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走百病”
正月十六走百病

正月十六走百病“上元闹花灯,十六走百病”的习俗起于北方,流行于京津冀鲁一带,据说这个习俗开始于明清时期。
也有的地方在十五走百病,不过大多还是在十六进行。
有的地方也叫跑百病,烤百病,散百病,游百病,天津叫遛百病,山东有的地方叫跑老猫。
总之都是一个意思,大约是上元节的延续。
十五闹花灯,狂欢之后,年意未消,于是十六便以出户走动为春节最后一道仪式来结束旧岁,开始新年。
主要愿景是却病去灾,祈福健康。
走百病的活动和闹花灯一样,原本主要参与者只限于妇女,后来便发展到男女老少一起参与。
走百病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内容,老北京讲究要“过桥”“摸钉”,过桥意在“度厄”,不过桥不得长寿。
“摸钉”就是摸门钉,谓之“宜男”,祈望添丁得子。
在南京,“正月十六爬城楼”“踏太平”则是盛行已久的习俗。
爬城楼不仅南京,德州也讲究爬城楼,妇女要登上南城门,走到大祠阁,据说“爬爬城,不腰痛”。
大多数地区走百病都在晚间进行,而在山东有的地方是十六一大早就开始了。
菏泽一带叫跑百病,有牛的牵着牛跑,有羊的牵着羊跑,跑完还要绕井转圈,点火烤病,一边烤一边念叨:““烤烤脚,脚不痛;烤烤腚,不生病”。
不过这些习俗是早年间的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一些带有愚昧色彩的活动大多摒弃了。
走百病已经逐渐演变成群体活动式的年节仪式了。
走百病本来是农耕经济的遗俗,田野之间的活动,却被人们执着的引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之中来。
或许是农耕文化意识的深厚影响,或许是人们不愿意隔断那源远流长的田园生态吧。
我居住的河北沧州市,走百病活动可以说规模宏大,全民参与。
每年正月十六前几天,政府就发布全城十六晚上交通管制令,四环以内,从晚上七点开始,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届时,几乎所有警力都要出动,维持秩序,而且还要调动武警参与巡逻。
正月十六,夜幕刚刚降临,人们就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大街小巷便开始人流涌动,逐渐达到高潮,场面及其壮观。
这时,一些商家也燃放烟花,爆竹,以此助兴。
有的人一边走一边抛洒硬币,意在却病。
沧州传统节日的作文500字

沧州传统节日的作文500字毎年的正月十六晚上,沧州人都会走出家门,四处游走,俗称“遛百病”,也叫“走百病”。
“遛百病”的意思是,通过遛达走动,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都遛掉,在新年里身体健康不得病。
在沧州,这一个很老的习俗。
它最早仅限于妇女,因为旧时妇女操劳,容易生病,便在正月十六晚上,以驱病袪邪为目的,出门走动。
现在,它己成为沧州人固有的活动。
前几年,由于出门走动的人太多,基本上都会实行交通管制。
那时候,下午一下班,抓紧往家赶,生怕回家晚了被堵在路上。
一般在晚上七点左右,街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人群,到七点半以后会达到高峰。
市区新华路、解放路是人员最密集的地方,尤其在新华桥和解放桥,基本上是“摩肩接踵”。
当时还没有禁烟花爆竹,所以你的脚下,总有噼呖啪啦的鞭炮声。
有的小孩子发坏,故意往人群里扔。
当然,都是小鞭,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小姑娘们头戴各种闪光的头饰,也是街上一景,伴随着不时升起的烟花,相映成美,令人赏心悦目。
时不时地,人们会往地上扔钢蹦儿,据说这叫把病痛和不如意都扔掉。
所以,走在拥闹的大街上,你会听到清脆的钢蹦儿掉落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是捡拾钢蹦儿的主力军,据说捡起来的钢蹦儿,上面已经没有了病痛和不如意,而是换来了幸福和欢乐。
其实,“遛百病”也曾给沧州人带来巨大的悲痛。
1996年的正月十六,人们涌进人民公园看灯展,意外发生了。
在一座小拱桥上,发生了踩踏事故,十来条生命永远地消失了……当时,我的高中同学正在桥上,幸运的是,他只丢了一只鞋,捡回了一条命。
我第一时间找到他,在一处安静的地方,陪他呆了一个晚上。
后来他说,当他在医院里看到,那么多条生命静静地躺在地上时,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这几年,“遛百病”的人少了一些,有时候是赶上天气不好,有时候是人们有些审美疲劳,再加上禁鞭,氛围的确淡了不少。
警察叔叔们也轻松了不少,不像原来那样“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了。
有些风俗,可能说没有就没有了。
正月十五走百病-议论文

