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
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

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 填空(10)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 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 部分,其主要组分是 ,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 %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 、 、,在它们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 。
4、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具有强烈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 %。
5、茶皂甙是一类 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
它的基本结构由 、、 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 、 、 以及 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 和 。
2、 选择(20)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 )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
A、3-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 )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A、多酚酶促氧化; B、美拉德反应; C、焦糖化作用; D、Vc氧化。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 )。
A、茶叶发酵正常,形成茶色素; B、发酵不正常,能形成茶色素;C、正常发酵不能进行,不能形成茶色素;D、无法预计发酵结果。
6、高温杀青,主要是因为( )酶的耐热性较强在5~55℃时随叶温升高而活力上升,到65℃时,其活力下降。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库【精品文档-doc】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库【精品文档-doc】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库(一)填空:,、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酶类和复合酶类、复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称为( )或( ),、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有 ; 。
,、---------是指在最适测定条件下,,,?时,每分钟内使,umol的底物发生变化的酶量。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特异化学反应的速度。
,、成品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和。
,、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成熟叶。
,、用于制茶的高级鲜叶中,一般含有占干重-------的氮,其中------左右是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
,,、用于制茶的高级鲜叶中,一般含有占干重( )左右的蛋白质和( )的游离氨基酸。
,,、茶叶中的三碳糖主要有---------;-------茶叶中的七碳糖主要有----------,-------------------------,,、茶叶中的单糖主要是已糖有--------------------------------------------------------------------、----------,,、,—吡喃果糖胺可进行汉逊重排成为---------------------------------------------------------。
---------,,、茶叶中戊糖主要有----------------------------------------------------------------------------------------------- ,,、六员环状半缩醛结构的糖叫做-------五员环状半缩醛结构的糖叫做------------------------------------- ,,、天然存在的单糖都是-----------型糖。
,,、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叫---------------------------。
茶叶生化考试试题题库下载

茶叶生化考试试题题库下载一、选择题1.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茶多酚B. 咖啡碱C. 蛋白质D. 纤维素2. 下列哪种酶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 过氧化酶B. 多酚氧化酶C. 淀粉酶D. 脂肪酶3. 茶叶中的哪种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A. 茶素B. 茶多糖C. 茶黄素D. 茶氨酸二、填空题4. 茶叶中的______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5.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______的氧化是形成红茶色泽和滋味的主要原因。
三、简答题6. 简述茶多酚在茶叶中的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 描述茶叶中咖啡碱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变化。
四、论述题8. 论述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不同茶类中的含量差异。
9. 分析茶叶发酵过程中生化变化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五、计算题10. 假设某茶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为5%,计算100克该茶叶样品中茶多酚的毫克数。
参考答案:1. D2. B3. A4. 茶多酚5. 茶多酚6.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7. 咖啡碱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在茶叶加工中,咖啡碱的含量会因发酵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8.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不同茶类因加工工艺不同,其含量差异显著。
9. 茶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等生化变化对茶叶的色泽、滋味和香气等品质特性有重要影响。
10. 100克茶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为5克,即5000毫克。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题库,实际的考试题库可能会包含更多的题目类型和更详细的内容。
