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在卵巢癌治疗方面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俞弋【摘要】Ovaria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gynecological cancer. Although some advances in surgical and chemotherapeutic strategies have been made, there still remains a significant risk for recurrence and resistance to 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become a effective method against ovarian cancer,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kill cancer cells and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normal tissues. Targeted therapy has gradually applied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hown an advantage to tranditional ones. This paper review targeted therapies in ovarian cancer in form of molecular targeted and gene targeted,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iv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in ovarian cancer.%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病死率居第1位.尽管手术及化疗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复发率和耐药性仍居高不下.靶向治疗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种有效手段.靶向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逐步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且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显示出优势.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靶向基因治疗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况、治疗应用进行总结以及展望.【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6页(P152-157)【关键词】卵巢肿瘤;抗体,单克隆;基因疗法;遗传载体;信号传导;分子靶向治疗;PARP抑制剂【作者】俞弋【作者单位】20001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1位[1]。

Olaparib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Olaparib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Olaparib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研究进展钟姗姗;狄文【摘要】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卵巢癌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可利用合成致死效应使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因无法修复已损伤的DNA而死亡.Olaparib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PARP抑制剂之一,在欧盟与美国相继上市,用于对铂类敏感、BRCA突变的复发性晚期卵巢癌的支持治疗.近年来,olaparib无论是在单药治疗还是在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都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olaparib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have poor prognosis. The high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is attributable to the shortage of effici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inhibitor is a novel type of antineoplastic targeting agent, which can cause BRCA-mutated cancer cells cannot repair the damaged DNA and result in cells death by"synthetic lethality"mechanism. Olaparib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PARP inhibitors, which is approv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United States for th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 mutation and platinum sensitivity. Recent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olaparib as single agent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ytotoxic chemotherapy and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showing an increase of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well tolerability, exhibiting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review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clinical trial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olaparib in advanced ovarian tumor treatment .【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5页(P677-680,694)【关键词】卵巢肿瘤;基因,BRCA1;基因,BRCA2;合成致死【作者】钟姗姗;狄文【作者单位】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卵巢癌的病死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1)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1)

安进
III期完成
复发性卵巢癌
索拉非尼
拜耳
II期完成,未开展III期
复发性卵巢癌
舒尼替尼
辉瑞
II期完成,未开展III期
复发性卵巢癌
曲妥珠单抗
罗氏
II期完成,未开展III期
复发性卵巢癌
拉帕替尼
GSK
II期完成,未开展III期
A
复发性卵巢癌
11
PARP酶的作用机制
• Olaparib 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包括PARP1,PARP2,PARP3等) 抑制剂,
➢ 国际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
• 女性
• 年龄≥18岁
• 上皮卵巢癌、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 R
• FIGO stage IIB-IV
2:1
• ECOG PS 0-2
(n=1366)
尼达尼布 200mg bid, D2-21, q3w +紫杉醇175mg/m2, D1, q3w +卡铂AUC=5/6, D1, q3w
A
P值
P<0.0001与对照组相比
30
次要研究终点:OS
Lancet 2016,387:1066-74.
试验组别
对照组(n=118)
维持用药组 (n=164)
OS 21.0(95% CI 17.7-27.6) 26.3(95% CI 23.8-30.0)
A
P值
P=0.11
31
西地尼布III期研究-ICON6研究
试验组别 奥拉帕尼联合化疗组(n=20) 化疗组(n=21)
PFS
P值
NR (95% CI 9.6-NR) P=0.0015

Bevacizumab靶向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Bevacizumab靶向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Bevacizumab靶向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发病率位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但其死亡率却位居第一位,且发病率有呈逐年上升之趋势[2]。

其中卵巢上皮性癌又是各种类型卵巢癌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3]。

因为卵巢组织位于盆腔深部,大部分卵巢癌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同时卵巢癌又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所以卵巢癌一般发现都多为中晚期。

目前,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有效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满意的手术方式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肿瘤肉眼减灭,但有些转移灶不能通过手术彻底解决。

虽然化疗的早期有效率很高,但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容易出现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这也就成为卵巢癌治疗效果不满意、复发率和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仅有30%左右的重要原因[3-8]。

