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第3课《华盛顿会议》(含详解)

合集下载

原创3:第3课 华盛顿会议

原创3:第3课 华盛顿会议

2.《九国公约》的签订 (1)时间:1922年2月 (2)名称:《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 称《九国公约》。 (3)内容: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 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中国: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实质: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 虚伪的,实际上是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 一阴险的侵华政策,以九国公约的方式得到确认。 (5)影响:对美国:又一个外交胜利,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还由此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 的局面。 对日本:又一个外交失败,它在中国的扩张不得不受到这个 公约的极大限制。
虽然日本被迫归还了中国的山东,但并不等于日本放弃了灭 亡中国的计划,相反,由于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极大地利用了 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获取了不少外交成果,更激起了日 本对中国的仇视和报复之心。此后日本抓住种种机会,不断 制造事端,寻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越来越激化。 加之,日本在这次会议上受尽了美国的气,从此怀恨在心。
按吨位分,有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梅友军 有此类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 (6—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 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和核动力航空母舰。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空 母舰: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 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 在使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 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
(4)评价 ①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修 正; ②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的少有的重大外交成果。

历史人教版选修3导学案第二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选修3导学案第二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答案

课堂探究探究点华盛顿体系的历史作用和认识史料导入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互动探究史料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是指哪两个国家?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提示:美国、日本。

判断正确。

理由: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局面。

美国的做法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

名师精讲华盛顿体系的历史作用和评价1.作用(1)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四国条约》的签订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与美国对抗的威胁,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清了障碍。

《五国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创造了条件。

美国以实力为后盾,成为华盛顿体系最大的受益者。

(2)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

华盛顿体系埋葬了英日同盟,使日本失去了在远东扩张的军事和政治上的条约保证。

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使日本成为二等国,扩充海军争霸太平洋海域的计划受到打击。

《九国公约》使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宣告结束。

(3)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拉开了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特别体现为海上优势的丧失和对美、日的妥协。

(4)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华盛顿会议的远东霸权之争,最重要的是对中国的争夺。

《九国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评价华盛顿会议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

军备得到一定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华盛顿体系隐含着很多矛盾,如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剧,英日分歧扩大,还有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发展必然导致华盛顿体系崩溃。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Word版含答案

清单一《四国条约》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列强关系(1)美日矛盾: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争夺激烈。

(2)列强妥协:①美、英、日三国均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②东亚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问题,急需平息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华盛顿会议(1)召开:1921年11 月12 日,华盛顿。

(2)与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1)签订: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2)内容:①该条约规定,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3)影响:①对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但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深化认知]亚太地区,从地理位置上主要是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包含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中诸岛及大洋洲地区、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欧洲人以西欧为参照物,将亚洲东部称为远东。

清单二《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1.原因与会各国都希望限制别国,壮大自己。

2.《五国条约》(1)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2)内容: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3)影响:①地位: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②对美国: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③对英国:丧失了海上优势。

④对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

3.评价(1)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

(2)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二单元2.3华盛顿会议(精)

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二单元2.3华盛顿会议(精)

• •
• •

3.《五国条约》的影响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 之间签订的第一个 .协议。 裁军 (2) 它是 外交的胜利。 美国 (3)《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 海军军备 在 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 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 孕育着新的冲突。 名师点拨:美国通过《五国条约》取得 了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但总体实力仍无法 与欧洲强国相抗衡。
• (3)影响:①对美国:成功地拆散了 同盟 英日 ,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对 英国:虽然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 ,但随着英日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太地 妥协 区实力的相对下降,英国只能选择对日本的 英日 政策。③对日本:具有双重影响,日本对废除 平等 同盟感到惋惜,但《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 处于同欧美列强 的地位,它在 太平洋地区 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
• • •
• •

2.《九国公约》 (1)签订: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订了 《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即 九国公约 《 》。 (2)内容: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独立和领土完整,但“ ”、“ ”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3)影响:①对美国:这一公约的签订 门户开放 ,使美国长期追求的“ ”在中国 成为现实,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② 共同支配 对中国:“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 家 的局面”。
• • •
• •
3.《四国条约》 (1)签订: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 《 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简称《四国条约》。 (2)内容:该条约规定,缔约国互相尊 重它们在 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 领地的权利 和 ;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 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 对措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单元二第3课华盛顿会议

