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中相关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及预后相关基因分析

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及预后相关基因分析
[ 摘 要 ] 目 的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 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结直肠癌的关键基因、信号通路及预后相关基因,以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的分子机 制,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方 法: 从 G E0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基因芯片数 据集,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s), 通 过 GO和 KEGG富集 分 析 对 DEGs进行功能 注释和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结直肠癌的关键枢纽基因。对结直肠癌的关键枢纽基因进行 生存预后分析,找到与预后相关基因,并验证预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预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结 果 :共筛选出256个 DEGs,其 中 73 个表达上调,183个表达下调。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降解、分子黏附等 生物学过程,胶原蛋白类细胞外基质、基底细胞膜等细胞组分,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活动等分子功能,PPAH 信号通路、氮代谢等信号通路。从 PPI网络中筛选出1 个连接最紧密的核心模块,包 含 13个关键枢纽基因,进一步 生 存 预 后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和 G;VG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验 证 C T C U 和 C/VG4在结直 肠癌中的表达与G E 0 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相比于正常对照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TCL2和 启 动 子 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 结 论 和 C/VC4是结直肠癌中的核心基因,与结直肠癌预后显著相关,其表达可能受启 动子甲基化调控, 有望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关 键 词 ] 结直肠癌;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分子标志物 [ 中 图 分 类 号 ] R 3 1 9 ;R 7 3 5 .3 +5 ; R 735.3+7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 o i:10. 3969/j. issn. 1674-0904. 2021. 06. 005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世界各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常见的癌症,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新病例发生。

而不幸的是,许多患者往往在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时才被确诊,这时候癌症所造成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一、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DNA是一种能够在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肿瘤相关DNA片段。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ctDNA可以用于疾病监测、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

最近的研究发现,ctDNA 的检测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原发肿瘤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而进入到体循环中的细胞。

CTC的检测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的肿瘤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TC的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对预后不良的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

三、转录组学标志物转录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一定生长或发育状态下所有基因转录产物的总和,可以全面了解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表达情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转录组学分析可以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结直肠癌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一些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

四、微生物组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疗法药物,被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包括晚期结直肠癌。

随着临床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本文将对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靶向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育,减少肿瘤的供血,使肿瘤萎缩。

贝伐珠单抗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尤其是结直肠癌的治疗。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并非所有的患者对贝伐珠单抗都能够获得同样的疗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预测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标志物,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些研究发现,血浆中的VEGF水平可以作为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治疗前血浆中VEGF水平高的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对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也较差。

可以考虑通过检测血浆中的VEGF水平,来筛选患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VEGF相关的标志物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壁点状缺陷(VPD)等血管生成相关的指标,也与患者的预后和对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关。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影像学等技术来检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除了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快速相关因子2α(HIF-2α)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也与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和预后相关。

HIF-2α是VEGF的上游调控因子,其高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耐药性相关。

检测HIF-2α的表达水平也有望成为预测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日益深入,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发现新的标志物,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来指导患者的治疗。

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免疫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免疫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免疫治疗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目前,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介绍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1.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微卫星不稳定性是结直肠癌中最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它主要由DNA复制脱落或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引起,导致DNA微卫星区域的不稳定性。

MSI的高频率在结直肠癌中常常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或Lynch综合征相关。

检测MSI状态可以帮助确定结直肠癌的发展风险和预后,以及预测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响应。

2. RAS突变RAS基因家族包括KRAS、NRAS和HRAS等,它们在调控细胞增殖和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

RAS突变是结直肠癌中十分常见的分子变异,约占总体患者的40%。

临床研究表明,RAS突变可导致耐药性,并与预后差、复发率高等不良临床结果相关。

3. BRAF突变BRAF是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组分。

BRAF V600E是最常见的BRAF突变形式,约在结直肠癌中出现10%至15%的频率。

BRAF突变与预后不良、化疗耐药性和转移倾向有关。

4. PIK3CA突变PIK3CA基因编码PI3Kα亚单位,它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因子在癌症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PIK3CA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频率约为15%至20%。