因此,寻找卵巢癌新的治疗途径十分必要。

如今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现已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也包括贝伐珠单抗对卵巢癌的靶向治疗[9]。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它是VEGF重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贝伐珠单抗的分子靶向作用机制主要是其与内源性VEGF竞争结合VEGF受体(VEGFR),使与内源性VEGF结合的VEGFR减少,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生成,引起原有肿瘤血管的退化和残存血管的通透性降低[10-12]。

贝伐珠单抗在国外卵巢癌的靶向治疗领域中的临床试验已显示出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大量系统的临床试验报道。

但在我们国内,贝伐珠单抗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靶向治疗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报道。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妇产科对45例初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进行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和贝伐珠单抗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卵巢癌靶向治疗进展

卵巢癌靶向治疗进展
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
贝伐单抗其被划分为重组人源化的 IgG1 抗体中的一种, 其主要通过靶点结合 VEGF,使其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达 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效果 [3]。而通过Ⅳ期实验结果的证明, 此种疗法可对卵巢癌晚期起到较显著的效果。
GOG-0218 实验 [4] 结果显示,使用标准治疗联合贝伐单 抗长期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可提升卵巢癌中 晚期的治疗效果。而 ICON7 实验 [5] 是通过 1528 例Ⅰ ~ Ⅳ 期经手术治疗后卵巢癌患者为实验对象的Ⅲ期临床试验。 将患者随机分为:① TP 方案,每 3 周为 1 个周期,共 6 个周 期(n=764);② TP 方案 + 贝伐单抗,每 3 周为 1 个周期,共 6 个周期,后继续贝伐单抗维持治疗 12 个周期(n=764)。通 过结果可知,两组的的中位 PFS 分别为 17.3 个月和 19.0 个 月,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81,P=0.0041)。在进 展风险高的患者中,第①组和第②组的中位 PFS 分别为 10.5 个 月 和 15.9 个 月,有 显 著 差 异(HR:0.68,P<0.001)。 该 实 验结果表明贝伐单抗能够有效延长卵巢癌患者的 PFS。而 OCEANS 实验 [6] 结果表明,使用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对复发性 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病情并使患者无进展生存 期明显延长。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 ZHANG Wen-yan
(Qinghai People's Hospital, Xining, Qinghai,China)
ABSTRACT: Ovarian cancer has no obvious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means for early detection in clinic, so most patients have been diagnosed as ovarian cancer in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stage. Although the clinical use of chemotherapy and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can receive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bu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till low. Targeted therapy is 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ovarian cancer,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Ovarian cance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search progress; Targeted therapy

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鲍圣芳;李佳蕊【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卵巢癌发病隐匿,极易发生侵袭和转移,发现时多处于疾病的晚期,是病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

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术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化疗效果较不理想。

另外,卵巢癌易发生化疗药物耐药,复发转移率高。

这些问题推动了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根据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这一原理,制备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完成药物释放。

体内外试验发现其抗肿瘤药效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减少。

通过研究各类纳米材料,联合基因、免疫疗法,纳米靶向药物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同时,具有诊疗功能的纳米靶向药物也在开发中。

