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及注意点

合集下载

(经典文档)建筑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经典文档)建筑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5焊接工艺评定5.1一般规定5.1.1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国内首次应用于钢结构工程的钢材(包括钢材牌号与标准相符但微合金强化元素的类别不同和供货状态不同,或国外钢号国内生产);2国内首次应用于钢结构工程的焊接材料;3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施工单位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为施工企业首次采用。

5.1.2焊接工艺评定应由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根据所承担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类型、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拟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按本规程的规定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5.1.3焊接工艺评定的施焊参数,包括热输入、预热、后热制度等应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制订。

5.1.4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与实际工程施工焊接相一致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钢材、焊钉、焊接材料必须与实际工程所用材料一致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5.1.5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应由该工程施工企业中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施焊。

5.1.6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类别、试件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分类代号应符合表5.1.6/1~表5.1.6/4及图5.1.6/1~图5.1.6/4规定。

5.1.7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完成后,应由评定单位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连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评定记录、评定试样检验结果一起报工程质量监督验收部门和有关单位审查备案。

报告及表格可采用附录B的格式。

5.2焊接工艺评定规则5.2.1不同焊接方法的评定结果不得互相代替。

5.2.2不同钢材的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类别钢材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得互相代替;2Ⅰ、Ⅱ类同类别钢材中当强度和冲击韧性级别发生变化时,高级别钢材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可代替低级别钢材;Ⅲ、Ⅳ类同类别钢材中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得相互代替;不同类别的钢材组合焊接时应重新评定,不得用单类钢材的评定结果代替。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1 焊接工艺评定准备根据现场的钢结构焊接节点形式,钢材类型、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确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按照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规定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并出具检测报告;应由相关机构对施工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施焊过程进行见证,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根据检测结果及规范要求的相关规定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并出具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焊接工艺评定的环境应反映本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焊接工艺评定中的焊接热输入、预热、焊后处理等施焊参数,应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制定;本工程现场所采用的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SMAW)和半自动药芯焊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G)。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钢材、焊接材料必须能覆盖实际工程所用材料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及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表和力学性能表。

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由制作厂提供,提供所使用的母材质量证明书、焊材质量证明书。

如果是角接,还应有宏观酸蚀试样加工,并提供镜像照片。

焊接过程处理:焊前采用约束板将两块板进行固定,预热的加热区应在焊缝坡口两侧;大于板厚1.5倍且不小于100mm;焊接完成后沿焊缝两侧大于150mm 范围均匀加热至≥150C°,采用保温棉等材料进行围裹。

2 焊接位置现场钢结构焊接位置主要为平焊、立焊和横焊。

横焊H 立焊V3 焊接工艺评定替代规则本工程所使用钢板材质为Q345B、Q345C、 Q345GJC,和Q390GJC、Q420GJC,其中Q345属于Ⅱ类钢材,Q390属于Ⅲ类钢材,Q420属于Ⅳ类钢材,根据钢结构焊接规范要求,Ⅱ、Ⅲ类别钢材中高级钢材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可代替低级别钢材,因此本工程选用Q345GJC钢材做Ⅱ类钢材焊接工艺评定,可代替Q345B、Q345C钢材材质。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提要:焊接工艺认可试验计划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正式认可试验。

并应在监理等在场监督情况下进行试件装配
更多精品自报告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1焊接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程中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形式、焊后热处理等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对于原有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与新做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其试验标准、内容及其结果均应在得到工程监理认可后才可进行正式焊接工作。

2提交认可的焊接工艺规程应包括:
焊接工艺方法
钢材级别、钢厚及其应用范围
坡口设计和加工要求
焊道布置和焊接顺序
焊接位置
焊接材料的牌号,认可级别和规格
焊接设备型号
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等)
预热、层间温度和焊后热处理及消除应力措施
检验项目及试样尺寸和数量
3焊接工艺认可试验计划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正式认可试验。

并应在监理等在场监督情况下进行试件装配、焊接和力学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应在试验报告上签字。