研究发现PIK3CA突变与化疗敏感性降低、预后恶化等临床特点相关。

二、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1. PD-1/PD-L1抑制剂PD-1和PD-L1是免疫检查点中的关键分子,其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来维持免疫耐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PD-1或PD-L1,恢复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1. 引言1.1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近年来,随着肿瘤标志物领域的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些新型的肿瘤标志物逐渐被应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如循环肿瘤细胞、肿瘤DNA等。

这些新型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更加灵敏、准确,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研究还表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

2. 正文2.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及作用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血清、组织等样本中可以检测到的一类特异性分子或细胞,其含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情况密切相关。

肿瘤标志物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肿瘤的存在、了解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评估肿瘤的预后以及监测治疗效果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标志物检测、组织标志物检测、尿液标志物检测等多种途径。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等。

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及作用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2.2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血脂和 CRP 的变化及意义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血脂和 CRP 的变化及意义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血脂和 CRP 的变化及意义魏武杰;洪娅丽;陈松;谭兴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umor markers (CEA,CA199),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C),C-reac-tive protein (CRP)of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50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treated for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50cases of normal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measure tumor markers,blood lipids and CRP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cancer.The levels change ofCEA,CA199,TC,TG,LDL-C,HDL-C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s of CEA,CA199,CRP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TC,LDL-C,HDL-C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05).The levels of TG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The lev-els of CEA,CA199,CA15-3,CRP of complete remission (CR)group and partial remission (PR)group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lower than previous chemotherapy.The levels of TC,LDL-C,HDL-C of CR and PR groups were higher after chemotherapy than previous chemotherapy (P <0.05).The levels of TG of CR,PR group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levels of CEA,CA199 CRP of Progress (PD)were higher after chemotherapy than previous chemo-therapy (P <0.05).The levels ofTC,LDL-C,HDL-C of Progress (PD)were lower after chemotherapy than previous chemotherapy (P <0.05).The each index of Stable group (SD)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before and af-terchemotherapy.Conclusion By measuring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umor markers,blood lipids and CRP levels can predict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patients,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chemotherapy.%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99)、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表观遗传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以及环境因素等。

目前的研究表明,APC基因、KRAS 基因、TP53 基因等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改变也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形成。

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某些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致癌性,而另一些则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但特异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

近年来,基于血液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 DNA 检测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 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粪便 DNA 检测能够检测出肿瘤细胞释放到粪便中的 DNA 突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三、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化疗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可以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还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 癌 是 人类 最 常 见 的 恶 性肿 瘤 , 全 球 范 围 在
的全 身 毒 副作 用 。此 外 ,Gatno等 研 制 成 P U i oi n N 一
24 6 , 1 5 5 它也 是一 种 由葡 萄 球 菌肠 毒 素 的超 级 抗 原 和
内, 结直肠癌 发病 率 占第 三位 … 。2 0世纪 以 来 , 直肠 结
而判 断病情预 后 。
[ 键 词 ] 结 直 肠 癌 ; 瘤 标 记 物 ; 究 关 肿 研
[ 图分 类号 ] R 3 ,3 中 7 02 [ 献 标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 7 - 2 2 0 0 -0 8 2 文 6 101 6( 0 8) 3 7 - 0 0
的重 组蛋 白 , 这种 蛋 白能 有 力地 抑 制肿 瘤 蛋 白 的合 成 和杀灭 肿瘤 细胞 。
1 4 CA 2- . 7 4
胎蛋白) J上述指标的单一监测和联合筛查对结直 等 ,
肠肿 瘤均具有一定 的临床应 用价值和 意义。
1 各相 关肿 瘤标 志物 特 点和用 途 1 1 癌胚抗 原 ( E . C A)
记 物有 C A( E 癌胚抗 原 ) C 19 C 2 2 C 74、 F ( 、 A 9 、A 4 、 A 2 A P 甲
期 。C le a t v e等 介 绍 了 Z N C D 4 0 它 是 将 E E A Z 09 , C 22抗 体通 过 甲基 和 二 硫 键 结 合 到 蓖麻 毒 素 A 链 A4
肠癌 、 胰腺 癌 中 , 特异 性较 好 。
1 5 甲胎 蛋 白( F ) . A P
由 Gl od和 Fed n从结肠腺 癌 中提 出 ,E rema C A是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中相关预后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较高,治疗效果常困扰人们,而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考指标。