就纳米靶向技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靶向、基因靶向、免疫靶向和超声靶向。

%Ovaria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Signs and symptoms of ovarian cancer are frequently absent in early stages. It is easily to invade or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So,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until it spreads and advances to later stages. Some patients cannot tolerate the adverse chemotherapy reaction, so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is hardly satisfactory. Moreover, drug resistance is common and recurrent rate of ovarian cancer is high. These challenge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for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Based on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repare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and targeted tumor to complete drug release. It helps to enhance efficacy and reduce side effects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earch. Various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are developed by different nanomaterials and some combine with gene, immune therapy. Nano-sized carriers can also be functionalized to both diagnose and treat cancer. This review focuses on different types of targeted nan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including passive targeting, active targeting, magnetic targeting, gene targeting, immune targeting and ultrasound targeting.【总页数】4页(P568-570,574)【作者】鲍圣芳;李佳蕊【作者单位】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靶向癌胚抗原载药纳米超声造影剂体外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 [J], 周航;黄晓玲;李攀;尚婷婷;朱蕾蕾;王志刚2.载紫杉醇靶向卵巢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J], 马岚;闫国珍;何俊峰;温卿3.载硫化铋及阿霉素靶向相变型纳米粒多模态显像及联合治疗卵巢癌体外实验 [J], 赵佳雯;张亮;周頔;王志刚;杨心怡;文明4.靶向卵巢癌细胞的miR-16/多肽纳米递释系统的制备及其功能验证 [J], 黎权辉;岑柏宏;黄文;陈佳扬;陈章浦;庞建新;付卫明;贺帅;季爱民5.卵巢癌肿瘤干细胞及其标志物与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关慧鑫;韩世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衍生生长 因子 ( P D GF )等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 的抑制剂在 卵巢癌分子靶 向治疗 上的应用研 究取得 飞快 进展 。本 文对 上述分子靶 向治疗卵巢癌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和瞻望 。 【 关键词】 卵巢癌 ;靶 向治疗 ,生物治疗 卵巢癌是 一 种发 病率 和 病死 率均 较 高 的妇科 恶 性肿 瘤 。该 病起病隐匿 ,缺乏 有效 准确 的早期诊 断方 法 ,大部
国际妇科肿瘤协会gog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等一线治疗新诊断卵巢癌患者的期临床试验gog218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继以贝伐单抗维持治疗与单纯卡铂方案治疗相比前者显著提高了患者pfsicon7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12个月pfs提高15中位pfs提高15个月表明期卵巢癌患者有可能对贝伐单抗治疗获益最多
张玮 杨婷 婷 何 红 莲
【 摘要】 女性 生殖 器官恶性 肿瘤中 ,卵巢癌病死率 占首 位 。尽管手术及化疗技术有所改 进 ,但 复发率 和耐 药性 仍居高不下 。近年来 ,肿瘤生物分子靶 向治疗 发展迅 速。与传统 治疗方 法相 比优 势 明显 ,靶 向治疗少对正常组织 的损伤 ,临床 副作 用小 , 目前 正逐 步应用 于临床治疗 。关 于卵巢 癌 的 分子靶向治疗 已有多种方案进入临床应用 阶段 。尤其针对肿瘤血管生成 、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 ( E GF R s ) 、血小板
联合化疗技 术有所改 进 ,能够暂 时缓解 病情 ,但 复 发率却
期临床试验 ( GO G2 1 8 )结 果显示 ,贝伐 单抗联 合卡铂 / 紫
杉醇继 以贝伐单抗维 持治疗 与单纯 卡铂方案 治疗相 比,前 者显著提高 了患者 P F S c 。另 一项 大型 Ⅲ期 国际临床 研究 I C ON7 结果显示 ,相 比于标准化疗 ,联合贝伐单抗组 1 2 个 月 P F S 提高 1 5 ,中位 P F S提高 1 . 5个月[ 5 ] 。这两 项研 究 表 明,Ⅲ/ Ⅳ期卵巢癌患者有可能对贝伐单抗治疗获益最多。 2 . V E GF T r a p :VE GF T r a p是针对 VE GF合 成 的一种 伪装受 体 ,可 与 V E GF 、胎盘生产因子 ( P L G F )等配体结 合 ,但不具 备 VE G F R的 功能 ,从 而 间接 阻 断血 管 生成 。 其代表药物为 阿柏西 普 ,是一种 VE GF R结合域 与人 l g G1

卵巢癌干细胞及其靶向治疗进展

卵巢癌干细胞及其靶向治疗进展
近年 来 ,卵巢癌 的病 死 率不 断增 高 ,严 重威 胁妇 女 生命 ,加 强 。此 外 ,s P细胞 可 代表 卵 巢癌 中肿 瘤 干细 胞 “ 。随后 又证 实
之全球 卵 巢癌 患者 趋于 年轻 化 ,因此应 引起 人们 的广 泛 关注 。多 A B C G 2 + 细 胞 的致 瘤 能力 较 A B C G 2 一更强 ,更耐 受长 春 新碱 ,提 示
i s d i 佑c u l t t o c l e a r . Th e r e f o r e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o v a i r a n c a n c e r h a s s o me I i mi t a t i o n s . a n d i n t h e e x i s t i n g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h e l a i n g i s n o t u p t O t h e e x p e c t e d e i r e C t , a c c o mp a n i e d wi t h me t a s t a s i s a n d r e c u r r e n c e .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y t o c u r e o v a i r a n c a n c e r i s p o s s i b l e . Th i s i s t o r e v i e w p r o g r e s s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o v a i r a n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H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向治疗在卵巢癌治疗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靶向治疗;卵巢癌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70-0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居第三位。

