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立体声制式
八种立体声录音话筒制式!

八种立体声录音话筒制式!立体声(Stereo)概念已被提过无数次,简单讲就是双耳之间听到的东西是有差异的,这才是''立体''的定义。
假如没差异,哪怕一百个声道都称为Mono(单声道)或Multi Mono(多单声道)。
绝大多数情况录音都采用单声道方式录制,如录制人声只需一个麦克风即可。
现代音乐在混音时会用后期技巧去人为创造立体声。
比如常用的叠录(Double)技巧: 录制歌手在两个不同时间点唱的一模一样的乐句,一轨PAN到最左,另一轨PAN到最右。
即便唱的是相同内容,但歌手每次录音时嗓子状态、音准、节奏都有细微差异。
最终体现在波形上的相位、振幅是不完全一致,有差异的,所以最终效果才是立体的。
Double这种方式是现代音乐制作中最普遍使用的技巧,大多数专辑中木吉他、电吉他、人声都会使用到。
它符合现代音乐审美,但却不是每种场景都适用。
例如录制鼓Overhead(头上吊两支麦),或三角钢琴,甚至电影音效、拟音(Foley)、背景音等更倾向使用立体声录音方式。
因为立体声录音方式能够收录到声场中最自然发生的一种声音状态,而Double只是符合审美的一种营造立体效果的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八种:XY、Blumlein、M/S、Spaced Pair(也叫AB),还有不怎么常见的ORTF、Baffled-omni、人头录音,以及交响乐录音会用到的Decca Tree。
一、XY最常见的立体声录音方式,布置起来非常简单。
两支心形指向(Cardioid)或超心形指向(Supercardioid)的相同型号麦克风,将俩麦克风振膜指向的方向以90度夹角靠在一起。
振膜之间距离越近越好,只要不碰在一块儿。
目的是让声音抵达两支麦的时间差大致相同以提供准确的声像反馈,后期录制两轨分别PAN到最左最右。
许多专业级立体声录音笔都采用XY方式。
优点在于准确的声像反馈,声像可以准确随着声源位置改变而改变,且不会产生相位抵消问题。
电脑声音技术解析立体声环绕声和虚拟声场

电脑声音技术解析立体声环绕声和虚拟声场电脑声音技术解析:立体声、环绕声和虚拟声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图像和处理能力外,声音技术也是电脑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电脑声音技术中的立体声、环绕声和虚拟声场进行解析。
一、立体声技术立体声技术是指通过两个或更多的音箱来模拟人耳所听到的真实声音,使听者在音场中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定位和分布。
在电脑音频中,立体声技术常用的格式是“2.0”或“2.1”。
1. 2.0立体声2.0立体声是指通过两个音箱分别发出左右声道的声音,实现声音的分离。
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声音不同,从而使人们感受到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种技术在电影、音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音频元素以立体声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让用户感到沉浸其中。
2. 2.1立体声2.1立体声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低音炮,也称为“重低音炮”。
重低音炮主要负责发出低频声音,使得音效更加贴近真实。
这种技术常用于电影院、音乐会等需要强调低音效果的场合。
二、环绕声技术环绕声技术是指通过多个音箱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声音,使听者能够感受到声音来自不同方向的真实感。
常见的环绕声技术包括“5.1”和“7.1”。
1. 5.1环绕声5.1环绕声系统由五个主音箱和一个重低音炮组成,主音箱分为前中后三组,分别为左前、右前、中置、左后和右后。
这样的分布能够创造出沉浸式的立体环绕声效果,适用于电影院等大型影音场所。
2. 7.1环绕声7.1环绕声在5.1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侧立体声音箱,使听者感受到更为真实和立体的环绕声效果。
这种技术常用于高端影音设备和专业音频工作室,为听者带来更加逼真的声音体验。
三、虚拟声场技术虚拟声场技术是指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出立体声和环绕声的效果,使单声道或立体声音源在单个音箱或耳机中也能够产生类似立体声和环绕声的感觉。
常见的虚拟声场技术包括Dolby Atmos和DTS Headphone:X等。
杜比、DTS、PCM、AC3、THX、SDDS音效全接触(转)