希望这份题库能对你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茶多酚B. 氨基酸C. 纤维素D. 咖啡因答案:C2. 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是?A. 谷氨酸B. 赖氨酸C. 精氨酸D. 茶氨酸答案:D3. 下列哪种酶在茶叶的发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 蛋白酶B. 淀粉酶C. 多酚氧化酶D. 纤维素酶答案:C4. 茶叶中的主要色素是?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C. 黄酮类化合物D. 茶黄素答案:A5. 茶叶中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A. 茶多酚氧化B. 氨基酸降解C. 酶促反应D. 热解反应答案:C6. 茶叶中哪种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A. 茶多酚B. 咖啡因C. 茶氨酸D. 纤维素答案:A7. 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与茶叶的哪个部位有关?A. 叶脉B. 叶肉C. 叶柄D. 叶尖答案:B8. 茶叶中哪种物质具有利尿作用?A. 茶多酚B. 咖啡因C. 茶氨酸D. 纤维素答案:B9. 茶叶中哪种物质可以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A. 茶多酚B. 咖啡因C. 茶氨酸D. 纤维素答案:A10. 茶叶中哪种物质可以降低血脂?A. 茶多酚B. 咖啡因C. 茶氨酸D. 纤维素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儿茶素B. 黄酮C. 茶黄素D. 茶红素答案:A C 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A. 茶树品种B. 采摘季节C. 茶叶加工方法D. 茶叶储存时间答案:A B C3. 茶叶中氨基酸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增强免疫力B. 促进神经传导C. 促进肌肉生长D. 促进消化答案:A C4. 下列哪些物质是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来源?A. 挥发性有机酸B. 萜类化合物C. 酚类化合物D. 氨基酸答案:A B C5. 茶叶中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供能量B. 促进肠道蠕动C. 增加饱腹感D. 改善口感答案: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
(完整版)茶叶生物化学试卷.doc

一、填空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大于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幼嫩部分,其主要组分是儿茶素,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 %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它们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S-腺苷蛋氨酸。
4 、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顺 -3- 己烯醇(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60 %。
5、茶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
它的基本结构由皂甙元、糖体、有机酸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以及咖啡碱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8、类胡萝卜素属于四萜类衍生物。
9、茶叶内主要活性物质有酶、激素、维生素。
10、方向物质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11、咖啡碱的主要主要功能兴奋神经中枢、利尿、助消化。
二、选择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A)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D )。
A、3 -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 -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 -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 -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 C )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A A、多酚酶促氧化;B、美拉德反应;)C、焦糖化作用;D、 Vc 氧化。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 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C)。
植物生理生化A卷

武夷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2009级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2009~2010学年度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生化 A 卷 考试形式 闭 卷 考核类型 考试 本试卷共 五 大题,卷面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以下元素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 A 、Fe B 、Mg C 、Zn D 、B 2. 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 ( )3. 植物在受旱时,()会发生大量积累。
( ) A 、天冬氨酸 B 、赖氨酸 C 、 精氨酸 D 、脯氨酸4. ()证明同化为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 )5. 以12h 作为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的假定是()。
( ) A 、正确 B 、可以 C 、不正确 D 、很有道理6. 植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一般是()。
( ) A 、甲醛和乙醛 B 、乙醛和乙醇 C 、甲醇和醋酸 D 、乙醇和乳酸7.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根冠比越大,作物的抗旱性()。
( )A 、减小,增大,降低B 、增大,减小,增大C 、增大,增大,越强D 、增大,增大,降低8. IAA/CTK 的比值高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比值低时,则诱导其形成()。
( )A 、芽、根B 、根、芽C 、叶、根D 、花、叶9.植物通过()来调节自身适应环境。
( )10.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最终产物有()。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25分)1. 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的水势变化趋势是 ,渗透势 ,当 时,细胞停止吸水。
