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课件(共32张PPT)

【例证1】读“太阳辐射与大气和地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38)
(1)图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___散__射___作用,它使太阳辐射 向_四__面__八_方__(方向)散开。日出前 天已亮、日落后天不黑就是这种 作用的结果。 (2)图中B表示__反__射____作用, 受该作用影响,白天阴天时气温 比晴天___低_____。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 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提问:这两首诗词都共同反应了一个现象,是什么现象?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全优课堂》P37)
A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
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
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为每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性?(选择特性)
上层大气吸收紫外光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可见
红外光
光能够透过大气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 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 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 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 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 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 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 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 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 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 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 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 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课件(共22张PPT)

大 气
射向宇宙空 间
② 大 气 吸
吸
逆
收
收
辐
射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上界
【规律总结1】
• 1.热量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2.分析思路
对太阳削弱作
天气 影响 用_______
到达地面的辐射______密度
海拔
知识梳理三: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一般纬度越低,地面辐射越 强 ,纬度越高,地面辐射
越 弱。
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越高,地面吸收越弱,地面增温越少,故地面
辐射越 弱 。 3、天气因素:晴天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
强
,阴雨天反之。
探究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①射
地
面
大 气
③辐 射
2、反射:无选择性。一般来说,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强
。
3、散射:有选择性。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较短的蓝紫色光容易被散射。
白天气温晴天 高于 阴天,原因:削弱作用中的____反__射___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原因:削弱作用中的___散__射____作用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天气
• 1.热量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2.答题思路
对太阳削弱作
天气 影响 用_______
到达地面的辐射________,气温_______
海拔或 空气密度
大气逆辐射 _______
保温作用_____,气温___,
一般来说白天用到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晚上用 到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空 间
② 大 气 吸
吸
逆
收
收
辐
射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上界
【规律总结1】
• 1.热量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2.分析思路
对太阳削弱作
天气 影响 用_______
到达地面的辐射______密度
海拔
知识梳理三: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一般纬度越低,地面辐射越 强 ,纬度越高,地面辐射
越 弱。
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越高,地面吸收越弱,地面增温越少,故地面
辐射越 弱 。 3、天气因素:晴天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
强
,阴雨天反之。
探究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①射
地
面
大 气
③辐 射
2、反射:无选择性。一般来说,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强
。
3、散射:有选择性。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较短的蓝紫色光容易被散射。
白天气温晴天 高于 阴天,原因:削弱作用中的____反__射___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原因:削弱作用中的___散__射____作用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天气
• 1.热量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2.答题思路
对太阳削弱作
天气 影响 用_______
到达地面的辐射________,气温_______
海拔或 空气密度
大气逆辐射 _______
保温作用_____,气温___,
一般来说白天用到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晚上用 到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的 光都被反射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 最易被散射
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1.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尤其是雨过天晴后 天空呈蔚蓝色,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 大的质点,虽然也被散射,但这 种散射是没有选择性的,即辐射 的各种波长都同样被散射。如空 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 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 使天空呈灰白色。有时为了区别 有选择性的散射和没有选择性的 散射,将前者称为散射,后者称 为漫散射。
作用 参与作用的 形式 大气成分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高层大气
(km)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温度oC
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km)
50
12
对流层
0
温度oC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特点写到43页)
(1)概况:平均高度12千米;集中了整个大气 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
杂质。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
(2)特点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
•气温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高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布
后升高
高度 (km)
气温
先降低
50
高层大气
12
0
温度oC
3.高层大气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优质课件)(共23张PPT)

1.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 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 只有百分之四十七,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吗?
2.为什么说臭氧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
3.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 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为什么阳光 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11,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地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的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 2、为什么大气直 0.175微米的紫外线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小 大气对太阳辐射
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中能量最强的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
4、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 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5、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 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大气吸收 辐大
射气 逆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 活动六:问题探讨
• 1.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哪些大气成分相关? •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作用是什么? • 3.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辐大
吸
射气
收
逆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补偿地面热量 “大地暖大气”
射
光可 见
大气辐射——大气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大气之外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大 气辐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大气气 辐增射温 红外线
地面吸收增温
地 面地面增 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有多个 方向, 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
为大气逆辐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阳 的同时,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大气释放能
短 量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
波
辐
大气上界
射
可 见 光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地 面地面增 温
“太阳暖大地”
• 活动五:问题讨论
• 1.比较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差异; • 2.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作用的有何
不同?
太 阳 短 波 辐
射
光可 见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 红外线 碳大量吸收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地图册 P. 21 太阳辐射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教材P. 12 旧知识回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优质课件(共42张PPT)

