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

1.写作基础知识:
(1)词语的准确使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句子的基本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概念和用法。
(3)语段的组织:课文中的短文都是由一段段组成的,要求学生学会
整理材料,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语言。
2.课文及词语解析:
(1)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根
据课文进行复述和总结。
(2)生词解析:对一些生词进行解析和理解,如:寄予、承载、伴随等。
(2)文章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能够分辨文章的类型并读懂相关的内容。
4.课文中的情感:
(1)情感的表达: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能
够准确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
(2)对情感的理解:理解并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机。
5.语言点:
(1)词语的比喻意义: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的比喻意义,如:爱
情的火焰、蔚蓝的天空等。
(2)修辞手法:例如夸张、对比、排比、设问等,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 褪.(tuì) 瀑.布(pù) 迸.溅(bèng)挑.逗(ti ǎo) 凝.望(níng) 繁.密(fán)笼.罩(l ǒng) 枯槐.(huái) 遗憾.(hàn)忏.悔(chàn) 哆.嗦(duō) 矜.持(j īn)执着.(zhuó) 猥.琐(w ěi) 渺.小(mi ǎo)魂魄.(pò) 幼稚.(zhì) 颤.抖(chàn)赤裸.(lu ǒ) 瞬.息(shùn) 怀恋.(liàn)涉.足(shè) 萋.萋(q ī) 幽.寂(y ōu)怆.然(chuàng) 涕.下(tì) 决眦.(zì)鸡豚.(tún) 马嵬.坡(wéi) 忍俊不禁.(j īn)仙露琼.浆(qióng) 血.气方刚(xuè) 祸.不单行(huò)二、重点词语瀑布 迸溅 挑逗 凝望 繁密 笼罩枯槐 遗憾 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瞬息 幽寂 怆然 涕下 决眦 鸡豚马嵬坡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血气方刚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三、重点释义(1)挑逗:逗引;招惹。
(2)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3)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琼浆,指美酒。
(6)蜂围蝶阵: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7)盘虬卧龙:文中形容树木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的样子。
(8)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9)矜持:庄重、严肃。
(10)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11)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12)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13)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知识点归类第三单元复要点▲本单元重点积累:成语、人物描写方法第11课《邓稼先》人物传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páng徨huáng鲜xiǎn为人知选聘XXX挚zhì友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ǎi)宰割(chóu)筹划鞠躬尽(cuì)瘁3.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
(3)马革裹尸:用XXX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三、文学(文体)常识1.XXX,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XXX(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锲qiè而不舍shě兀wù兀穷年潜qián心贯注迥jiǒng乎不同群蚁排衙yá3.解释下列词语。
(1)半途而废:雕刻不绝,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这里指整洁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XXX,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XXX家。
第13课音乐巨人XXX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槛XXX深邃suì磐pán石下颏kē2.说明下列词语。
(1)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2)踌躇:犹豫。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XXX,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语文下册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点和文学常识。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将会学习到关于文章结构、词语解释、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文章结构1. 文章的组成部分:文章由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导语起到引导读者进入正文的作用,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结尾则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文章的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词语解释1. 同义词和近义词:当我们遇到一个生词或难词时,可以通过寻找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增强对词义的理解。
2. 词语辨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词语的用法很相似,但又存在细微差别。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对比,来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三、古代文化1. 诗词赏析:学习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诗词。
通过学习古人的诗词作品,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对于语言表达的感觉和对美的审美能力。
2. 古代典故:古代典故是古人创造出来的,包含一定哲理和人生经验的故事。
通过学习古代典故,我们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运用典故来丰富我们的写作表达。
四、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词、文言文等不同的体裁。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有答案)

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
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21.伟大的悲剧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 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 iū咻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供大家查阅。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类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文学常识:①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②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处女作《冬青树》,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芸窗夜读》等。
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③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等。
④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⑤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确凿záo菜畦qí积攒zǎn攒一起cuán收敛liǎn脑髓n ǎosuí鉴赏jiàn蝉蜕tuì骊歌lí花圃pǔ木屐jī环谒yè淹没ó讪笑shàn嫉妒j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鸡毛掸子dǎn来势汹汹xiōng恭恭敬敬g ōng兴高采烈liè荒草萋萋qī泯然众人ǐn阳光普照pǔ不期而遇qī课文内容把握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急切的期盼:希望女儿尽快的坚强成熟起来,而“我”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已不再是小孩子”。
③《丑小鸭》通过讲述一只处处受排挤、受打击的丑小鸭,因为梦想,不沉沦,始终不屈的奋斗,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告诉人们:只要信念坚定,坚持自己美丽的梦想,并且坚持不懈的奋斗,你我都能实现这个梦想,成为一只“天鹅”。
实质上是教育人意志要坚强,要有美的追求和向往。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对一位少女真诚的劝慰,表达了诗人相信未来定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这里抒情诗。
⑤《未选择的路》同样是一首这里抒情诗,表明了诗人不畏辛劳的追求事业的人生态度;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
⑥《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明不足为奇,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勤奋学习,“天资聪明”的人也只能成为众人。
二、《伤仲永》知识点提示: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父异焉对……感到诧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完成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不使学使:让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远矣比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承受伤仲永哀伤、叹息养父母赡养或以钱币乞之有人从先人还家跟从卒之为众人卒:最终如此之贤也才能0、固众人本1、即书诗四句写2、传一乡秀才观之全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作诗,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仲永地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回答下列问题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练习说明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天生的。
他的天赋,超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他的后天教育没有达到。
他有天资,像这样的才能,不进行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
今天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常人,又不进行后天教育,恐怕边常人也不如吧!)道理: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
于:被。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
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
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三、文言文阅读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下面两组加点的字的正确解释是:父异焉并自为其名问焉还自扬州A.两个“焉”相同,两个“自”字不同。
B.两个“焉”不同,两个“自”字不同。
c.两个“焉”相同,两个“自”字相同。
D.两个“焉”不同,两个“自”字相同。
.完全符合意思的一项是:A.仲永所写的首诗的主题就是要孝敬父母,接受族长指导。
B.仲永写的首诗只是给乡里的一位秀才看了一下。
c.仲永开始所写的诗,其文才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D.作者次看到方仲永是在祖父家回来后,那时方仲永已十二三岁,所作的诗已不如从前。
.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曾经认识写下团结此完成以……为宾客通“攀”:牵、引2、A3、c4、父利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