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刺绣编织扎染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6)扎染教案

(6)扎染教案

(6)扎染教案第一章扎染的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1(2(3(41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2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着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1959年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了公元384年的扎染实物;1969年又在这里出土了公元683年的扎染实物,并且在这件扎染实物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缝制方法。

而这件实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扎染实物。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最古老的扎染技艺发源国。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

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

他3收集资料,对扎染工艺的历史和相关文物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1.了解扎染学习的目。

2.了解扎染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3.分析扎染的现状。

第二节扎染的艺术特色与成品欣赏一、扎染的艺术特色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

扎染课程大纲

扎染课程大纲

《扎染》校本课程纲要一、开发背景(一)文化的底蕴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

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让扎染艺术能够传承下去,站在艺术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学生的需求我校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弘扬与精神的传承,开设的一系列弘扬民族精神特色教育课程广受学生好评。

其中“魅力扎染”拓展性课程科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我校选择扎染这个传统工艺入手的原因有三:一,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

它朴素自然,蓝底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

把扎染作为艺术科目引入校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利于增强校园文化气息。

二,扎染艺术科目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制作,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他们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美,渗入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在爱上传统工艺的同时,也深深爱上我们的中华民族。

二、开发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扎染的分类,发现我国少数民族扎染艺术精品。

2、知道扎染画面的构成是以点、线、面三要素为主。

3、掌握基础的点的扎染练习,能制作以鹿胎为代表的扎法,小到鱼子,大到自由塔形扎。

4、掌握基础的线的扎染练习,能制作单层串缝、对折串缝、小梅花串缝、三折串缝、四折串缝、合下串缝、方胜串缝、包边串缝等。

5、掌握基础的面的扎染练习,能制作大梅花扎、十字花扎、佩兹利花、满针缝、小蝴蝶、包豆子花、打结法等。

6、掌握扎染制作方法并能独自设计制作扎染丝巾和壁挂等艺术作品。

扎染

扎染

第一章扎染的概述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教学要点:(1)扎染的发展历史(2)扎染的现状(3)扎染的特色与成品欣赏(4)扎染传承意义1、扎染的简介: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

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 ,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

一、扎染的艺术特色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

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做扎染最大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形状、图案、颜色、干湿、浓淡全凭个人喜好,制作者可按作品的用途,匠心独运,出奇制胜,保证你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会难看且能别具天地、各有韵味。

亲子扎染活动公开课教案

亲子扎染活动公开课教案

亲子扎染活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掌握扎染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亲子合作,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扎染的原理。

难点,学生对扎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扎染布料、染料、绑扎工具、教学PPT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备一块白色布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扎染的兴趣。

2.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绑扎的方法、染料的使用等。

3.示范扎染(10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扎染的过程,让学生们看到扎染的具体操作步骤。

4.学生动手操作(30分钟)。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动手进行扎染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5.亲子合作(20分钟)。

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扎染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6.展示作品(10分钟)。

学生和家长展示他们的扎染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7.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亲子扎染活动公开课,学生在学习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同时,也增进了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是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染料的使用和颜色搭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长的参与度,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扎染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手工染色技术,源于我国古代的“绞缬”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扎染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操,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扎染的历史、工艺流程和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扎染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扎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扎染的历史与文化2. 扎染的基本材料与工具3. 扎染的工艺流程4. 扎染的基本技巧(如绑扎、折叠、绞缬等)5. 扎染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文化、工艺流程和基本技巧。

2. 示范法:展示扎染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的学习榜样。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扎染作品。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扎染作品,从创意、技巧和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教材2. 材料:布料、染料、针线、剪刀、橡皮筋、其他辅助工具等3. 设备:染缸、洗衣机、烘干机、展示台等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与文化,激发学生对扎染的兴趣。

2. 讲解扎染的基本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对扎染有一定的认识。

3. 讲解扎染的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扎染的操作顺序。

4. 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5.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扎染作品。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方法和安全。

2.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扎染教学计划范文

扎染教学计划范文

扎染教学计划范文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起源于中国宋代,后传入日本并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

它与传统染料不同,采用的是油墨染剂,通过使用线或绳子来一部分排除染料,以形成独特的图案和纹理。

扎染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块布料都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每一种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故事。

针对扎染技术的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和安排。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1.了解扎染的历史起源、传统工艺和特点;2.学习扎染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准备材料、打结、染色等;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设计个人独特的扎染图案;4.进一步了解扎染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步骤:1.概述扎染的历史和发展,介绍其文化背景和工艺特点;2.着重讲解扎染的基本技术和材料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布料、标记出图案等;3.示范扎染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打结、选择染料和染色等;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他们制作个人的扎染作品;5.展示和讨论学生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6.扎染作品展示和评选,鼓励学生创新和展示个人风格;7.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经验,展望扎染技术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资源和工具:1.扎染材料,如布料、染料、线和绳子等;2.工具,如挤压器、染缸和烘干机等;3.图例和示范图片,用于说明扎染的具体步骤和效果;4.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应用。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和艺术创造力;2.回顾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选过程,评价其在设计和技术上的表现;3.邀请专业人士或扎染艺术家进行专业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成果和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掌握扎染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够制作个人独特的扎染作品。

