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运动
人体感觉与运动

人体感觉与运动人体感觉和运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感觉是人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方式,而运动则是人体用于执行各种动作任务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人体感觉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对这一主题的全面了解。
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是指人体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感觉的机制。
人体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
其中,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形式之一。
通过眼睛接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人类能够感知到周围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状态。
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声音信号。
触觉是人体皮肤和其他感觉器官对于物体接触的感知,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物体的硬度、温度和纹理等特性。
味觉和嗅觉是人体对食物和气味的感知,分别通过舌头和鼻子中的感受器官完成。
二、感觉与运动的关系感觉和运动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感觉系统提供了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为运动系统的执行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机制。
例如,在进行精细动作时,比如书写和绘画,人们需要将手的位置和力度与视觉反馈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完成任务。
这表明感觉和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
三、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机制感觉和运动的实现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协同工作。
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神经途径传递至大脑,再经过处理和分析,最终产生相应的感觉体验。
运动则由大脑发出指令,通过运动神经途径传递至肌肉,产生相应的动作。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元群体,如大脑皮层、脊髓和运动神经元等。
这些区域和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相互传递,实现感觉和运动的协调。
四、感觉和运动的临床应用对于感觉和运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人体机能的理解,还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感觉和运动的障碍可能会导致人体的功能紊乱,如感觉障碍会影响人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交流,运动障碍会导致动作不协调和失去控制。
了解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机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这些相关疾病。
此外,感觉训练和运动训练也可以作为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对感觉和运动的调控

感觉处理:大脑对 感觉信息进行加工 和处理
感觉输出:通过运 动系统做出反应
感觉与行为的关系 :感觉信息影响行 为决策,行为反馈 感觉信息
运动的调控
运动神经元
定义:负责控制和调 节肌肉收缩的神经元
功能:接受来自大脑 皮层的指令,通过神 经递质传递信号,控
制肌肉收缩
分类: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β运动
神经系统对感觉和运动的调控
汇报人:XXX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感觉的调控 运动的调控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与感觉运动的疾病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
定义: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信息 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功能: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 分类: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控制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运动的调节机制
运动神经元:控制 肌肉收缩和舒张
运动中枢:位于大 脑皮层,负责协调 和控制运动
运动反射:通过神 经反射,实现对运 动的快速调节
运动学习:通过反 复练习,形成稳定 的运动模式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记忆:存储、保持和回忆信 息的能力
学习:通过经验改变行为和 认知的过程
感觉的调节机制
感觉传入:通过感觉神经将外界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整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将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 感觉编码:将整合后的感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感觉输出:将神经信号传递到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感觉和运动反应
感觉与行为的联系
感觉输入:通过感 觉器官接收外界刺 激
神经元
损伤:运动神经元损 伤会导致肌肉萎缩和
瘫痪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运动表现
“身体素质” 英文对照 physical quality; physical fitness; body quality;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 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 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 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躯体运动进行干预 一是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发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势
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 二是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器官反馈式的调整肌肉的力量
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躯体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 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本体感觉检查
角度重建法 阈值测量法 视觉模型法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角度重建法:主要是对关节位置觉的测定。由 Barrett提出。可分为开链位置重建和闭链 位置重建两种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阈值测量法:主要是对关节运动觉的测定。典型 的阈值测量试验是利用自动仪器提供缓慢 而持续的关节被动性运功,测量关节能够 感知到的被动运动的角度阈值,即测量运 动起始时的关节角度与受试者能够觉察到 运动时的关节角度。比较两种角度的差异, 以此判断关节本体感觉的精确度。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身体素质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分析
