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精)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仿童健老”养生术

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仿童健老”养生术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仿童健老”养生术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8期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文/李俊德沈小芳,女,生于1907年。

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沈老将她的养生经验概括为“恬淡虚无”,深中《素问》养生肯綮。

古今医家对此多奉而行之,获长寿者甚多,所以夙有“名医多寿”之说,沈老撰写的这篇文章,言简意赅,真实自然,颇值得中老年朋友一读。

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抗拒或超越。

但能掌握生活规律,如饮食起居、劳动作息有度,能科学地、理智地适应时序更迭:人际关系,毋勾心斗角,弄虚作假;待人接物,诚恳忠实;克己忍让,勿患得患失;襟怀旷达,视富贵名利若浮云;不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可减少七情六欲的干扰。

这样清心养神,如能真正做到,则却病延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余在社交之间,抱一种不亲不疏姿态,宽容礼让,即使遭遇不惬意事情,时过淡忘,不耿介胸怀,则君相二火不致妄动。

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垂训后世,弥足珍视。

余在中年后,体弱多病之躯,随后生活劳动学习工作,倍加注意。

缘此多种慢性疾病,次第痊愈康复。

迄今八旬有七,与同龄人对比,并不示弱。

视听功能,阅读书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尚不困难,蝇头小楷,就能支持。

虽患老年性白内障,在精神充沛时,不足为患。

回忆幼年,患过麻疹、百日咳、菌痢,壮年阶段染杜康之弊,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石症、胆囊炎、慢性肠炎。

嗣后毅然与杯中物绝交,藉之亡羊补牢。

注意饮食,一面中西药治疗,上述的多种疾苦俱告霍然。

我是怎样战胜病魔的呢?可能与培养后天,提高素质,增强防御机能有关。

或许与青年时期,日饮人乳半年多有关。

在耳顺阶段,每适冬令,自制胞胎粉,早晚各服二克,大有利于后天体力。

步入古稀后期,制定进食规则,早餐牛奶稀饭,中晚膳干饭二两半,副食品蔬菜多于荤腥。

荤腥以鱼为主。

平时很少参加宴筵,即使应邀,亦是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李文瑞,男,生于1927年11月。

系北京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对糖尿病、男性病、肾病、肝病、中风、心血管病研究尤深。

进入九十年代,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

他自幼坚信:为了事业,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循此至今,常年坚持锻炼身体。

进入老年,仍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动中养生。

我今年68岁。

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代,即每天坚持锻炼,如长跑、打篮球、打排球等。

当时曾有幸被校队选入。

学生时代尝到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至参加工作后,结合环境的改变,制定确实可以行得通的运开工程,继续坚持锻炼,动中话养生,以做到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

现在,我已进入老年行列,但我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话养生。

因此,从老年前期至今日之老年期,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信条,付诸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老人应坚持早起,而不宜睡懒觉,或醒后不起,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

早晨空气新鲜,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光。

早起又能杜绝懒惰的产生。

因此,起得早有利于身心健康。

睡得好:老年人睡眠时间本来就较中年人短,假设再睡不好,那么直接影响次日的精力。

所以,老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想方设法保证睡眠质量。

七分饱:老人各脏器功能衰减,因此保证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假设进食过饱,那么会出现消化障碍,以致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故提倡老人进食七分饱,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这对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到达防病健身之效是非常重要的。

常跑跑: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运动尤为重要。

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散步和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

多笑笑:老人最忌寂寞与忧虑,故宜以乐观的情绪,面向一切。

莫烦恼:烦恼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致病因素。

假设为青壮年人,有时机体尚可自行调节而不发病。

然而,老年人那么容易发病。

天天忙:老人最怕无所事事。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与长寿无缘的九种人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与长寿无缘的九种人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与长寿无缘的九种人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07期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文/李俊德朱良春,男,汉族,生于1917年7月。

原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现为该院技术顾问、南通市中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客座教授。

朱老认为《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即是最佳的养生方法。

好多老同志在离退休后,都希望健康长寿、欢度晚年,前来寻求长寿保健之道,我每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

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

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法国哲学家卢梭也说过:“教他如何生活,不要教他如何躲避死。

”要想延年益寿,就要热爱生活,保持乐观。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

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无时间去练气功、打太极拳,但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

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l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

少睡多用脑,健脑抗衰老。

长期以来,我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

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懒散。

美国心脏病专家韩明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35倍。

失眠时不要急躁,全身放松,听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样的睡眠效果。

我长期坚持“每日必有一得”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什么新的见闻或心得体会,晚上就无法入睡,常常要翻阅书报、杂志,有了新的所得始能酣然入睡。

