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第讲中国的工业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15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15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名师指津】 3.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2)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 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3)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等,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 发展。
⑤社会关系:_工__业__资__产__阶__级__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_资__产__阶__级__统治。 ⑦经济思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_自__由__贸__易__。 ⑧对外政策:加快了_殖__民__扩__张__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2)表现。 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_亚__非__拉__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易错提醒】正确区分世界市场的内涵 (1)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3)影响。 ①生产力:生产力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_工__厂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名师指津】 1.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异同点
方面 生产工具 生产规模
性质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手工生产
大机器生产
较小
较大
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
分工合作
③国民经济结构: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_工__业__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_城__市__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 程明显加快。
【名师指津】 4.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 实现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2)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与争夺。世界市场的拓展(航海条例)。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经典力学的建立(1642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1687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殖民扩张与争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欧洲国家的争霸。
总体特征:14—16世纪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时期。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经济上:各国实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理性与自由平等的思想迅速发展,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架构。 政治上:继英国革命后,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范围确立。 国际关系上: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大航海时代,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历史。(1)史实: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国际关系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实享乐。资产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宗教改革运动,民族国家逐步形成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成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专制仍占统治地位。
4、国际关系方面:(1)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此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随着新航路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扩张,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3)17世纪起,后起的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殖民扩张,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4)欧洲国家的争霸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第四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第四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最终建立。
第11页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 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2页
表现 (1)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 亚非拉 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 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A.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
B.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第16页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0~1869 年德国铁路里程得到了 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推动了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故选 B 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且材料中没有德国与其 他国家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最快”的结论,排除 A 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与材料时间信息 不符,排除 C 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期,排除 D 项。
第13页
影响 (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 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 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第14页
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 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 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 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 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课时92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中国的农业(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①地区分布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②作物分布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油菜长江流域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甜菜 黑、吉、内蒙古、新 茶树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2.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3.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运输网①在我国铁路干线网中:“五纵”a京沪线、京哈—b京广线、京九线、c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d包兰线、陇海—e兰新线、沪杭—浙赣—f湘黔—g贵昆线②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h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i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j天津。

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

⑤除了原有的铁路线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现在又修建了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线,主要是因为:缓解两个地区间的交通压力;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交通运输网。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21讲影响世界的工业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21讲影响世界的工业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整个19世纪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展的,一方面,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另一方面,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大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自由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3.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国家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第21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热词聚焦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1)工业革命的背景:圈地运动、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业的发展、世界科技中心(2)工业革命的进程: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力与内燃机的使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3)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飞跃、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城市化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环境: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5.生产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工具简陋。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封建(fēngjiàn)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土地私有制 ④影响: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zì建社jǐ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
为沃野。③(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
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问题】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十四页,共36页。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本题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一个是导 致该现象的原因,“原因”回答的依据既有材料又有所学知识。 (2)提信息,找关键: ①中时间为“西周”,当时主要农具是耒耜,一人最多能耕种十亩地。 ②中时间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水利灌溉之后,关中(Guānzhōng)成“沃野”。 ③中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表明当时使用“牛犁”之后,一家五口可种百亩地, 粮食产量也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其原因与水利兴修、农 具改进及社会改革密切相关。 (3)联所学,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青农铜具,但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 (qīn
(3)铁犁牛耕
gtón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铁农g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题2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课件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题2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课件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 1.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②“_币__制__改__革__”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③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和利润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增加。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作用。 ①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逐渐萎缩: (1)原因。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对经济造成破坏。 ②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_美__国__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阻碍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 (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通商 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 (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究点二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情境素材】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 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思维交互:(1)从材料一中找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考一轮复习-第讲-中国的工业
————————————————————————————————作者:————————————————————————————————日期:
2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5讲中国的工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知识讲解]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1、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基础工业的分布:习惯上我们把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

如煤炭、石油、电力、钢铁、石油化学、机械等。

(2)四个主要工业基地和三个工业地带: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沪宁杭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1、工业中心:上海、南
京、杭州
2、地位:我国规模最大、
结构最完整、技术水
1、工业中心:北京、
天津、唐山。

2、地位:轻重工业都
较发达的综合性
1、工业中心: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工业城市。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1、工业中心:广
州、深圳、珠海
为中心,包括珠
江三角洲经济开
1、范围:包括
沿海的经济特
区(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海
南)沿海开放城
市(大连、秦皇
岛、天津、烟台、
青岛、连云港、
南通、上海、宁
波、温州、福州、
1、范围:包括沪宁
杭工业基地,以武汉
为中心的钢铁、轻纺
等工业基地,以宜
昌、重庆为中心的电
力、钢铁等工业基
地,以贵州乌江水电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工业“三废”的危害:污染了江河湖海,使水质恶化;严重污染大气;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消除“三废”的措施: ①要预防;
②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回收利用制成硫酸;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可制成建筑材料。

③作无害处理:处理污水可建立污水处理场;处理废渣,在综合利用以外,可建立焚烧炉或采取掩埋;消除废气可用化学手段。

④加强法制
工业
基地 特 点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和部门
发展方向
辽 中 南
全国著名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鞍山、本溪铁,阜新、抚顺煤,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京哈、哈大铁路和大连港);能源、水源不足
鞍山、本溪钢铁,沈阳机械,大连造船、石油加工 适当限制
耗能大当地又缺乏资源的工

京 津 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矿、
长芦盐场、棉花)交通便利(海陆
空)能源充足(紧靠山西能源基地,
统一电网)水源不足
主要工业中心北
京、天津、唐山,主要部门有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陶瓷 资源型工
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
沪 宁 杭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
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产品丰富;有
统一电网;能源、矿产缺乏
上海、南京、无锡、
杭州、苏州。

主要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微电子、汽车、计算机
向高精尖
方向发展,
使结构轻
型化 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侨乡多;农产品丰富
中心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主要部门有:家电、服装、食品、玩具等 出口为主的加工工
业和制造业
1。

范围:这个地带 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
2、中国工业的发展
(1)较高的增长速度:原煤、钢、水泥、棉布等产量世界第一,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

(2)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旧中国:集中在沿海,内地工业很少。

工业布局新中国: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内地工业得到大力建设、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4)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地域。

北京、上海成为高科技产业核心地区。

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开始形成产业带、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将建成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中国工业的前景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
整。

要做的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能力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 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B.浙江-辽宁-湖北-北京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
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

回答3—4题。

3.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4.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A.火电B.水电C.核电D.风能
5.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⑵试分析图中城市②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6、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下图分别为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和德国鲁尔区略图。

据此请回答:
图7
图6
(1)两个工业区的工业部门和区位条件相同之处有哪些?两个工业区衰落的共性原因是什么?
(2)从图7所在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中,图6所示工业区能借鉴哪些成功经验?(4分)
7、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地区位选择属于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
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8.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不易,总体发展相对落后。

从1964年开始的以西南地区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基地,其北有绵阳、德阳等工业重镇,东北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东有六盘水煤碳基地。

图8
(1)读图8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

(2)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D 4B
5、(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农业基础好。

(2)接近原料产地,江汉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湖北大冶丰富的铁矿;接近消费市场,武汉市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有长江、京广铁路等重要交通线通过。

6、(1)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工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等。

7.(1)市场(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

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8、(1)丰富的铁矿资源;(处于金沙江、雅砻江相汇处,)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和水运条件。

(2)成昆(铁路)。

水能资源丰富,适于修建堤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