杜比、DTS、PCM、AC3、THX、SDDS音效全接触(转)/%CE%DE%D0%C4%CF%F2%BA%F3/blo g/item/bb0c9332d1347693a9018e36.html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总觉得Dolby Digital(杜比数码音效)应该就是多声道, 或者说,应该是包含主声道、中央声道、后声道与超低音声道的5.1声道环绕音效, 但事实却非如此.录制在DVD影片中的DolbyDigital音效, 存在许多可能. 它可以是最简化的单声道, 也可以是众所周知的5.1声道, 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DolbyDigital Stereo、Dolby Digital 4.0BDolby Digital 5.0……等方式. 在此必须补充一提的,是DVD中的声音储存方式, 除了Dolby Digital外, 也可以是DTS 数码环绕音效、欧洲的MPEG2、?SONY发展的SDDS, 或以高音质立体声为诉求的PCM数码格式等, 但目前DVD主要还是利用DolbyDigital来记录声音, 营造丰富的环绕效果.下面就是几种可能在DVD上出现的Dolby Digital格式, 让我们一一解说:1. Dolby Digital Mono: 杜比数码单声道音效只有单声道的效果, 并不足以构成立体声,多半出现在较为古老的影片中. 在影片制作时, 会将单声道的声音储存为AC-3格式, 因此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只有中间声道发声.这样的音质表现, 无疑是比较单调乏味的, 因为连基本的立体感都十分欠缺, 更遑论环绕效果.2. Dolby Digital Stereo : 杜比数码双声道音效将双声道的立体讯号储存为AC-3格式,因此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从主声道的左右声道喇叭发声. 这其实与我们常见的两声道系统(一般音响都是如此)有相当程度的趋近,可以建构立体的音场感, 只不过Dolby Digital的声音是经过压缩处理的, 多少对音质有些影响, 而CD唱片则未经过压缩,拥有高音质的潜力.3. Dobly Digital Surround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利用矩阵编码的技术,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方的环绕声道挤压到两个声道中, 并以AC-3格式储存. 当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聆听到完整的五声道,不过环绕声道为单声音效, 而非立体声. 不是只有四个喇叭, 怎么会是五个声道发声呢?那是因为一般家庭剧院系统后方的环绕声道都是双声道,这里就是以双声道来呈现单声到, 也就是让两个喇叭发出一模一样的声音.4. Dolby Digital 4.0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4.0把独立的四个声道,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至DVD 影片中, 因此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听到完整的五声道.此时环绕声道为独立的单声道录音. 乍看之下, Dolby Digital Surround与Dolby Digital4.0似乎是一样的, 其实不然. 严格说来, Dolby Digital Surround 是利用两个声道来储存数据,中间声道与环绕声道都是从这两个声道推演、计算出来的﹔不过Dolby Digital4.0却是扎扎实实的使用四个声道来储存主声道、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 还是有些不同.5. Dolby Digital 5.0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0把独立的五个声道,包括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到DVD影片中, 当透过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还原完整的五声道.此时后方的环绕声道开始走独立双声道路线, 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感与音场包围感.6. Dolby Digital 5.1 : 杜比数码环绕音效5.1除了主声道、中央声道与后声道外, 另外加上一个超低音声道,然后将这个六个声道编码成AC-3格式储存. 因此以杜比数码系统译码播放时, 可以聆听到五个声道再加上一个超低音声道.由于这个低音声道只涵盖低频范围, 并不是完整的频率范围, 所以以0.1视之. 提醒读者一点, 并不是所有的DVD影片都提供低音声道音效,因此, 如果您的主声道喇叭的低频够沈, 其实也可以发挥延伸低频的效果, 不见得非要加上这个超低音不可. 虽然DolbyDigital有多种可能性, 也包含多寡不同的输出声道, 但一般而言, 我们都简单的以Dolby Digital来表示DolbyDigital 5.1, 也就是5.1声道的Dolby Digital或AC-3. 