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其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污水的流量、水质等参数的计算,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2.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污水的流量。

污水的流量可以按照预测流量和实测流量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预测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预测流量 = 人口数×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实测流量的计算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以获取真实的污水流量数据。

实测流量常常用于已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项目中。

3. 污水水质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污水的水质。

污水的水质由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氨氮、总磷等。

根据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所需达到的排放标准,从而计算出污水的水质要求。

4. 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案。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预处理、沉砂预处理和调节池等。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混凝和絮凝等。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等。

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组合。

5.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根据污水处理方案,可以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道、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道等。

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要考虑设备尺寸、流程布置、操作和维护等因素,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6.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污水流量和水质的计算,确定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计算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以上为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污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采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设计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或者立方米/天(m³/d)。

污水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流量 = 污水产生量 ×污水系数其中,污水产生量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污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小时或者立方米/天;污水系数是根据不同的污水来源和使用方式进行估算的系数,普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

2. 污水水质参数计算公式污水水质参数是指污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或者浓度,常用来评估污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常见的污水水质参数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TSS)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COD = 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 × COD浓度BOD = 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 × BOD浓度TSS = 污水中悬浮物的质量 × TSS浓度其中,有机物的质量指单位时间内污水中有机物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千克/小时(kg/h)或者千克/天(kg/d);COD浓度、BOD浓度和TSS浓度分别指单位体积污水中COD、BOD和TSS的质量,常用单位为毫克/升(mg/L)或者克/立方米(g/m³)。

3. 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计算公式在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流量和水质参数,计算出设备的尺寸、处理能力和运行参数。

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曝气池、生物滤池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计算公式:沉淀池面积 = 污水流量 / 沉淀池停留时间曝气池体积 = 污水流量 ×曝气池停留时间生物滤池面积 = 污水流量 / 生物滤池负荷其中,沉淀池面积指沉淀池的水平截面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m²);曝气池体积指曝气池的容积,常用单位为立方米(m³);生物滤池面积指生物滤池的水平截面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m²);沉淀池停留时间、曝气池停留时间和生物滤池负荷是根据处理效果和设备性能要求确定的参数,常用单位为小时(h)。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公式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生化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是生化处理工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出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污泥产量(kg/d)= Q × (So - Se) × Y × 1.42 / 1000,其中Q为进水流量(m³/d),So为进水中有机物浓度(mg/L),Se为出水中有机物浓度(mg/L),Y为污泥产率(kg MLSS/kg BOD5),1.42为转换系数,1000为单位换算。

2. 污泥浓度计算公式污泥浓度是污水处理工艺中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影响处理效果和处理设备的运行。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污泥浓度(mg/L)= MLSS / V,其中MLSS为污泥浓度(mg/L),V为污泥体积(m³)。

二、物理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沉淀池是常见的物理处理工艺,它可以通过重力沉淀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公式包括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浓度的计算公式。

其中,HRT(小时)= V / Q,V为沉淀池体积(m³),Q为进水流量(m³/h);污泥浓度(mg/L)= (Q × So) / (V × HRT),其中So为进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2. 空气浮选池设计计算公式空气浮选池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工艺,它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分离。

空气浮选池的设计计算公式包括气泡升降速度和气泡生成量的计算公式。

其中,气泡升降速度(m/s)= (Qg / A) / (1 + 0.5 × H),Qg为气体流量(m³/h),A为浮选池横截面积(m²),H为浮选池高度(m);气泡生成量(m³/h)= Qg ×3600 / V,V为浮选池体积(m³)。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1.污水流量计算公式:
污水流量=污水产生量×日用水率
污水产生量=人均产污量×人口数+工业废水排放量
2.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COD负荷=污水流量×COD浓度
BOD负荷=污水流量×BOD浓度
TP负荷=污水流量×TP浓度
TN负荷=污水流量×TN浓度
3.池体尺寸计算公式:
曝气池尺寸=曝气池容积/曝气通量
沉淀池尺寸=沉淀池容积/停留时间
活性污泥池尺寸=活性污泥池容积/深度
4.沉淀速度计算公式:
沉淀速度=比表面积×重力加速度×其中一种颗粒物的密度/动力粘度×浓缩度
5.曝气负荷计算公式:
曝气负荷=曝气量/曝气池有效体积
曝气量=溶氧量/溶解氧传质系数
以上仅为污水处理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技术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一、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概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是指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进行设计计算,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二、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体积。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污水流量(Q)= 污水排放浓度(C) ×排放流量(V)2. 污水COD(化学需氧量)计算公式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

常用的COD计算公式如下:C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3. 污水BOD(生物需氧量)计算公式BOD是指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所需的氧量。

BOD计算公式如下:BOD =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C) ×污水流量(Q)4. 污水SS(悬浮物)计算公式SS是指污水中悬浮物的总量。

