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入门技术教程

合集下载

摄影技巧基础教程

摄影技巧基础教程

摄影技巧基础教程在现代社会,摄影已经成为人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想要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摄影技巧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一、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照片更有吸引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构图技巧:1. 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将主体置于交叉点处,可以使画面更具平衡和美感。

2. 前景元素:在照片中加入适当的前景元素,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3. 对角线构图:利用对角线的线条引导人眼,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动感和张力。

4. 眼神的方向:人眼往往会自然地关注画面中的眼睛,因此在拍摄人物时要注意捕捉眼神的方向,以增强观赏性。

二、光线控制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不同的光线可以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光线控制的技巧:1. 自然光利用:在室外拍摄时,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光线较为柔和,有利于创造温暖的氛围。

2. 人工光利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灯光或闪光灯来调整光线的亮度和方向,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3. 反差控制:拍摄高反差的场景时,可以使用逆光或适当调整曝光度来控制画面的明暗对比。

三、焦距运用焦距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照片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焦距运用技巧:1. 宽焦距运用:宽焦距适合拍摄广阔的景象,可以表现出远近物体的空间距离。

2. 中焦距运用:中焦距适合拍摄人物、建筑等近景,可以凸显主体的细节和特点。

3. 长焦距运用:长焦距适合拍摄远处的景象或追拍运动的主体,可以拉近距离,突出主体。

四、后期修饰在数字摄影时代,后期修饰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后期修饰可以对照片的色彩、亮度、对比度等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照片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后期修饰的技巧:1. 色彩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色调和明暗度等参数来改变照片的整体氛围。

2. 锐化处理:适当地对照片进行锐化处理,可以突出照片中的细节,使之更加清晰。

摄影构图系列第一课构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摄影构图系列第一课构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摄影构图系列第一课构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在摄影中,很多人对于构图只局限于一些固定的方法,比如黄金分割、对称、中心构图等一些简单的构图方式,但具体拍摄某一种事物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因此这里分享一下关于构图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拍摄要点。

基本概念大家常说构图,那么构图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概念:构图一词出自拉丁语,原本有组成、结构和联结等含义。

借用到摄影艺术中来,广义的来讲是指从选材、构思到造型所体现的完整的创作过程,即思维过程和组织过程;狭义的来讲是指一副画面的布局和组成,即要把表现的对象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有意识的安排在画幅之内,已达到表达拍摄者意图的目的。

看到这个概念,是否对于构图的了解更深刻了一些,其实构图的目的就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能够更好的表达画面的内容,让主题更加的鲜明。

但是构图也有构图的规则,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构图的影响。

构图的规则一、构图规则中的均衡感均衡的画面可以产生一种形式美,与对称不同的是,对称表现的是一种高度的整齐,获得完美、和谐、静止的效果,而均衡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绝对对称,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岸边风景在水中呈现出清晰的倒影,虚实结合,形成对称式构图,是一种最为稳定的均衡感当两个景物之间没有形成对称式结构时,可以通过形状、大小、色彩差异,共同形成画面的均衡感。

二、各元素的内在规则构图不仅是对被拍摄体的布置,还包括其他所有能影响最终效果及感染力的元素位置的安排。

大多数的时候,一个完美的构图仅仅是取景器内各种线条、形状以及明暗区域的选择、安排和布置,而不是具体的拍摄对象,有的时候还需要有色彩的搭配。

所以不要仅仅局限于那些比较有趣、好看的主体,而应该以设计师的眼光去观察所要拍的景物。

日落的天空形成较为黄的色彩,暗色主体与天空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以此强调主体的形态特征。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教程——使用视觉引导线标识主题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教程——使用视觉引导线标识主题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教程——使用视觉引导线标识主题摄影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地安排各个元素,以营造出视觉上舒适、平衡、有层次感的效果。

其中,视觉引导线是构图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照片中的主题、情感和意图,使观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照片的主旨。

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照片中使用线条、光影、色彩等元素来引导观者的视线,以达到强化主题、突出重点的目的。

引导线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曲线等不同形态的线条,可以把画面分割成若干部分,使之具有更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其中,最常用的视觉引导线是对角线。