至于两声道的Dolby Digital 2.0,多半会以2 Channel Dolby Digital来称呼.7. PCM 高音质数码音效: 相较于前述几种利用AC-3编码技术来压缩数据量的作法,DVD也可以利用PCM格式储存未经压缩的双声道讯号, 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压缩损失的处理程序, 因此可以获得最佳的音质表现.其实这种PCM录音格式跟CD唱片是一样的, 但由于DVD具有庞大的空间与速度优势, 可以大胆使用更高的取样率与分辨率, 因此可以提供远高于传统CD的表现.8. DTS 数码环绕音效 : 同样属于5.1声道的环绕效果, DTS采用与AC-3不同的压缩技术将环绕音效储存至DVD.播放时必须采用具有dts译码能力的系统, 才能将隐藏在DVD中的5.1声道释放出来. 同样是5.1声道, DTS跟DolbyDigital 5.1有何差异?最大的差别, 在于两者使用不同的‘算法’, 也就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压缩5.1个声道的声音.Dolby Digital 5.1可以将相同的数据压得更少, 占用最小的空间. 反过来讲, 由于DTS不刻意追求最强悍的压缩能力,因此也有机会保存更多的信息, 如果处理得当, 确实可以提供很优越的表现.编码方式 Dolby Digital (Dolby AC-3) Dolby Pro Logic DTS处理方式各声道独立数码编码模拟矩阵运算各声道独立数码编码录制声道数* 5.1 声道 2 声道 5.1 声道播放声道数 5.1 声道 4 声道 5.1 声道环绕声道是否立体立体单音立体环绕声道频宽 20Hz~20KHz 100Hz~7KHz 20Hz~20KHz独立的超低音声道有无有传输率 448kbps** N/A 1536kbps注:*表示录制时, 需要占用的声道数(Channel). 譬如说, Dolby Prologic虽然属于四声道的环绕系统,但实际上却可以利用矩阵演算(Matrix)的方式将中央声道与环绕声道隐藏在两个声道中, 所以只占用两个声道来储存.**这是一般DVD上的平均值, 但实际的传输率是可能变动的.AC3AC-3发展当初是为了应用在电影院上的,AC-3音效因为胶卷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AC-3音效的数据是存放在胶卷上,齿孔与齿孔的中间,这部分的空间实在太小了,所以杜比的工程师只好将他们认为人耳听不到的地方加以删除,藉以节省空间,这种破坏性的压缩还是会造成失真的,但是为了迁就原有器材上的限制,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做法AC-3采用6只喇叭模式,除了超重低音部分外,其余皆是全频段Stereo声道,48KHz,16bit,且现场拍摄时每个声道皆是独立麦克风来录制,所以AC-3的后环绕声道拥有完整的定位能力AC-3数据的流量,两声道是192Kbps,大约是未压缩数据的8分之一大小,5.1声道的流量是384Kbps~448Kbps,最高可提升到640Kbps,越大的数据流量代表越小的压缩比例,音质相对的会更好,可听到的细节也会多,但DolbyAC-3将S/N比控制的很好,所以影响的重点就是可听到的细节多寡与否了.DTS话说Dolby Digital是将音效数据储存在胶卷上齿孔的中间,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必须采用大量压缩的模式,所以也牺牲了部分的音质, 但是这种限制却被原本默默无名的小公司DTS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方法就是将这些音效数据放到另一台CD-ROM上面,再使它与影像同步就好了,这样一来不但空间增加,数据流量也可以相对的变大,更可以将放音效数据的CD片换掉,即可拨放其它的语言版本,对电影院来说真是相当的方便,也因为这样DTS在专业剧院上胜过了Dolby AC-3.到了LD时代,因为LD先天上规格的限制,无法兼容5.1声道的DolbyAC-3及DTS,正可谓鱼与熊掌无法兼得,这也造成DTS在家庭剧院市场的失败,到了现在的DVD时代,因为DVD的超大容量可以兼容AC-3与DTS 于一张影碟上,但是因为某些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DTS必须采用与以往PCM格式不兼容的PES格式,虽然数字输出的接头是一样的,但是旧有的DVDPLAYER无法辨识PES格式,所以逼的想采用DTS音效的使用者必须更换新一代的机种才能使用DTS,这无疑的又阻碍了DTS的路线。
(完整版)几种立体声录音的拾音方法

几种立体声录音方法一、A/B制式首先我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有时,也使听众感到中间部位的声象向舞台后部退去。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改善。
一种方法是在录音的时候增加一个中间传声器,把它的信号放大,再分别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
另外一种方法是再重放时增加一个中置扬声器,而将左右声道信号各分一部分给此扬声器放声。
上述缺陷在两支当传声器拉开2.5-3.5米以上时,将变得相当明显。
