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作者:李俊德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12期张乔松,男,汉族,生于1894年10月,卒于1991年12月。
按照农历闰年闰月计算,恰好一百岁。
张先生生前在陕西省南郑县医院工作,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他的养生经验多次在报刊杂志上介绍,97岁时还口述健身之道“我的长寿秘诀”,由他人整理刊登在《陕西老年报》上。
张先生的养生经验很丰富,主张“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等。
他到90多岁时,还每天看报、看医书、练书法,时而还给群众看病。
张先生去世后,由他儿子整理了一份养生经验资料。
这份资料朴实无华,有许多可取之处。
张先生在上高中时,患上了乙型脑炎(中医称暑温),当时高热、神昏,病入膏肓。
幸好遇到曾给孙中山先生治过病的许子然医生,经许医生用重剂羚羊角抢救而愈。
许医生还把医术教给张先生。
从此,张先生便踏上了为人治病的岐黄之路。
张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
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顺应自然的生活习惯。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泊,成了名医也不让家人与朋友给他做寿,只是到了百岁时(1991年),才答应说:“百岁时一定请大家!”不料百岁后,老人突然卧床不起,头晕失语,不及三月就离开了人世。
他生前常说:“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欲求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要顺应自然。
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不可因风云变幻而气馁,也不可因德高望重而气傲。
七情六欲,人人有之,但不要太过,过则损伤身心健康。
不要遇到苦恼就怄气。
酒、色、财、气,是长寿的大敌,没有不行,过则伤身。
俗语:知足常乐。
这是养生的真谛。
”一、吃饭不挑食张先生年轻时荤素都吃,20多岁时喜欢吃肉,消化能力很强,对粗细粮不挑不拣。
随着年龄增长,吃软食的比例多了。
清晨喝半斤牛奶,吃一个荷包蛋;中午除主食米、面、杂粮外,还要吃二两焖得像豆腐一样的红烧肉,吃起来不塞牙缝,还能润肠通便。
晚饭吃得比较少。
张先生喜欢喝青茶,泡得很浓,苦的与药味差不多,无论什么时候喝,都不影响睡眠。
百岁国医大师的长寿秘诀

龙源期刊网
百岁国医大师的长寿秘诀
作者:丽云
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6期
今年100岁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后尊称“颜老”),为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多年。
毫无疑问,有很多人询问颜老的长寿秘诀,他对此表示:“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饮食起居无规律,这些都是透支健康的行为,健康没了,哪来精气神,哪来延年益寿?”
“如果要说长寿秘诀,我觉得这都得益于中医养生。
怎么做呢?《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大论,非常适合现代人,并且行之有效。
”
颜老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中医传统养生理论来做,他主要总结了6个方面。
均衡膳食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经典论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气。
”这就强调全面膳食,均衡营养,体现在饮食有节和合理调配上面。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对养生长寿很重要。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有规律、有节制,进食定时定量,不过饱过饥,食物细嚼慢咽,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热、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合理调配
合理调配,就是把含有不同营养的食物调配食用。
主要包括五谷杂粮相杂而食、荤素搭配、寒热适宜等。
颜老说:“现在,我早上起来会吃三四颗大枣,一根香蕉,喝点牛奶、豆浆或粥;中午比较丰富,会吃蔬菜、肉食、粗细粮,始终谨记不过饱。
”
适量运动
古人云:“运动以却病,体活则病离。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而使人健康长寿。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健康和长寿的正确理念——一位从医40年的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上 是 小细 胞癌 ,食 道 是 低分 化癌 ,都 属 于高 度 恶性 。结 果 病 急性 子 的人 长寿 ,可 能 与代谢 慢 有 关系 。