4力学性能测试合格后,编制试验报告,该报告除了在认可试验计划中已叙述的内容外,尚须作如下补充:焊接试验及力学性能试验的日期和地点。

由监理工程师签过字的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焊接接头的宏观或显微硬度测定。

试件全长的焊缝外形照片及X射线探伤照片或超声波探伤报告。

母材及焊接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力学性能测试后的试样外观照片。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结果应作为焊接工艺编制的依据。

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规定的《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控制要点【最新】

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控制要点【最新】

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控制要点摘要:钢结构工程在工业以及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而焊接工序又是钢结构加工制造中的关键工序,加强焊接工序的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提高钢结构产品的质量,对整个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291 文献标识码:A焊接工序是钢结构加工制作中一种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工序。

在焊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焊接缺陷或残余应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某些局部缺陷,由于难以抵抗外部荷载和内部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破坏,并影响到整体结构安全,以致这些钢结构建筑发生局部变形、脆性断裂、甚至倒塌等严重事故,所以,必须建立材料供应、焊前准备、组装、焊接、焊后处理和成品检验等全过程的焊接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钢结构工程的焊接质量。

1.焊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在钢结构加工制造的整个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在公司的人员、设备、材料、操作规范和作业环境上都要遵循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产品合理的制造流程、可靠的试验与检验以及安全的操作。

1.1 焊工资质和管理焊接操作人员属于特殊工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焊工技术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未经培训、考核合格者,不准上岗作业。

企业要编制焊工花名册,并进行严格管理,及时记录和更改相关信息。

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的要重新考核上岗。

每个月要通过对焊工所焊焊缝通过检验及无损探伤检测后的合格率进行统计,来考核焊工的业绩和工作质量。

统计内容包括焊工姓名、编号、构件名称、焊缝数量、不合格项目、焊接合格率和探伤合格率。

1.2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检验按照已经制订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焊制的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为正式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而对于首次采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必须进行焊接工艺的评定,并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存档保存。

1.3 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操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焊接施工的操作规程,没有作业指导书,按照个人想法随意施工会导致焊接施工的质量过程不受控,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首先,在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中,需要确定合适的焊接参数。

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极性、气体保护剂种类和流量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因此必须根据钢材的种类和板厚来选择合适的参数。

通常,焊接参数要满足焊接强度、焊缝形状和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焊接材料的选择也是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中的重要环节。

焊接材料必须与被焊件的材料相容,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常用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和焊剂等。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需要考虑被焊件的材料、焊接位置和焊接环境等因素。

此外,设备和操作要求也是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内容。

设备要求主要包括焊接机器的型号和规格,以及焊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操作要求包括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焊接姿势和操作方法等。

焊接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

最后,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需要进行焊接试样的验证。

焊接试样一般采用代表性的结构构件,通过模拟实际焊接工艺进行焊接。

焊接试样经过外观检查、力学性能测试和无损检测等多个环节的评定,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在进行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时,还应注意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焊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渣和裂纹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焊接松动和退火等问题,以确保焊接接头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焊接参数、焊接材料、设备和操作要求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和验证,可以确保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在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前提下,才能保证钢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1. 引言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为了确保钢结构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在建设工程和制造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旨在提供焊接工艺评定的规范要求,以便评估焊接工艺的合格性,并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

2. 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和目的焊接工艺评定是指对特定焊接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评定的目的是确定焊接工艺的适用性、可行性和优劣。

通过焊接工艺评定,可以评估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为后续的焊接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3.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适用于所有涉及钢结构的焊接工艺评定。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钢结构的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人员的焊接工艺评定; - 焊接设备和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

4. 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要求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 4.1 焊接工艺记录焊接工艺评定应包含完整的焊接工艺记录,包括焊接参数、检测方法、评定结果等信息。

焊接工艺记录应该清晰、详细,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4.2 焊接工艺试样制备焊接工艺评定应制备代表性的焊接工艺试样,确保试样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焊接工艺试样的制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4.3 焊接工艺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应进行严格的焊接工艺试验,确保焊接工艺的性能和可靠性。

焊接工艺试验应包括焊缝质量检测、焊接接头强度测试、焊接材料性能检测等内容。

4.4 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焊接工艺评定的结果应准确、可靠,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评定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及时通报,以便对焊接工艺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

