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
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
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
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
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
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题-初中生物-七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活动: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检测题
一、小练习
1.细嚼馒头有甜味,是因为()
A.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
B.淀粉本身有甜味
C.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
D.牙齿的咀嚼
2.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 (1)清水对照
(2)1、3
(3)1号 1号试管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专项综合全练(一)实验探究

。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专项综合全练(一)
答案 (1)适宜的温度 (2)舌 (3)变蓝 (4)B
栏目索引
解析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37 ℃温水中,淀粉完全被分解了,在
0 ℃和80 ℃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
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2)“搅拌”相当于口腔中舌的作用。(3)唾液淀粉
实验探究
专项综合全练(一)
栏目索引
一、选择题
1.(202X云南昆明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不同
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
食物名称 质量(克) 水(毫升) 温度上升(℃)
花生仁 ① 50 2.2
黄豆 20 50 1.4
核桃仁 20 ② 3
大米 20 50 1.3
专项综合全练(一)
栏目索引
9.(202X河北唐山乐亭期中)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
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在“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的橡皮管;
呼气时,夹紧A试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
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
专项综合全练(一)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栏目索引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
;当
和
舒张时,胸廓变小,气体就被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探究试验题。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1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2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
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消化,又能进行消化。
【答案】(1)2ml清水(或等量清水);对照;(2)1和3;(3)1;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4)无;(5)物理;化学(二者可颠倒);【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里应加清水,这样就与1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3)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设置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1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是化学性消化;因此口腔对食物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考点】此题考查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5分)(1)在图中所指示的A、B、C中,表示粗准焦螺旋的是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单元综合 生物七年级下册精练课件:题组一 实验素养题

见;④是血小板,因为它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②是血血细胞。
5.(2021·新乡质检)如图是血涂片和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___低___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一中[___B___]__白__细__胞__ 的数量会显著增加;[___C___]__血__小__板____的数目明显
考点三 观察血涂片
4.(2021·广东模拟)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B )
A.①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B.②是血浆
C.③是血小板
D.④细胞中有细胞核
【解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①白细胞,含有细胞核;③是红细
胞,数目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
期末必考点题组卷 题组一 实验素养题
考点一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如图所示,某同学进行了“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清水 B.两个试管中三种液体都应是等量的 C.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乙 D.实验说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有影响 【解析】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试管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A错误; 根据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两个试管中三种液体都应是等量的,B正确;试管甲和乙 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试管乙在37 ℃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 碘液后不变蓝,甲试管在0 ℃下,唾液中淀粉酶活性低,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C、D正确。
A.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敲击缸壁,随即喂食 B.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C.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只敲击缸壁,不喂食 D.隔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解析】实验中的金鱼能对敲击缸壁作出“摄食”反射,是在多次喂食和敲击缸壁共同的刺激下产生的, 该反射不加强,就会减退消失,因此应该以喂食或不喂食作为变量,其他条件都一样。甲组金鱼每天9:00与 16:00各训练一次,每次敲击缸壁,随即喂食;乙组金鱼应该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每次只敲击缸壁, 不喂食,C正确。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4.2.2消化和吸收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结果是2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C.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若将丙装置保持10分钟,结果是两只试管内都不变蓝2.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最初被消化的场所是()A.胰腺B.胃C.大肠D.小肠3.兰兰在吃荔枝时不小心将核也吞了下去,荔枝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A.口腔→食道→咽→大肠→胃→小肠→肛门B.口腔→咽→小肠→胃→食道→大肠→肛门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肝脏B.大肠C.小肠D.胃5.下列营养物质中,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的是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膳食纤维6.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分泌过少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A.胃腺B.肝脏C.小肠D.肠腺8.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图中表示消化道组成的是()A.①②③⑧④⑨B.①②③④⑥⑨C.①②③④⑤⑥D.⑦①②③④⑨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食物中的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0.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是分布在消化道管壁内的消化腺B.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C.口腔、咽、食道、胃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D.盲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11.下图是人体的几个消化器官,哪个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场所()A.B.C.D.1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根本原因是()A.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B.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13.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肝脏,是体积最大的消化腺B.②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糖类D.④是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1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习题

阜阳市2015年中考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卷试题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15分)姓名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为20分钟,满分15分。
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不得相互讨论。
如发现器材有缺损可向监考教师提出。
【实验内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考查要点】1、掌握收集唾液的方法;2、正确设置对照实验;3、能观察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发生了化学性消化【实验器材】大、小烧杯,量筒,试管2支,胶头滴管2只(刻度滴管),镊子,脱脂棉球,温度计,温开水,清水,碘液,淀粉溶液,记号笔。
【方法步骤】1. 清点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完备;2.取唾液;3.取淀粉溶液;4.设置对照;5.保温;6.观察现象;7.举手示意监考教师检查;8.实验完毕,整理材料用具。
考生成绩_____________ 评分老师(签名)_____________阜阳市2015年中考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则及评分表试题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姓名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考生成绩_____________ 评分老师(签名)____________说明:1、考查时间为20分钟。
2、每个评分点中,若准确熟练得满分,如有严重错误或造成仪器损坏的得0分。
3、每次实验结束后,监考教师应将仪器整理到实验前整齐安放的状态。
阜阳市2015年中考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卷试题B: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的下表皮(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15分)姓名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为20分钟,满分15分。
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不得相互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
123
4
5
①
②
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
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
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