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自平衡检测) 检测报告
自平衡试桩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 (1)2 地质条件 (2)2.1地层分布情况表 (2)3 试桩概况 (2)4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4)4.1试验方法 (4)4.2试验仪器及设备 (4)5 试验情况及结果分析 (5)5.1 试验情况 (5)5.2 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 (5)5.3 主要土层极限摩阻力确定 (6)6 结论 (7)附图集一 (8)附图集二 (155)1工程概况表1-1 工程概况表2 地质条件2.1地层分布情况如下:试桩地层分布情况表试桩地层分布情况表3 试桩概况试桩施工过程中一切正常。
有关试桩参数详见表3-1,荷载箱位置以及试验元件布置详见图3-1。
表1.1 试桩参数一览表图3-1 试桩30#-1、38#-1试桩荷载箱及试验元件布置图4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4.1试验方法自平衡法是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新方法。
该法是把一种特制的加载装置-荷载箱,和钢筋笼焊接在一起埋入桩内,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引到地面,然后浇注成桩。
由高压油泵在地面向荷载箱充油加载,荷载箱将力传递到桩身,其上部桩身的摩擦力与下部桩的摩擦力及端阻力相平衡-自平衡来维持加载。
根据向上向下Q-s 曲线、s -lg T 曲线、s-lg Q 曲线以及等效转换曲线确定基桩承载力,见示意图4.1-1。
图4.1-1 自平衡测试示意图4.2试验仪器及设备表4.2-1 试验仪器及设备表数据采集5 试验情况及结果分析5.1 试验情况5.1.1 加卸载分级试验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B“试桩试验办法”进行,每级加载值为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5。
按15级14次加载,第一次按两倍荷载分级加载。
卸载分3级,每级卸载量为5倍荷载分级,见表5.1-1。
表5.1.1-1 30-1# (K578+292)和38#-4 (K578+052)试桩加卸载分级表5.1.2 测试情况1)30#-1 (K578+292)试桩于2008年04月16日开始测试,17日加载至第15级时上下位移较小故又加了一级(对应加载值为2×10667kN ,达到设计要求2×[P])时即卸载。
桩基检测自平衡

桩基检测自平衡
桩基检测自平衡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检测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受到了广大工程师的重视和好评。
桩基作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结构、水文环境、施工工艺等,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在工程运行中未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势必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桩基检测自平衡技术应运而生。
这项技术是通过在桩基顶部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桩基的水平位置和倾斜角度,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桩基自平衡的目的。
当桩基出现姿态偏差时,自平衡系统会自动采取调整措施,使桩基恢复到设计位置和姿态,保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桩基检测自平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实时性强。
传感器的高精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二、操作简便。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无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调整,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成本;三、精度高。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并进行数据处理,能够达到极高的精度和稳定度;四、适用范围广。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施工,也可用于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的检测和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桩基检测自平衡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的技术。
各行各业工程师应该加强对该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这项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同时,能为我们的工程建设和社会进步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前景。
自平衡测试报告

范》(JTJ041-2000)和江苏省地方标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32/T291-1999)
进行,即:
南京东南大学科技服务中心
7
025-83791829
13801598300
云南永武高速公路元谋至武定段自平衡试桩报告
1)成桩至试验间隙时间 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岩石、砂类土,不少于 10d;对粉土和粘性 土,不少于 15d。 2)荷载分级 根据指挥部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加载值的 1/10,第一级按 两倍分级荷载加载,卸载分 5 级进行。 3)位移观测 每级加载完毕后,在第 1h 内分别于 5、15、30、45、60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电子位移传感器连接到电脑,直接由电脑控制测读,在电脑屏幕上显示 Q-S、 S-lgt 曲线。 4)稳定标准 每级加载下沉量,在下列时间内不大于 0.1mm 时即认为稳定: (1) 桩端下为巨粒土、砂类土、坚硬粘质土,最后 30min。 (2) 桩端下为半坚硬和细粒土,最后 1h。 5)加载终止及极限荷载取值 (1)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 40mm,本级荷载的下沉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的下沉量
1683.1
1686.1
05.8.24 05.9.15
南京东南大学科技服务中心
4
025-83791829
13801598300
云南永武高速公路元谋至武定段自平衡试桩报告
五、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5.1 测试原理 5.1.1 自平衡试桩法起源
传统的桩基荷载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堆载法,二是锚桩法。两种方法都是采用油压 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载,而千斤顶的反力,前者通过反力架上的堆重与之平衡,后者通过 反力架将反力传给锚桩,与锚桩的抗拔力平衡。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者必须解决几百 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堆放及运输问题,后者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梁,不仅所 需费用昂贵,时间较长,而且易受吨位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堆载法目前国内试桩最大极限 承载力仅达 3000 多吨,锚桩法的试桩最大极限承载力也不超过 4000 吨),以致许多大吨 位桩和特殊场地的桩(如山地、桥桩)的承载力往往得不到准确数据,基桩的潜力不能合 理发挥,这是桩基础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桩基检测是指对桩基的质量、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工作。
桩基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桩基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桩基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桩基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是评估工程质量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报告的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包括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阐述桩基检测的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观测、声波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技术和工具。
接着,将深入探讨桩基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报告的结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要点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桩基检测的典型报告模板,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进行桩基检测时能够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检测数据,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通过本报告的模板,希望可以规范桩基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高检测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岗位人员提供一个范例,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编写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桩基检测报告。
2.正文2.1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桩基检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桩基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桩基的实际情况,包括桩基的位置、长度、直径、承载能力等重要参数,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次,桩基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稳定。
此外,桩基检测也对工程的验收和竣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业主和监理单位评估工程的合格性和可靠性。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

