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合集下载
现代传感器介绍PPT课件

现代传感器介绍
引言
• 传感器技术是仿生学的一部分,向大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学习是仿生学永恒 的主题,也是仿生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传感器技术正式问世是在 20 世 纪中期,其大体经历结构型传感器、固体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三个历程。 传感器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已经 成为各个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
• 抗原或抗体一经固定于膜上,就形成具有识别免疫反 应强烈的分子功能性膜。如,抗原在乙酰纤维素膜上 进行固定化,由于蛋白质为双极性电解质,(正负电 极极性随PH值而变)所以抗原固定化膜具有表面电 荷。其膜电位随膜电荷要变化。故根据抗体膜电位的 变化,可测知抗体的附量。
3室注入含有 抗体的盐水
抗体与固定化抗原 膜上的抗原相结合
便携式超声波 探鱼器
2024/6/4
27
超声波测量液位和物位原理
在液罐上方安装空气传导型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根据超声波 的往返时间,就可测得液体的液面。
多普勒效应
前进方向的 频率升高!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 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 波源的频率就不相同了, 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 应。测出f 就可得到运 动速度。
传感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
转换器件
电学量
转换电路
目录
• 一、光纤传感器 • 二、生物传感器 • 三、超声波传感器 • 四、红外线传感器
五、微波传感器 六、智能传感器 七、超导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 光纤——光导纤维,是由石英、 玻璃、塑料等光折射率高的介 质材料制成的极细的纤维,是 一种理想的光传输线路。
引言
• 传感器技术是仿生学的一部分,向大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学习是仿生学永恒 的主题,也是仿生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传感器技术正式问世是在 20 世 纪中期,其大体经历结构型传感器、固体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三个历程。 传感器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已经 成为各个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
• 抗原或抗体一经固定于膜上,就形成具有识别免疫反 应强烈的分子功能性膜。如,抗原在乙酰纤维素膜上 进行固定化,由于蛋白质为双极性电解质,(正负电 极极性随PH值而变)所以抗原固定化膜具有表面电 荷。其膜电位随膜电荷要变化。故根据抗体膜电位的 变化,可测知抗体的附量。
3室注入含有 抗体的盐水
抗体与固定化抗原 膜上的抗原相结合
便携式超声波 探鱼器
2024/6/4
27
超声波测量液位和物位原理
在液罐上方安装空气传导型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根据超声波 的往返时间,就可测得液体的液面。
多普勒效应
前进方向的 频率升高!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 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 波源的频率就不相同了, 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 应。测出f 就可得到运 动速度。
传感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
转换器件
电学量
转换电路
目录
• 一、光纤传感器 • 二、生物传感器 • 三、超声波传感器 • 四、红外线传感器
五、微波传感器 六、智能传感器 七、超导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 光纤——光导纤维,是由石英、 玻璃、塑料等光折射率高的介 质材料制成的极细的纤维,是 一种理想的光传输线路。
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

第一章:现代传感技术理论知识 第一节:现代传感技术概述 第二节:传感技术的信号变换 第三节:接口电路和信号处理
第二节:传感技术的信号变换
传感器是一种将带有信息的非电信号变换成便于传 输的电信号,并输出至测量电路进行处理、显示的测 量部件或装置。
模拟变换:传感器应用与信号变换有关的物理定律或 效应,将输入被测量转换成与之一一对应的输出量, 这种变换称为模拟变换。
第一节:现代传感技术概述
动态特性
➢ 动态特性指传感器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 应特性。
1)实际输出量达到稳定状态后与理论输出量间差别 (稳态响应); 2)当输入量发生跃变时,输出量由一个稳态到另一个 稳态之间过渡状态中的误差(瞬态响应)。
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为了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分 析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以及提出改善的方法。
第一节:现代传感技术概述
传感器的分类
➢ 按照用途分类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 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 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雷达传感器
➢ 按照原理分类 :振动传感器 湿敏传感器 磁敏传 感器 气敏传感器 真空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 按照输出信号分类 :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开关传感器。
第一节:现代传感技术概述
传感技术的发展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的拾取、 传输和处理技术,也就是传感技术、通讯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他们分别构成了信息 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 ”。
第一节:现代传感技术概述
传感技术的发展
没有感官感受信息,或者感官迟钝,都难以 形成高精度高反应速度的控制系统。所以美国 把80年代称作传感技术时代,日本则把传感 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首。可见传感技术是一种 和多种现代技术密切相关的尖端技术。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ppt课件

§ 2.1.1 智能传感器
三、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由于智能传感器引入了微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逻辑思维、推理判断 ,使其除了传统传感器的检测功能外,还具有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 通信等功能,其功能已经延伸至仪器的领域。具体功能包括:
(1) 自校零、 自标定、 自校正、自适应量程功能; (2) 自补偿功能; (3) 自诊断(自检)功能; (4) 信息处理与数据存储记忆功能; (5) 双向通信和数字输出功能; (6) 组态功能。
§ 2.1.2 模糊传感器
一、模糊传感器概述
模糊传感器是在经典传感器数值测量的基础上经过模糊推理与知识集成,以自 然语言符号的描述形式输出的传感器。具体地说,将被测量值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利用模糊集理论判断被测量值的区间,并用区间中值或相应符号进行表示,这一过 程称为模糊化。对多参数进行综合评价测试时,需要将多个被测量值的相应符号进行 组合模糊判断,最终得出测量结果。模糊传感器的一般结构下图所示。信息的符号表 示与符号信息系统是研究模糊传感器的核心与基石。
