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生活方式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降压方法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降压方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长期不加控制和治疗的高血压会增加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如中风、心力衰竭等。
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及降压方法对于预防和管理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影响因素1. 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摄入过多的盐和钠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从而使得血液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引发了高血压。
此外,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导致高血压。
为了控制高血压,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减少盐和钠的摄入,并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健康食物。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发生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体力活动、长时间静坐以及过量饮酒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同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也是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步骤。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家人有高血压史,个体患上高血压的风险将相应增加。
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定期监测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延缓或减少其影响。
4. 年龄性别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40岁后,身体逐渐老化引起的多种代谢和功能性改变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可能性。
此外,在中年男性群体中,尤其是肥胖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二、降低高血压的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建议减少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可通过选择蔬果、谷类和低钠饮品来实现。
此外,增加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和菠菜等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另外还应避免过度摄入酒精和咖啡因。
2. 合理安排运动计划适量而规律的运动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慢跑、快走、游泳和自行车骑行等。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概论-2_真题-无答案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基本卫生保健概论-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B.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C.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D.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属于竞争关系 E.社区卫生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2.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内容包括A.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B.社区现场救护 C.体检服务 D.转诊服务 E.以上均正确3. 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是A.专科医生 B.全科医生 C.护理人员 D.药剂师 E.康复医生4. 下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B.以家庭为单位 C.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 D.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 E.是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阶段的基层卫生服务5. 最早提出“社区”这一专业名词的是A.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弗洛伊德(S. Freud) C.汤尼斯(F. Tonnies) D.吴文藻 E.费孝通6. 关于社区的定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一定数量的人群 B.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 C.有一定的地域 D.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E.有相应的管理机构7. 社区主要构成要素是A.有集居的一群人和一定的地域 B.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C.居民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 D.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一种社会群体的机构 E.以上要素都必须具备8.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和面积是A.5万~10万,0.5万~5万平方公里 B.5万~10万,5万~10万平方公里 C.10万~30万,0.5万~5万平方公里 D.10万~30万,5万~10万平方公里 E.10万~30万,10万~30万平方公里9. 构成社区的最基本要素是A.人群和地域 B.生活服务设施 C.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 D.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 E.社区活动10. 在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A.街道 B.居委会 C.街道、居委会 D.区县 E.城镇11. 在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街道、居委会,在农村主要是指A.区 B.区、乡镇 C.乡镇 D.乡镇、村 E.以上均不正确12. “社区”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团体聚集在一起,提供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倡共同参与社区活动,这体现了社区的哪种功能A.空间功能 B.连接功能 C.社会化功能 D.控制功能 E.传播功能13. 关于社区的类型划分正确的是A.居民社区 B.企业社区 C.城市社区 D.农村社区 E.以上均正确14. 以下属于功能社区的是A.街道 B.乡 C.镇 D.村 E.学校15. 下列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B.居民在需要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 C.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D.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E.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6.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主要任务是 A.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B.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C.提高服务能力 D.规范管理和转变运行机制 E.以上均正确17. 关于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错误的是A.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 B.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C.基本形成“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D.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 E.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4~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18. 从长远看我国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是 A.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B.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C.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 D.全科医生学历教育 E.全科医生继续教育19. 第一级预防的目的是A.防止疾病发展 B.防止疾病恶化 C.防止病残 D.防止疾病发生 E.及早发现疾病20. 在影响人类健康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活方式因素 D.卫生保健因素 E.遗传因素21. 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A.全球性预防策略 B.健康促进 C.筛检 D.婚前卫生 E.儿童保健22. 社区预防的策略的综合性表现为A.从以群体预防为主转向个体、家庭和群体相结合 B.从生物预防扩大到心理行为和社会预防 C.从独立的预防服务转向防治结合 D.从被动预防转向个体和社会要对健康负责的主动预防 E.以上均正确23. 以下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是A.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 B.预防接种 C.预防并发症 D.促进康复 E.预防疾病发生24.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吸烟、饮酒、饮食、运动 B.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改 D.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 E.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质量低25. 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的措施是A.加大投入 B.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 C.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D.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 E.以上均正确26. 性传播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不包括A.开展宣传教育 B.社会综合治理 C.开展性病监测监督工作 D.建立健全性病机构 E.规范进行诊治27. 某城市为了提高市民的健康状况,决定在今后五年内,建一个大型的生态娱乐公园和两个现代化的体育馆。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包括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个级别的预防措施。