情 很快 恶 化 ,不 久 就去 世 了 。所 以 ,健康 的 人 生存 质 量 较 3、简 单 、平 静 、安 详 的 生 活 和 轻 松 愉 悦 的 心
害 人体 、缩 短 生 命 ,貌 似 健 康 ,但 不 长 寿 。 可 以开 展 一 些 适 夫 妻 ,老 太太 经常 吃 肉 ,老头 终生 吃 素 。国学 大师 文怀 沙 从
量 的体 育 表演 ,但 不要 一 决 雌雄 。
来都 是 随 便 吃东 西 的 ,高 盐 、高脂 都不 论 。今年 ]03岁 了 ,我
不 健康 。健 康 的人抵 御 疾病 的能 力强 ,不健 康 的 人抵 御 疾 降 ,促 使 其 会尽 早 走 向死亡 。所 以 ,老年 人一 定 要 自寻 其
病 的 能 力差 。但 是如若 不被 感染 重 病 ,照样 也 能 长寿 。那 些 乐 ,常 与 人 交 流 ,不 把 烦 恼 的 事情 放 在 心 上 。 “只有 没 心 没
前 面提 到 的一 对 百 岁 夫 妻 一 样 ,如 果 让 他们 二 人 换 一 换 饮 药 ,风 热 感 冒要 用 辛凉 解 表药 。如 果 吃反 了 ,风寒 感 冒的会
食 谱 ,可 能 两 人 都 活不 到 那 个 年 龄 。人 是 从 猿 进 化 而 来 更 寒 ,风 热感 冒的 会更 热 。病 不好 还 会加 重 ,转变 成 亚 健康
好 ,而 长寿 的 人生 命 力较 旺 盛 。
情 是 长 寿 的基础
2、生 命 在 于 运 动 ,也 在 于 静 养
如果 一 个人 一 天 到晚焦 虑 烦躁 、担 惊受 怕 、惶 惶不 可 终
名人养生百岁老人邵逸夫的养生之道

名人养生百岁老人邵逸夫的养生之道作者:董成家来源:《祝您健康》 2012年第5期□董成家说起香港的影视巨头,就不得不说TVB;说起TVB,也就不得不说邵逸夫。
TVB 迄今仍是屹立香江不倒的影视巨无霸,而邵逸夫这位已过百岁的香港影视大亨,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他不光事业取得成功,而且在养生上也有独到之处。
年逾百岁的邵逸夫在养生之道上和其他寿星有些不同,他曾向香港特首曾荫权传授长寿秘诀,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 次,还要转64圈。
不知道他是否从“老从脚上起”这一养生格言中领悟来的。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年人多锻炼一下脚部,确实好处多多。
邵逸夫这一独特的养生法从中年开始,一直坚持到晚年,直到步入高龄以后,腿脚多少有些不便,才逐渐减少。
邵逸夫注重养生之道始于中年,初时,他以炖人参进补,后来改为每天口含一片人参。
据了解,他从前是香港最贵人参的大买家,药店有最上等的人参到达,他就全部订去了。
有人说他把人参当口香糖吃,一年吃4两人参,夏冬两季,每季2 两。
据知,当时的人参价是9万港元1两,也就是说,他每年单吃人参就花了36万港元。
近年来,他已不再依赖人参,而是看重了“生命在于运动”。
他介绍自己的养生秘方时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
长寿之道在于运动,我每天早上要练45 分钟气功;每周要打4 次高尔夫球。
”他还喜欢旅游,过去,每年要出门旅行一次,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见身体的状况是不错的。
工作是邵逸夫的另一个养生秘诀。
他曾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
直到90岁前,他还坚持每天上班;100岁时,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
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他坐的劳斯莱斯车里有酒吧,被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
除了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看电影和电视。
年轻时曾有一天看9部片子、一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
他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百岁老人论养生一句话

百岁老人论养生一句话“长命百岁”,过去只是一句祝福的话语。
而今却在千万人身上成了现实。
人们多么希望从寿星族群那里觅到几条妙方,作为自己增寿的灵丹妙药。
其实这也正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课题。
那么,也让我们来探讨一回寿星们的长寿秘诀罢。
1.适当运动唐代医学家耿思邈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103岁寿星谢肇说:“每天早晨起床后按摩手脚可健身。
”103岁寿星冯阿凤说:“我的长寿秘诀是早起、勤梳洗;每天梳头半小时。
”104岁寿星吴图南说:“我得益于从9岁开始练太极拳。
”113岁时的寿星王臻说:“没有别的,就是爱动,不动就衰老,不动就得病。
”114岁寿星旬舍保说:“我干一辈子农活,劳动可使人长寿。