普通传感器
信号调理电路 外壳
微处理器 总线接口 数字总线
§ 2.1.1 智能传感器
五、智能传感器的实现
(1) 模块化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此类产品。此类智能传感器各部件可以封装在一个外 壳中,也可分开设置,其集成度不高、体积较大。智能传感器的模块化实现方式 一般采用SMBus总线、RS-232、RS-422、RS-485、USB、CAN等总线,目 前ZigBee、WiFi、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智能传感器。
§ 2.1.3 微传感器
三、典型微传感器
(1)压阻式微传感器 压阻式微压力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其截面 分别如右图所示。在硅基框架上形成有硅薄膜 层,通过扩散工艺在该膜层上形成半导体压敏 电阻,并用蒸镀法制成电极,构成电桥。根据 所采用蚀刻工艺不同,压阻式微压力传感器中 的硅膜片可做成圆形或方形结构。膜片一侧与 被测系统相连接,称为“高压腔”,另一侧为 “低压腔”,低压腔可与大气相连,可以参考 气压,也可抽成真空。根据压阻效应,膜片受 压力作用时,在膜片两侧形成压差,导致膜片 变形,引起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经与之相联 的电桥电路可将这种阻值变化转换为电桥输出 电压的变化(一般为几个毫伏)。
最新《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课件第四章1

第四章
智能传感器的外围技术
10
4.1 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元器件
为克服微机电系统上述局限的措施: 由许多智能微模块组件组成的一个面向MEMS的结构体,这
些模块有微执行器、传感器以及集成在其内部的电子电路等。 图4.1.1为这种系统的一 个典型方案,它可以用所 谓纤毛运动系统及其执行 器的有关应用加以解释。 这是一种源于多种动物器 官、昆虫和显微镜下的微 生物机制的创新思想。
第四章
智能传感器的外围技术
16
4.1 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元器件
2. 微蒸汽机
世界上最小的蒸汽 机是以表面微机械加工工 艺制作的。右图是这种单 缸蒸汽机在显微镜下的图 象,在蒸汽机中,压力汽缸内的水被电流加热、蒸发,然后把 活塞弹出。当电流消失后,表面张力又使活塞缩回。
第四章
智能传感器的外围技术
17
4.1 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元器件
第四章
智能传感器的外围技术
12
4.1 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元器件
系统是一维系统,由完全类似的模式组成。这些组件很容 易以微执行器的模式实现。 • 执行器结构:由夹在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两层聚酰胺间的
金属加热器组成。 • 加热器电流接通或断开时,执行器上下运动(悬臂500μm长,
110μm宽)。 • 当40mA电流流经加热器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130μm、在水
第四章
智能传感器的外围技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4.1 微机电系统结构与元器件
纤毛运动是指一种叫纤毛虫的微生物的运动方式,这种微 生物在其细胞表面长有许多像毛发状的突出物,它们通过协调 性地摆动纤毛来实现其行进。这种纤毛虫的行进方式可以用在 一个传送物体的装置之中。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最新教学教程

石化企业输油管道、储油罐等压力容器的破损和泄露检测
《传感器应用技术》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应用技术》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应用技术》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应用技术》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 汽车扭距测量 机床加工精度测量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一 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Sensor)的定义为: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 换元件组成。
▪ 我国往往把“传感器”和“敏感元件”等同使用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一 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一、传感器的定义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2.组成
▪ 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二 传感器的特性 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响应】当输入信号随时间变化时, 输出信号随之变化的情况。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三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与标定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一、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是开发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二是实现传感器集成化、多功能化及
拟合方法:基端线性拟合、最小二乘法。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二 传感器的特性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最小检测量和分辨率
传感器能确切反映被测量的最低极限量 Δx,
小于这个量的区域称为死区。对于数字传感器,常 用分辨率来表示。
《传感器应用技术》
项目二 传感器的特性
模块一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应用技术》
【精品】传感器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组成十几至几十种检测仪表实时监测和指示各部位的工作
状况。至于在新机型设计、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 更多,而检测点通常在5000点以上。在火箭、导弹和卫星 的研制过程中,需动态高速检测的参量很多,要求也更高;
没有精确、可靠的检测手段,要使导弹精准确命中目标和 卫星准确入轨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3/4/2
玻璃
温度计不属 于本教材所 讲授的传感
器范围。
2023/4/2
6
能将温度转换为电压的传感器—热电偶
2023/4/2
7
2.检测的基本概念
• 检测就是人们借助于仪器、设备,利用各 种物理效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客观 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获取定性 信息的认识过程。
• 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 • 两个方面:检查获取定性信息,测量获取
2023/4/2
11
• (2) 信号处理电路
• 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加工和处理,如放大、 调制、解调、滤波、运算以及数字化等,通常由 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传感器 输出的电学量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模拟电压(电 流)信号或数字信号,以推动后级的输出显示或 记录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执行机构。如图0—1 中b部分为信号处理电路。