对角线是指在画面中从一侧到另一侧的直线,它可以分为正对角线和斜对角线。

正对角线是指画面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这种对角线会使画面表现为稳定、平衡的感觉,适用于体现静态、沉静的主题。

而斜对角线则是指画面中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对角线,这种对角线会使画面表现为紧张、动感的感觉,适用于体现活泼、跌宕起伏的主题。

在使用视觉引导线时,需要考虑引导线的长度、粗细、位置、方向等因素,以营造出最佳的效果。

一般而言,引导线的长度越长、粗细越突出、位置越中央,对主题的指向力度就越强,效果也就越明显。

此外,引导线的方向也需要与主题相匹配,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除了对角线以外,水平线和垂直线也是常见的视觉引导线。

水平线可以当作大地的界面,用来突出照片中的天空或地面,营造出开阔、崇高、平和的氛围。

而垂直线则可以突出建筑物的高度、人物的威严,营造出庄严、神圣、肃穆的感觉。

在实际拍摄中,使用视觉引导线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明确主题。

在构思构图前,需要明确照片的主题,确定需要突出的关键元素。

2.选择合适的引导线。

根据主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引导线,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合理安排引导线。

需要合理安排引导线的长度、粗细、位置、方向等因素,使之和主题相匹配,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4.注意构图的整体性。

视觉引导线只是构图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和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协调配合,达到整体的平衡和谐。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摄影技巧:学会这 15 种构图方法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而构图,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

掌握好构图方法,可以让你的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 15 种实用的构图方法,帮助你提升摄影水平。

一、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法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将其放在画面正中央,周围虚化背景,就能很好地展现花朵的美丽。

二、对称构图法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利用其对称的结构进行构图,能够展现出建筑的庄严和规整。

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

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这样的构图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舒适。

拍摄风景时,常常将地平线放在横向的三分之一处。

四、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比例约为 0618:1。

在摄影中,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让画面更具美感。

这种构图方法相对较难掌握,但一旦运用得当,会使照片显得非常精致。

五、框架构图法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框架就像是一个引导观众视线的通道,让观众更容易关注到框内的主体。

六、引导线构图法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道路、河流、栏杆等。

将主体放在引导线的尽头或者交汇处,能够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

七、对角线构图法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使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这种构图方法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或者具有延伸感的场景。

八、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画面中构建三角形的元素组合,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固和均衡。

比如拍摄山峰、人物组合等。

九、留白构图法在画面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空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营造出简洁、宁静的氛围。

4个方法,教你用好对称构图

4个方法,教你用好对称构图

4个方法,教你用好对称构图
对称式构图也是摄影常用的一种构图技巧。

使用对称式构图,可以使画面布局更加规整,整体营造出一种平衡感,如图1的效果。

图1
对称式构图从方向上,一般可以分为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斜向对称和全面对称四种。

接下来就给大家逐一展开具体讲解。

一、上下对称构图
上下对称顾名思义就是在上下方向形成的对等效果。

这种构图多是拍水面上的倒影。

比如图2这张照片,就是利用上下对称式构图,将画面二分,建筑与水中倒影产生的对称效果。

图2
二、左右对称构图
左右对称即画面在左右方向形成对等的视觉效果。

这种构图多用于拍摄有对称特点的建筑,如图3的效果。

图3
左右对称的构图技巧除了建筑,还可以用在很多场景,比如拍小桥,就像图4的效果。

图4
三、斜向对称构图
斜向的对称构图,生活中并不十分常见。

但是拍出的照片非常有几何线条的对称感,效果如图5。

图5
四、全面对称构图
全面对称即画面在上下、左右以及斜向都是对称的,这样的构图可以使照片获得极佳的均衡性。

这种对称构图都多是站在大型建筑穹顶之下,或者广场中心,用仰拍的方式拍,如图6-图7。

图6
图7
对称构图,说白了就是以一个点或者一条线为中心,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致且对称。

正是因为这种对称的平衡,
拍出的照片给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

如果能掌握上面的方法,你也能拍出震撼的大片。

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

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

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编者按:老是抱怨学构图没什么好教材,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超详细的构图教学,一个手法一个图解,就算对着第一次学拍照零基础小白,你用这个也保证能把他们教会。