当然,放声时如果将两支扬声器朝向稍微向听音室中间偏转一点,中间空洞现象也有些改善。
~~~~~~一句老话~~~~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A/B制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的录音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将存在相位干涉现象,因而兼容度很低~~~~~对于中国现在的电视基于单声道来说,就应该注意咯!这是很容易加以说明的,当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必须把左右声道信号迭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单声道信号。
各类话筒属性

附录:常用话筒品牌与参数一、Neumann(纽曼)传声器型号参数特点BCM104 频响范围20Hz-20KHz话筒类型电容话筒指向类型心型指向灵敏度22mV/Pa最大声压级152dB信噪比87dB动态范围131dB适用范围人声大振膜广播专业话筒;无变压器电路;瞬态反应及原声效果极佳。
BCM705 频响范围20Hz-20KHz话筒类型动圈话筒指向类型超心型指向灵敏度 1.7mV/Pa = -55.4±1 dB信噪比76dB适用范围人声纽曼公司第一只专为广播直播使用的动圈近讲话筒,具有防震、防喷功能,声音圆滑和自然。
D-01(Solution D) 频响范围20Hz-20KHz话筒类型电容话筒指向类型心型指向灵敏度12mV/Pa = -43 dBFS最大声压级134dB信噪比87dB动态范围140dB内部精度28Bit采样率48 kHz / 96 kHz /44.1 kHz / 88.2 kHz适用范围各种乐器及人声录音话筒的动态范围及高保真度特性移植到了数码领域,为数码录音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它提供了整合的数字信号处理,最新设计的模拟/数字转换器能使gain的调节数码化,配有EA2防震架。
KK104/105S 频响范围80Hz-20KHz话筒类型电容话筒指向类型心型/超心型指向灵敏度 1.7/1.3 mV/Pa ± 1 dB最大声压级153/155 dB动态范围> 117 dB-A噪声抑制Sennheiser "HiDyn plusTM"适用范围人声KMS系列电容话筒头结合SennheiserSKM 5000 / 5200无线系统,使在舞台现场演出中也能够使用Neumann的传声器。
KM120 频响范围20Hz-20KHz话筒类型电容话筒指向类型8字型指向灵敏度12 mV/Pa最大声压级150dB信噪比76.5dB动态范围122.5dB适用范围人声,现场演出,环境声等有多达7种不同指向的传声器头可供选择,小震膜设计,使用话筒架可以轻松组成XY、AB、MS、PRTF等各种录音制式,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大量运用于人声以及现场乐器,环境声拾取。
电视制式及声音制式的划分

电视制式及声音制式的划分
电视制式:
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幅制)主要用于中国,香港地区。
其彩色副载波频率为4.43MHZ,场频50HZ。
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日本、美国等国家。
彩色副载波频率为3.58MHZ,场频60HZ。
SECAM制(顺序调幅制)主要用于英、法等国家。
是一种调频方式。
伴音制式:D/K制式:伴音载频6.5MHZ;中国使用该伴音制式。
I制式:伴音载频6.0MHZ;香港使用该伴音制式。
BG制式:伴音载频5.5MHZ;俄罗斯等国家使用。
M制式:伴音载频4.5MHZ;日本、美国使用该伴音制式。
丽音制式:MICAM-I,也称香港丽音,是种数字立体声伴音
广播,伴音质量达到CD唱片水平,我国在没有制定规则
之前就沿用此制式。
NICAM-D/K,我国新规定的丽音制式,和香港丽音不兼容。
8种立体声录音方法

8种立体声录音方法!一、A/B制式首先我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有时,也使听众感到中间部位的声象向舞台后部退去。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改善。
一种方法是在录音的时候增加一个中间传声器,把它的信号放大,再分别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
另外一种方法是再重放时增加一个中置扬声器,而将左右声道信号各分一部分给此扬声器放声。
上述缺陷在两支当传声器拉开2.5-3.5米以上时,将变得相当明显。
当然,放声时如果将两支扬声器朝向稍微向听音室中间偏转一点,中间空洞现象也有些改善。
~~~~~~一句老话~~~~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A/B制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的录音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将存在相位干涉现象,因而兼容度很低~~~~~对于中国现在的电视基于单声道来说,就应该注意咯!这是很容易加以说明的,当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必须把左右声道信号迭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单声道信号。