身体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快慢的一种能力; 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运动与感觉

不自主运动-临床症状
6.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异常肌收缩引起 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运动 或姿势异常 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 torticollis)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 使头部缓慢 不自主扭曲和转动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不自主运动-概念
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 出现不能自行控制的 骨骼肌不正常运动 表现形式多样 一般睡眠时停止 情绪激动时增强 与基底节病变有关 纹状体组成及病变综合征 图2-25,图2-26
不自主运动-临床症状
1.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临床特点
瘫痪分布范围
痉挛性瘫痪
较广, 偏瘫、单瘫、截瘫和四肢瘫
弛缓性瘫痪
多局限(肌群为主), 或四肢瘫(如GBS)
肌张力
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震颤 皮肤营养障碍 肌电图 肌肉活检
增高, 呈痉挛性瘫痪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 无, 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 无 多数无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 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是帕金森病 特征性体征 与意向性震颤 (小脑病变--动作性震颤) 不同
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 引起节律性颤动 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 频率4~6次/秒 静止时出现 也见于下颌、唇和四肢
不自主运动-临床症状
2. 肌强直 (rigidity)
与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锥体系病变) 不同
铅管样强直 (lead-pipe rigidity) 帕金森病 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 向各方向被动运动阻力相同 齿轮样强直 (cogwheel rigidity) 伴震颤
肌萎缩-分类及临床特征
1. 神经源性肌萎缩 (1) 脊髓前角细胞和延髓运动神经核病变
动物生理学中的感觉与运动系统

动物生理学中的感觉与运动系统动物生理学研究了动物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其中感觉与运动系统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感觉系统使得动物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而运动系统则控制着动物的运动行为。
本文将从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两个方面来探讨动物生理学中的相关内容。
感觉系统是动物生理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动物通过感觉系统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其中,视觉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感觉方式之一。
通过眼睛的视网膜,动物能够感知到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在大脑中,这些信号被进一步处理和解读,使得动物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
另外,听觉也是感觉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物通过耳朵感知到声音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中耳传递到内耳,再由内耳传递到大脑。
在大脑中,声音信号被解码和理解,使得动物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除了视觉和听觉,触觉也是动物感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的皮肤和其他感受器官可以感知到外界的接触和压力。
这些刺激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使得动物能够感受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疼痛等感觉。
此外,味觉和嗅觉也是感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通过舌头和鼻腔感知到食物的味道和气味,这些感知刺激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在大脑中,这些信号被解码和理解,使得动物能够辨别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并作出相应的行为。
在运动系统方面,动物通过肌肉和神经系统来实现各种运动行为。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信号,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使得动物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例如,当动物感知到危险的刺激时,大脑会发出指令,使得相应的肌肉收缩,使得动物能够迅速逃离危险。
此外,动物还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平衡、协调和精细的运动,如站立、走路和抓握等。
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感觉系统提供了外界刺激的信息,而运动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和大脑的指令,使得动物能够做出相应的运动行为。
例如,当动物感到饥饿时,感觉系统会向大脑传递食物的信息,大脑则通过运动系统使得动物能够找到食物并进食。
生物教案:人体的感觉与运动系统

生物教案:人体的感觉与运动系统一、人体的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能够收集来自身体外部环境和内部器官的各种感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人体的感觉系统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个方面。
1. 触觉系统触觉是人体感知外界物体接触的一种感觉方式。
在人体皮肤中分布着大量的触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物体的压力、温度和疼痛等信息。
触觉感受器主要包括触觉小体、温度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
当我们触摸到物体时,触觉感受器会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给大脑皮层,我们才能感受到物体的质地、形状和温度等信息。
2. 视觉系统视觉是人体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感觉方式。
人体的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等组成。
当光线通过角膜、眼镜片等折射后,进入人眼,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视觉皮层。
视觉皮层对神经冲动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才能感知到外界事物的颜色、形状和运动等信息。
3. 听觉系统听觉是人体感知声音的一种感觉方式。
人体的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等部分组成。
当声音通过外耳进入人体后,声波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随着声波的震动而震动,进而引起中耳内的听小骨(听骨链),听骨链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耳的液体波动,进一步刺激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大脑的听觉皮层,我们才能感知到外界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等信息。