初级预防: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病的潜在风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以下是一些初级预防的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中应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合理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2.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因此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5.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放松和减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次级预防:次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进行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次级预防的措施:1.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调整。
2. 规范用药: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3. 定期复诊: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控制危(wei)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还应控制其他危(wei)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主要是指对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干预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残疾和死亡率。
以下是一些三级预防的措施:1. 合理用药:对高血压病并发症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2. 控制并发症:高血压病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需要积极治疗和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存在问题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也达到了1亿左右。
这些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知问题1.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许多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者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
有些患者认为,只有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才是疾病的表现,忽视了无症状期的健康管理。
2. 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足:部分医生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此外,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药物治疗,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
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问题1. 早期诊断困难:高血压和糖尿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早期诊断困难。
部分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
2. 诊断标准不统一:目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争议,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能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影响了疾病的准确诊断。
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问题1. 药物治疗不规范: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用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中断治疗等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
2. 生活方式调整不足: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问题1. 并发症发生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增加了治疗难度。
2. 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困难:部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延误。
此外,并发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医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五、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问题1. 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为了解行为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选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于正规宣教,制定合理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措施,共观察2年,了解患者体重、血压等指标变化。
结果2年后患者体重指数(BMI)、食盐量、饮酒量等影响高血压的诸多因素均见明显改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
干预治疗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关键词】高血压病;生活方式;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已成为仅次于肿瘤之后第二位人类健康杀手,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心、脑、肾并发症频发,同时还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1]。
合理控制血压使其长期保持稳定,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干预在近年颇受关注。
现将我社区对70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5年11月—2007年12月,我社区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体检时,按我国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138例,其中男86例,女52例,年龄(58.5±10.2)岁。
病程(4.6±1.4)年。
1.2 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确诊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登记建卡。
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单位、住址、电话号码,记录患者目前生活习惯以及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情况,按入选次序随机分观察组70例,针对高血压病患者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法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等,特别强调非药物治疗即减轻体重、限盐、控制饮酒、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电话回访或家访,记录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按适应证选取不同种类的降压药治疗。
另选择6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患者仅给降压药治疗,使血压保持稳定。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作者:果青叶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自身病情的控制和监测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方法对社区1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经过我中心6个月的社区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后居民在高血压基本知识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上有显著提升,a一些控制血压变化的行为上,如戒烟限酒,做适量运动,坚持服药,增强依从性等方面得到改善。
结论我们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对其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结合对患者家庭的教育和指导,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得到更加妥善的管理。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用药情况1研究现状及概念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城乡居民基础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形式。
血压病防治工作的立足点应该放在社区。
根据我国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提倡群众"大病去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就医模式",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然而我国慢性病患者和具有高危因素的居民的健康观念还很差,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低。
调查指出目前中国高血压仍存在严重的"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患者知晓水平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不规则服药、无症状不服药、不愿意服药[1]。
现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治疗态度、健康责任、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行为和习惯,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需认真普及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把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传递给群众[2]。
1.1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正常人群的血压也要每天关注。
不管是否患有高血压,我们可以自我监测血压,一般每天定时可以测血压3次左右,来帮助监测血压情况[3]。
高血压之所以必须积极治疗是由于此症致残率高,可使人体各重要脏器严重受损--使心脏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发病增多、最终形成心衰;使脑血管发生出血或血栓形成,造成每年新发200万脑卒中患者;导致肾脏损害,肾功能不全,肾功衰竭等。
生活方式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康复良策

生活方式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的康复良策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以上。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以上。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活方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1. 饮食习惯:高盐、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进而引发高血压。