”137岁寿星吐地沙拉依说:“我的长寿秘诀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动静结合。
”154岁寿星内丹道功高师吴云青说:“我整个身心都放在习练内丹道功上。
”2.心理平衡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
”百岁艺术大师刘海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宽宏大量,豁达乐观,宠辱不惊。
这样自然就会随遇而安,心旷神怡了。
”百岁爱国寿星孙越琦说:“做事无愧于心,不管别人知道与否.也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无愧于心,我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了。
特别是老年人对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放得下。
”百岁夫妻袁敦梓和毛惠琴说:“家庭和睦人长寿。
”101岁将军寿星张学良说:“宽宏大量益长寿。
”105岁寿星向多本说:“淡泊名利人长寿。
”105岁寿星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
”115岁波兰寿星雅尼娜说:“无论什么灵丹妙药都比不上快乐对健康长寿的用处大。
”122岁法国寿星珍妮·卡蒙特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笑口常开,我相信我会笑着离开人世。
”3.合理营养百岁老人刘海粟说:“我饮食很随便,但食欲有节,不瞎吃,定时定量,不偏食。
”百岁寿星孙墨佛说:“我喜欢吃大葱、大蒜。
”103岁寿星孙璇说:“我讲究食物搭配,荤素平衡,营养平衡。
百岁国医大师长寿有方

百岁国医大师长寿有方作者:王幸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1年第02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里有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便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国内第一批名老中医、国医大师颜正华。
颜正华生于1920年,是当今中医界国宝级的人物。
他14岁步入岐黄,师承戴雨三和杨博良两位名师,熟读四大经典医书,为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救人无数。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还热衷于中医教育,执教60余年,早已桃李满天下。
现在,颜老已是百岁高龄,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很多患者和朋友前来求医问药的同时,也向他讨教长寿养生的方法:“颜老,您身体这么好,把您的养生诀窍说说吧!”颜老往往一笑,坦言自己天性乐观,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年轻时住在大学里,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操场慢跑3圈,差不多1200米,接着又去打10分钟太极拳,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到了50多岁,体力慢慢不行了,慢跑3圈就改成了慢跑20分钟,太极拳还是照样打。
下午四五点钟没事儿了,去户外再散步1小时……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
在延缓衰老、养生益寿方面,颜老将自己的养生诀窍概括为几点,即:“调畅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锻炼、劳逸结合。
”这些都与健康的心态、生活习惯和饮食有着极大的关系。
颜老日常饮食最注重杂食,从蔬菜水果到杂粮主食,只要牙口允许,颜老都会适当摄取。
一天之中,颜老最重视早餐的质量,在颜老早餐桌上出现频率较高的食物就是牛奶、豆浆、红枣。
颜老偏爱吃蒸枣,并有独特的做法。
吃蒸枣时,颜老会把枣皮一点点剥开,去核后只吃枣肉,同豆浆一起食用。
这种吃法一方面增加了大枣的口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
颜老吃蒸枣会严格控制总量,大枣吃3颗,小枣吃5颗,避免增加脾胃负担。
吃红枣也有禁忌,颜老提醒,吃红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颜老吃的是红枣,是入药的枣,而不是生枣(如冬枣)。
古书中记载,多吃生枣会令人热渴膨胀。
名中医养生长寿之道

名中医养生长寿之道众所周知,长寿是通过养生来实现的,养生的目的就是调养生命机能,借助后天努力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保持身体机能旺盛不衰,这是延年益寿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
时下,百岁高龄的韩老身体非常硬朗,除听力、视力略有减退外,他的头脑仍较糊涂,生活能够自理,这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是密不行分的。
