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知识点生物教材黑体字汇总(2)

知识点生物教材黑体字汇总(2)生物教材黑体字汇总生物教材中的黑体字浓缩了教材中的知识精华,在最后20天冲刺中,相信任何水平的同学都能通过再次熟读生物黑体字获得提高!1必修三黑体字汇总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0、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1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3、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4、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15、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2024年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和组织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维持细胞的稳定性。
- 细胞质:包含细胞中所有的细胞器和溶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
- 细胞核:控制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 精细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细胞的物质合成和能量转化等。
2. 组织的种类和功能:- 上皮组织:包裹和保护体表和腔道表面。
- 结缔组织:填充和连接其他组织和器官。
-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伸展能力,实现体动和内脏器官的运动。
- 神经组织: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调节和控制机体的活动。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物质:DNA和RNA,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 染色体理论: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中。
-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定律。
2.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一种碱基。
- DNA双螺旋结构:由两个互补的链以氢键连接而成。
- 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3. 基因与表现型:- 基因: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4. 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历程。
- 比较胚胎学与比较解剖学:表明不同物种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祖先。
- 分子生物学证据:DNA序列比较和基因同源性分析支持进化理论。
- 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变异和遗传漂变等。
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物群落:由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的一片区域。
- 生态位:不同种类生物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地位。
- 生态圈:包括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2.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作用,实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3.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物种多样性: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023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参考

2023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参考2023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扩展三个层次的知识内涵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
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触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三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复习安排:第一轮:__年8月—__年1月。
第二轮:__年3月—__年4月(2个月)。
第三轮:__年5月(一个月)。
四、复习策略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
以教师讲述、讲解、归纳、总结为主。
根据学生层次,要求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
在复习内容上,练习布置上普通生与尖子生有所区别,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有所提高。
具体措施: (1)读.课前读课本,发现问题.(2)讲:课堂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典型例题的讲解,重在讲清解题方法.(3)练:包括课前头一天知识点填空和课后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每周对上一周复习的知识点进行默写并进行单元滚动测试,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第一轮复习进度表(上学期已完成必修一第一章到第四章复习)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小学美术《黑体中国字》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黑体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黑体字的特点,提高对美术字形的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了解黑体字的历史背景,感悟汉字之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学会运用黑体字进行绘画创作,激发艺术创新思维;4.培养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掌握黑体字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黑体字的笔画结构和创意绘画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黑体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黑体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黑体字绘画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黑体字的基本原理和创意绘画方法。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黑体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可能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讲解理论时,应尽量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黑体字的特点。
2.对于教学难点,要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突破。
高考30天冲刺指导

化 学 : 注 重 书 写 表 达 能 力 抑、失眠、打盹、记忆力下降、头脑不灵活等症状。
改变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避免担忧失败
从 历 届 高 考 阅 卷 每天早上,吃一顿全营养谷类的早餐。
化学:避免答题中有死记硬背的痕迹
中
,
都
发
现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问
题
较
严
重
。
这一阶段要求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
符号系统掌 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午休。 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
如果“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可以“做练习时降低难度。
构 简 式 等 书 写 错 误 仍 较 多 。 第六,考前坚持掐点做模拟题。
二、高考英语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偏、难、怪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
至于午餐,经常补充豆类食品,多吃奶制品。
☞晚饭后
最好还是先放松一下再开始学,为的是抛弃杂念。放松完之后 要心无旁骛的进入学习。
☞晚自习
晚上就是你弯道超车的绝妙时机!首先,规划好每个时间段要 做什么,逼着自己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先做自己的弱势科目, 因为此时精力充沛、学习欲望高。最好识记类型的科目和推算 类型的科目交替学习,大脑不易感到疲乏。不会的题及时去问 老师,白天积累的不清晰的知识点在晚自习上弄清楚。
最后一个月各科如何夺回失分点?
语文: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一、不管是一个字、一个标点,还是一句话、一段话,都要做 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二、做问题的发现者。学会从模拟试卷和练习题中发现短板, 集中攻破。
三、做生活的评价者。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情进行理 性思考、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多看新闻,和同学分 析讨论时事,这也是训练思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融会方法 培养能力