常用的SS计算公式如下:SS = 污水中悬浮物浓度(C) ×污水流量(Q)5. 污水氨氮计算公式氨氮是指污水中氨和铵离子的总量。

常用的氨氮计算公式如下:氨氮 = 污水中氨氮浓度(C) ×污水流量(Q)6. 污水总磷计算公式总磷是指污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量。

常用的总磷计算公式如下:总磷 = 污水中总磷浓度(C) ×污水流量(Q)7. 污水总氮计算公式总氮是指污水中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

常用的总氮计算公式如下:总氮 = 污水中总氮浓度(C) ×污水流量(Q)8. 污水pH值计算公式pH值是指污水中酸碱度的浓度指标。

常用的pH值计算公式如下:pH值 = -log10(H+浓度)9. 污泥产量计算公式污泥产量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量。

常用的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量 = 污水中可沉淀物浓度(C) ×污水流量(Q)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和采集污水样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或者转化的过程,以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循环利用的要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计算来确定处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废水体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 = 污水排放浓度 ×污水排放流量其中,污水排放浓度是指污水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污水排放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的废水体积。

2. 污水处理效率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率是指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染物去除的能力。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水处理效率 =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进水浓度 × 100%其中,进水浓度是指污水进入处理设备时污染物的浓度,出水浓度是指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3.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生量 = 污水流量 ×污泥产生系数其中,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废水体积,污泥产生系数是指单位污水体积产生的污泥量。

4. 曝气量计算公式曝气是污水处理中一种常用的气体供氧方式,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提供氧气以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降解。

曝气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曝气量 = 曝气器深度 ×曝气器长度 ×曝气器宽度 ×曝气器通气量其中,曝气器深度是指曝气器的水深,曝气器长度和宽度是指曝气器的尺寸,曝气器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入曝气器的空气量。

5. 混合液回流比计算公式混合液回流比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进水池的混合液量与进水量的比值。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混合液回流比 = 混合液回流量 / 进水量其中,混合液回流量是指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进水池的混合液量,进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处理设备的污水体积。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确定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以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处理。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计算公式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污水流量计算公式1.1 平均日流量计算平均日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Q = Qp / T其中,Qp为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T为单位时间(通常为24小时)。

1.2 最大日流量计算最大日流量(Qmax)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Qmax = Qpmax / T其中,Qpmax为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流量。

1.3 峰值流量计算峰值流量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浮现的流量峰值。

计算公式如下:Qpeak = Qppeak / T其中,Qppeak为某个时间段内的最大流量。

二、污水污染物负荷计算公式2.1 化学需氧量(COD)负荷计算化学需氧量(COD)是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能力的度量。

计算公式如下:COD负荷 = Q × COD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COD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COD含量。

2.2 生化需氧量(BOD)负荷计算生化需氧量(BOD)是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的能力的度量。

计算公式如下:BOD负荷 = Q × BOD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BOD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BOD含量。

2.3 总氮负荷计算总氮是污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计算公式如下:总氮负荷 = Q × TN浓度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TN浓度为单位体积内的总氮含量。

三、曝气池设计计算公式3.1 曝气量计算曝气量是曝气池中供氧的量,计算公式如下:曝气量 = Q × DO需求量 / DO浓度差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DO需求量为污水中微生物对氧的需求量,DO 浓度差为曝气先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差值。

3.2 曝气池体积计算曝气池体积的计算公式如下:曝气池体积 = Q × HRT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流量,HRT为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一、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示例等。

二、设计原则1. 污水处理的设计应遵循“源头控制、分级处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2. 设计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排放标准确定适当的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 设计应考虑工艺的可行性、经济性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和设备。

三、计算方法1.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处理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污水的流量。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污水流量 = 日均污水排放量 / 24小时2. 污水水质计算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排放标准,需要计算污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物(TSS)等。

可以通过取样分析或者使用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污水处理工艺计算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流量,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根据不同的工艺,可以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如沉淀池的尺寸计算、曝气池的通气量计算等。

4. 污泥处理计算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可以根据污泥的产量和性质,计算出适当的污泥处理设备和处理能力。

四、示例假设某工业园区的废水日均排放量为1000立方米,要求COD浓度不超过100mg/L,BOD浓度不超过50mg/L,TSS浓度不超过30mg/L。

根据上述要求,可以进行以下设计计算:1.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流量 = 1000立方米 / 24小时 = 41.67立方米/小时2. 污水水质计算根据取样分析结果,COD浓度为80mg/L,BOD浓度为40mg/L,TSS浓度为20mg/L。

3. 污水处理工艺计算根据上述水质和流量,可以选择生物处理工艺。

根据设计经验,确定曝气池的通气量为每小时100立方米。

4. 污泥处理计算根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和性质,确定适当的污泥处理设备和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第一节 格栅。