正月十五走百病-议论文正月十五走百病-议论文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介绍说,旧时,每值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特别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妇女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出游,她们一边赏灯散逛,一边遛弯儿“除百病”。
这天,妇女们不仅可以回娘家,还可以串门子,走亲戚,到各处闲谈玩耍。
尚洁介绍的这个版本的正月十五“走百病”的说法可能即是此事的渊源吧!还有一说法是这样诠释的: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
“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我们且不说哪种说法是野史,哪种说法是正史,单就此事来说,也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扬弃吧!无论是除夕守夜,还是初一的饺子、初七的面,都被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承袭着。
听婆婆说今天上午和姨婆一起去逛了庙会,她还说姨婆上香,跪拜……蛮专业的呢!赶庙会大概也是承袭了古代的“走百病”、“摸钉”的习俗吧!旨在求吉除疾吧!吃过元宵节家宴,我们一行七人便走出家门,去欣赏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听说今年的烟花是四平烟厂赞助的,烟厂是四平的纳税大户,今年的烟花一定会是“大手笔”吧!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汇入了拥挤的'人流,前呼后拥地来到了看台底下,随着一声巨响,而后便出现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天空中的烟花瞬息万变,时而急风暴雨;时而银蛇狂舞;时而宛如一泻千里的瀑布;时而吉祥的彩灯在空中翩翩飞舞……赏灯的人群,欢呼着,咆哮着,孩子们跑着、笑着、跳着……人们仿佛在这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将一年的烦恼忧愁都让它在着炮声隆隆中都消逝怠尽!今年的烟花盛会果不出人们的意料,无论是在燃放的时间上,还是花样翻新上都好于往年,全市人民大饱了眼福,曲终人散,还迟迟不肯离去,顺着人流继续散步,感受着正月十五“走百病”的乐趣!虽然,旧时妇女多是身居阁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尤其是未出阁的姑娘和年轻妇女们,即便是要到亲朋家做客,也都是车载轿抬,但是“走百病”这两天让妇女获得了短暂的“解放”。
元宵节走百病作文(初中初三600字).doc

元宵节走百病作文(初中初三600字)“行百病”,又称行百病,传播百病,治疗百病,走桥梁等。
,是一项消除灾难和祈求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那天晚上,女人们约好一起去旅游。
当他们看到一座桥时,他们必须穿过它。
他们认为这可以治愈疾病和延长寿命。
自明清以来,在北方行走是一种习俗,有些在15日,但大多数在16日。
在这一天,穿着节日服装的妇女成群结队地走出家门,穿过危险的桥,爬上城市,碰钉子,要孩子,直到午夜才回来。
在明清时期,在北京和其他地方的第一个月的15号,女人们晚上一起出去。
一个人拿着香带路,不得不去桥上。
参与者大多是女性。
为了抵御疾病和灾难,他们一起走,或者沿着墙走,或者穿过桥走到郊外。
元宵节那天晚上,女人们约好一起去旅游。
当他们看到一座桥时,他们必须穿过它。
他们认为这可以治愈疾病和延长寿命。
也被称为“走在桥上”苏州的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三桥走”。
刘明·董、余义正的《京师的风景有点。
《春田》:“从8日到18日...女性穿着白色丝绸衬衫,进行夜间旅行,这意味着她们没有腰腿病,可以在桥上行走。
”周明·雍的《与疾病同行》:“首都登势有一个繁荣的春天,每个人的家庭都有相同的节日。
阿姨,阿姨,大嫂和大嫂鼓励她穿衣服,经历各种疾病。
俗话说,这个夜晚的鬼洞是空的,所有的疾病都会归于尘土。
否则,今年会病得很重,胳膊枯了,眼睛黑了,头上有点风。
穿着双绣花鞋走在街上比喝两分钟药要好。
卫老太太不出门,折脚摇摇晃晃地进屋。
今年的健康状况和去年一样好,我祈求明年好运。
艾叶,爱州,正在燃烧一英寸的火,只燃烧人肉。
”清代鲁谷的《贾青·鲁一月一日,走在第三座桥上》:“元朝的傍晚,妇女们慢悠悠地走着,以抵御疾病。
它必须穿过三座桥并停在那里,这意味着要走三座桥。
在现在的天津,“行百病”的习俗仍然保留着。
因为它在农历正月十六举行,所以被称为“远离一切疾病”。
然而,由于条件的变化,现在妇女通常在这一天把丈夫和孩子带回父母家吃饭。
苍溪民俗——游百病_作文450字_初二抒情作文_