我先后写了六部书、140多篇医学论文,绝大多数都是挤时间写的,我以此为乐,精神有所寄托。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人是处在矛盾之中的,不顺心的事经常遇到,但我从不懊恼、耿耿于怀,对名利之争一笑了之,泰然自若,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五)

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五)

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五)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11期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文/李俊德李寿山,男,汉族,生于1922年。

系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名誉教授。

李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好学,秉承家训,随父从医,尽得其传。

弱冠学成,遂悬壶于大连。

至今临证50年。

擅用经方治疗热病、危症,尤长于治疗脾胃心肾疾患与妇科疾病,对瘀血证治颇有研究。

平时勤于札录,学术著作甚丰。

他没有特殊的养生方法,但有着朴素的生活习惯。

他把这种习惯概括为32个字,即自寻乐趣、不生闲气、食勿偏嗜、少酒禁烟、作息有序、顺应自然、动静结合、寿尽天年。

正是这种生活习惯,使他至今精力充沛,仍在为培养中医接班人尽心尽力。

一、自寻乐趣,不生闲气我的性格比较稳沉、寡言,爱看书学习,下象棋虽然获过奖,但从不因输赢而生气。

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到外边走走,慢慢消解。

在“文革”期间,受到一些委屈、折磨,后来下放到农村山区,与赤脚医生和农民在一起。

为农民看病,为赤脚医生讲授经验,有时参加田间劳动,上山采药,生活得也很舒畅。

二、食勿偏嗜,少酒禁烟我对饮食无偏嗜,从不择食,也不过量。

喜吃粗粮、杂粮,如玉米粥、豆腐、花生仁,百吃不厌。

晚饭喜吃大蒜,以助食欲。

偶尔饮少量黄酒、加饭酒、啤酒,但从不吸烟。

三、作息有序,顺应自然我每天的作息安排是有规律的。

一般在晚上l0点前上床休息,上床后先搓脚心100-200次,然后卧床,看些当日报纸大栏目而入睡。

早上4点左右起床,坐起后摩腰眼l00-200次,然后搓手抚面,干梳头,鸣天鼓,接着穿衣下床,漱洗完毕,写点笔录,或看书写稿,约6点左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同时练健身功30分钟。

午饭后稍事休息,练内养功,似睡非睡30分钟。

晚饭后不用脑,户外散步,然后看电视,听广播。

我很少有失眠,偶尔不能入睡,即刻坐起摩脚心、摩肾俞、抚面、干梳头即可入睡。

四、动静结合,寿尽天年1973年,我从农村回城后,仍然担任大连中医院院长与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工作,办公时间自然增多了,但是我的生活习惯仍如平常,从未间断过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导读: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导语: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高益民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部级课题博士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顾问;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教育研究室主任。

“北京四大名医研究”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首席科学家。

见到面泛红光、声如洪钟的高益民教授,谁都想不到他已经79岁高龄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坐在窗边的他显得神采奕奕,回答问题时也是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偶尔端起绿茶品上一口,抿着嘴暗自回味,乐在其中——爽朗的笑声、飞扬的神情,让人实在忍不住想一探他背后的养生秘诀。

我是杂食动物高益民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老中医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书中他以自己多年做中医的经验,告诉老百姓应该吃多少,怎么吃?那么他自己平时的膳食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杂食让我营养均衡“合理膳食,运用到我的身上就是杂食。

我从来不会天天吃大米白面,而是下意识地增加自己吃粗粮的次数。

我家旁边有一个米粉店,一周我起码要去吃一次,我很喜欢米粉口感顺滑的感觉,它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也很适合我。

除了米粉外,贴饼子也是我喜欢的粗粮,我每隔几天都要吃上一次,贴饼子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具有防止消化不良、滋阴养血、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而且它外焦里嫩,香味扑鼻,吃着它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煎饼也是我经常吃的,我说的煎饼不是平时路边上卖的那种,而是传统的山东大煎饼。