1.1 设计说明栅条的断面主要根据过栅流速确定,过栅流速一般为0.6~1.0m/s ,槽内流速0.5m/s 左右。

如果流速过大,不仅过栅水头损失增加,还可能将已截留在栅上的栅渣冲过格栅,如果流速过小,栅槽内将发生沉淀。

此外,在选择格栅断面尺寸时,应注意设计过流能力只为格栅生产厂商提供的最大过流能力的80%,以留有余地。

格栅栅条间隙拟定为25.00mm 。

1.2 设计流量:a.日平均流量Q d =45000m 3/d ≈1875m 3/h=0.52m 3/s=520L/sK z 取1.4b. 最大日流量Q max =K z ·Q d =1.4×1875m 3/h=2625m 3/h=0.73m 3/s1.3 设计参数:栅条净间隙为b=25.0mm 栅前流速ν1=0.7m/s过栅流速0.6m/s 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δ=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1.4 设计计算:1.4.1 确定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21νB Q =计算得: m QB 66.07.0153.0221=⨯==ν m B h 33.021== 所以栅前槽宽约0.66m 。

栅前水深h ≈0.33m1.4.2 格栅计算说明: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α—格栅倾角,度(°);h —栅前水深,m ; ν—污水的过栅流速,m/s 。

栅条间隙数(n )为 ehv Q n αsin max ==)(306.03.0025.060sin 153.0条=⨯⨯︒⨯ 栅槽有效宽度(B )设计采用ø10圆钢为栅条,即S =0.01m 。

30025.0)130(01.0)1(⨯+-⨯=+-=bn n S B =1.04(m)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202h K h ⨯=ανξsin 220g h =h 0—计算水头损失; g —重力加速度;K —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3;ξ—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圆形断面,3479.1⎪⎭⎫ ⎝⎛⨯=b s ξ)(025.060sin 81.926.0025.001.079.132342m h =︒⨯⨯⨯⎪⎭⎫ ⎝⎛⨯⨯= 所以:栅后槽总高度HH=h+h 1+h 2=0.33+0.3+0.025=0.655(m) (h 1—栅前渠超高,一般取0.3m ) 栅槽总长度L m B B L 52.020tan *266.004.1tan *2111=︒-=-=α m L L 26.0212== 11h h H +==0.3+0.33=0.63m H L L L 64.260tan 63.05.00.126.052.0tan 5.00.1121=++++=++++=α L 1—进水渠长,m ; L 2—栅槽与出水渠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B 1—进水渠宽,; α1—进水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取20°。

图一 格栅简图1.4.3 栅渣量计算对于栅条间距b=25.0mm 的中格栅,对于城市污水,每单位体积污水烂截污物为W 1=0.05m 3/103m 3,每日栅渣量为100064.18640005.0153.010********max ⨯⨯⨯=⨯⨯=z K W Q W =0.4m 3/d 拦截污物量大于0.3m 3/d ,宜采用机械清渣。

二、沉砂池采用平流式沉砂池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301L/s (按2010年算,设计1组,分为2格)设计流速:v=0.25m/s水力停留时间:t=30s2. 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25×30=7.5m(2)水流断面积:A=Q/v=0.301/0.25=1.204m 2(3)池总宽度:设计n=2格,每格宽取b=1.2m>0.6m ,池总宽B=2b=2.4m(4)有效水深:h 2=A/B=1.204/2.4=0.5m (介于0.25~1m 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 ,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354511126.0105.1232103.1102m K TX Q V =⨯⨯⨯⨯⨯== (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其中X 1:城市污水沉砂量3m 3/105m 3,K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1.5(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a 1=0.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 d =0.5m , 则沉砂斗上口宽:m a h a d 1.15.060tan 5.0260tan 21=+︒⨯=+︒= 沉砂斗容积:322211234.0)5.025.01.121.12(65.0)222(6m a aa a h V d =⨯+⨯⨯+⨯=++= (略大于V1=0.26m3,符合要求)(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m a L L 65.221.125.7222=⨯-=-= 则沉泥区高度为h 3=h d +0.06L 2 =0.5+0.06×2.65=0.659m池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 ,H=h 1+h 2+h 3=0.3+0.5+0.66=1.46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43.120tan 94.024.220tan 211=︒⨯-=︒-=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 3=L 1=1.43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 平均日=Q/K=301/1.5=200.7L/s则v min =Q 平均日/A=0.2007/1.204=0.17>0.15m/s ,符合要求(11)计算草图如下:进水图4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草图出水第三节 沉淀池3.1 采用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图四 沉淀池简图3.2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2;水力表面负荷q ’=1m 3/(m 2h);出水堰负荷1.7L/s ·m(146.88m 3/m ·d);沉淀时间T=2h ;。

