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018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018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2018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医疗质量目标和方针:明确医疗机构的质量目标和方针,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计划。
2. 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医疗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各级领导、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并描述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过程管理:制定各种医疗服务过程的规范,包括接诊、诊断、治疗、手术、药物管理等各个环节,以确保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 人员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等管理流程,以确保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5. 设备设施管理:规定医疗设备和设施的购置、验收、维护和管理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6. 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包括事故报告、不良事件处理、医疗纠纷解决等,以及制定预防性措施,减少潜在的风险。
7. 质量评价和改进: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检查、外部审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以及针对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总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因此,实施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
【7A版】2018年度医疗质量管理PDCA项目实施方案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度医疗质量管理PDCA项目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衡量医院人员素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效果的主要指标。
一切工作都必须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出发,故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
但一直以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在持续改进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持续改进的效果,更无法对持续改进效果进行追踪及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院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故医院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PDCA项目活动。
特制定本方案。
一、PDCA项目开展的目的和意义1、为充分发挥医院各级人员的潜能和智慧、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参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献谋献策,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医院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传递,从而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及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我院创“三甲”工作稳步进行。
2、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是《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细则》中明确要求的。
其是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追踪及持续改进的有效评估方法。
细则中明确要求各科要提供具体案例。
因此,开展PDCA项目已刻不容缓。
3、各参加科室均应成立PDCA质控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协助科主任开展科内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小组成员学习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使医院上下管理融为一体、质管和谐,使质量管理活动由点到面,提升全体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PDCA项目参加科室各临床科室、儿保、妇保及医技科室(以下简称各科室)三、PDCA小组架构和工作职能为使各科室PDCA项目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让质量改进成为医院各级人员日常工作的常态,各科室均应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及本科医疗实际提出相应项目,并修订科内PDCA小组的管理架构,并规定其工作职能、制定管理办法,使PDCA小组日常开展活动有专门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保障。
(完整版)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2018版)

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准备(修订)—2018版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办2018年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编委会温贤秀胡秀英蒋运兰蒋文春张义辉肖静蓉陈先云陈晓霞何述萍张安琴宋锦平成翼娟李继平宁宁袁丽罗碧茹赵佛容黄敏李渠郑思琳胡定伟钟萍陈晓蓉李淑琴杨莉刘素蓉余元星李锐王玉琼廖常菊杨彬张润何琳何梅王琼莲刘丽黎林代琼马智群毛晓清陶莲德段燕李君慧唐佳玉童俊胡盛琳孙素萍萍曾素李晓莉陈颖朱建军目录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修订说明 (3)患者身份识别与沟通 (6)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6)完全用药管理质量 (8)评价标准 (8)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与管理质量标价标准 (10)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 (12)与管理质量 (12)输血管理质量 (14)评价标准 (14)住院患者导管护理管理 (16)质量评价标准 (16)住院患者约束管理质量 (18)评价标准 (18)抢救车管理质量 (20)评价标准 (20)特级护理质量标价标准 (22)一级护理质量标价标准 (2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28)标价标准 (28)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30)标价标准 (30)预防VAP护理管理 (32)质量标价标准 (32)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标价标准 (34)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标价标准 (36)围手术期管理质量 (38)评价标准(病区) (38)围手术期管理质量 (40)评价标准(手术室) (40)二、三级护理质量 (42)评价标准 (42)仪器设备管理质量 (44)评价标准 (44)手卫生管理质量 (46)评价标准 (46)护士长行政管理质量 (48)评价标准 (48)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质量 (50)评价标准 (50)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5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管理 (54)质量评价标准 (54)护理投诉管理质量 (56)评价标准 (56)不良事件管理质量 (57)评价标准 (57)病区环境管理 (58)质量评价标准 (58)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修订说明《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试行)-2014版》从下发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以来,得到大家的髙度认可,为全省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医疗质量管理一直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为了保证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规范的考核标准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医疗质量管理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进,这需要医疗机构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标准。