近年随着结直肠癌肿瘤相关标志物的研究,某些标志物的预后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已进入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还将有更多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标签: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研究现状目前,用于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癌基因表达产物、增殖细胞相关蛋白、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对预后判断也越来越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在术前或术后病理标本检测中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对上述几个预后因子做简要综述。

1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1.1 KI67蛋白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癌细胞生长的快慢,是肿瘤生长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KI67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除G0细胞周期外的一种增殖细胞标志物,它能很好的反应细胞的增长状态。

在结直肠癌中,KI67抗体标记指数(MIB-1 labelling index)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分期均呈现出负相关,提示其低表达可能代表不良预后。

Fluge,K Gravdal等人研究KI67表达情况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果[1],在II、III期结肠癌中KI67高表达(大于40%)与改善无复发生存率(RFS)及肿瘤特异生存率(CSS)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高表达KI67并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较单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拥有更佳的RFS和CSS,且前者可获得更好的5年生存率,提示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但国内近期有研究显示出相反的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侵润深度呈正相关[2],高表达可能预示不良预后。

最新的大宗病例分析指出[3],KI67表达并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的标志物,但在C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其高表达提示对化疗的一个相对的高敏感性,并可提高5年生存率。

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在DNA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周期蛋白,只能在增殖细胞中表达,PCNA高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预后可能更差。

在正常的肠道粘膜细胞内,PCNA的表达率大约占30%,而在肿瘤组织中高达72%,在侵袭性越强的恶性肿瘤中表达越高,且可被作为判断腺瘤转化成癌的一个标志物。

国内最近有学者研究指出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远处脏器转移、Duks分期呈正相关,且在直肠癌中表达高于结肠癌[4]。

而在生存时间上[5],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细胞PCNA表达率低于33.4%时可获得最长平均生存时间(42.3个月),而当大于33.4%且小于66.6%时可获得较长平均生存时间(32.8个月),但当大于66.6%时,平均生存时间将迅速缩短(15.1个月),提示其可作为判断生存期的指标。

1.3胸苷酸合酶胸苷酸合酶在胞内DNA合成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的作用,是5-FU治疗多种癌症的靶点。

TS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被认为是一个可预测总生存期的标志物,高表达TS被认为易产生化疗抵抗,并提示不良预后。

但最近有研究提出不同观点,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中,在以5-FU为基础的放化疗中癌组织低水平表达TS提示不良预后,肿瘤复发高风险,且对放化疗易产生更大的毒副作用[6]。

Georg Lurje等[7]人进一步研究了TS基因多态性,其直接影响TS基因的表達,纯合TSER 3R/3R者较TSER 2R/2R高4倍表达TSMRNA;TSER 3RG基因型人群USF(上游刺激因子)较TSER 3RC人群拥有更强的刺激能力,影响MRNA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而3-UTR -6-bp 稳态TS MRNA较3-UTR+6-bp要低三倍之多,前者在以5-FU化疗时获得了更大的益处;癌组织中TS表型若为杂合2R/3R将获得更短的总生存期,与上述的纯合3R/3R相仿,若3R等位基因缺失即LOH表型2R/LOSS的总生存期和纯合2R/2R相仿。

1.4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分子量最小、抗凋亡作用最强的成员,它可能主要通过直接及间接阻断两种方式抑制细胞凋亡。

孙国贵等[8]人的meta分析指出,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与DUKES分期及复发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级无关,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但最近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高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且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因子[9]。