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声音制式

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声音制式电影数字立体声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声音制式竞争异常激烈,经过竞争与选择,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形成三种制式为主的格局,即:英国杜比公司的SR?D、美国环球公司的DTS和日本索尼美国电影公司的SDDS,这三种制式与以前的模拟立体声相比其共同优点是:音质好、声音清楚、失真度小、动态范围大、临场感强等,并各具特长。
一、杜比SR?DDolbySR?D也叫杜比数字,杜比SR?D系统是5.1路的环绕立体声制式,由6个声道组成,声音分配为:电影银幕后面左、中、右三路,观众厅左环绕和观众厅右环绕各一路,低频效果声一路,共六路。
它是在SR模拟立体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声画合一的单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数字光学声迹。
采样频率32KHz、44.1KHz、并支持48 kHz、动态范围120dB、压缩比为10:1。
SR?D从技术角度看很有优势,兼容性好、声画合一,并被DVD、HDTV等音视频产品采用。
该系统采用Dolby AC-3多声道音频编码系统,即利用人的心理声学和信道间的冗余度进行编码。
DolbySR?D 电影数字立体声突出的特点是解决了在同一胶片上印有数字和模拟两种声迹,这不仅解决了数字声迹影片既可在数字影院放映又可在模拟影院放映的问题,并且当数字声迹放映出现故障时,可自动转换为SR模拟立体声方式,也就是说它具有自动转换和兼容SR和A型模拟声迹的功能。
电影DolbySR?D数字立体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比模拟声的频率响应宽杜比A型立体声的频率响应是30Hz-12.5KHz;杜比SR立体声的频率响应是25Hz-14KHz;杜比数字立体声SR?D的频率响应是20Hz-20KHz,由此可见,SR?D有这么宽的频率响应,对所有原声场的还原,特别是音乐的还原绝对是最逼真的。
(二)声道分离度高,失真度小杜比A型立体声声道间的分离度是25dB;杜比SR立体声声道间的分离度是30dB;杜比数字立体声SR?D声道间的分离度是60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牙的力量倾情原创录音教材之—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偶的倾情原创录音教材之—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8种主要立体声录音制式偶的这篇文章是给鸟鸟们看的,那些专门从事录音的大虾们可以作为回顾自己的过去学习经历~~~~~~~不主张大虾们看~~~~~~~~纯粹是随便说说,普及知识的。
偶的知识确实更新得很慢,主要是没虾虾们愿意引导偶(偶没说胡戈胡兄和小TT兄之类的虾虾,没他们偶不要活了),所以只能自己折磨自己了~~~~~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所以普及点知识给广大的鸟鸟们,希望你们喜欢。
偶主要要向大家介绍现在广泛用到的8种主要的立体声录音制式和每种录音制式的用途。
没有立体声话筒的同学可以下课了~~~~~~(于是偶收拾好备课本本准备离开)~~不准备挽留下吗?对咯~~~后面的同学还比较积极,坐前面来坐前面来~~~~~~~~正课开始咯~~~~~~一、A/B制式好,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A/B制式,A/B制式是最早采用的录制立体声的方法,有人形象的称它为拉开距离式拾音方法。
两支传声器在舞台上或者录音室里拉开2.0-3.5米的距离,传声器可以是无方向性的也可以是心形的,它们平行地对准乐队,也可以稍微向左右两侧张开一些。
对A/B制式拾音来说,每一件乐器(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处的声音信号之间,既存在强度差也存在时间差。
强度差是由传声器的指向性图形以及声源到达两支传声器的距离不同所形成的。
在这种录音制式中,强度差和时间差对定向的作用迭加在一起了。
很明显,对于不再中轴线上的声源,前导的声道始终是声级较高的声道。
心理声学的研究,时间差比强度差更加的重要。
这种制式的特点是简单,对所使用的一对传声器,在性能和技术指标配对上要求并不太严格。
这种拾音制式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存在中间空洞,中间稀疏或者称为中间后退现象。
