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干旱或洪涝灾害及应对措施
干旱或洪涝灾害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干旱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而洪涝则会导致植株淹水、倒伏,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
在干旱期间,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在洪涝期间,应及时排水,防止植株淹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 种、改种等措施减少损失。
营养不足或过剩及管理对策
营养不足或过剩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是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提出 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 分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在中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水资源短缺 问题一直困扰着水稻的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 究人员开发出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耐 旱性强的品种、优化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提高了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这种技术 的应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催芽
选择良种,用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或其 他催芽剂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苗床准备
选择肥沃的土壤作为苗床,施加适量 基肥,整平土地。
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将催芽后的 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
苗期管理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草、防治病虫 害,促进幼苗生长。
土壤条件的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沙土和粘土对水稻的生 长和产量各有优缺点。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品种类型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品种类型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对提高 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contents •水稻的生长阶段•水稻的生理特性•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要点目录03初生根生长01种子吸水膨胀02萌发芽分蘖发生水稻进入分蘖期后,主茎基部叶腋处开始发生分蘖,形成多个分蘖株。

叶片生长叶片数量不断增加,叶面积扩大,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绿色面积。

根系扩展分蘖期也是根系迅速扩展的时期,根系向土壤深层延伸,增强吸收能力。

010302拔节期030201抽穗期穗抽出水稻进入抽穗期,穗从叶鞘中抽出,露出顶端,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花器发育抽穗后,花器逐渐发育成熟,雄蕊、雌蕊形成,准备进行授粉受精。

营养物质转运抽穗期也是营养物质向穗部转运的时期,为籽粒充实提供物质保障。

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产物根系吸水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吸收与蒸腾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010203氮、磷、钾吸收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的运输适宜温度范围温度对生长的影响温度光照光照强度光照时长需水量:水稻是一种对水分需求较高的作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水稻田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水分水分对生长的影响:如果水分不足,水稻的生长会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下降。

而水分过多,则可能引起水稻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以上是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中,温度、光照和水分三个方面的详细描述。

这些环境因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仔细的监测和调控,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基肥分蘖肥穗肥虫害防治预测预报病害防治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生长过程 内容

水稻的生长过程 内容

水稻的生长过程内容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包括生育期、生殖期和成熟期。

以下是关于水稻生长过程的详细内容:1. 播种期(季节):选择合适的季节:水稻通常根据季节进行播种,分为旱季稻和湿季稻。

旱季稻一般在干燥季节种植,湿季稻则在雨季期间种植。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耕作,以确保土壤松散、通气良好,并施入适当的肥料。

2. 生育期:发芽和幼苗阶段:水稻的生长始于发芽。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水稻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分蘖和分叶阶段:水稻开始分蘖,产生新的侧芽。

同时,叶片逐渐展开,增大光合作用的表面积。

拔节期:水稻的主蘖伸长,并进入拔节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茎部形成关节,即拔节。

3. 生殖期:抽穗阶段:当水稻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会进入抽穗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株形成穗,穗内包含水稻的花朵。

开花授粉:在抽穗后,水稻花朵逐渐开放,进行授粉。

水稻可通过风力传粉或依赖昆虫等介体完成授粉过程。

稻实形成:成功授粉后,花朵逐渐形成水稻实。

每个水稻实都包含有未来的水稻籽粒。

4. 成熟期:灌浆期:水稻籽粒在成熟期内进行灌浆,即籽粒内部充满水分,逐渐变得饱满。

籽粒成熟:随着灌浆的进行,水稻籽粒逐渐成熟。

水稻的成熟程度通常通过籽粒的颜色和硬度等指标来判断。

收割阶段:成熟的水稻植株进入收割期,收割时水稻的籽粒已经充分发育,可以作为粮食收获。

5. 收获与后续处理:机械收割:大部分地区采用机械收割方式,通过收割机械将水稻植株割断,将水稻籽粒收集。

晾晒和加工:收割后的水稻籽粒需要进行晾晒,然后通过加工去除外壳,最终得到成品的大米。

6. 农业管理与技术:水稻品种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民根据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

水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因此水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稻的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但同时也要避免水分过量。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这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芽期。

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水和吸氧作用,开始发芽。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生根和萌芽。

第二阶段:幼苗期。

水稻幼苗在这个阶段开始生长,主要任务是生长和发育。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三阶段:分蘖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分蘖,形成多个分蘖,这是水稻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分蘖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分蘖和生长。

第四阶段:拔节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拔节,形成节间,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拔节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拔节和生长。

第五阶段:抽穗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抽穗,形成花穗,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抽穗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抽穗和生长。