2023/4/2
13
目前常用的显示器有四类:模拟显示、数字 显示、图象显示及记录仪等
模拟显 示的特 点:直
观
2023/4/2
14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 的特点: 准确,但最 后一位经常 跳动不止。
热敏电阻
2023/4/2
15
LED、LCD的特点:
LED亮度高、耐振动;LCD耗电省、集成度高, 但不利于夜间观察。
2023/4/2
状况。至于在新机型设计、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 更多,而检测点通常在5000点以上。在火箭、导弹和卫星 的研制过程中,需动态高速检测的参量很多,要求也更高;
没有精确、可靠的检测手段,要使导弹精准确命中目标和 卫星准确入轨是根本不可能的。
2023/4/2
玻璃
温度计不属 于本教材所 讲授的传感
器范围。
2023/4/2
6
能将温度转换为电压的传感器—热电偶
2023/4/2
7
2.检测的基本概念
• 检测就是人们借助于仪器、设备,利用各 种物理效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客观 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获取定性 信息的认识过程。
• 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 • 两个方面:检查获取定性信息,测量获取
2023/4/2
11
• (2) 信号处理电路
• 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加工和处理,如放大、 调制、解调、滤波、运算以及数字化等,通常由 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传感器 输出的电学量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模拟电压(电 流)信号或数字信号,以推动后级的输出显示或 记录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执行机构。如图0—1 中b部分为信号处理电路。
2023/4/2
13
目前常用的显示器有四类:模拟显示、数字 显示、图象显示及记录仪等
模拟显 示的特 点:直
观
2023/4/2
14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 的特点: 准确,但最 后一位经常 跳动不止。
热敏电阻
2023/4/2
15
LED、LCD的特点:
LED亮度高、耐振动;LCD耗电省、集成度高, 但不利于夜间观察。
2023/4/2
现代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
生产过程监控
利用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实 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确保
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工业机器人
通过安装多种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等,实现机器人的自主
导航、避障和精准操作。
工业物联网
借助智能传感器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 和数据采集,实现工业设备的互联互
通和智能化管理。
0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智能传感 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04
现代智能传感技术应用实例分 析
智能家居领域应用
1 2
智能照明
通过光线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实现室内光 线的自动调节和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化控 制。
智能安防
利用门窗磁传感器、红外幕帘传感器等,实时监 测家庭安全状况,并通过手机APP远程报警。
3
智能家电
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家电设备 的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提高家居舒适度和节能 效果。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局面分析
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
智能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元器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带来巨大机遇。
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
新能源汽车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智能传感器产业提供 了新的增长点。
国际竞争压力加剧
国际智能传感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 高核心竞争力。
警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持。
05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传感器小型化与集成化
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降低功耗、实现 微型化设计,同时解决集成化过程中
的信号干扰、热管理等问题。
传感器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灵敏度K值越大, 表示传感器越灵敏。
对于线性传感器,灵敏度就是特性曲线的斜率;而 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变量,用dy/dx表示某一点的灵 敏度。
y
y
y
x
y x y
x
o
xo
x
(a)
(b)
2. 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 线性程度。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分为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 传感器的性能看, 希望具有线性关系, 即理想输入输出关系。 但实际遇到的传感器大多为非线性(如图所示)。
➢ 按照检测过程中对外界能源的分类: 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 按照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 按照输入/输出信号间的动态关系分类: 零阶、一阶、二阶或高阶传感器
第二节 传感器基本特性
1.1.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一、静态模型
静态模型是指在静态信号情况下,描述传感器输出 与输入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第一章 绪论及传 感 器 概 述
第一节 传感器基本概念
1.1.1 1.1.2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传感器的分类
第二节 传感器基本特性
1.2.1 1.2.2 1.2.3 1.2.4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发展展望
1.1.1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1、定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与之有对应关系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本书是按后一种分类方法来介绍各种传感器的。
还可以按如下的方法分类:
物理型: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或 某些功能材料的特殊性能制成的传感器。