韩百灵认为,每个人在正常状况下都能活到百岁,但往往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寒暑之变、情志所伤等缘由而造成体弱早衰,甚至夭亡。
一般来说,保养方式欠佳是诱发疾病和缩短寿命的根本缘由,人们欲延年益寿,首先应在疾病预防上下功夫。
假如疾病已经形成,才用药治疗,这时候已略显晚矣。
韩老的这一观点特别符合医圣张仲景"未病先防'的思想。
韩百灵老人说,凡欲延年长寿者,必需外避寒暑、内扬正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劳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
反之,若违反养生之道,则易使百病加身。
延年益寿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忌空谈理性的熟悉,而不去施行。
韩老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将自己在养生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如下九条饮食有节饮食是滋养脏腑的源泉,但要留意避开暴饮暴食、偏食等现象,要寒温相宜和饥饱相宜。
五谷养五脏,如饮食失节,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血虚弱,五脏失养,甚则损伤,疾病由此而生。
在饮食上主见一饭一菜,食物专一,不行贪杂,随时调剂,并且不求过饱,以免雍滞肠胃;提倡清淡饮食,多吃鱼类,少饮酒水。
劳逸结合劳动和休息是调整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过劳则伤气损血,过逸则滞气涩血。
因此,平素要留意劳逸结合,保证气血充足、运行无阻而体健身强。
留意心情的调整心情是调整人的精神面貌、思维活动的主要因素。
如心情调和、精神兴奋,则不致发生情志病变;若积私生气、情志失调,则会伤及五脏而为病患。
心情失调与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本人修养亲密相关,因而,要有坚决的信念、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作者:李俊德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12期
张乔松,男,汉族,生于1894年10月,卒于1991年12月。
按照农历闰年闰月计算,恰好一百岁。
张先生生前在陕西省南郑县医院工作,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他的养生经验多次在报刊杂志上介绍,97岁时还口述健身之道“我的长寿秘诀”,由他人整理刊登在《陕西老年报》上。
张先生的养生经验很丰富,主张“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等。
他到90多岁时,还每天看报、看医书、练书法,时而还给群众看病。
张先生去世后,由他儿子整理了一份养生经验资料。
这份资料朴实无华,有许多可取之处。
张先生在上高中时,患上了乙型脑炎(中医称暑温),当时高热、神昏,病入膏肓。
幸好遇到曾给孙中山先生治过病的许子然医生,经许医生用重剂羚羊角抢救而愈。
许医生还把医术教给张先生。
从此,张先生便踏上了为人治病的岐黄之路。
张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
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顺应自然的生活习惯。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泊,成了名医也不让家人与朋友给他做寿,只是到了百岁时(1991年),才答应说:“百岁时一定请大家!”不料百岁后,老人突然卧床不起,头晕失语,不及三月就离开了人世。
他生前常说:“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欲求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要顺应自然。
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不可因风云变幻而气馁,也不可因德高望重而气傲。
七情六欲,人人有之,但不要太过,过则损伤身心健康。
不要遇到苦恼就怄气。
酒、色、财、气,是长寿的大敌,没有不行,过则伤身。
俗语:知足常乐。
这是养生的真谛。
”
一、吃饭不挑食
张先生年轻时荤素都吃,20多岁时喜欢吃肉,消化能力很强,对粗细粮不挑不拣。
随着
年龄增长,吃软食的比例多了。
清晨喝半斤牛奶,吃一个荷包蛋;中午除主食米、面、杂粮外,还要吃二两焖得像豆腐一样的红烧肉,吃起来不塞牙缝,还能润肠通便。
晚饭吃得比较少。
张先生喜欢喝青茶,泡得很浓,苦的与药味差不多,无论什么时候喝,都不影响睡眠。
年轻时,烟酒不忌。
喝酒都是散装白酒,每次半斤,以不醉为度。
到了70岁,烟酒不沾。
自感耳聪目明,精神饱满,红光满面,开处方也不戴老花镜,好像60多岁的人一样。
张先生喜欢吃一点葱、姜,但不吃辣椒。
尤其是夏季,每天要吃二三瓣蒜,从来没有闹过肚子。
他说:“蒜有百益,但有一害,多食伤目。
”
二、起居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