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上)-【口袋书】2023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

【口袋书】2023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上)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文明: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2、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的基本情况 (2)3、原始农业 (3)4、远古传说 (3)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1、夏商周的更替 (4)2、西周的分封制 (4)3、灿烂的青铜文明和甲骨文 (3)4、春秋战国的纷争 (4)5、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 (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的统一 (8)2、秦的暴政和秦的灭亡 (9)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10)4、汉武帝维护大一统的措施 (11)5、光武中兴和东汉的灭亡 (12)6、丝绸之路 (12)7.两汉的家科技和文化 (1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1、朝代更替表 (14)2、三国鼎立 (14)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16)4、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6)5、孝文帝改革 (17)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8)【口袋书】第一单元史前文明: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二、【答案】不同:建筑样式不同,一个是半地穴式、一个是干栏式建筑原因:表明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半坡地处北方,北方气候寒冷,故房屋考虑保暖效果,因此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处南方,南方降水多,气候潮湿,故是干栏式建筑,人居住在二层,主要是防潮湿。
(启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期) 半坡人遗址 河姆渡人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最早种植粟 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思考】1、指出我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说说中国早期境内原始人类用火情况及其作用。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展
问题
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 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叛乱
和发 展
设置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
伊犁 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
将军 地区的管辖
续表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巩固 和发
展
西 北
土尔 扈特 回归 祖国
概况
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 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 的社会弊端。
明 朝 明朝 的 的建 统立 治
背景
时间 建立者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反元农民起义 不断,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逐步强大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续表
明 朱元
朝 的
璋强
统 化君
治权
都城 原因 目的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 清军入关
考点六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 驻藏大臣、西北边疆
【教材页码:七下88-P94】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 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 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 定的重要意义。
置
意义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备注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核心:皇权至上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1.发展概况(1)战国:产生(2)汉代:较普遍(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4)明清:普及全国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科举制度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2.代表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收回治外法权、抗战的胜利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装西餐西式住宅传入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石器时代-1840)
阶段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前期
时间
前2070-前771年(前21-前8世纪)
前770-前221年(前8-前3世纪)
前221-220年(前3世纪后期-3世纪前期)
581-907年(6世纪后期-10世纪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御史台、行省制、宣政院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理藩院、清处理边疆原则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彩陶、养蚕
井田制、青铜(夏商周)、官府垄断手工业
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车轨、丝国、水排、王景治黄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整风运动
选修
戊戌变法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1949-现在)
阶段
建国初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
徘徊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时间
1949-1952
1953-1956
中国历史坐标图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2
www.art-com.co.kr
农村包围城市
Company
Logo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 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 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 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 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 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0
www.art-com.co.kr
新民主主义革命
Company
Logo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 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其中,18401919 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 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 级领导的。 1919-1949 年称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 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 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8
www.art-com.co.kr
十年建设时期
Company
Logo
建设社会主义发展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时空坐标

• 人民共和国诞生,美国建立北约,德国分裂。
第十四单元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
• 1949—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 主义过渡时期。建国头七年党的路线,指导 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因而成功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美苏争霸开始。1955年
•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奴隶主不 仅占有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而且占有奴隶,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中国 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奴隶社会 的基本典章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礼乐文明维系的等级秩序瓦解。
• 铁器与牛耕加上水利兴修使中国封 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四分五裂走向 统一与中央集权,华夏族作为中华民 族主体与核心的地位日益确立。急剧 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社会 生产力促使中国思想文化群星璀璨, 百家争鸣形成一道文化景观。
历史时空坐标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奠基-----先秦 时期
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
建立,从此在黄河、长江两条巨龙的故 乡,中华民族的祖先告别了刀耕火种、 茹毛饮血的原始蛮荒时代,进入到以 国家产生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社会。同 时期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 的文明成果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唯有绵亘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一脉传承。
第三单元封建文明云遮雾罩----三国两晋南北 朝公元三世纪早期-----六世纪末220--581
• 国家分裂,多个政权并存,王朝更 迭频繁;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的循环 往复中曲折发展,江南得到开发,南 北经济差距缩小,民族大融合,动荡 的政局使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各文化 领域带有鲜明的分裂割据烙印与浓郁 民族融合气息。
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

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数学家就开始探索和研究坐标系,虽然与现代的笛卡尔坐标系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和方法却启发了后人对坐标系的深入研究。
最早提出坐标系概念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张丘建。
他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地平线”和“方位”的概念,将空间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坐标系的初步探索。
张丘建通过这种坐标系,成功解决了很多关于地址、建筑等实际问题的计算,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坐标系的研究越发深入。
唐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其著作《大衍经》中提出了坐标系的概念,并引入了等高线的思想,将平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利用几何图形来研究问题,这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和李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坐标系理论。
他们提出了“坐标”的概念,并将坐标系应用到代数问题中,如方程的求解、曲线的绘制等。
秦九韶和李冶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坐标系研究的巅峰之作,为后来很多数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更加完善和发展。
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对坐标系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四象法”和“正反兼用法”,这些方法为计算和绘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明清时期的数学家们还引入了更多的几何概念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坐标系的应用范围。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数学的坐标系理论,在现代数学研究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作完成,需要其他帮助请告诉我哦】.第二篇示例:坐标系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中国。
汉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一种坐标系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坐标系。
这个坐标系统是将平面分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分别为横纵坐标轴。
这种坐标系被用来表示平面上的点,通过坐标的值来描述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几何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通史时间轴中国古代史升级版

政治上:扩大尚书台权力;刺史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东汉末年,地方行政郡州县三级制形成
经济: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生产出青瓷;曹操推行屯田制
文化科技:浑天仪至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已经出现;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制作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
经济:生产方式日趋成熟,土地制度 转变,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
05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学,科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先秦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先秦时期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历史概念阐述
国家机器: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其含义是,统治阶级必须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执行机构,并依赖于这些法律、制度和执行机构才能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机关都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通史时间轴——中国古代史部分
添加副标题
升级版
中国古代史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
公元前221年
这张图建议放大看
原始社会 史前时期距今约 万年——约公元前 年 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思想文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04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