化学型: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有机和无 机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生物型: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生物功能物质作识别器件 制成的传感器。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 感器的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 片上,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
被测量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信号调理转换电路
辅助电源
弹簧
F++ =++ ++
砝码
+
电源
测力传感器
输出U
-
▪例如: 我们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汽车的加速度
(规定的被测量)。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
2、组成: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调理转换电路组成 (如图所示)。
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 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调理与转换电路: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 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y YFS
实际特性曲线
理想特性曲线 o
x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 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ΔLmax与满量程输出值yFS之比。线性度 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γL表示,即
L
Lmax yFS
100%
式中: ΔL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yFS——满量程输出值。
几种直线拟合方法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 性关系,因此引入各种非线性补偿环节,如采用非线性补偿电 路或计算机软件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 关系为线性或接近线性。但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 输 入量变化范围较小时,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地代 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化,所采用的 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一般可用多项式表示:
y=a0+a1x+a2x2+…+anxn
x--输入量 y--输出量
a0 --零位输出
a1 -传感器的线性灵敏度 a2 …an -非线性项的待定系数
静态特性曲线过原点,分为四种情况: (1)理想线性特性;(2)非线性项仅有奇次项; (3)非线性项仅有偶次项;(4)普遍情况。
y=a0+a1x+a2x2+…+anxn
gR=贝(2y~F3S)s 100%
gR
=贝Dmax yFS
100%
重复性
5.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被测输入 量的最小变化值。有时对该值用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表 示,则称为分辨率。
阈值是使传感器的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 量值,即零点附近的分辨力。
(a) 理论拟合
(b) 过零旋转拟合
(c) 端点连线拟合
(d) 端点平移拟合
3. 迟滞:
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 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称为迟滞(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 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
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ΔHmax与满量 程输出值yFS之比称为迟滞误差,用γH表示,即
gH
=
DHmax?100% yFS
y YFS
H m ax
o x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 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见图)。
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标准差σ计算,也可用 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Δmax计算,即
在有些学科领域, 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这 些不同提法, 反映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 只是根据器件用途对同一类型 的器件使用着不同的技术术语而已。
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是电量,它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 等。电量有很多形式,如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信号的 形式由传感器的原理确定。
二、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如灵敏度、 迟滞、线性度、重复性和漂移等。
1. 灵敏度:
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定义是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相应输入 量增量Δx之比。用K表示灵敏度,即
K y x
它表示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
转换元件
敏感元件
—
电子线路
输出
+
加速度
a
力
砝码
m千克 ma
弹簧 k
位移 ma/k
转换 电路
电量 v•ma/kL
1.1.2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的原理有各种各样,它与许多学科有关,其种类十分 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但目前一般采用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分类,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 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 如应变式、电容 式、压电式、磁电式等。
对于线性传感器,灵敏度就是特性曲线的斜率;而 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变量,用dy/dx表示某一点的灵 敏度。
y
y
y
x
y x y
x
o
xo
x
(a)
(b)
2. 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 线性程度。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分为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 传感器的性能看, 希望具有线性关系, 即理想输入输出关系。 但实际遇到的传感器大多为非线性(如图所示)。
➢ 按照检测过程中对外界能源的分类: 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 按照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 按照输入/输出信号间的动态关系分类: 零阶、一阶、二阶或高阶传感器
第二节 传感器基本特性
1.1.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一、静态模型
静态模型是指在静态信号情况下,描述传感器输出 与输入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第一章 绪论及传 感 器 概 述