2. 在植物的必需元素中,可再利用的元素有 、 、 等等。
3. 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 、 、及其他物质。
4. CAM 植物的气孔夜间 ,羧化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 ,运往 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是指:A. 黄酮类化合物B. 单宁类化合物C. 儿茶素类化合物D. 酚酸类化合物答案:C2. 茶叶中的主要氨基酸是:A. 谷氨酸B. 赖氨酸C. 天冬氨酸D. 茶氨酸答案:D3. 下列哪种酶是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酶:A. 多酚氧化酶B. 蛋白酶C. 淀粉酶D. 纤维素酶答案:A4. 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通常占干重的百分比为:A. 1%-3%B. 3%-5%C. 5%-7%D. 7%-9%答案:B5. 茶叶中的主要色素是: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C. 叶黄素D. 以上都是答案:D6.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来源于:A. 茶叶的物理结构B. 茶叶的化学成分C. 茶叶的微生物发酵D. 茶叶的加工工艺答案:B7. 茶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A. 维生素AB. 维生素B群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C8. 茶叶中的矿物质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A. 钾B. 钙C. 镁D. 铁答案:A9.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哪种生物活性:A. 抗氧化B. 抗炎C. 抗菌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人体健康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消化B. 降低血压C. 增强免疫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A. 咖啡因B. 茶碱C. 可可碱D. 黄嘌呤答案:A、B、C2. 茶叶中的多糖主要包括:A. 纤维素B. 果胶C. 淀粉D. 半纤维素答案:A、B、D3.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主要包括:A. 醇类B. 醛类C. 酮类D. 酯类答案:A、B、C、D4. 茶叶中的矿物质元素主要包括:A. 钾B. 钙C. 镁D. 铁答案:A、B、C、D5. 茶叶中的维生素主要包括:A. 维生素AB. 维生素B群C. 维生素CD. 维生素E答案: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转化为______和______。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茶叶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叶中主要的生物碱是()。
A. 咖啡因B. 茶碱C. 可可碱D. 咖啡碱答案:D2. 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指()。
A. 儿茶素B. 黄酮类C. 花青素D. 酚酸类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茶叶中的色素()。
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C. 茶黄素D. 维生素C答案:D4.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是()。
A. 蛋白质B. 氨基酸C. 挥发性化合物D. 糖类答案:C5. 茶叶中的儿茶素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A. 黄酮类B. 酚酸类C. 多酚类D. 萜类答案:C6. 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是指()。
A. 茶氨酸B. 谷氨酸C. 赖氨酸D. 丙氨酸答案:A7.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主要包括()。
A. 单糖B. 双糖C. 多糖D. 以上都是答案:D8. 茶叶中的主要有机酸是()。
A. 苹果酸B. 柠檬酸C. 酒石酸D. 以上都是答案:D9. 茶叶中的维生素C属于()。
A. 水溶性维生素B. 脂溶性维生素C. 矿物质D. 氨基酸答案:A10. 茶叶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
A. 茶芽B. 茶梗C. 叶片D. 茶花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
A. 咖啡因B. 茶碱C. 可可碱D. 咖啡碱答案:ABD2. 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包括()。
A. 儿茶素B. 黄酮类C. 花青素D. 酚酸类答案:ABD3. 茶叶中的色素主要包括()。
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C. 茶黄素D. 茶红素答案:ABCD4.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主要包括()。
A. 醇类B. 醛类C. 酮类D. 酯类答案:ABCD5. 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包括()。
A. 茶氨酸B. 谷氨酸C. 赖氨酸D. 丙氨酸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茶叶中的生物碱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作用。
答案:提神、利尿、强心2.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
一、填空(10)
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部分,其主要组分是,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在它们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
4、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具有强烈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 %。
5、茶皂甙是一类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
它的基本结构由、
、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以及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和。
二、选择(20)
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A、3-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A、多酚酶促氧化;B、美拉德反应;C、焦糖化作用;D、Vc氧化。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
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