就是说当重放用A/B制式所录的音乐的时候,听众往往回感到中间部位乐器的声象变弱,或者这些乐器的声象在中间部位变得稀疏起来,而更多的乐器声象向左右扬声器方向靠拢,使得两端乐器声象密集起来。
有时,也使听众感到中间部位的声象向舞台后部退去。
对于这种缺陷,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改善。
一种方法是在录音的时候增加一个中间传声器,把它的信号放大,再分别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
另外一种方法是再重放时增加一个中置扬声器,而将左右声道信号各分一部分给此扬声器放声。
上述缺陷在两支当传声器拉开2.5-3.5米以上时,将变得相当明显。
当然,放声时如果将两支扬声器朝向稍微向听音室中间偏转一点,中间空洞现象也有些改善。
~~~~~~一句老话~~~~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A/B制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的录音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将存在相位干涉现象,因而兼容度很低~~~~~对于中国现在的电视基于单声道来说,就应该注意咯!这是很容易加以说明的,当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必须把左右声道信号迭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单声道信号。
由于左右内同一声音信号中存在时间差,也就是存在相应的相位差,因而在迭加时,必然会使某些频率的信号抵消或者部分抵消,从而使重放音质变恶劣。
一些专门的试验结果表明,A/B制式两支传声器拉开仅30厘米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相位抵消现象,因为这个距离已经相当于中,高频声音信号的λ/2或n. λ/2了。
此时,作单声道兼容收听的大多数听众,都能听出这种这种音质的变劣。
试验还说明:当某一频率的声音信号在左右声道间有6db以上的强度差时,则兼容放声的相位差不会引起明显的相位干涉现象,因而不会明显损害收听音质。
许多录音室反映如果不考虑单声道兼容放声,他们更愿意使用A/B制式来录制古典音乐,因为这种制式录制的音乐,更加温暖,这是因为强度差和时间差同时对立体感起作用的缘故。
另外,由于录音师可以充分运用时间差,因而可以拾取更多的音乐厅初次反射,这对重现音乐厅现场感,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使用A/B制式,对录音室混响时间特性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录音时,乐队很容易布置,灵活性很大。
对于独唱,独奏乐器或者重点乐器(譬如首席小提琴、竖琴、钢琴、某些木管、定音鼓等),可再加上单声道加强传声器,而加强传声器拾取的信号在后期混音时用混音软件分别加入到左右声道中去。
但要注意,不可把加强传声器信号加入太多,这是因为,这种传声器离被加重的声源很近,所以它拾取的声音信号较A/B制式传声器拾取的信号领先了20-30ms。
如果强度太高,会使听众感到这些乐器被从乐队中分离出来。
在后期混音时,也可以使用混响效果器对加强传声器拾取的信号进行一些延时,譬如5-10ms,这样则无上述分离毛病。
使用软件把单声道信号加入立体声声场时,由于这种加入的立体声信息只包括强度差,缺乏所谓相位细节,它的动听度将较差。
由于上述单声道兼容重放效果的把握不大,所以在一般实况转播中都不使用A/B制式来拾音,因为转播要求一次成功。
但在一般立体声录音中,可以广泛采用A/B制式,录音时便作单声道兼容试听,如果出现明显的干涉现象,可以重新调整传声器对子和乐队的间距,以及传声器间的距离。
实况转播则不允许花时间来进行这种细致的调整。
二、X/Y制式X/Y制式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传声器,以上一下紧靠在一起同轴放置。
与A/B制式不同,由于两支传声器基本上是放置在一个点上,所以任何声源传输来的声音信息,将同时到达两支传声器,因而不存在时间差和相位差。
但对于两支传声器来说,由于入射角的不同,而传声器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拾取的两声道声音信息存在着强度差。
因此,X/Y制式是一种强度差立体声拾音制式,又被称作无相位差立体声制式。
X/Y制式所使用的两支传声器的主轴之间通常要求保持90度到100度的夹角,传声器可采用心形和锐心形指向图形,也可以使用8字形指向图形。
但对于不同指向性图形,传声器主轴的夹角不尽相同,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数据:心形指向性,一般采用100度,也有采用200度到270度的;锐心形指向性,一般采用100度,也有采用130度到140度的;8字形指向性,夹角必须是准确的90度。
这是因为8字形指向性传声器前(0度)、后(180度)拾取的信号是反向的,如果一对8字形传声器主轴不是准确的90度,则在某些方向上将产生相位抵消现象。
很明显,由于两声道信号间不存在相位差,在作单声道兼容听音时,没有相位干涉现象。
