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历程;2.掌握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2.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2.理解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是:1.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等。
六、教学过程1.开始自我介绍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相互介绍,为课堂气氛热络起来。
2.导入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史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来了解古代手工业。
3.讲授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主要产业。
同时,介绍古代手工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激发学生对古代手工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包括手工业的历史背景、主要产业、技术、商业等方面,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5.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练习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结束语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学习和探索。
七、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3.教师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料1.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材;2.古代手工业发展史相关图片和视频;3.课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工具。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评价古代手工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设计历史小论文,让学生撰写自己的学习感悟,如:“我眼中的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系列古代手工业制品,如陶瓷、丝绸、青铜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精美的艺术品。
2.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认识手工业技术革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手工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手工业的魅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手工业制品的图片,如陶瓷、丝绸、青铜器等,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探究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古代手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请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及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手工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性。
4.阅读拓展资料,如《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史》、《中国手工艺文化》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PPT展示要求图文并茂;
3.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课前,请同学们按时提交。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引导,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手工业的技术细节、发展背景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手工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4.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手工艺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手工艺的魅力;
(2)开展手工艺制作实践活动,如陶艺、织布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古代手工业的理解;
(3)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将古代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案

第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案第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大体史实,并深切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的大体特点;结合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育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明白得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散布,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看能力。
(2)进程与方式:学生能够依照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看所得,进行斗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讨。
并尝试运用观观点、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式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试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长、成绩辉煌。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咱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酷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的大体史实。
难点:明白得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的大体特点。
三、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大体史实,熟悉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点。
四、教学进程:自主学习、结合文,依照以下表格归纳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进展的状况。
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西周晚期两汉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明清时期二、结合文,依照以下表格归纳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进展的状况。
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进展的状况春秋战国民营手工业的进展受到鼓舞秦汉时期进展专门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两宋以后元朝时期明中叶后合作探讨、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的手工业三者有什么异同?经营形态治理方式流通方式性质和地位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二、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缘故是什么?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展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举例说明。
4、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尽管成绩突出,却未致使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
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缘故。
五、知识检测(XX•潍坊二模)最近几年某地发觉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行业,如陶瓷业、纺织业或冶铸业;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制作PPT等;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
3.引导学生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汲取启示,认识到创新、勤劳、智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历史,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手工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古代手工业者,你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了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手工业进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业要求: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技术特点和影响;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古代手工艺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必修2第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重点讲解】简要分析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及其重大成果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古代手工业是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的独立生产部门。
农业、手工业生产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和原始农业一样,我国的原始手工业生产也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的。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以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一、技术高超的冶金业.冶铜技术:我国的青铜铸造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冶铁与炼铁的技术整体情况:中国使用铁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
战国时期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冶铁与炼铁技术发展的主要史实:战国后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当时人们发明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西汉时期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原料,发明并推广了淬火技术和低温炼钢技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我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魏晋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陶器,这是制瓷业的起源。
商代工匠们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提高烧成的温度和施釉技术,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
东汉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早期生产出的是青瓷,后来又生产出了白瓷;唐朝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常著名,还出现了闻名于世界的唐三彩;两宋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名窑,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教案标题: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古代手工业进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手工业的定义和分类;2. 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3. 古代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2. 探讨古代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古代手工业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古代手工业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讲解古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古代手工业的定义和分类;2. 解释不同类型的古代手工业,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探讨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进行头脑风暴;2. 汇总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劳动技术的改进、社会需求的变化等。