1、3 自平衡法
自平衡法在国外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已经研究应用,我国 从90 年代中期起开始实用性得应用。通过多年得科研 应用,目前在交通桥梁和码头工程领域得使用较为广泛, 经过不断得实践累积,逐步从科研转变为工程得检测得 常规应用,部分行业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得检测规程。 自平衡试桩法得基本原理就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拔)桩得 实际工作条件得试验方法。首先把一种特制得加载装 置—荷载箱放置在桩身指定位置,将荷载箱得高压油管 和位移杆引到地面(平台)。
在小吨位基桩和复合地基试验中,小巧易用得地锚就显示
出了工程上得便捷性。地锚根据螺旋钻受力方向得不同 可分为斜拉式(也即伞式)和竖直式,斜拉式中得螺旋钻受 土得竖向阻力和水平阻力,竖直式中得螺旋钻只受土得 竖向阻力。地锚提供反力得大小由螺旋钻叶片大小和地
层土质有关。虽然有不少单位使用地锚进行复合地基试 验,但由于试验过程中,地锚会对复合地基土产生扰动,这 一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另外,还有一些反力装置比如 锚桩与堆重平台联合装置,以及利用现有建筑物或特殊 地形提供反力得。
1、2 锚桩法: 锚桩反力梁装置在具体得应用中又可根据反力锚得不 同分为两种:将反力架与锚桩连接在一起提供反力得,俗 称锚桩反力梁装置;将几只螺旋钻钻入地下使用地锚提 供反力,俗称锚杆反力梁装置。锚桩反力梁装置就就是 将被测桩周围对称得几根锚桩用锚筋与反力架连接起来, 依靠桩顶得千斤顶将反力架顶起,由被连接得锚桩提供 反力。提供反力得大小由锚桩数量、反力架强度和被连 接锚桩得抗拔力决定。锚桩反力梁装置一般不会受现场 条件和加载吨位数得限制,当条件允许时采用工程桩作 锚桩就是最经济得,但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观测锚桩得上 拔量,以免拔断,造成工程损失。
桩基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桩基静载试验自平衡法__发电厂桩基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测试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据现场勘察成果反映,该场地上部黄土具有湿陷性,属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中要求,对Ⅲ级自重湿陷性场地,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湿陷性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
采用常规的桩基形式,由于湿陷性造成的负摩阻力,要满足设计要求,势必要增加一定的桩长,给施工带来困难。
经论证,认为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取得最佳效果和经济效益,首先应消除该场区的湿陷性。
所以在地基处理试验中,采用天然与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和先进行孔内深层强夯素土桩后再进行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组合桩型进行对比试验。
根据国家规范和有关规定,受__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由东南大学对其中4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法,结合桩身内力测试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
试桩的尺寸、编号及平面位置由勘测设计院和东南大学共同确定。
单桩试验预估加载值为单桩设计承载力的两倍,工程试桩有关参数见表1-1。
表1-1试桩参数一览表试桩编号桩身直径(mm)扩底直径(mm)设计桩长(m)持力层预估加载值(kN)荷载箱距桩端距离(m)试验方法S7 1000 1400 20m 细砂层__2 1.8 自平衡法、内力测试S8 1000 1800 20m 细砂层3000×2,2022年×2 0,1.8 自平衡法、内力测试S12 1200 无扩底20m 细砂层5000×2 0 自平衡法S13 1200 无扩底20m 细砂层5000×2 0 自平衡法、内力测试1.2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厂址位于风陵渡以西1.0Km,地处三门峡盆地西北端,中条山为中高山区,相对高差一千余米,最高峰为雪花山,海拔1993.6m,最低处为黄河海拔302m。
焦芦厂址地貌上属黄河II级阶地。
区内河流除黄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沟。
从中条山发育的数条沟涧,由东向西呈树枝排列。
根据气象站资料,厂址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31m。
桩基检测方法—自平衡法