单元二第3课华盛顿会议

选择题
3、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①缓和美.日.英 三国海军军备竞赛矛盾 ②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 的势力范围 ③缓和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④重新瓜分欧洲和中东地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2)《九国公约》的实质 是什么?
(3)在《九国公约》中, 谁受益?谁受损?谁才是真 正的受害者?为什么? 受益:美 ——梦想成真 受损:日 ——独占被打破中国受害:中 ——遭到瓜分
合作探究:
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 哪个国家是最大的赢家?谁的利 益受到损害?有何表现?
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这是一幅反映巴黎和会 的政治漫画,请结合所 学内容。思考回答: (1)图中的三人代表 哪三个国家? 英、法、美 (2)这幅漫画反映了 巴黎和会的什么本质? 重新瓜分世界 (3)这次会议是否最 后完成了这一任务?为 什么? 没有。 巴黎和会只调整了列 强在欧洲、非洲和中 东地区的利益。
第3课 华盛顿会议
异:
1)对象:巴:直接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 华:直接处理战胜国之间关系; 2)范围:巴:主要确立在欧洲、中东、的新秩序; 华: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 区的新秩序; 3)内容:巴:共同策划反苏; 华:共同支配中国;
课堂小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安 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议题三:中国 问题
知识回顾:山东问题的 阅读教材37页,结合所学的知识,合作 由来 探究: ①产生:1879年德国 强占胶州湾,以山东 为势力范围; ②一战爆发后,日本 借口对德宣战,出兵 山东,攫取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 ③1915:袁世凯承认 日本提出“二十一 条”; ④1919:巴黎和会将 德国原来在山东的特 权转交给日本; (1)围绕山东问题,华盛顿会议期间形 成哪些重要的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单元 第3课《华盛顿会议》(含详解)

第2单元 第3课《华盛顿会议》(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课用)知识讲解

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课用)知识讲解

2、《五国条约》:1922.2
《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海军 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 单位:万吨
美英日法意
主力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 13.5 13.5 8.1 6 6 母舰
5 : 5 : 3 : 1.75 : 1.75
想一想
《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图》说明了什么?
第3课-华盛顿会议-课件-(课用)
巴黎和会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
区的关系,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 反而益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 的争霸形势与战前相比有了新的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 俄、德、日、美六国相互角逐,争斗的中心是宰割衰弱的 中国。战后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斗争舞台上,便形成了 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新局面。 但是战后各国资产阶级十分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 巩固统治。因此它们之间暂时并不想以兵戎相见,而是希 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彼此的矛盾。
(1、2学习小组)
2、华盛顿会议首先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在该问题上, 签订了什么条约?其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1、2小组)
3、《五国条约》对谁有利?如何评价该条约? (3、4小组)
4、中国的山东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分析此
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
(3、4小组)
5、《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5、6小组)
会场附近日,本挤海满军了大好臣奇加的藤人友群三,郎都想目睹各国代表的 风采。时钟敲荷了兰1外0响交以大后臣,柯一尼个碧个克身穿礼服的代表陆续 进入会场。 比利时驻美大使卡德
葡萄牙驻美大使阿尔戴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及答案

第3课华盛顿会议[目标导航]一、华盛顿会议1.背景(1)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2)美、英、日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3)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也成为紧迫的问题。

2.召开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3.《四国条约》(1)签订:1921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到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①对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对英国: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同盟被废除;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

思维点拨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同巴黎和会一样,体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1.《五国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2.《五国条约》的内容: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3.《五国条约》的影响(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2)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3)《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易混易错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是呈现出既联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上的两大突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华盛顿会议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势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解析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日本抗衡德国和俄国,从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战后,日本的大肆扩张,影响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权益,因此华盛顿会议以四国同盟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答案 B
2.华盛顿体系反映出的直接矛盾关系有()。

①美日矛盾②中国与列强的矛盾③美英矛盾④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
矛盾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华盛顿体系主要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利益分配上与战败国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
3.20世纪20年代,日本面临的一度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始逆转,主要因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对苏武装干涉的失败
C.欧美列强的积极竞争D.亚洲人民的普遍反抗
解析日本利用一战之机在亚太地区大肆扩张,严重损害了欧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答案 C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
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此时期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前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解析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根本原因是决定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大国的实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 A
5.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这个“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解析《九国公约》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答案 C
6.《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
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帝国主义列强共国宰割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

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的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C项不符合史实。

归纳三个条约内容和影响可知B项是共同点。

答案 B
7.下列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这一体系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D.维护了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深层次认识能力。

这一体系建立在一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它内部充满着种种矛盾。


此,它必将随着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必将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而走向解体,它不可能长期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 D
8.1921~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调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B.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了中国
C.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D.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
解析这次会议是华盛顿会议,会议期间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及中日在会外签订归还山东主权的条约。

会外条约可以理解为不是华盛顿会议的主题内容,另外山东主权归还了中国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又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答案 D
9.一战前、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态势大致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美日争夺
B.英美争夺——美日争夺——日本独霸
C.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帝国主义共同支配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美日共同侵略——美国独霸
解析一战前,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美国再次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答案 C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的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


材料二1917年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日本:“对于在和会之际
日本提出德国在山东省的诸权利和德国在赤道以北诸岛屿的要求时希望得到支持和保证,英国政府在此表示欣然应诺之意。

”同时“英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在和会召开时,也以同样的精神欢迎英国对德国在赤道以南诸岛屿的要求”。

(1)根据材料看出,当时英国、日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英日双方互相作出了怎样的承诺?(9分)
(2)这种关系维持了多久?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解析本题解答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历史背景:1917年,英国和日本为战后分赃达成互相支持的协议。

同时要注意准确概括材料要点。

答案(1)关系:英日同盟关系。

承诺:在未来召开的媾和会议中,英国支持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和取得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原德属殖民地;日本支持英国获得赤道以南的原德属殖民地。

(2)维持了近20年。

变化:华盛顿会议期间,《四国条约》签订,拆散了英日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