二、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1. 医疗服务质量考核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医疗技术水平、诊疗流程、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等。
该项考核可从医疗记录、医疗质量报告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2. 医院安全管理考核医院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工作。
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安全、药品安全、感染控制、急救能力等方面。
医院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
3. 患者投诉处理考核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合理投诉,解决患者的问题,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考核内容包括投诉处理流程、处理时效、满意度调查等。
4. 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考核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医院工作中的一种严重负面事件,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保证医疗事故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考核内容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事故调查流程、事故处理结果等。
5. 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考核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核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
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的实施步骤1. 制定考核标准和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以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考核标准和指标的制定应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二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量评价上报表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1.实验室所在机构性质?A 公立(继续第2题,跳过第3题)B 私立(跳过第2题,继续第3题)2.若选公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A 三甲综合B三甲专科 C 三乙综合 D 三乙专科 E 二甲综合 F 二甲专科G 二乙综合H 二乙专科I 二级以下医院J 其他3.若选私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A民营医院B独立实验室C体检中心D门诊部E其他4.实验室所在医院床位数?A 0-500B 501-1000C 1001-1500D 1501-2000E 2000以上5.实验室所在医院是否有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和HIS(医院信息系统)?A有LIS和HIS B有LIS,无HIS C无LIS,有HIS D无LIS和HISLIS系统厂商为:,该厂商联系人,联系电话HIS系统厂商为:6.实验室所在医院日均门诊量?()人次7.实验室建筑面积?m28.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值?万元9.医院年业务额?万元/年;实验室年业务额?万元/年10.本实验室目前为止已开展检验项目总数(不包括外送)项其中: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项手工检测项目数?项各专业检验项目数:临检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生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免疫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微生物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基因扩增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其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本实验室外送项目项11.科室人员组成实验室负责人:性别年龄学位学历职称已任职时间年实验室总人数二、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您实验室LIS是否纳入质量指标相关数据采集与统计:□是□否注意事项:如您实验室无某条目项目数据,请填写“未统计”,如数据为0,请填写数字“0”1. 月度指标2.年度指标(仅用于第1次调查)(六)本年度因分析设备故障导致检验报告延迟的次数:次三、2018年新增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选填项)1. 月度指标2. 年度指标(仅用于第1次调查)。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总体目标1.本指标旨在评估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临床检验服务质量,减少诊疗错误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
2.目标对象为省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华西实验室综合性领域医疗机构等。
二、检验质控目标1.全国资格考试1.要求所有检验科室在全国资格考试中参加合格率不低于80%。
2.要求所有检验科室的质控人员参加全国资格考试。
2.内控质控项目1.丙种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日常质控、应急质控、质量评价,按时完成。
2.甲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日常质控、应急质控、质量评价,按时完成。
3.尿常规:日常质控、应急质控、质量评价,按时完成。
4.血常规:日常质控、应急质控、质量评价,按时完成。
三、检验质量管理1.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所有参检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采集。
2.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求实验室质控人员应持续跟踪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并及时发现与处理质量异常结果。
