与跟踪、视频内容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⒉视频采集与传输
⑴ 视频采集设备
视频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摄像头等,用于将实时场景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
⒍视频搜索与检索
⑴ 视频内容描述与索引
视频内容描述与索引技术用于对视频进行标签化描述和索引,以实现基于内容的视频搜索。
⑵ 视频相似度计算
视频相似度计算技术用于衡量不同视频之间的相似度,以实现视频检索和推荐。
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一份详细的视频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实例代码和算法,具体使用请参考代码文档。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版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
⒊隐私权:是指个人拥有的不愿被他人知晓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权益。
⑴ 视频编码
视频编码技术用于将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小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⑵ 视频解码
视频解码技术用于将压缩后的视频信号解码还原为原始图像,以实现视频播放。
⒌视频分析与识别
⑴ 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
视频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用于在视频中自动检测和跟踪感兴趣的目标,如人脸、车辆等。
八年级上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获取与编辑

目录重要提醒《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以为信息活动为主线,从实际应用出发,(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2)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3)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4)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第一单元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获取与编辑学习目标(1)掌握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获取方法与途径。
(2)了解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存储格式,学会播放和转换音频、视频文件。
学会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
音频和视频信息是信息技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信息交流、生活娱乐及多媒体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在计算机中,可以播放和应用本机中的音频、视频文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外部的音、视频内容,并将其加到计算机中,实现音频、视频的数字化,方便我们的编辑、创作、应用。
本单元我们将学习音频、视频信息的获取与编辑,并利用这些技术创作音频、视频作品。
本单元知识框架第一课:音频信息的获取(2个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和CD光盘获取音频信息。
(2)自己动手录制音频信息。
(3)音频格式的转换。
(4)初步掌握播放音频文件的常用软件。
短视频创作的素材获取与编辑技巧

短视频创作的素材获取与编辑技巧一、引言在当前数字化的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制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展示才华的主流方式。
然而,制作一部引人入胜的短视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素材获取与编辑。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短视频创作中素材获取与编辑的技巧,助您打造出精彩纷呈的短视频作品。
二、素材获取技巧1. 创作主题明确:在进行素材获取之前,明确短视频的主题和要传达的信息。
这有助于您集中精力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并确保视频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 多渠道搜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素材。
这些渠道包括图片网站、视频分享平台、社交媒体和专业素材库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与短视频主题相关的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媒体。
3. 版权与授权:在使用他人创作的素材时,务必尊重知识产权,并遵循版权法律法规。
确保您使用的素材是经过合法授权或属于公共领域,并尽可能与原作者取得沟通和授权。
4. 自主拍摄:如果您希望短视频呈现个人风格,可以尝试自主拍摄素材。
通过自己的手机或相机拍摄能够满足您剧情创作需求的视频片段、图片或音频。
三、编辑技巧1. 剪辑软件选择:选择适合您技术水平和需求的剪辑软件。
市面上有许多免费或付费的剪辑软件可供选择,如iMovie、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
2. 故事情节设计:根据素材的可塑性,设计出有趣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
采用传统的三幕剧结构,即序幕、发展和高潮,以激发观众的兴趣。
3. 合理的时间长度:短视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时间长度应该控制在1-3分钟之间。
在剪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剧情的紧凑性和信息的精准性,删减多余部分。
4. 音频处理:音频在短视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择适合主题的背景音乐并合理调节音量,使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5. 视觉效果添加:利用剪辑软件提供的特效和过渡效果,增加视频的视觉效果,以增添观赏性。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素材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制作精彩的视频、设计吸引人的网页,还是进行生动的教学演示,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素材。