在小吨位基桩和复合地基试验中,小巧易用的地锚
就显示出了工程上的便捷性。地锚根据螺旋钻受力 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斜拉式(也即伞式)和竖直式, 斜拉式中的螺旋钻受土的竖向阻力和水平阻力,竖 直式中的螺旋钻只受土的竖向阻力。地锚提供反力 的大小由螺旋钻叶片大小和地层土质有关。虽然有 不少单位使用地锚进行复合地基试验,但由于试验 过程中,地锚会对复合地基土产生扰动,这一点需 要引起足够重视。另外,还有一些反力装置比如锚 桩与堆重平台联合装置,以及利用现有建筑物或特 殊地形提供反力的。
自平衡法与传统加载方法比较
❖ 相同点
❖ 试验对象: 相对于其他测桩方法(高、低应变等) 而言,自反力法与传统加载方法一样,同属于对桩体直 接施载的方法,且试验结果为勘探、设计、施工的综合 结果。
❖ 试验原理: 自反力(自平衡)测桩法,并不是一种 全新的桩基静载试验,其代表的仅仅是在桩基内部寻求 反力的一类加载方法(或技巧),与传统的试验方法以 及现在普遍执行的试验规范并不矛盾。将自反力法(自 平衡法)视为对桩基上、下部同时进行传统方法加载, 加载设备、载荷分级方法、加载速度、稳定判别条件等, 与传统加载方法基本一致,完全可以在现有的传统试验 规范的框架内完成。
❖ 优点:
❖ 锚桩反力梁装置是通过邻近工程桩或预设锚桩提供反 力,安装快捷,特别对于大吨位试桩,节约成本明显。
❖ 缺点:
❖ 安装时荷载对中不易控制,试验的开始阶段容易产生 过冲,当使用工程桩做锚桩时,会对工程桩的承载力产 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为试验桩设置专用的锚桩,则会大 大增加相关成本。锚桩在试验过程中受到上拔力的作用, 其桩周土的扰动同样会影响到试桩。《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 - )提出的试桩与锚桩之间的中心位置应≥ 且≤ 就是为了减小这种影响( :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 对于桩身承载力较大的钻孔灌注桩锚桩反力梁装置无法 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桩基自平衡检测方法

桩基自平衡检测方法
桩基自平衡检测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将按桩承载力参数要求定型制作的荷载箱置于桩身底部,连接施压油管及位移测量装置于桩顶部,待砼养护到标准龄期后,通过顶部高压油泵给底部荷载箱施压,得出桩端承载力及桩侧总摩阻力。
自平衡法是一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力的静荷载试验方法。
其适用范围为黏性土、粉土、砂石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水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斜桩、嵌岩桩、抗拔桩等。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3)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3)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3)
(三)、试验设备 (5)
(四)、试验步骤 (5)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6)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7)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
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
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
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
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性确定极限承载力。
陡变形Q s -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型Q s -曲线,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10~20mm (桩端进入基岩取低值,土体取高值)的对应荷载;荷载箱下土阻力极限值取s 下=40mm 对应的荷载。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下段桩取lg s t -下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上段桩取lg s t -上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根据上述准则,可求得桩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层极限承载力u Q 上、u Q 下。
该法测试时,荷载箱上部桩身自重方向与桩侧阻力方向一致,故在判定桩侧阻力
时应当扣除。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u u Q Q W Q γ=-+下上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Q =u Q 上
u Q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u Q 上:荷载箱上部桩的实测极限值; u Q 下:桩端土层对桩承载力极限值;
W :荷载箱上部桩自重;
γ:为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应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1)桩端进入基岩,γ=0.8~1.0(工程检测桩取大值,设计试验桩取小值); (2)桩侧土层为粘性土、粉土,γ =0.8;对于砂土γ =0.7。
整桩可按土层厚度加权。
(三)、试验设备
本次测试采用电动油泵供压,荷载量和桩顶上拔量及桩底沉降量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通过RS-JYB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和控制。
(四)、试验步骤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预定检测最大荷载的1/10~1/15,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②、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 的位移不超过0.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 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③、卸载与卸载位移观测: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 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二次后,隔30min 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6、终止加载条件
(1)、已达到预定检测最大加载值或桩破坏;
(2)、当荷载-向下位移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荷载的陡降段,且桩向下位移
沉降量超过40~60mm (工程桩检测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3)、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向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向下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4)累计向上位移超过20~40mm (工程检测桩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5)、向上位移和向下位移量合计超过荷载箱活塞有效行程;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1、65#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5.85mm ,向下总位移量为11.59mm ,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1.37mm ,回弹率为23.4%,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3.86mm ,回弹率为33.3%,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3.14×(0.4)2×5.05×24.5=63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3)/1+4550kN=9037kN 。
2、66#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9.18mm ,向下总位移量为7.52mm ,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2.57mm ,回弹率为28.0%,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1.78mm ,回弹率为23.7%,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3.14×(0.4)2×5.0×24.5=62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2)/1+4550kN=9038kN 。
3、67#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7.75mm ,向下总位移量为8.50mm ,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
移量较均匀增大,且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2.02mm ,回弹率为26.0%,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2.06mm ,回弹率为24.2%,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3.14×(0.4)2×5.13×24.5=64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4)/1+4550kN=9036kN kN 。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过以上分析,在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1、65#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7kN ;满足设计要求。
2、66#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8kN ;满足设计要求。
3、67#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6kN ;满足设计要求。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5#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6#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7#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