4. 嗅觉系统嗅觉是人体感知气味的一种感觉方式。
人体的嗅觉系统主要由鼻腔中分布的嗅上皮和嗅神经组成。
当气体中的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它们会与嗅上皮中的嗅觉细胞结合,激发嗅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嗅神经传递给大脑嗅觉皮层,我们才能感知到各种气味的信息。
5. 味觉系统味觉是人体感知食物味道的一种感觉方式。
人体的味觉系统主要由舌头上的味蕾和颚骨中的味觉感受器组成。
人体的感官和运动系统

人体的感官和运动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诸多器官和系统组成,其中感官和运动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两个系统之一。
感官系统让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信息,而运动系统则使我们能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执行各种动作。
本文将以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人体的感官和运动系统。
一、感官系统感官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它主要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感觉器官组成。
这些感觉器官位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视觉是我们最常用的感觉之一,它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视觉神经系统进行。
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结构协同工作,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从而形成我们所见的图像。
视觉不仅让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还能帮助我们辨认物体和了解周围的环境。
听觉则是通过耳朵和听觉神经系统实现的。
耳朵中的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听觉系统。
当声波通过外耳进入耳道时,中耳的鼓膜会受到震动,并将其传递到内耳的耳蜗中。
耳蜗中的感觉细胞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从而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辨别声音的来源和特征。
嗅觉和味觉是我们对化学物质的感知能力。
嗅觉主要由我们的鼻子和嗅觉神经系统完成,而味觉则通过我们的舌头和味蕾实现。
当嗅觉和味觉器官接触到特定的化学物质时,它们会产生特定的感觉和味道,从而让我们能够辨别食物的香味和味道。
触觉是我们对物体接触和压力的感知能力,它主要由我们的皮肤、神经末梢和大脑皮层组成。
当我们的皮肤接触到物体时,感觉细胞会发送信号到大脑,从而让我们感知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形状。
触觉不仅帮助我们保护身体免受伤害,还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亲密接触和身体的快感。
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执行运动和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和保护机构,它由206块骨头组成,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功能。
骨骼不仅使我们能够保持身体的形状和稳定性,还是肌肉的附着点,通过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来实现身体的运动。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之运动与感觉发展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之运动与感觉发展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之运动与感觉发展在幼儿园阶段,感统训练活动对于幼儿的运动和感觉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增强运动技能,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中的运动与感觉发展。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应该侧重于多元感官的刺激和运动技能的培养。
通过各种有趣的体操、游戏和动作训练,可以激发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以及运动的协调性,从而促进感觉系统的综合发展。
适当的感统训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空间意识和身体意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更自信地参与运动活动。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应该注重适龄性和个性化。
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幼儿,应该制定不同的感统训练方案,以满足其感觉系统和运动技能的发展需求。
每个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感统训练活动中应该注重个性化,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怀和指导,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感统训练。
进一步地,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也应该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联动。
在幼儿园的感统训练方案中,可以融入家庭和社会资源,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感统训练活动,使之成为一个全方位的、长期性的项目。
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感觉系统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感统训练活动方案中的运动与感觉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和设计。
只有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感统训练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感觉系统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感觉系统的发展水平,以优化感知、模糊运动、自我调节和注意力等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训练。
在幼儿园阶段,感统训练活动对于幼儿的运动和感觉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增强运动技能,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体表感觉
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31-2区),称为第一体表感觉区。
感觉冲动向皮质投射是左右交叉,即左 侧投射到右侧的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 感觉传入向皮质投射是倒置的,即下肢感觉区域 在皮质顶部,上肢感觉区在中间,头部感受区在 底部。 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例如 ,拇指、食指、唇的感觉灵敏,其代表区大;感觉迟钝 的背部,则代表区小
2.前庭反射和前庭稳定性
肌紧张
前庭反射
眼震颤
自主功能反应返回源自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前庭器是内耳迷路的一部分,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 位觉感受装置。 前庭器包括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 有囊斑,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 胞,其纤毛插入耳石膜内。耳石膜表面附着着许多小碳酸钙 结晶称为耳石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分别称前后与水平半 规管,每个半规管的壶腹嵴也含有感受性毛细胞。毛细胞的 纤毛上覆盖着许多胶状物质,形如帽状,称终帽。
返回
1.脊髓对感觉的传导
脊髓是重要的感觉传导路径。来自躯干, 四肢和一些内脏器官的感觉神经的电信号都经 过脊髓传到大脑皮质。