2. 体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体重增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
研究表明,体重降低5%~10%可以使血压降低5~20毫米汞柱。
3. 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心脏功能减退,血压升高。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4. 烟酒:吸烟和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饮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
5.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
学会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有助于降低血压。
三、生活方式改变对原发性高血压康复的影响1.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粗粮等高纤维食物摄入;控制脂肪和热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
2.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130~150次/分钟。
3.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心肺功能;限酒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4. 心理调适:学会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心理放松方法。
5. 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睡眠7~8小时。
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四、结论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医学界制定了一套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因素:1、血压水平: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2、合并症: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
这些合并症会使患者的风险程度增加。
3、家族史: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其风险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4、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肥胖等因素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可以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层次。
低危患者指血压水平轻度升高,无合并症和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危患者指血压水平中度升高,有合并症或其他危险因素之一者;高危患者指血压水平重度升高,有合并症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
针对不同层次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低危患者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等;中危和高危患者则需要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同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是评估患者风险程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也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风险程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多种严重健康问题。
了解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分级高血压通常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39-12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89-80毫米汞柱之间。
一级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生活方式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
的影响
【关键词】调整生活方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
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存在一些难以接受的副反应,因而非药物疗法依然深受人们的重视。
非药物疗法不仅经济方便,而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及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均提出运动、降低体重、限盐、戒烟等非药物疗法需作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
本研究以西拉普利为对照,观察运动及饮食控制治疗肥胖的1级高血压病患者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本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门诊病例,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
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4。
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5例,依据JNC7的标准,血压140~159/90~99mmHg,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恶性肿瘤以及高钾血症患者,除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患者停服所有降压药2周,将55例随机分为运动及饮食控制组25例和西拉普利组30例。
运动及饮食控制组以慢跑为主(要求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频率3~5次每周),饮食控制主要以晚餐控制为主,晚餐以低糖、低脂高蛋白食物,疗程3个月。
西拉普利组从早晨服
2.5 mg开始,根据耐受情况可加至5mg。
55例患者每周随访
1次,每次随访时间均为7:30~9:30点。
患者于安静休息10min后取坐位,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侧上肢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定血压后,1min测定心率,并了解不良反应。
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分别测定血生化、血尿常规。
1.3 疗效判定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90mmHg或下降幅度>20mmHg);有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10~19mmHg;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及组内均数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法。
2 结果
运动及饮食控制组25例中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2%;西拉普利组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6.7%。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157,P=0.692)。
饮食+运动组(15例)收缩压治疗前152±13.8mmHg,治疗后134.1±9.3mmHg,舒张压治疗前102.4±6mmHg,治疗后86.3±4.9mmHg,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西拉普利组(20例)收缩压治疗前154.2±12.0mmHg,治疗后135.7±10.4mmHg,舒张压治疗前104.3±5.5mmHg,治疗后86.2±4.8mmHg,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间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对于1级高血压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积极运动,与西拉普利组相比,可取得相似降压效果,且未发现有任何副
作用。
运动疗法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心输出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实现,经常进行运动锻炼,一方面可使静息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另一方面还可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使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水平增高,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进而降低血压。
其次,运动疗法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降低血红细胞聚集性,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器官灌注,使血压下降。
运动疗法还可通过改善糖、脂代谢以及消除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肥胖、心理应激和内脏脂肪蓄积等因素而达到最终降压的目的。
在适当节食的条件下,运动是降低体重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少体脂、增加瘦体重、改善心血管机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对心理和精神产生良好的影响,并可免除因单纯节食减肥所引起的代谢紊乱。
运动加饮食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对于无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均可进行运动锻炼。
运动疗法与饮食疗法等其他非药物疗法联用,则可起协同降压作用。
高血压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整还包括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高血压病流行广泛,全球患者已逾5亿,不仅治疗费用浩大,且疗程冗长,费时费力,因而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病,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对于轻度的高血压病患者,特别不愿或不耐接受药物治疗者,可先考虑单用改变生活方式,如运动、饮食控制等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对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疗效
较好,对于正常体重的高血压病患者是否有同样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Sainani GS. Non-drug therapy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03,51:1001-1006.
2 Zimmerman E, Wylie-Rosett J. Nutrition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Curr Diab Rep, 2003,3(5):404-411.
3 Wofford MR, Davis MM, harkins KG,et al. Therapyeut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eatmentof obesity hypertension. J Clin Hypertens(Greewich),2002,4(3):189-196.
4 Khosh F, Khosh M. Natural approach to hypertension. Altern Med Rev,2001,6(6): 590-600.
5 孙宁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9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