5. 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和方法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照以下程序和方法进行: ###5.1 焊接工艺评定计划制定焊接工艺评定计划,明确评定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评定计划应充分考虑实际的工艺条件和评定的要求,确保评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2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按照评定计划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试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焊接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 焊接质量的评估和检测;- 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测试; - 焊接材料性能的检验。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批准:审核:编制:XXXX项目部年月日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方案钢结构工程现场焊接工艺评定具有技术要求高、复杂、工作量大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焊接工艺评定的地位特殊,是焊接工程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一、编制依据和基本规定(1)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2)《结构招标施工图》(3)《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GB 50205-2001 - 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GB/T1591-94 -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6)YB 4104-2000 - 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7)GB/T5315-85 -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当以上规范不能函盖地方,参考以下国际规范a.DIN17182 - 高焊接性能铸钢(德国)(8)绝大多数的钢构件为钢板焊接成的箱型截面,钢板的最大厚度不大于100mm;除特别注明外,钢板厚度≤34mm时,采用Q345钢材;钢板厚度≥36mm 时,采用Q345GJ钢材。

厚度分布:·组合钢柱除少量棱形柱底部和顶部为90~100mm,其余为50~80mm,另外两根方形斜柱板厚绝大多数为30、25、20mm。

·桁架上弦杆个别段为50mm外,其余均在40mm以下,大多数为30、25、20mm。

·桁架下弦杆个别段为50、42mm外,其余绝大多数为20mm。

·腹杆为20、14、10mm,多数为10mm。

·次结构板厚最大36mm,绝大部分为20mm以下。

(9)选用钢材性能应满足下例要求:钢材冲击韧性要求钢材厚度方向性能要求(10)铸钢机械性能符合下表规定(11)除特别注明外,所有焊接均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

(12)除特别注明外,手工焊接所采用焊条的质量标准须符合现行国家规范GB/T5117及GB/T5118的规定,对Q345级钢材须采用E50级焊条,对Q345GJ 钢材须采用E55级焊条。

(13)除特别注明外,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所采用的焊条、焊丝及焊剂须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其质量标准须符合现行国家规范GB/T14957或GB/T14958的规定。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
首先,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前,需要了解焊接对象的材质、尺寸、厚度、连接方式等基本情况。

这样才能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

其次,焊接工艺评定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规范和标准进行。

一般来说,焊接工艺评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焊接材料的选用:评定焊接材料的合格性和可靠性,包括焊接条/
丝和焊接剂等。

2.焊接方法的选择:根据焊缝的形状、材质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
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

3.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4.焊接序列和顺序:针对具体的焊接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焊接序列
和顺序,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

5.焊接工艺评定的记录和报告:对焊接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而详细的
记录,为之后的焊接工艺评定提供参考。

此外,焊接工艺评定还要考虑一系列的检验和试验,如焊缝的力学性
能测试、断口形态分析、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等。

这些检验和试验可以
直接判断焊接工艺的合格性与稳定性。

总之,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钢
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参数,并经过全面的
检验和评估,才能保证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评定及注意点
1、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应在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和要求,以及免予工艺评定的限制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的有关规定。

2、焊接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以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或采用符合免除工艺评定条件为依据,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焊接方法或焊接方法的组合;
(2)母材的规格、牌号、厚度及覆盖范围;
(3)填充金属的规格、类别和型号;
(4)焊接接头形式、坡口形式、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5)焊接位置;
(6)焊接电源的种类和极性;
(7)清根处理;
(8)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层和焊道分布);
(9)预热温度及道间温度范围;
(10)焊后消除应力处理工艺;
(11)其他必要的规定。

Ⅱ焊接作业条件
3、焊接时,作业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超出本条规定且必须进行焊接时,应编制专项方案:
(1)作业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2)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90%;
(3)当手工电弧焊和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时,焊接作业区最大风速不应超过 8m/s,当气体保护电弧焊时,焊接作业区最大风速不应超过 2m/s。

