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2017预测)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1~4题。
(15分)《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学而时习.之 (复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3)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4)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⑪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强化复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记录了_____________ .《论语》共二十篇。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粗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 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重庆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第一篇、《论语》十二章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是)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而无所得。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J课后习题)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J课后习题)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不分白天和夜晚。
3.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学过 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强调“时习”,侧重于学习方法;后者强 调“知新”,侧重于“温故”的作用。 4.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 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 说你的理解。(2012宁夏) 答:“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 《论语》十二章
第一篇 《论语》十二章
点击链接至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
Word文件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
习:_复__习___。
(2)人不知而不愠 愠:_R_J_:_生__气__,__发__怒__E_J_:_恼__恨_
四、拓展延伸 1. 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 关系有何益处?(2013普洱) 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 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 和谐融洽。 2.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 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 点及理由。(2011永州)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有___通 _又___, 意思再__加__上__,__还__有_________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姓名得分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每空1分,共50分)(1)时习说乎有朋不愠君子(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不信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班姓名分数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每空1个分,共50(分钟)(1)时间习说乎有朋友不愠绅士(2)我日三省通过忠诚不信通过不习乎?(3)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岁时,我毫不怀疑知天命耳顺不逾片刻(4)文谷而知新当然(5)浪费殆(6)人不堪它的担忧(7之者好的之者快乐的之者(8)饭素食饮水弯曲肱骨不义到我(9)三人焉行善者而从属于(10)子在川上曰死亡像斯丈夫不舍(11)抢夺帅皮夫(12)真诚的志问近思内核在其中二、填空。
(每空1个)分,共45(分钟)1《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一部书,是这是一部经典之作篇,以语录体和以身体为基础。
孔子,名字,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二、《论语》与《》、《》、《统称为“四书”。
3这表明我们应该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学习的乐趣在于:,?3这表明学生必须有朋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千里迢迢而来,学习知识,释疑解惑,这有利于学术进步,自然成为一种乐趣:,?4它含蓄地表明,学习应该有一种不求知识、一切追求道德和学习的正确态度:,?5、那些参加过学术研究的人应该注意个人道德修养??六、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七、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八、《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九、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十、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2、《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判决如下:,。
13、《论语》用简朴的笔调勾勒出一个人安居乐业的心理状态。
它平凡而高贵,这是可取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练习册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1 《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018预测)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高兴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恼恨) )(3)学而不思则罔.(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惘而无所得) )(4)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D )A.“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人应当加强自我检讨,剖析各方面存在的不足。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方法角度阐述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论.语(lún)2、不亦说.乎(yuè)3、不愠.(yùn )4、三省.吾身(xǐng )5、传.不习乎(chuán )6、不惑.(huò)7、不逾矩..(yú)(jǔ)8、不思则罔.(wǎng)9、不学则殆.(dài )10、一箪.食(dān)11、曲肱..而枕.(qū)(gōng)(zhěn)12、好.之者(hào)13、笃.志(dǔ)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音yuè,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音yòu ,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论语十二章》习题(部编版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说明:参照部编版新教材整理,按课下注释、重点句子翻译、重点知识理解三个知识板块整理的习题,方便实用。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2、【时习】【时】,3、【不亦说乎】【不亦……乎】,【说】,4、【愠5、【君子】6、【吾】7、【日】8、【三省】【三】,【省】,9、【为人谋】10、【忠】11、【信】12、【传】13、【十有五】【有】,14、【立】15、【惑】16、【天命】【命】,17、【耳顺】18、【从心所欲】19、【逾矩】【逾】,【矩】,20、【温故而知新】21、【罔】22、【殆】23、【堪】24、【之】25、【者】26、【好】27、【乐】28、【饭疏食,饮水】【饭】,【疏食】,【水】,29、【于】30、【如浮云】31、【焉】32、【善者】33、【川上】【川】,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夫】,35、【三军】36、【夺】37、【匹夫】38、【笃志】【笃】,39、【切问而近思】【切】,40、【仁】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三、重点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的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2017预测)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1~4题。
(15分)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学而时习.之 (复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3)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4)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⑪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第②则讲的是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学习的态度。
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4. 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4分) “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从中可看出孔子对吃住并不作过高要求,只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据此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