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课件34张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课件34张

思考:1)干(g旱ān(ghāànnh) àn)的
成因?
地处亚欧 位置 西北 地形
大陆腹地
地区
高原广布,山脉和 盆地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到达
干旱
山脉、高原阻 隔水汽进入
Hale Waihona Puke 第六页,共35页。西北组图
荒漠
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西 年降水量50mm以下 ←
200 mm以下 ← 400 mm以下东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荒漠化的原因(以西北地区为例)
潜在
(qián
zài)
干旱

(gānhàn) 然
环境
(zì
气候异常 rá
n)

创造条件 素
加剧加速
人 为
荒漠化 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人口 能源
经济
生态 科技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 决定 中不注意环保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要点突破(tūpò):荒漠化的防治
思考:
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qiánzài)危胁,那么
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了荒漠化的发气生候?异常(降水)
加剧
温带(wēndài)
气候大(陆qì性hòu)
气候
少雨 出现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

环境失衡


多雨
抑制
第九页,共35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小结 (xiǎ ojié)
1、干旱环境——潜在威胁(wēixié)
——以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页,共35页。
新课导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 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气 候 变 异 等 自 然 条 件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分散土 地退化 过 程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三、 荒漠 化的 人为 因素
(决定 性因 素)
形成荒漠 化的人为 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利用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的主要表现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荒 漠 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 ②风力较强,风蚀作用显著; ③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 ④降水集中,夏季水蚀明显。 (2)人为原因: ①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三过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一不当)。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汇总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汇总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 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气候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3. 西北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1)大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水:水资源短缺,河流稀疏。

(3)地形:多高山、高原、盆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

(4)植被:稀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

(5)土壤: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4. 以以西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5. 西北地区绿洲主要分布在。

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6.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当;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不当;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5)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7. 西北荒漠化的对策有(1)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工程。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8.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有(1)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

9. 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其自然原因是(1)地形:低洼,排水不畅。

(2)水:地下水位高。

(3)大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在华北,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强,且多大风)10. 土地盐碱化的对策(1)水利改良:灌溉、排水。

(2)农业改良:改善耕作、平整土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本质:土地退化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
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地 被面 遭裸 破露 坏
200mm以下 ——干旱区
秦岭—淮河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d.植被类型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降水少
以下200mm以上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小 沙漠、戈壁 干旱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1、区域特征
区域自 然特征
存在 问题
产生 原因
解决 措施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
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五、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PPT课件

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PPT课件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 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19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东南亚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 纬度地带性规律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⑴ 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10
活动P20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 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处于热带沙 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干旱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2)气候:年降水量不足 500毫米,且集中在夏季,全 年高温,蒸发量大 (3)地表植被稀少,地表土 质疏松
2.雨林一但被毁,地表养分将因强烈淋洗迅速被地 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 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11
2)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 的环境影响
传统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济规模小、季
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而商业性定居牧
业从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
经营模式,增加操场的压力,结果导致草场退化甚
至毁灭
12
(3)人口的激增,对 粮食需求的增加,迫 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 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 推进,导致草地变旱 地,原有的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荒漠化的 发生和发展。

内蒙古高原
4
(3)、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 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位 西北 地 置 地区 形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三二第章第一节.ppt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三二第章第一节.ppt
人 为 因 素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活动不当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平地沙质沉 荒 物质基础 积物覆盖深 Evaluation only. 漠 厚 荒漠化 ted 化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猪毛菜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干刺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A)
Evaluation only.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 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西 部 东 部 Evaluation only.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 贺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地形 高 Profile 原 5.2 内陆盆地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特征 新疆常被描述为“三 辽阔坦荡 山夹两盆” 山 地形 准噶尔盆地、天山、 内蒙古高原 区 塔里木盆地
能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分类以及分布地区 2、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3、了解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4、理解并掌握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荒漠化的概念
(分布、成因、表现)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 润区
人类过度 林地退化
D 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1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2
3
4
5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气候异常(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常年受副高、信风带影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散土
变 异 等 自 然 条
发 展 创过 造程 条 件
地退化
最终连接
过 程
荒漠般景观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过度樵采
为了增
加收入
人口激增
燃料需 求多
无节制采 掘药材发 菜
严重破 坏草场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 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
A 产生的原因是(

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地对水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活动不当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自然因素
荒 漠 化
地理位置 物质基础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二、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
东、西部地形差异大
西部
东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 贺 内陆盆地
高原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特征 新疆常被描述为“三
辽阔坦荡
山夹两盆”
地形 区
准噶尔盆地、天山、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 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 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胡杨
沙拐枣
猪毛菜
干刺
A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使了植怎被生样长的衰变退化,?导为致荒什漠么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破坏植被,加速了1% 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
地丧失了生水资产源当利力用不。
10%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32%
27%
过度放牧 30%
人 为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地区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
思考 讨论:
判断天山中 部降水量最 多的位置在 南坡还是北 坡?大约海 拔在多少米? 为什么会在 天山的这一 侧降水偏多?
思考 讨论:
判断天山中 部降水量最 多的位置在 南坡还是北 坡?大约海 拔在多少米? 为什么会在 天山的这一 侧降水偏多?
谢谢!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原因有哪些?
与撒哈拉沙漠自然原因 的区别?
干旱的气候(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 被稀少,大风日数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 季节)
气候变异等自 然因素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分布 原因
土地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西北内陆的 干旱、半干 旱地区
云贵高原地 华北平原地


1、不合理的
1、土层较薄; 灌溉方式;
2、植被破坏 2、春季气温
严重;
回升快、蒸
3、降水量大, 发量大
冲刷作用强; 3、雨季未到
3、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