最近有学者研究了survivin蛋白及其4种剪接变异体(splice variant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10],指出5种蛋白及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且癌旁组织与正常黏膜细胞比较MRNA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性,survivin-4Ex3,survivin-3B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且survivin-4Ex3与肿瘤侵袭正相关,提示其剪接变异体有一定预测价值。

2癌基因2.1 p53 人类p53基因是一个在DNA复制水平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的抑癌基因,野生型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而具有抗肿瘤作用,临床检测的则是指突变型基因p53过表达蛋白。

P53基因缺失或突变在结直肠癌中常见,通常发生在腺瘤向腺癌转化过程。

国内有研究[2]指出,结肠癌组织与癌旁黏膜中的p53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密切正相关,提示p53 基因突变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张艳霞等人[11]研究指出,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其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侵润深度、肿瘤分化正相关;p53 蛋白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随时间推移,差异更为明显,特别是48个月与60个月的生存率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随着p53 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逐步下降。

血清P53抗体有可能成为预后标志物之一[12],其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和转移显著相关.并且I期结直肠癌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CEA和CAl99,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早期结直肠癌的预测标记物;血清P53抗体阳性患者的切除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显著低于阴性者,提示化疗敏感性有关;而术前血清P53抗体水平升高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如果血清P53抗体水平不降或在下降后再度升高,提示可能有复发或转移。

2.2 Bcl-2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因子,抑制凋亡因子如bal-2、bal-xl等及促进细胞凋亡因子bax等,在结直肠癌癌中具有重要意义[13],Bcl-2 过表达与较好的临床预后有关;Bax 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Bax 阳性患者的预后较阴性者显著要好(5 年生存率);癌组织较正常组织Bcl-XL明显增强,提示Bcl- XL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 W在TNM分期较晚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Bcl- XL/Bax 的比率与5-FU 化学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

但国外也有研究指出Bcl-2 表达并不能作为判断总生存率的独立因子,仅仅对II期患者判断RFS有意义[14]。

国内也有类似研究结果,Bc-l 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参数均无关,而Ba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15]。

2.3 K-RAS K-RAS原癌基因表达蛋白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若KRAS基因发生突变,将导致病理性的细胞增殖及分化。

KRAS突变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是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但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尚有争论,虽然有人研究并指出KRAS突变阳性可能获得较突变阴性的患者更短的中位生存期[16],但也有人提出在大肠癌中KRAS原癌基因的异常并不能独立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好坏[17],其可能和肿瘤复发和降低生存率有关[16]。

Abdul Mannan等人[18]研究指出,第12密码子的KRAS突变与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及UICC分级呈负相关。

Thomas Winder等人[19]指出KRAS基因的第12个密码子突变与野生型KRAS基因比较,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降低,而其他类型的突变(13和61密码子)与野生型比较,较第12密码子突变可获得更佳的总生存率。

3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蛋白在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方面,2007 年O’Brien[22]等首先报道了结直肠癌肿瘤起源细胞均存在于CD133+细胞群中,这种细胞群拥有快速增长及成瘤能力,被认为是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蛋白。

国内Ke Wang等[23]meta 分析研究指出,肿瘤细胞CD133的表达情况与肿瘤侵润深度、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不适合通过这些常见的临床参数来判断患者的预后,但这与最近国内学者的研究恰恰相反[24]。

Ke Wang等指出,较低表达或CD133阴性患者较CD133高表达的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率,提示其可能为一个独立判断生存率的因子。

Khalilullah Mia-Jan等[25]研究指出CD133的表达情况与其基因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且与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呈明显负相关;CD133常表达于直肠肿瘤及中等分化肿瘤,但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然而,在接受辅助治疗(如化疗)的CD133阳性表达患者较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拥有更好的总生存率。

以上提示CD133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但仍存在分歧。

4结语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繁多,术后CEA浓度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判断预后的因子,且易检测而被广泛使用于临床。

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虽临床应用已较成熟,但除PCNA的研究结果提示其可较好的判断临床预后外,其余相关蛋白的预测价值还存在较大分歧,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癌基因表达产物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其中P53蛋白拥有较好的前景。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蛋白CD133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总之,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进一步发展,各项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有待发现。

