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表

新月
上弦月 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
半边天,亮面朝西(太阳在西方)
上蛾眉月 上半月 上凸月
满月
下弦月 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半边天,亮面朝东(太阳在东方)
下凸月 下半月
月相时间 上月29--初二 初三/初四 初七/初八 十一/十二 十五/十六 十九/二十 二三/二四
亮面方向
背面
亮面朝西(右边亮,向左弯)
正面
亮面朝东(左边亮,向右弯)
见月时间 彻夜不见
与太阳升 落比较
同升同落
上半夜可见 迟升后落
通宵可见 此升彼落
下半夜可见 早升先落
现象 半夜在中天 上半夜在西半边天,黄昏在中天 半夜在中天 下半夜在东半边天,清晨在中天
月相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初七初八月正半,十五十六月团圆
弦月 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 东(太阳在东方)
下蛾眉月 二七/二八
边亮,向右弯) 夜可见
先落
边天,清晨在中 月团圆
描述月相的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
月相是指月球的表面可见部分呈现不同形态的周期性变化。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同时地球和太阳也在不断运动,导致我们在不同的观测位置上看到不同程度的月球被太阳照亮。
月相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 新月:此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观测者看不到月亮的任何一部分。
新月阶段通常是一个月相周期的开始。
2. 上弦月:此时月亮的半球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上弦月通常在新月后约7天左右出现。
3. 满月:此时月球恰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相对最远的位置,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亮的全部表面被太阳照亮。
满月通常在上弦月后约14天左右出现。
4. 下弦月:此时月亮的另一半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下弦月通常在满月后约21天左右出现。
除了这些主要阶段,月球还会经历一些过渡期,如新月阶段前的初弦月以及满月后的末弦月。
在这些过渡期,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光照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加或减少。
总体上,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变
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月球表面的可见部分被太阳照亮的程度不同,进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表

月相变化规律表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类行事的重要参考。
古人以月相变化作为时间的表征,月相变换规律也能反映物种的活动情况,帮助农民科学开垦耕作。
月相变换的规律是每个月的中旬,月亮从新月变为满月,再从满月变为三日月,最后又回到新月,以此循环往复,以覆盖每月的一张潮汐周期图表。
从一个月到下一个月,月缺,亦即前九天,月亮直径缩小,从新月逐渐变大,至满月,15天,月相最大,到月缝,亦即后九天,月亮又缩小,变回新月,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
月相变换带来许多变化,满月会让海水拥涌,这种潮汐的变化对海洋动物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月相变换也是人们晚间活动的好帮手,新月期间,黑夜当道,活动受到影响,而满月期间,月光明灿烂,晚间出行更为方便。
因此,月相变换规律,不仅人们节约耕作时间,也是海洋动物行事的参照,更是人类生活尤其是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牢记月相变换规律,让我们更好的利用月亮的赋予,提高生活效率。
月相变化

农历下半月月相规律
亮面在左边
由圆逐渐变缺
亮面朝东 下下下东东: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 东半天空。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 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 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 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 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 小、方向也就不同。
月相的变化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上半月:
初二、三 弯月/娥眉月 初一 新月/朔
初七、八 上弦月
十三、四 十五、六 凸月 满月/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午月出, 子夜月落
正午后月 太阳落山 出,黎明 月出,子夜 前月落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所以,上半月,选择傍晚观察月相。
下半月:
十五、六 满月/望 太阳落山 月出,子夜 正南天空 清晨月落
1、黑板模拟太阳光的方向; 用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模 拟月球;自己的头模拟地球。 2、手持乒乓球模拟月球运行, 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 面始终对着“太阳”,转到相 应位置时记录看到的“月相” 。 3、完成后,比较组内同学所记录 的月相有没有显著的差异。
什么时候去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今天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观察月相?
(建议清晨去观察记录)
记录哪些内容?
尽量准确地画下月相 农历的时间 观察时的具体时刻
公历 日期 9月 25日
农历 时间 八月 二十六
时刻
月相
时 分
特别提醒:注意安全,不要在有车辆来往的路上进行观察活动。 画月相注意上下和左右不要颠倒了。
如果发现某天没有看到月相,尝试将清晨观察改为黄昏观察(或相反)。
十八、九 凸月 黄昏后月 出,正午 前月落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及其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
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
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
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月相变化记忆口诀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初一新月不可见是因为它藏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难以看到。
初七初八为上弦月,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升起,位于天空的西边。
满月在农历十五十六时出现,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它们共同成为天空中的亮点。
二十二三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在天空的东边升起。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
在教室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学生代表地球上的观 察者,老师举一个一半用锡箔纸包裹的皮球,代 表月球,沿圆移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 个月 。 注意:座位上的同学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月相 的变化。并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
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地球也 在围绕着太阳进行着自转与公转。所以,地球上所看 到的月面大体上总是相同的半个月面 。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 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29.53天, 称为一个“朔望月”。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 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欢迎指 导月ຫໍສະໝຸດ 的变化规律姓名:雷绍忠 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 教材版本:科教版
月亮、地球、太阳运动图
上弦月 凸月
初七、初八
蛾眉月 新月(朔)
满月(望)
十五、 北极 十六 初一
二十二、二十三
凸月
下弦月
蛾眉月
月相变化示意图
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新月、眉月、上 弦月、盈凸月和满月的相位,然后 成为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和朔。 眉月和残月的位置是互换的,上弦 月和下弦月也被称为半月。
学习探究
1、圆圆的月亮出现在一个月当中的什么时候呢?
农历的十五日 2、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 月——满月 ——残月——下弦月—— 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 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通过观察实验及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了解月相的规律,并绘制出农历的初一、 初七、初八、十五、二十二、二十三、三 十的月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