四、检验质量评价1.严格按照评价方案,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2.评估结果将作为医疗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依据,对不达标的医疗机构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结语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依据,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指标的发布是对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全面评估,旨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提高临床检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通用版)》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通用版)》试用稿目录《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通用版)》 (3)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3)二、细则的项目分类 (4)(一)标准适用范围 (4)(二)医院管理统计指标 (4)(三)可选项目 (5)(四)项目条款分布 (5)三、评审表述方式 (6)(一)评价采用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6)(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 (6)四、评审结果的判定 (7)《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通用版)》 (8)第一章医院功能与任务 (8)第二章医院服务 (14)第三章患者安全 (21)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2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104)第六章医院管理 (114)第七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 (139)综合医院通用标准 (139)心血管病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158)儿童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175)肿瘤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192)妇产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210)眼科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225)精神病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240)口腔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251)传染病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266)《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通用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发〔2017〕46 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医院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医院评审暂行办法》4 年一个周期评审工作要求,在总结我国上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在全国 15 类400 余所医院通过实践 10 个不同医院类别《2011 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取得的工作经验,为了增强评价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我委印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 年通用版)》。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细则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细则
涉及到对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和考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诊疗能力、手术质量、疗效评价等方面,包括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评估。
2. 医疗安全管理: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管理、药品管理、消毒管理、手术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包括对医疗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评估。
3. 医疗资源管理:评估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情况、物资配备情况、设备设施使用情况等方面,包括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能力的评估。
4. 医患关系管理:评估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态度、沟通技巧、医患纠纷处理等方面,包括对医患关系的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评估。
5.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包括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制定、流程管理和改进、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评估。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细则可以由相关的专业机构或者行业协会进行制定,并通过调查、抽样、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和考核。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医疗机构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参考
依据,也可以作为改进医疗机构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内科)
满分350分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
扣分
得分
质
量
管
理
50
分
5
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
1、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扣5分
2、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扣2分
1、检查、治疗、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病程记录中未体现因果关系,医嘱与病程不相符1份病历扣1分
2、超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剂量、疗程
一份病历扣分
3、病历出科不合格为单项否决病历每一例扣4分
医疗核心制度60分
20
1、三级查房制度:
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住院医师每天查房2次,下班前必须巡视病人,对重点病人进行交班,危重病人床前交班并记录在交班本上。主治医师每天查房1次,每周至少有2次查房记录。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以上每周至少查房1次)有记录。查房前做好各项准备,查房时按查房规范进行,结合国内外发展重点解决治疗中的疑难问题与提高医疗水平相结合,注意查房礼仪。
业务院长查房、医务科抽查、终末病历质控检查。
1、查房次数不足扣1分
2、查房准备工作不充分扣1分
3、查房形式不规范扣1分
4、病历中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扣1分记录不规范扣分
5、查房内容未能结合本学科当前进展扣分
6、查房内容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缺乏指导作用扣1分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
扣分
得分
医
疗
核
心
制
度
40
分
5
1、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
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按规定时间进行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
1、无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的病历讨论扣1分
2、病历讨论未按规定进行,未记录于病历扣1分
5