所以,X/Y制式的兼容性极好,用于实况转播是很成功的。
有人认为,强度差立体声信号比相位差立体声好。
他们的根据是:听音房间的声学条件是各式各样的,是一个很大的不定因素,因而由房间各个部分反射声引起的相位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它们往往干扰了立体声系统原有双声道节目中相位差的运用。
但是对于X/Y制式,要求两支传声器的性能、技术指标音质要十分接近。
由于电容式传声器的频率响应和指向图形比较圆滑,同型号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好,所以,电容式传声器较容易满足上述严格配对的要求,当然,如果经济能力富足,可以选用高档的动圈传声器。
X/Y制式两支传声器在垂直方向上应该紧紧靠拢,应该尽量缩短两者的垂直距离。
否则,如果声源不在两支传声器的水平面上,则上下传声器接收的信号间存在着少量的相位差和强度差,就会把这少量的相位差和强度差自动转换为左右声道间的相位差和强度差,从而造成了干扰,这种现象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发生的。
必须按照节目的性质来选择X/Y传声器对子的指向性。
两支90度交叉8字形传声器拾取的声音深度感非常好,真实感也好。
但是8字形传声器背面同样具有等同于正面的灵敏度,这种情况不是在所有的拾音环境中都能够使用的,如果把他们放置在容积很大、混响时间很长的音乐厅里,后墙的反射声将会充分被拾取并给拾音者造成干扰。
如果把他们放置在室内的一角,听音时便会形成*迫感和压抑感。
总之,录音师必须随时记住8字形传声器的前瓣和后瓣是正好相反的。
所以,在录音时,当声源绕此传声组移动时(广播剧时时常发生此类状况),则会造成混淆,声道之间将会出现突变,听者会感觉道好像演员从这边象限突然道后面去了。
如果是侧后翼的入射声,其信号的相位与正前方相反,所以不得已,被拾取的声源,必须局限在90度的象限内。
X/Y制式如果选用一对心形传声器,则声音拾取角度宽广,传声器前面很大一段圆弧内都能有效工作,试验结果很好。
X/Y制式还有几种演变制式,成为左-右X/Y制式。
一种是把一个无方向的传声器M与一个横放的8字形传声器S结合起来,实际上可以组成两个新的主轴朝左、右的L、R心形指向图形,这种布局最适合于两个面对面坐着的播音员的声音。
另一种方式是把一只对准前方的8字形传声器和一只横放的8字形传声器组合起来,实际上可以得到两个朝着±45度方向的8字形指向图形,这种布局可以得到最为均衡的混响声拾取。
事实表明,X/Y重合传声器对子效果极好,重放真实性好。
对于大的舞台或音乐录音室,可以采用多对重合X/Y传声器对子,但它的间距和相对位置需要妥善确定。
当它们相距10-15米时,主轴方向基本平行,则可采用2、3、4对心形或8字X/Y传声器,最终可得到十分真实的立体声场。
三、M/S制式M/S制式也是一种使用重合传声对子的制式。
但它所用的两支传声器一只是心形的,主向朝正前方,称为M传声器,另一只是8字形的,横过来放置,主向对准左右两侧,称为S 传声器。
M传声器种的字母M有双重含义。
一是中间(Middl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它所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单声道(Mono)的意思,因为M/S制式所拾取的信号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实际上只重放M信号,而抛弃掉S信号。
因此M/S式兼容性极好,人们称这种制式为“真实的立体声,同时也是真实的单声道”,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S传声器的字母S也有双重含义。
一是旁边(Sid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其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立体声(Stereo)的意思,表明只要把此信号加入到M信号中去,即可形成完整的立体声信号。
从上述可知,M可以说是基本信号,S是立体声编码信号。
抛去立体声编码信号S即可获得M的兼容信号,因而可以说立体声信号是始于单声道信号的,立体声信号是一些正确分布到空间去的单声道信号。
(也许这个说法太为大胆,但是偶就是这么想的,欢迎反驳)在M/S拾音制式中,M信号就是借助S信号而分布到空间里去的。
M/S制式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
由于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中都包含一个相同的中间信号,所以,在正前方±45度夹角的区域内,左右声道的分隔度不好。
于A/B制式相反,M/S 制式存在中间声象加重现象。
由于M/S制式也是采用一对位置重合的传声器,因此它与X/Y制式一样,左右声道信号之间只存在强度差,而不存在相位差和时间差。
M/S制式的真实感极好,还因为两支传声器靠得极近,两者拾取得混响信息具有相同的基本功率频谱分布。
但由于两支传声器指向性不同,在它们的输出端相位、振幅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