解法2 : 原式 _ 2 ,
X /r an - Z n— n一 :_ =— V 2 m n. .
n
-
互= 2 n .
:
式可 化为 : [ ( 3 、 / - 2 、 / — ) ( _ 3 V _ 2 、 / 了 ) ] =
二次根 式化成 最简二次根式 . 再 把 同 类 二
几 年 级 数 学 学 习 不 是 简 单 地 将 学 过 的 次 根 式 合 并 .如 果 被 开 方 数 是 分 数 或 分 式 知识 重复. 加强 记忆. 而 是 认 知 的 深 化 和有 时 . 先 利 用 商 的算 术 平 方 根 的 性 质 . 将 其 变 机 的提高 . 通 过 纵 向 的 深 入 和 横 向 的扩 展 . 为 二 次 根 式 相 除 的 形 式 .然 后 利 用 分 母 有 从 本 质 上 发 现 数 学 知 识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 理化 等方法. 将式 子化简 . 进 一 步 加 深 对 二 提 高 我 们 的数 学 素 养 和 数 学 应 用 能 力 . 如 次 根 式 理 解 . 提 高 思 维 能力 . 掌握解题方法. “ 二次根式” 的复 习 . 开方 运 算 的 引入 . 使代 数 运算得 以“ 完 善” . 同 时 也 引 领 我 们 进 入 同样 我 们 对 于 整 式 、 方程 、 函数 、 统计 、 概 率
总之 . 在学习中 . 应 该 及 时 对 解 题 方 向 和方法进行 反思归 纳 . 从 而 把 握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的实 质 . 发 展 思 维能 力 .
符号 “ 、 / ” 的无 穷魅力 , 因而 。 首 先 要 明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专题总结—生物技术与工程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专题总结—生物技术与工程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1)(选择性必修 3 P10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选择性必修 3 P)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34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3)(选择性必修3 P)再分化: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35)细胞贴壁:细胞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的现象。
(4)(选择性必修3 P4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5)(选择性必修 3 P48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6)(选择性必修 3 P)孵化: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58其中伸展出来的过程。
(7)(选择性必修 3 P)质粒: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细胞72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转化: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8)(选择性必修 3 P81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 3 P16)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选择性必修 3 P43)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3)(选择性必修 3 P5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
(4)(选择性必修3 P61)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3 P6)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必修一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和两大类。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一切都离不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是主要的物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
每一个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链接成。
5、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
结合水是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分隔开;控制;进行细胞间的。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是,是细胞和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8、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
Na、K、Ca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一侧运输到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9、酶的作用和本质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的条件下进行的。
10、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产生,释放,生成大量的过程。
11、叶绿体的结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和红,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叶绿体内部的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这些囊状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12、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的过程。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开始,到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3、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或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由所决定的细胞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有的细胞受到的作用,细胞中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进行分裂的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们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孟德尔在他所研究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在其他生物体上也常常看到。
后人把这一遗传定律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定律:控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时,决定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分裂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的减少一半。
2、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一条来自,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
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含有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
5、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6、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的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基因的本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的遗传物质。
1、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四种碱基。
2、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螺旋。
他们从生物化学家查哥夫那里得到一个重要信息:的量总是等于的量;的量总是等于的量。
3、碱基之间的这种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能量和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通过,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研究表明: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蕴藏在4种碱基的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基因是有的DNA片段。
6、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7、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就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8、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9、基因还能通过控制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0、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和,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11、由于自然界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存在的。
12、基因突变是发生的、的。
1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是很低的。
1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或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1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7、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基因遗传病、基因遗传病和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基因工程,又叫技术或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现代生物进化论1、生活在区域的种生物的个体叫做种群。
2、一个种群中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叫做这个的基因库。
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发生变化。
4、在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并且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6、之间、生物与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7、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叫做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如)或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记忆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4、有植物体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的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5、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既能生长,也能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6、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和群落1、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值。
5、同一内聚集在中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6、群落中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7、随着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8、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的地面,或者是原来、但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常考)次生演替是指在虽已不存在,但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或其他(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上进行的演替。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及其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结构,就是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到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的作用;生物种群的,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7、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的稳定。
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9、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化、短缺、破坏、酸雨、荒漠化、海洋污染和锐减等。
2、生物圈内所有的、和,它们所拥有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间接价值(也叫,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意义的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