第一节 传感器基本概念
1.1.1 1.1.2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传感器的分类
第二节 传感器基本特性
1.2.1 1.2.2 1.2.3 1.2.4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发展展望
1.1.1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1、定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与之有对应关系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本书是按后一种分类方法来介绍各种传感器的。
还可以按如下的方法分类:
物理型: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或 某些功能材料的特殊性能制成的传感器。
化学型: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有机和无 机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生物型: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生物功能物质作识别器件 制成的传感器。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 感器的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 片上,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
被测量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信号调理转换电路
辅助电源
弹簧
F++ =++ ++
砝码
+
电源
测力传感器
输出U
-
▪例如: 我们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汽车的加速度
(规定的被测量)。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
2、组成: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调理转换电路组成 (如图所示)。
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 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调理与转换电路: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 要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y YFS
实际特性曲线
理想特性曲线 o
x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 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ΔLmax与满量程输出值yFS之比。线性度 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γL表示,即
L
Lmax yFS
100%
式中: ΔL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yFS——满量程输出值。
几种直线拟合方法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 性关系,因此引入各种非线性补偿环节,如采用非线性补偿电 路或计算机软件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 关系为线性或接近线性。但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 输 入量变化范围较小时,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地代 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化,所采用的 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一般可用多项式表示:
y=a0+a1x+a2x2+…+anxn
x--输入量 y--输出量
a0 --零位输出
a1 -传感器的线性灵敏度 a2 …an -非线性项的待定系数
静态特性曲线过原点,分为四种情况: (1)理想线性特性;(2)非线性项仅有奇次项; (3)非线性项仅有偶次项;(4)普遍情况。
y=a0+a1x+a2x2+…+anxn
gR=贝(2y~F3S)s 100%
gR
=贝Dmax yFS
100%
重复性
5.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被测输入 量的最小变化值。有时对该值用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表 示,则称为分辨率。
阈值是使传感器的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 量值,即零点附近的分辨力。
(a) 理论拟合
(b) 过零旋转拟合
(c) 端点连线拟合
(d) 端点平移拟合
3. 迟滞:
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 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称为迟滞(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 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
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ΔHmax与满量 程输出值yFS之比称为迟滞误差,用γH表示,即
gH
=
DHmax?100% yFS
y YFS
H m ax
o x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 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见图)。
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标准差σ计算,也可用 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Δmax计算,即
在有些学科领域, 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这 些不同提法, 反映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 只是根据器件用途对同一类型 的器件使用着不同的技术术语而已。
传感器输出信号通常是电量,它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 等。电量有很多形式,如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信号的 形式由传感器的原理确定。
二、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如灵敏度、 迟滞、线性度、重复性和漂移等。
1. 灵敏度:
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定义是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相应输入 量增量Δx之比。用K表示灵敏度,即
K y x
它表示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
转换元件
敏感元件
—
电子线路
输出
+
加速度
a
力
砝码
m千克 ma
弹簧 k
位移 ma/k
转换 电路
电量 v•ma/kL
1.1.2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的原理有各种各样,它与许多学科有关,其种类十分 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但目前一般采用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分类,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 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 如应变式、电容 式、压电式、磁电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