1、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高层大气
(km)
电离层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50℃
0℃
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温度oC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随高度增加先减后增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0.4 微米 0.76微米
紫蓝青绿黄橙赤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2日星期 一2021/8/22021/8/22021/8/2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22021/8/2August 2, 2021
•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 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根据本节课内容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
人造烟雾,增强了大气中
的 CO2 、 水 汽 、 尘 埃 , 吸 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 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 增强,减少热量损失, 起到防霜冻的作用。
• 4.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质量好与太阳辐射强和日较差大密切相关与此 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字母表示短波辐射的是( A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 C )A.① B.② C.③ D.④
• 9.右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日温差)最大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水
冷水
说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讲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2.大气水平运动的直 接原因是什么?
画 等压面的弯曲变化情况
思考:等压面弯曲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练一练
(1)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_____;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_____。 (2)3、5两点,_____点气压高,_____点气压低。 (3)A、B两点,_____点气流上升,_____点气流 下沉。 (4)用“ →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5)A、B、3、5四点的气压值排序为_____。 (6)A、B两点,_____点受热,_____点冷却。
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目
2.通过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去推理,归纳地理规律
标
3.通过绘图,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从而学会读图
4.通过对热力环流相关案例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地理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1】
小组思考:
找出下面两幅图中的 一个不同点,并说说 哪幅图是真实的情景? 理由是什么?
1、海陆风
热
冷热 海风
陆风 冷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2】
小组思考:
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夜 雨量较多,占总雨量
的60% ~70%?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2、山谷风
①
增温快 (热源)
②
③
④
增温慢 (冷源) 增温快 降温快
(热源) (冷源)
⑤
降温慢 (热源)
⑥
降温快 (冷源)
谷风
山风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3】
小组思考:
•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什么? 1.在市中心和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吗?如果有,请画出热力 环流图。
3、城市风
上升 气流
城市风
C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环保局长,计划在A、B、C处建大 型火力发电厂和绿化带,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思考应 如何选址?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看实验
讲过程
用原理
说过程
画等压面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及其应用
(四)作业布置
作业1 《一线精炼》基础题1-6 作业2 《一线精炼》提升题7-10
板书设计
Thank You!
教学重点
重
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
难
决实际问题
点
教学难点
等压面的分析判读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用计诱司 马懿入上方谷……
思考:这场雨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看 热力环流实验思考: 1.观察烟雾在玻璃 缸内是如何飘动 的? 2.由实验可以得出 什么样的结论?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
教 材
地位作用
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 第3节
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内容 的人文价值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懂得运用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
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
1.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交流,培养学生与
冷水
说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讲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2.大气水平运动的直 接原因是什么?
画 等压面的弯曲变化情况
思考:等压面弯曲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练一练
(1)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_____;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_____。 (2)3、5两点,_____点气压高,_____点气压低。 (3)A、B两点,_____点气流上升,_____点气流 下沉。 (4)用“ →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5)A、B、3、5四点的气压值排序为_____。 (6)A、B两点,_____点受热,_____点冷却。
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目
2.通过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去推理,归纳地理规律
标
3.通过绘图,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从而学会读图
4.通过对热力环流相关案例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地理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1】
小组思考:
找出下面两幅图中的 一个不同点,并说说 哪幅图是真实的情景? 理由是什么?
1、海陆风
热
冷热 海风
陆风 冷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2】
小组思考:
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夜 雨量较多,占总雨量
的60% ~70%?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2、山谷风
①
增温快 (热源)
②
③
④
增温慢 (冷源) 增温快 降温快
(热源) (冷源)
⑤
降温慢 (热源)
⑥
降温快 (冷源)
谷风
山风
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探究3】
小组思考:
•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什么? 1.在市中心和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吗?如果有,请画出热力 环流图。
3、城市风
上升 气流
城市风
C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环保局长,计划在A、B、C处建大 型火力发电厂和绿化带,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思考应 如何选址?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看实验
讲过程
用原理
说过程
画等压面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及其应用
(四)作业布置
作业1 《一线精炼》基础题1-6 作业2 《一线精炼》提升题7-10
板书设计
Thank You!
教学重点
重
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
难
决实际问题
点
教学难点
等压面的分析判读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用计诱司 马懿入上方谷……
思考:这场雨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看 热力环流实验思考: 1.观察烟雾在玻璃 缸内是如何飘动 的? 2.由实验可以得出 什么样的结论?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
教 材
地位作用
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 第3节
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内容 的人文价值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懂得运用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
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
1.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交流,培养学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