那么,如何获取这些素材,又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需求服务呢?一、多媒体素材的获取1、图像素材的获取图像是多媒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获取图像素材的途径多种多样。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直接拍摄照片。
如今的智能手机摄像头技术日益先进,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
其次,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图像资源库,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大量相关的图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网络图片时,要确保其版权许可,避免侵权行为。
另外,一些专业的图片库网站,如 Unsplash、Pexels 等,提供了大量免费高质量的图片资源。
2、音频素材的获取音频素材在多媒体作品中能够增强氛围和感染力。
获取音频素材的方法包括录制现场声音,例如使用录音笔或手机的录音功能录制自然界的声音、人物的对话等。
此外,从音乐光盘中抓取音频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当然,网络上也有许多免费或付费的音频资源网站,提供各种类型的音乐、音效等。
3、视频素材的获取视频素材能够生动直观地传达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手机等设备拍摄原创视频。
对于一些特定的需求,还可以从电影、电视剧中截取片段,但同样要注意版权问题。
此外,一些视频分享网站,如YouTube、B 站等,也有丰富的视频资源可供参考。
4、动画素材的获取动画素材能够为多媒体作品增添趣味性和创意。
如果具备相关的动画制作技能,可以使用专业软件如 Adobe Animate 自行创作动画。
对于不具备制作能力的人来说,可以在一些动画素材网站上购买或下载免费的动画素材。
二、多媒体素材的处理1、图像素材的处理获取到图像素材后,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有 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视频的获取与加工word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年级、课题:视频的获取与加工(2)3,课时数:14,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会声会影”处理软件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知道它有简单的视频处理功能,且对视频的处理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互帮互学,较好完成学习任务,具备了上交作业的技能。
因此,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向往和追求,通过学生对视频的比较,形成反差,以自主探究、互帮互学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5,课前准备:会声会影软件、视频素材若干二、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
2、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
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探索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4、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增强版权的保护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5、提高对视频有效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无效、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7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
本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着重于让学生亲自尝试不同的获取方法,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从网上下载视频、欣赏视频,进而自制视频素材。
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将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重点: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难点:提高对视频有效信息的判断能力,对无效、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任务驱动学习、体验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搜索、欣赏、比较视频,引入课题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并欣赏周杰伦《菊花台》视频,(网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行频 NTSC,每桢480行, 行频15.73kHz ; PAL,每桢576行, 行频15.73kHz 4. 模拟电视信号传输方式 射频的混合电视信号RF 视频Video信号+音频Audio信号 视频RGB(或YUV) +音频Audio信号, 等 5. 模拟电视信号数字播放设备 模拟视频信号用液晶电视观看, 液晶电视机中有数字采样电路将电视信号中的视频信号进行数字采样, 以 适应液晶显示的数字化机制. 但是音频信号不必数字化. 6. 数字电视信号用模拟电视设备接收 新型数字电视节目广播也伴随模拟信号. 7. 数字视频信号的采样和广播 数字摄像数字录音. 数字编码后直接有线传播或者将数字信号高频载波调制后无线 (卫星)广播. 8. 数字视频数据流量 数字视频数据流量=分辨率×图像深度×帧速 例: 分辨率640×480, 256灰度, 50 帧/秒影像, 其数据流量约为15MB/s. 640×480×8×50/8=15MByte/s 9. 数字视频的质量 取决于原始影像和压缩率, 以及接收设备. 二. 电视技术基础 我国电视广播始于1958 年7 月1 日. 延续20 年黑白直播, 无线电天线广播. 1970 年代开始录播方式. 后开始有线 电视网广播. 目前无线和星网结合广播方式为电视接收手段. 我国在2007年8月1号开始实施地面数字电视, 按照计划在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 英国已经从2007年开始要逐步关闭模拟电视, 大概到2012年完成全部关闭.