名老中医话养生

名老中医话养生

韩盛/摄名老中医话养生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相应,形神调谐。

心平气和,健康长寿。

陈雪芬(主任中医师):所谓养生,应以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心态平衡为根本。

蔡建成(主任中医师):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是个生物链。

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

任何疾病都是有克星的。

不是不能治,而是未能治。

所谓融会贯通是事物原理,也是中医治病的原理。

陈智新(主任中医师):顺应自然,调和五味。

动静结合,淡泊名利。

关爱自己,健康是金。

潘春莲(中医妇科专家):德为世重,寿以人尊。

为生命护航,为健康加分。

处事冷静,笑对人生。

荤素合理,起居规律。

劳逸结合,注重锻炼。

适时调理,以内养颜。

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养生之道:宜动静结合,饮食清谈,随四时天气而变化节度。

勿劳神伤气,饮食滋养两相宜。

楼敏华(副主任中医师):关爱自己,就是关爱生命;健康是财富,争做财富大赢家。

倪世美(副主任中医师):胃以喜为补。

吃得下,睡得熟,走得快,长寿者也。

顺应自然,动静相间,与世无争,饮食八分。

邓云鹰(副主任中医师):要使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

李为群(副主任中医师):养生之道:运动有度,心静养神,气血和,百病不生。

医药防病,补肝益肾,筋骨强健,可行天下。

陈玉芳(副主任中医师):长寿的秘诀在于人们的心态。

俗语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

笑能增加肺的呼吸功能,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紧张,放松肌肉,驱散忧愁,克服羞怯心理,抒发健康的情感。

谭泳(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养生十六法:头宜多梳,面宜多擦,耳宜多弹,目宜常远,舌宜砥腭,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要常暖,胸宜常呼,腹宜常峰,肛门常提,肢体常摇,足心常揉,皮肤常洗,浊气缓呼,解便无语。

(张同泰名医国药馆供稿)20 2014.10。

全国名中医张士卿的养生智慧:养生之道,以“艺”为美

全国名中医张士卿的养生智慧:养生之道,以“艺”为美

◎ 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
全国名中医张士卿的养生智慧:
养生之道,以﹃艺﹄为美
综观“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

“人生代代无穷已”,从最初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祖先开始,人们就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着养生的奥秘,不懈不倦地谱写着养生文化的巨幅篇章。

2023.03
22祝您健康
2023.03
23祝您健康《黄帝内经》行世两千多年,确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融汇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以及众多流派的医疗经验,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国养生之道从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儒,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提出了“谨和五味”的养生原则,强调只有五味调和,才能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2023.03
24祝您健康月,要“无厌于日,勤于劳作”等,都是强调运动能使人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不注意形体的运动锻炼,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后果:“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力,不干扰阴阳相交,获得健康长寿。

周身内外,以“通调’为美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官窍,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李文瑞,男,生于1927年11月。

系北京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对糖尿病、男性病、肾病、肝病、中风、心血管病研究尤深。

进入九十年代,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

他自幼坚信:为了事业,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循此至今,长年坚持锻炼身体。

进入老年,仍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动中养生。

我今年68岁。

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代,即每天坚持锻炼,如长跑、打篮球、打排球等。

当时曾有幸被校队选入。

学生时代尝到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至参加工作后,结合环境的改变,制定确实可以行得通的运动项目,继续坚持锻炼,动中话养生,以做到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

现在,我已进入老年行列,但我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话养生。

因此,从老年前期至今日之老年期,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信条,付诸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老人应坚持早起,而不宜睡懒觉,或醒后不起,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

早晨空气新鲜,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光。

早起又能杜绝懒惰的产生。

因此,起得早有利于身心健康。

睡得好:老年人睡眠时间本来就较中年人短,若再睡不好,则直接影响次日的精力。

所以,老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想方设法保证睡眠质量。

七分饱:老人各脏器功能衰减,因此保证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若进食过饱,则会出现消化障碍,以致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故提倡老人进食七分饱,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这对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达到防病健身之效是非常重要的。

常跑跑: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运动尤为重要。

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散步和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

多笑笑:老人最忌寂寞与忧虑,故宜以乐观的情绪,面向一切。

莫烦恼:烦恼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致病因素。

若为青壮年人,有时机体尚可自行调节而不发病。

然而,老年人则容易发病。

天天忙:老人最怕无所事事。

老人若无事可做或无事能做,则有失落感,自认为将至人生之尽头,想入非非,从而加快衰老进程。

所以,天天忙碌是老人养生的最好方式,当然要注意适度。

忙碌中使自己感觉年龄虽老,但仍能正常工作,在动中养生。

永不老:系总结语。

老人若能始终坚持做到以上数项,则可达到精力充沛,永不显老,健康长寿之效。

在养生实践中,我认为动静结合固然相当重要,但我更强调“动”,以“动”而达“静”。

“动”有两方面含义,即运动和工作。

生命在于运动,动中话养生是我的座右铭,即多工作,多运动。

所以,近l0余年来,为了补偿“文革”所荒废的时间,除昼日全心全意应诊外,每晚坚持挑灯夜战,读书学习,搜集资料,做读书卡,撰写书稿。

虽感稍有劳累,但在忙碌中得以欢乐,在动中得以养生。

今天,我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与坚持从事繁忙的医疗任务和科学研究,经常运动和锻炼分不开的。

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动中以养生,尤为适宜老人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