同时,他们还能够通过展示和评选活动来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这个教学计划的反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改善空间来进一步提高扎染教学的效果。

传统手工 刺绣、编织、扎染 教学大纲

传统手工 刺绣、编织、扎染  教学大纲

《传统手工——刺绣、扎染、编织》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学分:3开课对象: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传统手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制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二)课程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1、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熟悉普通刺绣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掌握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刺绣表现点、线、面时可以体现设计的需要。

同时提高美术修养。

2、了解传统手工扎染的发展历史,熟悉扎染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同时掌握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提高提高美术修养的同时,能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了解传统棒针、钩子编织原理,同时讲解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掌握其基本技法,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于表现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特点和种类,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按章填写)学时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1 第一章刺绣工艺 5 15 52 第二章扎染工艺制作 5 15 53 第三章手工编织技艺4 10(五)教学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操纵相结合,整班讲授、教师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和装饰设计立意,以及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手工刺绣编织扎染教学大纲

传统手工刺绣编织扎染教学大纲

传统手工刺绣编织扎染教学大纲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统手工——刺绣、扎染、编织》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学分:3开课对象: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传统手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制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二)课程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1、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熟悉普通刺绣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掌握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刺绣表现点、线、面时可以体现设计的需要。

同时提高美术修养。

2、了解传统手工扎染的发展历史,熟悉扎染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同时掌握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提高提高美术修养的同时,能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了解传统棒针、钩子编织原理,同时讲解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掌握其基本技法,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于表现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五)教学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操纵相结合,整班讲授、教师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和装饰设计立意,以及的实际运用能力。

3、作业辅导、讨论、讲评与作品的分析、讨论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手工——刺绣、扎染、编织》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64
学分:3
开课对象:艺术设计服装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传统手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制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二)课程目的: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
1、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熟悉普通刺绣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掌握刺绣
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
刺绣表现点、线、面时可以体现设计的需要。

同时提高美术修养。

2、了解传统手工扎染的发展历史,熟悉扎染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同
时掌握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提高提高美术修养的同
时,能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了解传统棒针、钩子编织原理,同时讲解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掌握其基本
技法,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于表现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特点和种类,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教学方式: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1、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操纵相结合,整班讲授、
教师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和装饰设计立意,以及的实际运用能力。

3、作业辅导、讨论、讲评与作品的分析、讨论相结合。

二、正文
第一章刺绣工艺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等,掌握刺绣的特点和种类,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

2、针法与制作。

了解多种针法和表现特征、掌握主要几种针法,熟悉运用到服装中。

重点:材料与特点、掌握熟悉针法
难点:绣线与面料的匹配、花色设计与服装的有机结合、针法图案于服饰面料的结合教学要点(知识点):
1. 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
2. 特点和种类
3、花色设计
4、多种刺绣针法
类别: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各类针法10种以上,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打子、结子、网绣、挑花、纳锦、穿珠针等
学时:25学时
第二章扎染工艺制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手工印染种类、国内外手工印染概况,熟悉手工印染的面料与染料的特点和性能,掌握扎染工具与材料基本针法制作工艺。

并能思考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重点:不同面料与各种染料的性能、扎染基本针法、制作工艺及其步骤、效果的呈现。

难点:扎染中不同针法对应不同效果的特点、染料的特性。

教学要点(知识点):
1、手工印染种类
2、国内外手工印染概况
3、手工印染概论
4、手工印染的面料与染料
5、扎染工具与材料基本针法制作工艺
学时:25学时
第三章手工编织技艺
教学要求:了解编织的发展、种类、工具、特点,掌握服装手工编织的基本技法、编织技法符号识别、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思考将传统编织物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重点:基本技法、编织技法符号识别
难点:编织技法的熟练与其在服装中的设计运用。

教学要点(知识点):
1、棒针与钩针的种类、工具、特点
2、编织的基本技法
3、编织技法符号识别
4、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学时:14学时
三、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专项练习、写生绘图等方法进行评估。

该课程成绩总分值为100分,由三部分构成:
第1部分为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该成绩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对学生平时各阶段作业分别进行评分,并以其和除以阶段作业次数,所得分数为课程的平时作业成绩。

其中阶段作业次数不应少于2次。

第2部分为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该成绩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程最后阶段的作业所进行的评分。

第3部分为学习状态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学习状态、学习进步幅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四、课程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实际操作性课程,共有40节操作课,教师应准备教学范例、示范、多媒体资料、集体讲解加个别辅导;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准备专业教室、工作室,制作用具、器具(电炉、染锅、染料等),及多媒体教室等。

学生按上课老师要求准备课程所需工具与材料。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扎染艺术设计教材》杨建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1、《工艺制作实践》余乐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创意手工染》[美]凯特着陈英译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3、《时尚刺绣》良品编着成都时代出版社
4、《经典刺绣针法与花样》张淑艳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利用线头编织》崔希怡编着青岛出版社 2008年
执笔人:倩
审核人:
批准人:
2011年 6月 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