2、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
会诊医师应为医疗组长以上人员在24小时内完成(平诊)急诊、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现场
有“三基”培训落实记录
有“三基”操作考核记录
1、无“三基”培训计划扣2分
2、无“三基”培训落实记录扣4分
3、无“三基”操作考核记录扣4分
10
9、重新修订科内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各种手术操作常规并落实
1、未按时限要求修订诊疗常规扣10分
2、未按时限要求制定各种手术操作扣10分
3、在医疗工作中未落实常规发生一次扣分
3、发现无资格医师独立手术每发生一次扣2分
4、发现无资格医师独立有创操作每发生一次扣2分
5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培训规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
1、缺全员培训计划扣2分
2、无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内容扣2分
5
5、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会诊医师不具备会诊资格,每发现一人次扣分
2、病历中无会诊记录扣2分
10
4、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应在患者死亡1周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记录于病历中
1、死亡病例未讨论扣4分
2、讨论时间超过规定期限扣2分
3、病历中缺讨论记录扣1分
10
5、首诊负责制度:
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及专病专治原则,按科室流程规范要求,接诊做到合理分流患者。首诊医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如患者病情属其他科室疾病,应转科诊治。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1、早8点未按时晨会交接班每一次扣2分
2、值班时间脱离岗位发现一次扣1分
3、离岗未告知值班护士去向发现一次扣分
4、交接班本存在漏交或漏接发现一次扣1分
5、交班内容有缺陷不规范发现一次扣分
6、值班期间遇有重大抢救大型手术未请示汇报发现一次扣2分
医
疗
安
全
30
分
10
1、医生要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
抽查内容:
1、科室人员对《条例》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
2、医务人员不掌握紧急封存病历程序每人次扣分
3、医生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的报告处理程序每人次扣分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
扣分
得分
医
疗
安
全
30
分
4、未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扣4分
5、未及时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进行讨论登记每发生一次扣2分
1、缺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扣2分
2、抽查科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不熟悉每人次扣分
3、缺抢救设备操作规程扣2分
4、科室人员不能熟练操作相关抢救
设备每人次扣分
5、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或联系通讯工具不畅通扣2分
医疗
文书
100分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2、门诊处方书写规范
1、抽查门诊病人未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每发生一例扣2分
2、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每发生一例扣分
3、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每一张扣分
3、住院病历书写规范
1、单项否决病历及≤75分病历不能出科室,每出科一份病历扣4分
2、病例中的缺陷内容要在3至7日内,到病案室进行修正,超期一例扣分
文字
资料
1、质控小组会议记录(每月召开一次)
2、交接班记录
3、三基培训及考核记录
4、医疗差错登记本
1、有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工作培训加5分
2、有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讨论记
录和操作规程加5分
3、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加5分
5
6、有运行病历自查情况记录
有终末病历自查情况记录
1、无运行病历自查情况记录扣5分
2、记录不完善扣1分
3、无终末病历自查情况记录扣5分
4、记录不完善扣1分
10
7、 有“三基”培训计划
1、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一次扣1分
2、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出现推诿现象每人次扣2分
3、如属其他疾病,首诊医师未安排患者转科,或收治非本专业患者,每人次扣分
4、对疑难病例,首诊医师未请示上级医师每人次扣分
5、对病情涉及多个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每人次扣1分
10
6、晨会与值班交接班制度:
5、死亡病历讨论记录
6、抢救记录
7、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8、药物不良反应记录
9、每季度工作小结
注:1、医疗组长每月自查运行病历。
2、科主任每月抽查终末病历。
终末病历于出院72小时上交病案室。
3、每月科室三基考核(试卷及成绩单)。
2016年内科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指标
项目
目标值
统计
备注
床位使用率
60%-93%
2、无用药指征扣2分
3、未按分级原则用药,有越级用药扣2分
4、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小于60%,门诊小于20%)每增1%扣1分
5、治疗用药无细菌培养药敏率不达标扣10分(药敏率达标≥30%)
6、预防用药不规范扣1分
10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检查、治疗、用药要符合临床诊断,病程记录中应体现因果关系,医嘱与病程相符。用药适应症、剂量、疗程和用药途径要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病程中有记录
6、医疗差错及事故未及时上报医务科,每发生一次扣2分
7、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按院方处理决定执行
10
2、认真落实告知制度,充分尊重患者权益
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分
2、未落实告知制度,每一例扣4分
10
3、制定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明确的人员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确保人员按时到位
输血病历自查
“三基”培训
抗生素合理使用自查
治疗用药药敏试验率
每月5日前交医务科 科主任: 质控员:
月收住院人数
交接班制度落实(特别白班下班前交班)
月出院人数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月手术人数
死亡病历讨论
抢救成功率
中等以上手术术前讨论
死亡人数
医疗安全管理
治愈好转率
各项告知落实
平均住院天数
突发应急预案落实
药品占收入比例
紧急人员替代落实
出院病历24小时归档率
医疗纠纷
终末病历自查
医疗事故
运行病历自查
质控小组活动
≤10分钟
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危重症患者例数
危重症患者比例
抢救例数
抢救成功率
≥80%
死亡例数
科室重点疾病治愈好转率
≥90%
住院时间超30天人数
0天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2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医疗纠纷发生例数
病区医疗质量自查工作月报
年 月 日
项目
项目
病区 病床开放数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
平均住院日
<8天
床位周转次数
住院患者满意度
≥95%
甲级病案率
≥90%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5%
处方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