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谈青年人养生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中医养生看法1:中医养生观养生观的多面性决定了养生与生命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健康保护?为什么要保持健康?如何保持健康?让我们从专家们在健康文化高峰论坛上的精彩演讲中,领略健康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病前预防和老年前维护。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纠正偏见,克服缺点。
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观2:中医养生规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思熟虑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第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
养生的目的是达到身心阴阳平衡。
什么是阴?阴是身体的物质基础。
杨是什么?阳是能量。
阴阳是相对的。
一切向上、向外、活跃、炽热都属于阳;所有向下、向内和寒冷都属于阴。
身体生病的原因是阴阳失去平衡,导致阳过多或阴过多、阴虚或阳虚。
只要我们努力减少过多的党,增加过少的党,以恢复阴阳原有的平衡,疾病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之中。
因此,中医保健非常强调阴阳平衡和健康生活。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年益寿《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

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中医与养生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与养生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与养生心得篇1中医与养生心得:平衡、和谐与生命的奥秘引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与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养生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现代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健康建议。
一、中医学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要素共同构成了这个整体。
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与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养生应当注重平衡人体的内部环境,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二、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中医学主张“合理膳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饮食应均衡,避免过度偏食。
此外,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季节、气候等因素进行调理,以达到“和于阴阳,调于寒热,适于口味”的境界。
2.运动保健:中医学主张“动则生,静则养”。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传统运动方式如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调节心理状态。
3.精神调养:中医学认为,“百病始于气”。
情绪波动易导致气机不畅,引发疾病。
保持心情愉悦、平和,减少情绪波动,有助于养生和身心健康。
三、养生原则1.平衡阴阳: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应保持平衡,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
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应综合调理,以达到阴阳平衡。
2.和合交融:中医学强调“和合”思想,养生应注重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交融。
工作与生活应张弛有度,融入自然,关注社会,有助于身心平衡。
3.追求和谐:中医学认为,人的身心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息息相关。
居住环境应与气候、季节相适应,以追求身心和谐。
青年人中医健康宣教材料

青年人中医健康宣教材料1. 中医理论基础- 养生观念:中医养生注重平衡,强调防病于未然,提倡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作息惯。
- 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相互联系,包括五行的相克、相生和相克转相生的关系。
-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的能量循环通路,与内脏器官相连,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2. 常见中医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调整身体功能。
- 中药疗法:运用中草药制剂,通过药材的药性和配伍原理,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的刺激和按摩,调节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促进身体的健康。
3. 日常养生保健- 合理饮食:建议多吃新鲜蔬果,控制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注意饮食调养和慢嚼细咽。
- 适度运动:定期参加有氧运动、体育锻炼或者小型团队活动,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
- 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保持心情愉悦和放松。
4. 办公室中医保健小贴士- 多伸展运动: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可适时起身活动四肢、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身体僵硬。
- 眼保健操: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建议进行眼保健操,如眼球转动和按摩太阳穴。
- 喝热水:多喝温热的水有利于身体代谢和排毒,特别是在空调房间工作时,可促进血液循环。
希望这份青年人中医健康宣教材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医知识,关注身体健康。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具体治疗或咨询,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养生之道青少年如何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中医养生之道青少年如何保护眼睛远离近视中医养生之道: 青少年如何保护眼睛远离近视眼睛是人体的窗口,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护好眼睛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视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普遍。
中医养生学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近视。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以帮助青少年保护眼睛健康。
一、调整用眼环境青少年通常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书本等近距离工作或学习,这会使眼睛过度疲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要保护眼睛,首先要调整用眼环境。
1.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姿势,尽量避免低头或长时间仰视,以减轻对眼睛的压力。
2. 控制用眼时间。
每20分钟集中注意力时,应该休息一段时间,远离电子屏幕,眺望远处,以帮助眼睛放松。
休息时可以做一些眼部按摩操,如揉掌热敷眼等,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
3. 注意光线的使用。
用电子设备时,应选择合适的光线环境,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此外,在阅读或写作时,使用柔和的台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
二、科学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对人体的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的食物:1. 食用丰富的维生素A食物。
维生素A对眼睛的发育和维持视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食物如胡萝卜、绿叶蔬菜、鸡蛋、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可以帮助预防近视。
2. 增加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坚果等食物富含这两种维生素。
3. 合理膳食平衡。
保持膳食平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
三、适度锻炼眼部肌肉中医认为,眼睛的健康与眼部周围肌肉的强度和协调性息息相关。
适度锻炼眼部肌肉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近视。
1. 远眺练习。
站在窗户前或户外,注视远处目标,如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等。
这种锻炼可以刺激眼球的远近调节功能,减轻眼部疲劳。
2. 眼球转动练习。
左右、上下、远近、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眼球,每个方向重复10次。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篇1浅谈中医养生伦理【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
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
”[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
”[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
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

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而青少年的健康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近年来,中医养生文化逐渐受到社会的,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中医养生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预防。
中医养生文化教育就是通过教授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
在中小学阶段,可以开设一些中医养生文化的课程,让青少年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中医养生讲座、中医养生操练习等,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的方法。
二、中医保健中医保健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体内部环境的调节和平衡。
中医保健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保健可以帮助青少年预防疾病。
通过调节饮食、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手段,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保健可以帮助青少年治疗疾病。
中医保健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治疗疾病。
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等,中医保健有着独特的疗效。
三、结论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开展中医养生文化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方法;通过开展中医保健,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
中医保健知识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保健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而这种平衡与稳定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谈中医药养生保健