第六阶段:灌浆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灌浆,籽粒开始变大,这
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灌浆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七阶段:成熟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成熟,籽粒变硬,颜色变黄,这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熟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籽粒的成熟和收获。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完成生长过程,产生高产、优质的水稻。

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生长发育

❖2. 秧苗生长的条件
❖水分:出苗前保持最大持水量40%-50%, 即可发芽出苗;三叶期前保持最大持水量的 70%即可;三叶期后不得少于最大持水量的 80%。
❖温度: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长所要求的最低温 度,粳稻12℃、籼稻14℃,15℃以上能顺 利出苗。日平均气温20℃左右对培育壮苗 最有利。
❖氧气:秧田水中含氧量很低,不足0.3%, 水稻幼苗期被水淹后,易形成有芽无根苗, 苗也不壮,抗性弱;三叶期后,根部通气组 织形成,对缺O2的环境适应性增强。
❖(四)叶的长宽
❖水稻主茎各叶的长宽,在正常栽培条件下, 其变化有一定规律。叶片长度,自第1片完 全叶起,随叶位上升而增长,至倒数第3叶 达最长,以后到剑叶又依次缩短。叶片宽度, 自第1片完全叶开始,向上逐叶增宽,到剑 叶达到最宽。一般茎生叶长于蘖生叶,最上 两叶与粒数呈正相关,叶片直立程度与根系 活力有关。
❖(五)叶的功能 ❖不同时期各叶的功能不同 ❖叶的光合产物在不同生育时期输出方向
不同
❖最后四片叶中,各叶所司功能不同 ❖水稻一生中主茎叶片可分3组
95~125d的早熟品种,主茎叶数约为9~13 片;生育期130~155d的中熟品种,约有 14~15片叶;生育期16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 主茎叶数在16片以上,最多有19片叶品种。 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茎叶数有增有减。
❖(三)叶的分化与出生
❖叶的分化发育可分4个阶段,即叶原基形成突 起;叶组织分化;叶片伸长;叶鞘伸长。主茎 各叶自下而上逐叶发育伸长,当N叶尖由下叶 叶枕抽出;其叶片伸长基本完成,由叶鞘伸长, 将叶片全部抽出展开。上下相邻两叶的生长, 存在着叶片、叶鞘的同伸关系。各叶从露尖到 完全展开(即叶枕露出)所需日数,营养生长期 各叶较快,生殖生长期各叶较慢。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第三节 水稻生长发育

第三节 水稻生长发育
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早插、早施 肥管理,并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 引起的产量不高;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 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 期比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 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
❖2.引种上应用
❖水稻南种北引,由于生育期延长,为能安全 齐穗,以引用早熟品种为宜;北稻南移,营养 生长缩短,提早成熟,为获高产,宜引用较迟 熟品种。
水稻的生育特性
全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 + 生殖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约30天)+ 结实期(约25~50天) 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 + 可变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短日高温条件
下,从播种到抽穗的最少日数。 可变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日数。 水稻的两性一期: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期
❖1.重迭型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一部分重迭, 长穗先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分蘖还在继续发 生,凡地上部仅有 3~5个伸长节间的早熟品种 均属于这一类型。
❖2.衔接型 圆杆拔节即开始幼穗分化,营养生长
与生殖生长基本衔接,具有6个伸长节间的中熟
品种属于这一类型。
❖3.分离型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分离,在圆杆拔 节之后,经10~15天时间幼穗才开始分化,具有 7个或7个以上伸长节间的晚熟品种属于这一类型。
出;其叶片伸长基本完成,由叶鞘伸长,将叶片全 部抽出展开。上下相邻两叶的生长,存在着叶片、
叶鞘的同伸关系。各叶从露尖到完全展开(即叶枕 露出)所需日数,营养生长期各叶较快,生殖生长 期各叶较慢。
❖(四)叶的长宽
❖水稻主茎各叶的长宽,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其变
化有一定规律。叶片长度,自第1片完全叶起, 随叶位上升而增长,至倒数第3叶达最长,以 后到剑叶又依次缩短。叶片宽度,自第1片完全 叶开始,向上逐叶增宽,到剑叶达到最宽。一 般茎生叶长于蘖生叶,最上两叶与粒数呈正相 关,叶片直立程度与根系活力有关。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

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

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一)分蘖发生及条件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

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

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

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

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

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

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

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

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

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

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

而杂交稻二、
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

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

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

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

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

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分蘖的有效和无效,是以能否抽穗结实为标准。

一般抽穗后结实粒在5粒以上为有效分蘖,反之,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品种有效分蘖期为7-12天,中熟品种为14-18天,迟熟品种为20天左右。