今天出版的《欣悦摄影》公众号为您分享:12种基础构图详细图解!中心构图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最简单、易用、好上手初学者必备。

但也是最容易呆板、让观众腻烦的构图,因为,主体位置与人们默认的观察视觉一致,平铺直叙的观感,不容易引起额外的兴趣。

但想表现日常感的记录视角,中心构图也无妨(不少日系摄影师也有中心构图的偏好哦)。

边框构图把主体内容放在边框之中,使之在画面中被框选突出。

室内外光比较大的时候,对室外景物测光,使前景(室内墙壁与窗户)被压暗,会形成有趣的挂画墙效果。

边框不一定是完整的、有明确形状的事物。

利用角度,屋檐在视觉上的合围,也能被用作半包围的边框。

透过边框观察景物,等同于取景之上再取景,调整你与边框的位置(正侧、俯仰、远近),效果也不一样。

三明治构图非典型的边框构图形式,如同三明治结构,通过左右(或上下)的前景夹紧,将观众引导至中部狭长的位置,使主体突显。

给人以豁然开朗,适合表现建筑群的中的独立建筑,常配合前后景的明暗反差表现。

隧道构图配合场景的纵深结构,利用近场低亮度,远处主体高亮度的光照过渡,达到视觉空间隧道效应,使观众得到柳暗花明的心理感受。

适合单一主体已经情绪氛围(安静、疏远)的表达。

三分构图层次分明的三层式构图,适合表现场景事物的位置关系(上中下、远中近),泛用性强,非常好用。

打开手机取景的辅助线,拍摄时候进行练习,能培养构图意识。

此外配合后期修图的景深虚化功能,能制作出玩具微缩场景的移轴趣味效果。

对称构图中轴对称把主体平分,带来视觉平衡。

注意无论对称轴线是垂直还是水平,记得保持正直。

放射构图在画面中找到事物透视中的消逝点,以此为重心,把物体和场景的线条收拢起来,能带来非常有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的画面。

轨道列车就是常以此表现的题材。

摄影基础教程构图图解(二)——三分法

摄影基础教程构图图解(二)——三分法

摄影基础教程构图图解(二)——三分法二、三分法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分法作为构图指导,如下图所示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一下将整个画面纵横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

而具体将主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和你想如何表现它。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

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

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径问题。

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

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

又一张运动照片,重点就在于:要在运动物体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

在画面纵向分割时也可应用三分法,上图中的船和地平线位于中间,给人静止和呆板的感觉。

让我们把地平线提高到上三分之一处并将船置于左边,记住,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些指导性原则,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构图,就换另外一种试试看。

像这样,把地平线降到下三分之一处。

通常而言,在风光照中要把地平线置于三分之一处,而很少摆在正中。

就像地平线最好不要在正中一样,纵向物体也最好不要摆在中间位置。

例如,在左图中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者仅移动了一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表现力的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若涉及作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删除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都是我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做过的一些笔记,本教程要用最短的文字叙述,教大家拍出一副优美的照片,相机参数设置这里不讲解,只讲构图。

先说说失败构图的原因:
①主题不突出
②画面杂乱不简介
③画面过于单调
④画面不稳定
⑤画面缺失完整性
接下来说说构图的4要素:
①线条
②图形
③影调(可以理解为照片的层次)
④色彩
最后怎么构图:(依照构图的四要素来构图)
①汇聚线条来突出主题
②搭建画框
③通过用光突出主题
④通过颜色对比
请牢记构图的四要素,在我们的脑海中随时都要记住这四要素的观念,这样你才能拍出好照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眼前的花朵你觉得很美丽拍出来却很没感觉,天空中你觉得漂亮的云拍出来却没人觉得它漂亮?这时候你在回想这些照片有没有优美的线条,有没有规整的图形,照片是不是有层次感,色彩是不是有对比。

追求好的作品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手段是不能用的。

老是站着拍照片怎么能拍出好照片?我们先要做的就是尝试与一般人不同的角度,找个高角度拍,趴着拍,跳下水中拍,站在椅子上拍等。

现在你可以拿起你的相机或者手机去拍满足四要素的照片了。

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实用的,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