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给水排水采暖设计规范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010年4月1号修订版引言:自《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出版以来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建筑给排水行业的母规范。
文章结合1997年版和2003年版规范对2009年版给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排水修编部分内容做部分介绍和探讨。
一.给水部分:1.用水定额和水压1.1根据工程反馈的信息,宿舍用水时间特别集中,供水不足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宿舍设置集中或相对集中的盥洗间和卫生间,用水定额qo、小时变化系数Kh偏小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修编3.1.10条增加了宿舍和酒店式公寓的生活用水定额。
1.2规范表3.1.13删除了消耗水量大的软管冲洗方式的用水定额,补充了微水冲洗、蒸汽冲洗等节水型冲洗方式的用水定额。
2.水质和防水质污染2.1用生活饮用水作为中水、回用雨水补充水时,不应用管道连接(即使装倒流防止器也不允许),应补入中水、回用雨水贮存池内,且应有规范3.2.4C条规定的空气间隙。
3.2.3A条指出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2.2造成生活饮用水管内回流的原因具体可分为虹吸回流和背压回流两种情况,并针对两种情况做了解释和相关介绍。
规范3.2.4条指出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内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2.3 条文3.2.5对设置倒流防止器进一步明确。
规范对于从城镇给水管网的的引入管,要求在其引入管上设置倒流防止器,此条有待进一步探讨,原因是自来水公司在小区引入管上是否要求安装倒流防止器有自己的规定。
2.4 3.2.5C条为新增条文。
生话饮用水给水管道中存在负压虹吸回流的可能,采用真空破坏器来消除管道内真空度而使其断流。
并列出4个场合中均存在负压虹吸回流的可能性。
2.5 3.2.5D条指出防止回流污染可采取空气间隙、倒流防止器、真空破坏器等措施和装置。
空气间隙、倒流防止器和真空破坏器的选择,应根据回流性质、回流污染的危害程度及设防等级确定。
3.系统选择3.1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避免水的损失和浪费,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给排水采暖施工方案

给排水采暖施工方案
1. 项目背景
现代建筑工程中,给排水和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良好的给排水采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还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给排水采暖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2. 施工前准备
•详细审查建筑平面图和相关设计文件,确保对建筑结构和设计要求有充分了解。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与设计师和建筑师沟通,确保理解和遵守设计方案。
3. 给水系统施工
•根据设计方案,在建筑物内安装冷水、热水管道和配件,确保管道布局合理、安全可靠。
•安装水泵、水箱等设备,确保给水系统正常运行。
•进行压力测试,排查漏水点,确保给水系统无漏水现象。
4. 排水系统施工
•安装排水管道和排水设备,确保排水不堵塞,排水畅通。
•设置检查口和排气阀,便于排查故障和维护设备。
•进行水密性测试,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5. 采暖系统施工
•安装采暖管道和暖气片,确保采暖系统布局合理、供暖均匀。
•安装供暖设备,如锅炉、暖风机等,确保采暖系统正常运行。
•进行供暖效果测试,调整设备参数,确保供暖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后验收
•对给排水和采暖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无问题。
•进行系统运行测试,检查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保养记录和建立维护档案,以便日后的维护管理。
结语
科学、合理的给排水采暖施工方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度都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成功的关键。
供热计量设计规程