A、茶叶发酵正常,形成茶色素;B、发酵不正常,能形成茶色素;C、正常发酵不能进行,不能形成茶色素;D、无法预计发酵结果。
6、高温杀青,主要是因为()酶的耐热性较强在5~55℃时随叶温升高
而活力上升,到65℃时,其活力下降。
A、细胞色素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C、过氧化氢酶;D、多酚氧化酶。
7、茶的滋味与其它食品滋味的主要区别在于茶叶有()味。
A、苦涩;B、鲜甜;C、苦鲜;D、甘醇。
8、在贮藏期间,绿茶中Vc的氧化结果使得茶叶的外形色泽(),汤色()。
A、不变、变黄;B、变黄、不变;C、变深、变暗;D、变深、变红。
9、喝茶能提神与内含有丰富的()有关。
A、茶叶碱;B、咖啡碱;C、多酚类;D、花青素。
10、绿茶汤色主要是黄绿色,组成它的主体物质是()。
A、胡萝卜素;B、花色苷及其苷元;C、黄酮苷类;D、叶绿素。
三、判断题(对的“√”,错的“×”)(8)
1、黄烷醇和儿茶素是同一类物质。
()
2、茶汤正常的“冷后浑”现象是茶叶品质好的表现。
()
3、红茶发酵是以儿茶素类氧化为主体的酶促氧化。
()
4、黑茶加工过程中不存在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作用。
()
5、茶氨酸是蛋白质稀有氨基酸。
()
6、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易溶于氯仿。
()
7、L-C和L-EGC都是顺式儿茶素。
()
8、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
()
四、名词解释(10)
次级代谢酯型儿茶素茶黄素品种香酚氨比
五、分别对以下两表格进行分析,找出规律,给出原因,得出结论。
(12)
TP PPO+O
2POD+O
2
POD/H
2
O
2
EC(ug/ml) 547 311 534 83 ECG(ug/ml) 785 439 756 226 EGCG(ug/ml) 1870 453 1839 144 TF(ug/ml) 未检测到396 未检测到80
六、问答题(40)
1、请试分析乌龙茶香气形成的生化基础。
(10)
2、你认为哪几道工序分别对红茶、绿茶以及黑茶品质影响最大,为什么?(10)
3、请写出咖啡碱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测定咖啡碱的国家标准方法的原理
和存在的问题。
(10)
4、请写出儿茶素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茶多酚的主要药理功能、制备方法
和应用领域。
(10)
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0.5分/空)
1、大于 (>);
2、幼嫩,儿茶素,70~80;
3、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
S-腺苷蛋氨酸;4、顺-3-己烯醇(青叶醇),60;5、齐墩果烷,皂甙元,糖体,有机酸;6、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或氨基酸),咖啡碱;7、脂溶性,水溶性。
二、选择(2分/题)
1、A;
2、D;
3、C;
4、A;
5、C;
6、D;
7、A;
8、C;
9、B;10、C。
三、判断题(1分/题)
1、√;
2、√;
3、√;
4、×;
5、×;
6、×;
7、×;
8、√。
四、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次级代谢:很多生物通过初级代谢以外的途径合成和利用一些无明显用途的化合物,这种代谢途径就叫次级代谢。
酯型儿茶素:是指简单儿茶素C环3位醇羟基与没食子酸的羧基酯化后的儿茶素。
茶黄素: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的一类能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
品种香:乌龙茶成品茶香气在相同的加工工艺条件下由茶树品种决定。
酚氨比:茶多酚总量与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值。
五、分别对以下两表格进行分析,找出规律,给出原因,得出结论。
(12分)表一:多酚氧化酶(PPO)在有氧条件下能催化氧化儿茶素,但不能氧化黄酮苷类;(2分)过氧化物酶(POD)在有氧条件下对茶多酚类化合物不起催化作用,只有
在过氧化氢(H
2O
2
)存在下才能催化氧化儿茶素和黄酮苷类。
(2分)所以在红茶
发酵时要保持充足的氧气。
(2分)
表二:黄绿茶与鲜叶相比,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总量都是下降的,但黄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高;黄茶与绿茶相比,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很接近,但儿茶素组成由较大差别,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较低,而氨基酸含量比黄茶高;(2分)原因是黄茶“闷黄”工艺中特有的湿热作用引起的蛋白质和酯型儿茶素等的水解;(2分)不同茶类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所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也不相同,所得成品茶的色香味品质也差别很大。
(2分)
六、问答题(40分)
1、请试分析乌龙茶香气形成的生化基础。
(10分,每个知识点2分)
答:(1)适当的茶树品种以及较成熟的鲜叶中芳香物质及其前体丰富,醚浸出物、类胡萝卜素和萜烯糖苷等含量较高;(2)嫩茎中的内含物通过“走水”
输送至叶细胞以增进香气的形成;(3)晒青和做青作业促进了萜烯糖苷的水解和香气的释放;(4)脂质等适度的偶联氧化;(5)烘干过程中适度的美拉德(羰氨)反应、焦糖化反应。
2、你认为哪几道工序分别对红茶、绿茶以及黑茶品质影响最大,为什么?(10
分)
答:红茶发酵,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及由此引发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偶联氧化,决定了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4分)
绿茶杀青,通过高温破坏各种酶尤其是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氧化酶类
的活性,以保证绿茶品质。
(2分)
黑茶渥堆,微生物大量繁殖,茶叶中多酚类等内含物在微生物酶和微生物热
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4分)
3、请写出咖啡碱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测定咖啡碱的国家标准方法的原理和存在的问题。
(10分)
答: N N N N O
O CH 3CH 3H 3C (4分)
咖啡碱易溶于水,在紫外272-274nm 有特征吸收峰,利用醋酸铅除去多酚等干扰物质,即可测定咖啡碱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求得相应的咖啡碱的浓度。
(4分) 茶叶中可可碱、茶叶碱等嘌呤类化合物在此波长下也有吸收,从而导致测定值偏高。
(2分)
4、请写出儿茶素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茶多酚的主要药理功能、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10分)
答: O
R 2OH OH OR 1
OH HO (4分)
药理功能:抗肿瘤作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龋护齿;抗菌作用等。
(2分)制备方法:有机溶剂萃取;金属盐沉淀;吸附树脂法;超临界萃取等。
(2分)应用领域:食品抗氧化剂;食品功能性成分;日用化工;医药领域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