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古代手工业进行研究;2. 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1. 总结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原因;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就现代手工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影响的短文;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了解现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的内容和思路。
拓展活动:1. 组织参观当地的手工业工坊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2. 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体验古代手工业的技艺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课分三小目描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讲述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目“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阐述了作为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手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概述了我国古代瓷器、丝绸远销国外的概况。
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材料,对一些主要手工业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能加深学生对手工业品的形象认识。
在教学中,要以一些图片为突破口,形象而又生动地向学生描述古代手工业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涉及手工业部门较多,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势利导,从学生感兴趣的陶瓷、丝织品着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手工业成就,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陶瓷、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图1 图2 图3 图片简介:图1,铜爵(夏代),高22.5厘米,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2,唐朝时期秘色瓷碗,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高7.1厘米、口径25厘米。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教舍利。
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
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
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
图3,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这件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长195厘米,重仅48克。
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推进新课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这一目。
(板书)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问题情境1:什么是手工业?师生互动: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问题情境2:请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师生互动: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
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点明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问题情境3:请概述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多媒体课件展示精美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重近34.5千克,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群的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证明从距今3000年前,这里已具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
神秘而奇特的巴蜀青铜器,充分展现了巴蜀古代文明的顶尖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星堆自此蜚声海内外,并于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条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如:《央视一国宝档案四羊方尊》(上、中、下)自主学习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自主学习3:炼钢技术两汉: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
有条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如:《央视一国宝档案越王勾践剑》(上、下)总结:中国很早就掌握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夏朝已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工冶铁最早并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在春秋时期我国也已开始了人工冶铁和使用铁器。
战国时铁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更使中国的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问题情境4:请概述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l: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多媒体课件展示:陶尊(图1),瓷器的前身,表面有印花图案太棕黄色玻璃釉,造于商朝中期,河南郑州出土,高28.2厘米。
西周原始瓷豆(图2),高6.1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7.5厘米。
萧山长河(今属杭州市滨江区)塘子堰出土。
图1 图2自主学习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多媒体课件展示:东汉早期的青瓷(图3),有两个层釉,釉色温润,非常难得的是保存完好。
浙江是青瓷的摇篮,东汉时瓷器刚发明出,这件器物可以说是最早的国瓷器之一。
图3 图4自主学习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齐双系罐(图4),直口,圆腹,饼形足。
高13.4厘米,上口和底径均为6.3厘米。
自主学习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多媒体课件展示:秘色八棱净水瓶(图5),21.7×2.3厘米,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
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
“官”字款五尖瓣白瓷盘(图6),1985年西安市北郊火烧壁出土。
口径13.5厘米,高3.4厘米。
盘口为五尖瓣花形,胎白质细,釉色洁白莹润,造型精巧,足底刻有“官”字款。
是唐朝定窑产品。
图5 图6自主学习5: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图7 图8多媒体课件展示:汝窑出戟尊(图7),14×11.5厘米。
器形古朴稚拙。
釉质光润平滑,开鱼仔纹片。
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
“奉化”楷书刻款残。
宋代定窑孩儿枕(图8),此枕为一卧姿男童,他双臂环抱,伏卧在木榻上,头侧垫在左臂上,右手拿个绣球,双脚交叉跷起,一副天真顽皮的神态。
胖胖的圆脸,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长袍,外穿坎肩,下着长裤。
衣纹线条和衣着、木榻上的刻花装饰简洁流畅。
定窑瓷器“象牙白”的色调和质感,给人以自然恬静、高洁的艺术感染力。
自主学习6: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花八仙纹盖罐(图9),明宣德年间制造,高41厘米。
青花珐琅黄地轧道绿彩三多纹牡耳尊(图10),清乾隆年间制造,高35.3厘米,器形奇特,色彩鲜明。
上有“许人出品”四字二行篆书款。
图9 图10过程小结:我国制瓷业的历史发展说明,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制瓷工业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
问题情境5:请概述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变化。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项目朝代发展丝织技术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提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锻自主学习1:(1)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3)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西汉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自主学习2: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彩鸟斜纹纬锦(右图),以团形瓣窠作环,内置立鸟,站于联珠台上,颈上和翅上都饰有联珠授带,鸟嘴也衔有联珠授带,织物的背后还有纬线作背浮。
自主学习3:宋朝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自主学习4: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多媒体课件展示:穿枝花纹金宝地(清中期),体现了绚丽辉煌的艺术特色。
过程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后来,丝织业不断发展,西周的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丝织品不仅产量高,质量也好。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开始大量外销,长盛不衰,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设有官商,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
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以妆花缎最为精美,清中期以后又从中发展出“金宝地”的新品种,辉煌富丽。
过渡: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了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民间手工业的状况如何。
(板书)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这一目。
问题情境6:请概述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其发展过程如何?自主学习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自主学习2: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恢复和发展——隋唐产量增多——元朝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过程小结:由此可知从经营形态上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问题情境7: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之间有何不同?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问题情境8: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详见活动设计栏目)(板书)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这一目。
问题情境9: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师生互动: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