1. 模拟电视常用术语 扫描行数(垂直分辨率): 电子束水平扫描行数. 扫描行数越多, 电视清晰度越高. 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同步信号: 电视视频信号中要加入同步信号, 使接收端与发送端扫描步调一致. 消隐信号: 行扫描逆程不传送图像信号, 且应使扫描电子束截止. 行扫描逆程加入行消隐信号, 场扫描逆程加入场消隐 信号. 2. 彩色电视信号 复合视频: 用一个通道传输彩色电视的视频信号, 将YUV调制编码后传输到显示设备, 显示前还要解码, 彩色影像 质量不如YUV. YUV视频: 彩色电视可以采用亮度Y和两个色差U和V三个通道来表示彩色影像. 亮度信号用来Y解决彩色电视机 与黑白电视机的兼容问题, 与RGB相互关系公式为: Y = 0.30R + 0.59G + 0.11B U = B- Y , V = R – Y 分离视频信号S-Video (S端子) S-Video 为两通道模拟视频信号, 亮度Y和颜色C两路信号独立传输, 5针插头, Y线+Y地线+ C线+C地线+公共地 屏蔽线。 分离电视信号分离电视信号的亮度和色度都具有较宽频率范围, 由于亮度和色度分开传输, 可减少互相干扰, 水 平解析率达420 线. S-Video与复合视频信号相比, 重现色彩明显改善, 但是远劣于YUV和RGB分量信号. 复合视频, YUV和S-Video三种视频信号都不包含音频信号. 全电视信号(射频信号或者RF信号) 将视频的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同步信号和伴音信号复合在一起,再与高频载波信号调制, 仅需要一个通道做信 号传输.
五. 数字电视 从演播室录制到存储、传输、播放的各环节都是使用由0、1数字串所构成数字信号. 数字电视是标准, 设备和节目源构成的系统. 1. 数字电视的压缩编码标准 数字电视数据流量很大, 19.39Mbps. MPEG-2国际压缩编码标准可满足家庭级, 广播级, 和高清电 视的不同要求, 它支持标准分辨率, 16:9宽屏及高清电视等多种格式, 目前的DVD, 卫星电视, 广播电 视微波传输都采用这一标准. 另外还要改进信道编码, 提高单位频宽数据传送速率。 2. 数字电视的分类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 地面无线传输, 卫星传输, 有线传输 按清晰度分类 低清数字电视(LDTV) : 水平清晰度>250线 (如VCD) 标清数字电视(SDTV) : 水平清晰度>500线 (如DVD) 高清数字电视(HDTV) : 水平清晰度>800线 全高清数字电视(商业炒作) : 尚无官方定义 高清析度数字电视HDTV的主要规格 屏幕尺寸: 16:9 (标清数字电视4:3) 清晰度: 水平清晰度>800线 (清晰度由屏幕分辨率和机内DSP技术决定) 分辨率: 1920×1080i, 帧频60Hz(interleaved) 或: 1280×720p, 帧频60Hz/ 逐行扫描 目前数字电视节目和DVD片源都是标清水平, 高清数字电视只有通过蓝光碟方式真正 看到高清影像(商店电视柜台展示销售专用高清广告片, 而都没有有线电视信号).
第四章 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一.视频概述 二.电视技术基础 三.数字化视频 四.视频转换 五.视频压缩标准 六.数字电视知识 七.国外数字电视的发展 八.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 上世纪三大轻音乐团 曼托瓦尼乐团 詹姆斯.拉斯特乐团 保罗 莫里埃乐团 主要特点 突出弦乐,经典恢宏 突出管乐和打击乐,激奋活泼 轻松优雅,旋律优美
8. 数字视频处理 压缩,编辑,加上说明文字,加解说和配乐。 9. 视频卡 视频捕捉(对模拟影像采样),视频播放,电视卡。 10.高清数字影音系统的连接:高清播放器包括机顶盒,蓝光机,数字流媒体和高清DVD。 a. 高清播放器 可通过HDMI连接高清功放,然后分别接喇叭和高清电视 b. 高清播放器也可分别通过DVI连接高清电视,通过Audio线接功放和喇叭。 四. 动态图像压缩标准MPEG 国际标准化协会(ISO), 国际电子学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协会(ITU) 于上世纪90 年代制定了 三个多媒体国际标准: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 动态图像压缩标准MPEG 可视电话和电话会议标准H.261 标准 MPEG-1标准 1992 通过压缩达到视频比特率~1.5Mbps, 音频每通道比特率~28, 64和192kbps MPEG-2标准1994 针对数字电视网络交互需求. MPEG-4标准1999 针对数字高清电视需求.比特率3~100Mbps MPEG-7 标准2001 (比特率, 位速, 码率) 使多媒体内容具有可搜索性 MPEG-21标准 建立规范而开放的多媒体传输方式
标准清析度数字电视SDTV的主要规格 清晰度: 水平清晰度>500线 分辨率: 704×480i, 帧频60Hz(interleaved) 屏幕尺寸: 16:9 或者4:3 或者: 分辨率: 640×480p, 帧频60Hz/隔行(或逐行)扫描 屏幕尺寸: 4:3 按照产品类型分类 数字电视显示器, 数字电视机顶盒, 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和播放) 按显示屏幕幅型分类 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 按扫描线数(显示格式)分类 HDTV扫描线数(大于1000线)和SDTV扫描线数(600~800线)等. 3. 数字电视的优点 a. 信号处理不引入噪声.. 模拟信号处理设备要求 S/N>40dB, 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只要求S/N>20dB. b. 易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 c. 数字设备工作稳定可靠. d. 存储方便稳定, 视频处理方便可获得各种新的电视图像特技效果.