参考文献:[1]Fluge,K Gravdal,E Carlsen,et al. Expression of EZH2 and Ki67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associations with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9,101(8):1282-89.[2]叶斌,王西川,雷蕾,等.P53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1):42-44.[3]Imola K Fodor,Gordon G Hutchins,Carmina Espiritu,et 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proliferation in 867 colorectal cancers[J].J Clin Pathol.2012,65(11):989-95.[4]許建林,姜楠,杨国山.拓扑异构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7):5083-5086.[5]P.Majewski,M. Drews,R. Marciniak,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issu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Disease,2000,2(4):238-40.[6]Lena-Christin Conradi,Annalen Bleckmann,Markus Schirmer,et al. Thymidylate Synthase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after multimodal Treatment[J].Ann Surg Oncol.2011,18(9):2442-52.[7].Georg Lurje,Philipp C,Manegold,Yan Ning,et al. Thymidylate synthase gene variations: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markers[J].Mol Cancer Ther.2009,8(5):1000-07.[8]孙国贵,胡万宁,李成林,等.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关系的荟萃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3-1346.[9].Xiao-Yuan Chu,Long-Bang Chen ,Jing-Hua Wang,et al. Overexpression of Survivin i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J].Surg Oncol.2012;105(6):520-28.[10].Quan-Xing Ge,Yu-Yuan Li,Yu-Qiang Nie,et al.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its four splice variants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s[J].Med Oncol.2013.30(2):535-543.[11]張艳霞,王昱.p53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94-296.[12]寿成超,黄昊.肿瘤标志物血清P53抗体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随访中的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0):1020-1022.[13]汤礼贵,程若川.Bcl-2家族与结直肠癌[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25(3):168-171.[14]Laurent Poincloux,Xavier Durando,Jean Francois Seitz,et al. Loss of Bcl-2 expression in colon cancer:A prognostic factor for recurrence in stage II colon cancer.Surg Oncol[J]. 2009,18(4):3 57-65.[15]余召师,金军,袁宏银,等.结直肠癌中Bc-l 2、Bag-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J].医药导报,2006,25(6):507-509.[16].Pajkos G,Kiss I,Sándor J,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presence of mutations at the codons 12,13,61 of K-ras oncogene in colorectal cancer[J].Anticancer Res.2000 ,20(3A):1695-701.[17].Inti Zlobec,Michel P. Bihl,Heike Schwarb,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 of BRAF- and K-RAS-mutat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gnosis [J]. Int J Cancer.2010,127(2):367-80.[18].Abdul Mannan,Victoria Hahn-Stromberg. K-ras mutations are cor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stage,but not to the growth pattern of colon[J].APMIS.2012 ,120(6):459-68.[19].Thomas Winder,Axel Mündlein,Simone Rhomberg,et al. Different types of K-Ras mutations are co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Oncol Rep.2009 ,21(5):1283-87.[20].Saito M,Yamaguchi A,Goi T,et al. Expression of DCC protein in colorectal tum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J].Oncology.1999,56(2):134-41.[21].Carlo Aschele,Domizia Debernardis,Sara Lonardi,et al. Deleted in colon cancer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es:a major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disease receiving palliative 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J].J Clin Oncol.2004 ,22(18):3758-65.[22].O’Brien CA,Pollett A,Gallinger S,et al. A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capable of initiating tumour growth in immunodeficient mice[J].Nature.2007,4,445(7123):106-10.[23].Ke Wang,Jian Jun Xu,Junshu Zhang,et al. Prognostic role of CD133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a meta-analysis[J].BMC Cancer.2012,12:573.[24].Hong Qing Xi,Po Zhao.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EphA3 and CD133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J].J Clin Pathol.2011,64(6):498-503.[25].Khalilullah Mia-Jan,So Young Jung,Ik-Yong Kim,et al.CD133 expression is not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stage II and III colorectal cancer but may predict the bette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djuvant therapy[J].BMC Cancer.2013 ,13: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