4、现场高空焊接作业应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和防护棚。

5、焊接前,应采用钢丝刷、砂轮等工具清除待焊处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油污等杂物,焊缝坡口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6、焊接作业应按工艺评定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

7、当焊接作业环境温度低于 0℃且不低于-10℃时,应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应将焊接接头和焊接表面各方向大于或等于钢板厚度的 2 倍且不小于100mm 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且不低于 20℃后再施焊。

Ⅲ定位焊
8、定位焊焊缝的厚度不应小于3mm,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 2/3;长度不宜小于40mm 和接头中较薄部件厚度的 4 倍;间距宜为 300mm~600mm。

9、定位焊缝与正式焊缝应具有相同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

多道定位焊焊缝的端部应为阶梯状。

采用钢衬垫板的焊接接头,定位焊宜在接头坡口内进行。

定位焊焊接时预热温度宜高于正式施焊预热温度 20℃~50℃。

Ⅳ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板
10、当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板为钢材时,应选用屈服强度不大于被焊钢材标称强度的钢材,且焊接性应相近。

11 、焊接接头的端部应设置焊缝引弧板、引出板。

焊条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电弧焊焊缝引出长度应大于25mm,埋弧焊缝引出长度应大于80mm。

焊接完成并完全冷却后,可采用火焰切割、碳弧气刨或机械等方法除去引弧板、引出板,并应修磨平整,严禁用锤击落。

12、钢衬垫板应与接头母材密贴连接,其间隙不应大于1.5mm,并应与焊缝充分熔合。

手工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电弧焊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4mm;埋弧焊接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6mm;电渣焊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

Ⅴ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
13、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宜采用电加热、火焰加热和红外线加热等加热方法,并应采用专用的测温仪器测量。

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接坡口两侧,宽度应为焊件施焊处板厚的1.5倍以上,且不应小于 100mm。

温度测量点,当为非封闭空间构件时,宜在焊件受热面的背面离焊接坡口两侧不小于 75mm 处;当为封闭空间构件时,宜在正面离焊接坡口两侧不小于 100mm 处。

14、焊接接头的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的有关规定;当工艺选用的预热温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的有关规定时,应通过工艺评定试验确定。

Ⅵ焊接变形的控制
15、采用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应使构件的变形和收缩最小,可采用下列控制变形的焊接顺序:
(1)对接接头、T形接头和十字接头,在构件放置条件允许或易于翻转的情况下,宜双面对称焊接;有对称截面的构件,宜对称于构件中性轴焊接;有对称连接杆件的节点,宜对称于节点轴线同时对称焊接;
(2)非对称双面坡口焊缝,宜先焊深坡口侧部分焊缝、然后焊满浅坡口侧、最后完成深坡口侧焊缝。

特厚板宜增加轮流对称焊接的循环次数;
(3)长焊缝宜采用分段退焊法、跳焊法或多人对称焊接法;
16、构件焊接时,宜采用预留焊接收缩余量或预置反变形方法控制收缩和变形,收缩余量和反变形值宜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

17、构件装配焊接时,应先焊收缩量较大的接头、后焊收缩量较小的接头,接头应在拘束较小的状态下焊接。

Ⅶ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18、设计文件或合同文件对焊后消除应力有要求时,需经疲劳验算的结构中承受拉应力的对接接头或焊缝密集的节点或构件,宜采用电加热器局部退火和加热炉整体退火等方法进行消除应力处理;仅为稳定结构尺寸时,可采用振动法消除应力。

19、焊后热处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 JB/T 6046 --1992的有关规定。

当采用电加热器对焊接构件进行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配有温度自动控制仪的加热设备,其加热、测温、控温性能应符合使用要求;
(2)构件焊缝每侧面加热板(带)的宽度应至少为钢板厚度的 3 倍,且不应小于 200mm;
(3)加热板(带)以外构件两侧宜用保温材料覆盖。

20、用锤击法消除中间焊层应力时,应使用圆头手锤或小型振动工具进行,不应对根部焊缝、盖面焊缝或焊缝坡口边缘的母材进行锤击。

21、采用振动法消除应力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焊接构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JB/T 10375
--2002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