为挂泥板高度,取;为缓冲层高度,取5m .0h 5m .0h 53污泥斗下半径r 2=1m ,上半径r 1=2m ;剩余污泥含水率P 1=99.2%3.2.1 设计计算:3.2.1.1 池表面积2104211042'm q Q A ≈== 3.2.1.2 单池面积2m 52121042n A ===单池A (取5302m ) 3.2.1.3 池直径 m 98.2514.35304A 4D ==单池⨯⋅=π(取530m ) 3.2.1.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 2)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m h 32=3.2.1.5 沉淀池部分有效容积322298.1591342614.34m h D V =⨯⨯=⋅=π 3.2.1.6 沉淀池坡底落差 (取池底坡度i=0.05)m r D i h 55.0222605.0214=⎪⎭⎫ ⎝⎛-⨯=⎪⎭⎫ ⎝⎛-⨯= 3.2.1.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 m m h h h H 0.40.45.05.035320≥=++=++= ),65.6426(0满足规定>==H D 3.2.1.8 污泥斗容积73m .1tg60)12(tg )r r (h 0216=⨯-=⋅-=α污泥斗高度()32222212161.7m 12)1122(373.114.33=+⨯+⨯⨯=++=r r r r h V π 池底可储存污泥的体积为:()32221124263.166)221313(38.014.34m r Rr R h V =+⨯+⨯⨯=++⨯=π 321179.33m166.637.12V V =+=+共可储存污泥体积为:3.2.1.9 沉淀池总高度 H=0.47+4+1.73=6.2m3.3 进水系统计算3.3.1 单池设计流量521m 3/h (0.145m 3/s )进水管设计流量:0.145×(1+R)=0.145×1.5=0.218m 3/s管径D 1=500mm ,s /1.11m D 40.218211=⨯=πv3.3.2 进水竖井进水井径采用1.2m ,出水口尺寸0.30×1.2m 2,共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出水口流速)/15.0(/101.062.130.0218.02s m s m v <≈⨯⨯=3.3.3 紊流筒计算 图六 进水竖井示意图筒中流速 )s /03m .0(,/02.0~03.03取s m v =紊流筒过流面积 2327.703.0218.0Q f m ===ν进紊流筒直径 m fD 314.327.7443≈⨯==π 3.4 出水部分设计3.4.1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集q =0.145 m 3/s3.4.2 环形集水槽设计采用单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

())为安全系数采用(其中==槽宽集5.1~2.1m 48.0145.04.19.0)(9.024.04.0k q k b ⨯⨯⋅⨯⨯=设槽中流速v=0.5m/s设计环形槽内水深为0.4m ,集水槽总高度为0.4+0.4(超高)=0.8m ,采用90°三角堰。

3.4.3 出水溢流堰的设计(采用出水三角堰90°)3.4.3.1 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 H 1=0.04m3.4.3.2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 1s m H q /0004733.004.0343.1343.1347.247.211=⨯==3.4.3.3三角堰个数n 1()个设计时取个单3074.3060004733.0145.0q 11===Q n 3.4.3.4三角堰中心距m b D n L L 358.030748.0236(14.3307)2(11=⨯-⨯=-==)π图七 溢流堰简图六、氧化沟1.设计参数拟用卡罗塞(Carrousel )氧化沟,去除BOD 5与COD 之外,还具备硝化和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使出水NH 3-N 低于排放标准。

氧化沟按2010年设计分2座,按最大日平均时流量设计,每座氧化沟设计流量为Q 1′=3.12106.24⨯⨯=10000m 3/d=115.8L/s 。

总污泥龄:20dMLSS=3600mg/L,MLVSS/MLSS=0.75 则MLSS=2700曝气池:DO =2mg/LNOD=4.6mgO 2/mgNH 3-N 氧化,可利用氧2.6mgO 2/NO 3—N 还原 α=0.9 β=0.98其他参数:a=0.6kgVSS/kgBOD 5 b=0.07d -1脱氮速率:q dn =0.0312kgNO 3-N/kgMLVSS ·dK 1=0.23d -1 Ko 2=1.3mg/L剩余碱度100mg/L(保持PH ≥7.2):所需碱度7.1mg 碱度/mgNH 3-N 氧化;产生碱度3.0mg 碱度/mgNO 3-N 还原硝化安全系数:2.5脱硝温度修正系数:1.082.设计计算(1)碱度平衡计算:1)设计的出水5BOD 为20 mg/L ,则出水中溶解性5BOD =20-0.7×20×1.42×(1-e -0.23×5)=6.4 mg/L2)采用污泥龄20d ,则日产泥量为:8.550)2005.01(1000)4.6190(100006.01=⨯+⨯-⨯⨯=+m r bt aQS kg/d 设其中有12.4%为氮,近似等于TKN 中用于合成部分为: 0.124⨯550.8=68.30 kg/d即:TKN 中有83.610000100030.68=⨯mg/L 用于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