生产上常以全田10%植株开始分蘖为分蘖始期;以50%的植株分蘖时为分蘖期;80%植株分蘖时为分蘖盛期。

三、叶片的生长
水稻的不完全叶和第一、二完全叶在成熟种子中就已分化形成,以后的叶则是由茎端生长点分生组织分化而来。

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茎端生长点即停止叶原基分化,至此叶片数就固定了。

主茎1-3叶在幼苗期生长,最后3-4叶是在幼穗分化期发生,其余叶片在分蘖期发生。

主茎的出叶速度,离乳之前出生的三叶片,约3天左右,分蘖期出叶间隔为5-6天,拔节期约7-9天,主茎叶片数因品种生育期长短而异,一般95-120天的早稻约10-13叶,125天-150天的中稻品种14-15叶,生育期150天以上的一季晚稻主茎叶片数在16片以上。

四、根的生长
水稻栽培时,秧苗发根节位只有2-3个,随着植株生长,发根量逐渐旺盛,至拔节抽穗前发根量达最大值。

根系发展的好坏,受环境条件影响,一般泥温在25℃以上发根力最强。

15℃以下发根缓慢,土壤通气良好、氮素营养水平高发根力强。

温度、氧气、营养等条件不协调,不但新根少,还会黑根,出现地上部分僵苗。

所以,要促进分蘖早发,达到增穗的目的,首先要抓好发根。

五、茎的生长
水稻茎节在分蘖期呈密集状,到分蘖末期,从基部节间开始伸出。

早、中稻当第一节间长1厘米,晚稻达2厘米时,称为拔节。

当有50%植株第一伸长节间伸长达上述标准时为拔节期。

茎的生长有顶端生长和居间生长两种,基部节间由明显伸长到接近固定伸长约需7-8天。

六、长穗期的生长发育
植株生长进入分蘖末期,茎杆节间开始伸长,当地上部分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大为止,称为长穗期,亦称拔节长穗期。

影响幼穗分化的因素:内因主要是品种固有遗传特征。

不同品种穗型的差异较大,在一定的高产栽培水平,才能形成大穗、大粒、多粒的穗型。

外因主要是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

幼穗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6-30℃,昼夜温度大有利于形成大穗。

幼穗分化是一生需水、需肥量最大时,也是光合作用最旺盛期,光照
愈充足,愈有利穗的分化发育,保持浅水灌溉,即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又有利于土壤氮、磷对稻株的供应。

七、结实期的生长发育
稻穗分化形成之后,就依次进入抽穗、开花、授精、灌浆、成熟,这一时期称为结实期。

(一)抽穗稻穗从剑叶鞘内抽出1厘米以上时叫抽穗。

当全田有10%抽穗时为始穗期,50%抽穗为出穗期,80%时为齐穗期。

一个穗子从露尖到全出约5
天左右;一株穗子开始露穗到时全株抽出需7-10天,全田从始穗到齐穗需1-2周。

抽穗最适温度为25-35℃,超过40℃,低于20℃都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包颈。

生产上以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0℃的最终日为粳稻的安全齐穗期;22-23℃的最终日为籼稻的安全齐穗期。

(二)开花、传粉和授精正常情况下,稻穗抽出的当天或次日就开花。

一天内早稻上午7时左右开始开花,11-12时盛花;晚稻上午8-9时始花,上午11时-下午1时盛花,下午时以后很少开花。

一穗开花早、中稻约需5-6天,晚稻7-8天,一株中一般先主茎,再低位蘖、高位蘖。

水稻是雌雄同花,当谷粒开颖的同时,雄花的花药亦裂开,雄花花药随即散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使雌花受精。

受精过程一般开花后5-7小时完成。

水稻开花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最低
13-15℃,最高为40-45℃。

(三)灌浆结实水稻开花授粉后10天至半月,籽粒的干物质的积累可达80%以上。

此时水分含量约86%左右,米粒中淀粉呈乳白色浆状物,故称灌浆期,再经7-8天,米粒中淀粉增加,米粒硬化,粒色及茎、叶呈黄绿色称腊熟期,经半月左右,谷壳变黄,米粒白而坚硬,完全成熟,称黄熟期。

灌浆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一般以20℃为影响灌浆速度的温度。

光照强度大,对灌浆结实有利。

幼穗发育8个时期外部形态的差异来判断。

从田间剥查经验看,各期的形态为:
一期看不见二期白毛现
三期毛丛丛四期谷粒现
五期颖壳分六期叶枕平
七期穗见绿八期即将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