谈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与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盼望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好的状态”。
但是怎样才能健康?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遵循养生之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大量的养生保建理论及经验,对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医学养生的分类1、情志养生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早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对情志养生就有精辟的论述。
《管子·内业》篇可以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
其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
《黄帝内经》对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防治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对心理与生理、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心理治疗等,均作了原则性的总结,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在形、神关系方面,《内经》已认识到形生神而寓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
唐代名医孙思邈、金元医家张子和等都对情志养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己经构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这些疾病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可见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充分说明精神致病的广泛性,因此情志养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养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应子·刻意》云:“吹煦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中医养生与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的关键

中医养生与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的关键中医养生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中医养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医强调的是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通过调整身体的自身机能,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指导下,青少年可以更好地实现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1. 健康饮食,养生必备中医强调适宜的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需要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各种器官和系统的需要。
根据中医养生原则,青少年的饮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为主,少食肥腻、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及过多的糖和盐。
同时,药膳和中草药的运用也可以帮助青少年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
2. 良好的生活习惯,全面发展中医养生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应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他们还应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过度疲劳。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中医养生提倡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瑜伽和游泳,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免疫力。
3. 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思维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种挑战。
中医强调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来保持身心健康。
可以借助中医的方法,如针灸、按摩和中药,来调整情绪和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关怀和支持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 防病护身,预防为主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预防而非治疗。
青少年应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调整环境,避免潮湿、寒冷和过于拥挤的环境,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注意个人卫生,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总而言之,中医养生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青少年可以维护自身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医角度谈青年人养生
文章转发自120健康网
原文地址:/zhuanjiaguandian/9899472/18635.html
养生是指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
一谈到养生,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在公园里打太极拳的中老年人。
但是养生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青年人同样需要养生来增强体质、防病延年,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是“治未病”,被誉为养生宝典的《黄帝内经》里面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所以青年人应该通过养生来“治未病”,从而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在真正健康的状态,去充分地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快乐幸福地走过人生旅程。
一、运动篇
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由户枢不朽是也。
”意思是人的身体应该得到适量的运动,但不能够过度,运动能够消化水谷之气,从而使血脉流通,不生病,这就好像是经常旋转的门轴不会腐朽一样。
事实也证明,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2】。
现在的青年人有许多都沉浸在考学的压力中,每天埋头于书本,而不把运动当回事。
还有的青年人即使没有处在考学的压力中,也宁愿去睡一个懒觉或者把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而不去运动一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青年人的营养和医疗环境条件都比较好了,而体质却比五六十年代的差了。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青年人可以打篮球、跑步、游泳、登山或者去健身馆,还可以采取中医的传统保健项目,如太极拳、养生操、保健功等等。
总之,要让身体“动”起来,以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
二、节欲篇
《吕氏春秋•孟春纪》中写道:“世之贵富者,其子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这和我们现在的情况非常的相似,生活条件好了,身边充满诱惑的东西也多了,这些东西虽然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去追求这些东西,以至于沉溺于其中,必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伤。
现在的青年人自由、热情、奔放、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溺爱,所以不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遇到好吃的就要吃个够,遇到好玩的就要玩到爽,遇到好看的就要买个遍,有的情侣甚至去旅店开房。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青年人肥胖、肾虚、易生病。
欲望是无尽的,如果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所以青年人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有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见适度节制自己的欲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饮食篇
早在汉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人们早就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再加上经济的富裕,所以吃饭时间不固定、饮食量不固定、饮食种类单一,很容易引起胃病、肥胖、营养不良等症。
《黄帝内经•痹论篇》说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这就告诉我们要适量的饮食,吃个八分饱,不要见到大鱼大肉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一次进食大量的肥甘厚味就会增加脾胃的运化负担,使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疾病。
时尚的青年人喜欢吃一些快餐,既方便又好吃,但是长期食用这些东西而不摄入一定的粗纤维和其他微量
元素,势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
《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里写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所以要让我们的饮食均衡起来。
针对不同体质要用不同的食疗方法【3】,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
健康的人,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男子多滋补肝肾,女子常补气血。
体质偏寒的人要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桂圆肉、低度酒等。
体质偏热的人要多吃寒凉性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芹菜、梨等。
体胖之人可以多吃些粗纤维的蔬菜、食物,如芹菜、韭菜、玉米等。
体瘦的人宜吃滋阴生津的食物,若脾胃功能欠佳者,可以吃山药莲子粥。
四、起居篇
青年人的起居大多是没有规律的,晚上喜欢熬夜,白天又爱睡懒觉。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篇》说道:“••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同样,葛洪也在《抱朴子•极言》中写道:“定息失时,伤也”。
这样不遵循自然节律的起居习惯,势必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所以从起居方面谈谈青年人的养生就很有必要性了。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4】,人的生命活动都是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展开的。
人的体温总是在凌晨2时~6时最低,下午2时到8时最高:脉搏和呼吸是凌晨最慢,白天较快:血压也是在白天高,夜间低。
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写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青年人要养成健康合理的起居习惯,早晨头脑极为清醒,青年人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工作学习,或者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跑跑步、做做操都会对我们一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裨益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早起者,多高寿”的说法。
五、情志篇
80年代后的青年人由于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所以没有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波折。
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产生情志问题。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一直强调“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所以情志失衡势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强烈持久的刺激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机体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从而导致或者诱发疾病。
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当情志功能紊乱时就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所以青年人应该学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可以通过怡情易性,幽默娱乐,气功静养,改变环境的方法调整。
如果情志内伤,导致气机紊乱,气血不足,脏腑失调,痰瘀阻滞等形质损伤者,则辅以药物、针灸等治疗手段。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因此更要注重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以便将来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
本文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唤起人们对使用中医的养生方法来保持青年人健康的重视。
希望能对青年人的健康起到一丝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