苍溪民俗——游百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月十五元宵活动,不单单在一个“吃”!其内容多种多样。
而四川省苍溪县,正月十六的“走百病”则更具特色了。
“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
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
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在山野,一年四季健康通泰。
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早早地出门,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公园里、街道上都挤满了人。
人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
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
还有的“游百病”的人们大多数都流连在红军渡、梨博园、杜里坝、滨江花园,徜徉于嘉陵江畔,信步于西武当山,去那里品尝美食,去那里畅游诗话雪梨廊,体味梨乡文化风韵,去那里欣赏梨乡美景。
家乡的“走百病”不正蕴涵着“防病健身”、“养生保健”的深远意义吗?如今人们丰富多采的春游活动,街头巷尾广泛开展的冬季舞蹈健身、形形色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也正是“走百病”这一传统风俗的延续和发展。
愿这一民俗继续沿袭下去,愿家乡的人们安康快乐!。
民间风俗-游百病

学校:广西师范学院长岗校区姓名:黄兆航学号:1112120124 班别:09自动化游百病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
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活动简介简介从古到今一直盛行“游百病”的风俗。
据《白下琐言》:“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管乐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
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
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
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
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发展由来每当人们张灯结彩、耍社火、唱大戏、逛庙会、闹元宵之时,陇上的百姓便备香火,准备正月十六“游百病”求平安。
人们所说的“游百平”、“游百病”、“丢百病”其实都是“游柏瓶”的谐音。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初,是因太医马防为百姓施药治病而延续下来的,在礼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这一民俗还得从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说起。
礼县位于西汉水上游地区,商周时期,秦人就在这里牧马。
到了西周,秦人非子在西垂(今礼县)牧马大成,被周王室看重,委任专为周王室牧养战马。
“马大蕃息“,封为附庸,赐”秦“姓。
这句话就是说,西汉水上游地区有着良好的牧马条件和悠久的牧马传统。
到了西汉末年,祖上三世在西州(今礼县)为官的马援认真总结西垂人养马的经验,利用当地优越的水草条件和优良的养马传统,以畜牧为业,养”牛马羊数千头“。
元宵习俗作文走百病

元宵习俗作文走百病英文回答: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marking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It is a time for family and friends to gather together and enjoy various activities and customs. The festival is also known as Yuanxiao Festival, as eating yuanxiao (glutinous rice balls) is a popular tradition during this time.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of Lantern Festival is, of course, the lanterns. People decorate their homes and streets with colorful lantern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anterns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Lantern riddles are also a common activity during this festival. Riddles are written on the lanterns, and people have to guess the answers. It adds a fun and interactive element to the celebrations.Another significant custom is the lion and dragon dances. Thes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fortune and scare away evil spirits. The lion dance involves performers dressed in a lion costume, mimicking the movements of a lion. The dragon dance, on the other hand, involves a long dragon made of silk and bamboo, which is controlled by a team of dancers. The dances are accompanied by loud drums, cymbals, and firecrackers, creating a lively and festive atmosphere.Eating yuanxiao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antern Festival. Yuanxiao are sweet glutinous rice balls filled with various fillings like red bean paste, sesame paste, or peanut butter. They are boiled and served in a sweet soup. The round shape of the yuanxiao symbolizes family unity and perfection.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for families to gather together and make yuanxiao, sharing laughter and stories while enjoying the delicious treat.In addition to lanterns, lion and dragon dances, and yuanxiao, there are also other customs associated with Lantern Festival. For example, some people write theirwishes on lanterns and release them into the sky, hopingthat their wishes will come true. Others enjoy the beautyof the full moon and appreciate the night scenery. It is a time for people to relax and have fun after the busy and hectic Spring Festival.中文回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标志着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结束。
元宵节走百病的作文

元宵节走百病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Lanter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Yuanxiao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marking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festivities. It is a day of celebration and joy, where people ga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enjoy the festivities.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the "walking of the hundred diseases" (走百病). This custom is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it is said that by walking outside on the nigh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can ward off illness and disease for the year.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walk the hundred diseases. In some regions, people walk around their homes or neighborhoods, while in others, they may go to a temple orother public place. Some people also carry lanterns with them as they walk, as the light is believed to scare away evil spirits.The "walking of the hundred diseases" is a fun and festive way to celebrate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to ensure good health for the year ahead. It is a reminder that even in the darkest of times, there is always hope and joy to be found.中文回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语文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走百病”
【习俗】
赏灯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3天,宋代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则长达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四到五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