一. 视频概述 影音视频信息包含连续影像和同期伴音, 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两种类型. 1.模拟电视采样和广播 对电影影像胶片作光扫描, 将一桢桢连续的影像画面光电转换为串行的与亮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加入同 步信号后与载波调制, 直接经天线广播. 对于电影胶片上伴音音轨进行光电转换, 成为与声音强度成正比的电压信息, 调制后与视频电压信息一同 广播(可磁带录音). 2. 模拟电视的接收 电磁载波信号进入电视机高频头, LC电路频道选择. 然后进入检波电路, 从高频载波中取出视频信号和音频 信号, 分别送入视频和音频放大电路. 视频电压最终去控制电子束的强弱, 音频电压最终用于驱动喇叭. 稳定影像播放还要有同步信号处理电路. 扫描电路包括行扫描和场扫描.扫描电压都是锯齿形的.回程非常快但还是要有回程扫描的消隐处理. 3. 模拟彩色电视的制式 欧美有多种彩色电视制式. NTSC(1952): 美加日韩菲和中国台湾; PAL(1962): 德英西欧英联邦香港中国; SECAM(1966): 法东欧中东 a. 场频 每帧电视信号由奇偶两场叠加而成. NTSC制式, 59.94 (~60)Hz, 隔行(30桢/秒); PAL 和SECAM, 50 Hz,隔行(25桢/秒)
5. 数字视频的获取 a. 视频采样. 对于RGB(或YUV)分别采样. b. 设定采样频率和桢速率(如PAL是25f/s). 由于视觉对亮度更敏感, 故YUV三个信号的采样频率可不同, 三者之比为4:1:1或4:2:2, 后者为每4 个连续采样点上, 取4个亮度Y的样本值, 而色差U和V分别取其第一和第三点的样本值. 如果是4:4:4采样格式, 则采样质量较高. c. 设定量化级数. 6. 数字视频的数据流量 数据流量决定了影像质量. 视频数据流量=分辨率×量化位数×桢速率 例如: 分辨率1024×768,量化位数24b(YUV各8位),桢速率25f/s 则:数据流量= 1024×768×24×25=472Mb/s =472/8=59.0MB/s 7. 数字视频音频的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技术、数据广播技术、卫星多媒体宽带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视频音频节目的存储和传 播。数字视音频技术应用向着多种传播通道、多样载体形式、多种媒体组合、天地网结合的方向发展。 视频格式除了AVl视频和MPEG视频格式,还有网络流媒体。 数字视音频节目的传输媒介为无线(地面),有 线和卫星三种基本方式 a. AVI文件 A和V交错同步播放, 不限定压缩方式, 256色. b. RM文件 目前在Internet上很流行. 能在Internet 上以28.8kbps 速率提供立体声和连续视频. 包括三类文件: RealAudio: 接近CD 音质 RealVideo: 不间断视频 RealFlash: 高压缩比动画
DVD与电视机和音响的几种连接方式 RF DVD 电视机
复合视频 DVD Audio S-Video DVD Audio YUV DVD Audio
电视机
目前, 音频Audio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双声道(两个喇叭)和5.1 (六个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