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组合方法、迁移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以及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口算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创设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本节课我一改往日的教学过程先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试算,然后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了,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两道题再出一些题,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又高了起来,而且出的题也很好。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时数:12课时。

1.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先引导学生列出算

式: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及时达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奖励)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生:我想知道“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26+30=□(棵)或30+26=□(棵)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1) 26+30=56(2)十个十个的数26、36、46、56小练习: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当堂达标: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当堂达标:

1.43页自主练习题1、2、3 、4。课上做,接着订正。

2.选做题:45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29(棵) 26+30=56(棵)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六、教学反思:

2.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练习课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100以内数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卡片。

1.10+50= 60-20= 48-8= 4+13=

13-5= 20+70= 18-3=

100-60= 15+4= 79-70=

2.30+6= 5+20=

30+60= 50+20=

60+2= 30+5=

60+20= 30+50=

二、说出下列各数的分成.

3.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环保教育:你看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样?如果想要周围的环境更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保护环境的事情啊?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再来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我们先来解决“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好吗?

4、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

看一看想一想27+6=与前几天学的26+3=有什么不同?(个位满10了)

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哪?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的伙伴介绍一下。

(4)组间交流,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并解释自己喜欢此法的理由。(学生进行自我优化)

5、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2: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同桌进行交流。

及时达标:

课本47页自主练习1.

当堂达标:

48+7= 56+6= 38+8= 25+5=

64+7= 73+9= 35+6= 48+5=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当堂检测:47页自主练习2、3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6=33(个) 22+8=30(个)(满10进1)

教学反思:

4.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卡片。

师:38+9 53+5 27+4 42+7 81+7 48+5、

4+76 28-10 39-3

二、课本练习

1.48页第4题,同位互相出卡片做题

2.48页第5、6题,学生自己做,几天订正,注意第6题的书写过程。

3.自主练习P48 :T7

师读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先让生独立算出每个筒上的得数,再根据题意找出得数大于45的筒和得数小于45的筒。把大于45的涂上红色,

把小于45的涂上绿色。

4.自主练习T8。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那你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三只小蜻蜓一共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算式。38+7=45(只)

师: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2:四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

生:6+27=33(只)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左边的两只小蜻蜓比右边的那只小蜻蜓多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解决?

生:38-7=31(只)

师:还有吗?

生:右边的三只小青蛙比左的一只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27-6=21(只)

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6. 24+8=32(瓶)

32=32

够了。

教学反思:

5.信息窗3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 62+6= 66+3= 50+40= 5+65= 48+7= 4+64= 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 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