其中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妇科肿瘤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卵巢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化疗、放疗、中药等综合治疗。

尽管就卵巢癌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5年生存率仍未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治疗后复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50%-80%的患者将出现复发。

因此,探讨卵巢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传统治疗方案由于缺乏靶向性,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存在杀伤作用,导致患者承受很大副作用带来的痛苦,甚至难以耐受下一疗程;其次,药效或手术范围不够也是治疗卵巢癌难题之一。

为寻找治疗卵巢癌突破口,很多学者把目光聚集在寻找针对卵巢癌某些特定的受体、基因或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物质的药物治疗,其靶向性强,可以提高药物局部浓度,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也减少了对其他正常组织器官的不良作用,或者能特异改变卵巢癌发生发展,己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趋势。

目前靶向治疗在卵巢癌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抗体、血管生长抑制因子、靶向基因rnai等。

1 lhrh
卵巢表面存在与其他器官区别的抗原及受体,主要包括结合性和非结合性抗体,其中结合性抗体通过二抗可与药物结合,可使药物
在肿瘤组织中缓慢释放,诱导药物集中在病灶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减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全身毒副作用。

同样利用单抗与二抗及放射性同位素联合,可使放疗集中于肿瘤组织特别是存在远发部位转移时,减少对周围细胞的杀伤作用。

如现在研究较成熟的ca-125,ceo,afp,egf受体,叶酸盐受体等。

其中研究热点之一lhrh,越来受到青睐。

卵巢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研究表明,7o%-8o%卵巢癌细胞膜上存在并大量扩增lhrh受体,且该类受体在相应的正常组织和细胞膜表面几乎不表达。

廖永玲等利用lhrh受体阳性的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

研究显示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比较非靶向组能显著增强ddp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选择lhrh作为卵巢癌靶点有很大前景。

2 aif
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临床与动物实验证实,如果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来为肿瘤供应营养物质,则肿瘤在直径达2mm时不在增大,且伴随坏死出现,研究发现,肿瘤血管形成主要受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调控,他们对血管形成发挥正向或负向调节,其中参与正向信号调控的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他们通过受体与相应靶细胞结合,从而增加内皮细胞趋化性、促进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

其中参与负向信号调控的因子包括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转化生长因子β等。

由于肿瘤具
有不稳定性、异质性和高度变异性,常规肿瘤化疗药物对某些肿瘤才有效,且全身副作用大,机体也易对其产生耐药性,限制了药物的效果及临床应用,相反,血管内皮细胞非常稳定,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切断其营养供应及转移途径,因而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成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疗法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区。

研究发现,主要成份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if)的抗血管生成药大致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其中特异性的抑制血管生成而不影响其它组织在治疗肿瘤方面应用更广。

佛克曼博士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疗法能治愈大鼠任何肿瘤。

bevacizumab(avastin)作为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而抑制肿瘤生长,经小鼠实验己经证实其对卵巢癌治疗有效,但尚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f会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实体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3 rnai
rna干扰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rnai的作用提供了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抑制特异基因表达的技术手段,逐步成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的一种手段。

原癌基因、癌基因和肿瘤基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他们对细胞生长、分化起正向或反向调节作用,共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是这些基因发生异常,则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rnai 应用治疗卵巢癌主要包括抑制癌基因表达、抑制抑癌基因的突变、
抑制与信号传导途径相关突变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及转移的相关基因和抑制多重耐药基因的表达。

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与肿瘤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并且其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是卵巢癌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靶向治疗卵巢癌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能够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而同时减少其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不良
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因其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较传统治疗的手段显示出明显优势,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许多靶向治疗方法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缺乏大规模的、可重复的ⅲ期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是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因此还须进一步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mayer c r,bekeredjian r.ultrasonic gene and drug delivery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j].adv drug deliv rev,2008,60(10):l177-1192.
[2] 吴湖炳,王全师,王明芳,等.pet/ct 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6,26(4):197-200.
[3] 廖永玲,孙江川,常淑芳,等.超声辐照lhrha靶向微泡增强顺铂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8):680-683.
[4] 吕霞,肖莉,周启明,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
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9):4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