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之最美教师支月英_2000字

合集下载

【范文】《XX感动中国》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范文】《XX感动中国》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范文
《XX感动中国》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XX年感动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小小的奇迹,感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感动。

支月英,一名乡村教师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她虽是名普通乡村教师,但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

她和其他大学毕业的老师一样,被分配到乡下。

她不顾乡村教师生活和教学的辛苦,毅然决定留在乡下教学,而其余老师却纷纷申请离职,但支月英其实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他看见那些孩子们的眼睛,还是决定留下。

她希望满足这些留守儿童的愿望,给他们老师爱以及母爱。

之月英每天都会早早,挨家挨户家教育孩子,36年,支月英为山村付出许多。

她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办法管,两个女儿从来都没有享受过母爱,而她却把母爱给了自己毫无干系的学生,他也教出1000多名学生,整整两代人。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神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更多的,心中无法言喻的。

学习永无止境。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2017年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一】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

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2017年感动中国秦玥飞观后感及事迹材料:秦玥飞2010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他在2011年来到湖南成了名大学生村官,至今已经五年。

《支月英:乡村教师》观后感

《支月英:乡村教师》观后感

《支月英:乡村教师》观后感
观看关于支月英老师的事迹后,内心满是感动与敬佩,仿佛被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深深触动。

支月英老师在偏远的乡村坚守教育岗位,一守就是几十年。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和奉献啊!她本可以选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却毅然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

在那片相对落后的土地上,她就像一盏明灯,为乡村孩子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她的教育之路充满艰辛。

乡村的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但她没有丝毫抱怨。

从一间小小的教室,几张破旧的桌椅开始,支老师用心去培育每一个孩子。

她用自己的知识、耐心和爱心,打开了孩子们看世界的窗户。

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更懂得了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坚持。

支月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

她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对于那些家庭贫困或者学习困难的孩子,她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她就像一位母亲,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着这些乡村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她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伟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改变命运的伟大工程。

支月英老师在乡村的坚守,是对教育事业最纯粹的热爱和忠诚的体
现。

她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有这种奉献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教育,意识到乡村的孩子们同样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更多像支月英这样的老师。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4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支月英篇一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

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

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

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

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

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

2023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

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

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

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

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

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

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欣赏

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欣赏

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欣赏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位人物都彰显着中国文化里的传统美德。

下面是特意整理的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欣赏,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有所收获。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2017一: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支月英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

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

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

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

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

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

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

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支月英》的观后感

《支月英》的观后感

《支月英》的观后感《支月英》的观后感(精选11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月英》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支月英》的观后感篇1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

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记者驱车从奉新县城到澡下镇只需20多分钟,可从澡下镇到泥洋村白洋教学点却足足花了1个半小时。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实地走一遭后发现,当地的偏远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时,先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再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

“这么偏的地方,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何尝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

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50岁后开始学习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好,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成绩都很优秀。

”泥洋村村民李业美说,支老师常常利用傍晚的时间到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

早晨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也被她从被窝里叫起来。

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

为了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支月英不厌其烦地家访,给爷爷奶奶们传授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中午12点,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楼的厨房做饭。

三年级学生洪涛回家要走6里的山路,午餐便在学校和支月英一起吃。

支月英心得体会

支月英心得体会

支月英心得体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一位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她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她的故事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支月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从小就怀揣着一个不平凡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为孩子们传授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努力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教育之路。

然而,支月英选择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她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那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选择,甚至有人嘲笑她傻。

但支月英却没有丝毫动摇,她坚定地走进了大山,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初到山区,支月英面临着诸多困难。

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室破旧不堪,甚至连基本的教材和教具都缺乏。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支月英退缩,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想尽办法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山区的孩子们大多家庭贫困,很多孩子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支月英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她经常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教学上,支月英更是一丝不苟。

她深知知识对于这些山区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总是精心备课,认真授课。

她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进度,她还利用课余时间为成绩差的孩子辅导功课。

支月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在她的教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支月英却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继续着她的教育事业。

支月英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

她为了山区的孩子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和舒适,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同时,支月英的坚持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范文她,我们都不陌生。

她曾经也是大学生,她也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不是去照顾自己的女儿,而是去照顾另一些孩子。

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她毕业后去参加教师考试,但是她毅然放弃城里的学校,选择去了扎根山区教学,那里很偏僻,下了车还要走好几百公里的山路,但是她知道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她,因为一股爱,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了下来。

一留就是36年,她把她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整整影响了两代人的童年。

她的学生涂莎的理想也是成为支月英一样的好老师。

记得涂莎说过:“那时候的我们,渴望知识,有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她的`女儿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

”听到这,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她的博爱深深感染着我,她放弃了对女儿的陪伴,但是她的学生也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爱,影响了几千几万个家庭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她的学生也受到她的影响,试想如果她的学生能把她的博爱接力下去,那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的!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还是较大,一个老师能够选择放弃优越的条件,而选择艰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撑着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师,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学生改善教学条件,无私地教育学生知识,这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不已。

这样的老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她真的如诗句所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想到我自己,现在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有爸妈的宠爱,有温柔的老师,每天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支老师那样伟大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之最美教师支月英_2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望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撑起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
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

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

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

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彰显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
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

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

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

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

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

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

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

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

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

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

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15年3月,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16年6月,获得全国“两优一先”表彰。

2016年9月,获评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17年2月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十大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