特异投射系统 定义
各种感受器传入的神经冲动都要经过脊髓或脑干,上行传入 丘脑更换神经元,并排列顺序,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引 起特异的感觉,称特异性投射系统。 它主要包括皮肤感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每种感觉的传导投 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并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人的各种主观感觉的产生正是各种感觉中枢通过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进行分析综合而获得的。
返回
4. 适应现象
定义
当感受器长时间持续接受某种刺激时,感觉神经冲动发放频 率将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根据感受器适应速度的快慢可分为快、慢适应感受器。 例如,皮肤触觉感受器的适应过程发展快,有利于机体再接 受新的刺激,颈动脉窦感受器,痛觉感受器的适应过程发展慢, 有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如姿势,血压)做经常性的调整。
特点
返回
肌肉的本体感觉(运动感觉)
肌肉本体感觉投射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该区是运 动区,也接受关节和肌肉的感觉投射。 刺激人脑中央前回,可引起受试者产生企图发动肢体 运动的主观感觉。当动物的这一区被切除时,有本体感觉 刺激作为非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发生障碍( 如膝跳反射)。
返回
视觉
体表感觉
肌肉的本体感觉(运动感觉)
3.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视觉 听觉和前庭觉 内脏感觉
返回
1.适宜刺激
定义
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 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例如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300~800nm 光 波 , 耳 蜗 毛 细 胞 的 适 宜 刺 激 是 16~2000hz的声波等。
返回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的投射区位于、第一和第二体表感觉 区。
例如,刺激第二体表感觉区3及临近部位,可 产生味觉,恶心或排便感觉等。
返回
第二节
定义
位觉(前庭觉)
身体进行各种变速(包括正负加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 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觉)。
1.前庭器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囊班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
壶腹嵴的适宜刺激
返回
囊班的适宜刺激
囊斑中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当头部 位置改变,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 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冲动经前庭传到前庭神经核,反射性地引 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的肌紧张变化。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前庭感受 区,产生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当人体做直线变速运动的开始 、停止或突 然变速时,耳石因直线加速或减速的惯性而发生位置偏移,使毛细胞的纤 毛弯曲,毛细胞兴奋 ,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以维持身 体平衡。同时也有冲动经丘脑传入大脑皮质的感觉区,产生身体在空间位 置及变速的感觉。
第九章
感觉与运动
内容简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感觉生理概述 位觉(前庭觉) 本体感觉 其他感觉
复习思考题
提要:
人的感觉机能对完成运动动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运 动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而且,在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的 过程中,人体的感觉机能也会相应提高。本章概述高呼感觉 的形成,重点介绍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的位觉,本体感觉, 视觉,听觉的功能活动。基本生理现象和机制,并阐述各种 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
返回
2.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将其所接受的各种形式的刺激 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向中枢,故称为感受器 的换能作用。因此,感受器被看成是“生物换 能器”。
返回
定义
3.编码作用
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换成电位变化, 同时将、刺激的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特定的排列 组合之中,传入中枢,这一作用称为感受器的编码 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点掌握以下内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 征;位觉,本体感觉的构成及生理功能和机制;大脑及其投射 系统及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
第一节
感觉生理概述
适宜刺激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换能作用
编码作用 适应现象 脊髓对感觉的传导
2.感觉信息的传导
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重要作用,但不能产生特定感觉。此传入系统损伤时,可导致昏迷 不醒。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感觉分析机能的最高部位,各种感 传入的信息(神经冲动)在此做最后的分析与综合,并产生 相应的感觉。 机体各种技能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质撒谎能够均有一定 代表区域,不同的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称大脑皮 质的功能定位。大致分为52个区,不同性质的感觉在大脑皮 质都有不同的代表区域。
视觉的投射区位于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17、18区), 由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神经纤维,投射到左侧 枕叶皮质,而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到 右侧枕叶皮质。 视网膜的上半部分投射到距状裂的上缘,下半部投射到 它的下缘。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投射到距裂状的后部。
返回
听觉和前庭觉
听觉的投射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41 、42区)听觉皮质代表区是双侧性的。 前庭觉的投射区可能位于大脑皮质颞叶后部。 一侧颞叶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功能:除引起特定的感觉外,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定义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 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更换神经元之后,上 行抵达丘脑内侧部,再交换神经元,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 脑皮质的广泛区域,此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主要功能: 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对保持机体醒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