牡丹江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1总则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城建[2006]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J860-2009)、《牡丹江市建设局关于对市区新建建筑实行供热分户计量的通知》(牡建政发[2008]168号),为在城市住宅中推行分室控温、分户计量,加快实现集中供热由按面积收费转变为计量收费,促进供热系统节能和用户行为节能,特制定本规程。
1.0.2住宅计量供热系统设计,应执行本规程。
同时还应遵循国家和我市的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计量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降耗、方便适用、经济合理。
1.0.3本规程适用于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住宅、及住宅补建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
公寓、别墅、商住楼、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供热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2术语2.0.1计量供热系统热源、热力站及终端等均具有热量计量功能的供热系统。
2.0.2建筑物热力入口连接外网和建筑物内系统,具有调节、监测、关断等功能的装置组合。
2.0.3建筑物内系统自建筑热力入口起至分户墙之间的采暖系统。
2.0.4户内系统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采暖系统。
2.0.5共用立管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2.0.6户间传热负荷由于户间隔墙及楼板间的温差而产生的热负荷。
2.0.7散热设备热负荷用于确定散热设备的热负荷,在数值上为供热设计热负荷与户间传热负荷之和。
2.0.8热力站热负荷用于确定热力站换热设备的热负荷,一般等于热力站供热范围内用户设计热负荷之和与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的商。
2.0.9锁闭阀需用专用工具方可开启,具有关断功能的阀门。
2.0.10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与采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的阀门。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概况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概况一、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大部分。
1. 供水系统供水系统是指供水设备、供水管线和相关设施的组合,主要用于向建筑内提供清洁饮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供水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储水设备:包括水塔、水箱等,用于储存大量的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水泵设备:用于提升水流,确保水源能够顺利流入到建筑内各个水龙头。
•配管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将水流引至建筑内各个需要用水的场所。
•阀门和设备:用于调节和控制水流,确保供水量能够满足需求。
•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栓、消防水泵等,用于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
供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规模、人口密度、用水需求等因素,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指将建筑内产生的废水和污水排出建筑,以及将雨水排除建筑外部的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排水管线:通过一系列的排水管道将废水和污水从建筑内排出。
•排水口和设备:用于将废水和污水引入到排水管道,包括水槽、水浴、污水处理设备等。
•雨水排水系统:用于排除建筑外部产生的雨水,包括雨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设备等。
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内不同场所的废水产生量和性质,以及外部环境的降雨情况,确保排水的畅通和卫生。
二、建筑采暖工程建筑采暖工程是为了确保建筑内部温度适宜而进行的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
1. 采暖方式建筑采暖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中央供暖系统:通过集中供热设备将热水或蒸汽输送至建筑内各个供暖设备,如散热器、地暖等。
•空气能热泵系统:利用空气能热泵将空气中的热能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量。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地热能将热能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量。
•太阳能供暖系统: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量。
采暖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建筑的类型、面积、热负荷需求以及环境因素等。
2. 供暖设备供暖设备是建筑采暖工程的核心部分,常见的供暖设备包括:•散热器: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提供室内供暖。
市政给水、消防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实用文案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特点 (2)3 工程部署 (8)3.1施工组织机构 (8)3.2有关配合工作 (10)3.3施工计划安排 (11)3.4竣工交验后工作 (11)4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11)4.1测量施工方法 (11)4.2土方工程 (14)4.3检查井施工 (17)4.4热力管道施工方法及工序 (18)4.5管道安装 (27)4.6直埋保温管道安装 (31)5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33)5.1质量方针 (33)5.2质量目标 (33)5.3质量保证体系 (33)5.4质量保证措施 (34)5.5质量目标设计表 (37)6 安全保证措施 (39)6.1安全目标 (39)6.2建立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体系实行多级管理 (39)6.3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作好事前控制 (40)6.4安全管理措施 (40)6.5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41)6.6管材、设备的搬运、储存 (41)6.7安全措施 (42)7 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43)7.1施工进度安排 (43)7.2工期保证措施 (43)7.3选派素质高的队伍 (43)7.4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44)7.5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4)7.6保质保量,争创安全、文明工地 (44)8 安全施工措施 (44)8.1安全保证措施 (44)8.2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46)8.3配电箱、开关箱: (46)8.4焊工 (46)9 文明施工措施 (47)10成本节约及保护措施 (47)10.1成本节约措施 (48)10.2成品保护措施 (48)11 进度计划 (48)2.1.2设计范围包括:本项目的室外工程给水,室外管线、室外污水管线、室外雨水管管线、室外消防栓、室内消防栓管线及自动喷淋管线,其中自动喷淋管线为报警阀后管。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人,集中盥洗卫生间。 • 根据反馈意见在表3.1.10中增列了酒店式公寓、图书馆、书店、
会展中心的用水定额。
• 注: 1 除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的用水定额中含食堂用水, 其它均不含食堂用水。
• 2 除注明外,均不含员工生活用水,员工用水定额为每人每班 40~60L。
• 热水供应系统中加热设备最大时段内的产热量。 • 2.1.88同程热水供应系统 reversed return hot water system • 对应每个配水点的供水与回水管路长度之和基本相等的
热水供应系统。
• 2.1.89A第二循环系统 hot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水加热器或热水贮水器与热水配
• 3.1.8 居住小区内的公用设施用水量,应由该设施的管理 部门提供用水量计算参数;当无重大公用设施时,不另计 用水量。
• 3.1.9 住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 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区域等因素, 可按表3.1.9确定。
• 3.1.10 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 化系数,
• 采用电、磁、化学稳定剂等物理、化学方法稳定水中钙、 镁离子,使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形成水垢,延缓对加热设备 或管道的腐蚀的水质处理。
3.1用水定额和水压 3.1.1 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 确定:
1 居民生活用水量; 2 公共建筑用水量; 3 绿化用水量; 4 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 5 道路、广场用水量; 6 公用设施用水量; 7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8 消防用水量。
用的水。
• 2.1.66暴雨强度 rainfall intensity •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 2.1.68降雨历时 duration of rainfall •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 2.1.69地面集水时间 inlet time • 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表径流到雨水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dfe796e0ba0d4a7302763a1a.png)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给排水与采暖施工方案

机关综合楼、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给排水与采暖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1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4)3 施工安排 (8)4 施工准备 (10)5 主要施工方法 (12)6 质量标准与验收 (14)7 各项管理措施 (17)1 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2.2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概况2.2.1 给排水工程概况(一)冷水系统1.水源:由城市市政给水管网供水,管网压力按P≥0。
20MPa设计。
从用地北侧的市政给水管接出DN150的引入管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经由一座水表井与本工程管网连接。
2。
用水量:3.系统分区(地下车库不分区;住宅和综合楼分别为两个供水分区):1)住宅三层及以下为低区,由城市自来水经本工程室外给水管道专设给水管直接供水,并设计量水表。
四层至十四层为高区,采用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管网压力P=0.65MPa。
设计秒流量:6.2L/s。
2)综合楼二层及以下为低区,由城市自来水经本工程室外给水管道专设给水管直接供水,并设计量水表.三层至十层为高区,采用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管网压力P=0。
65MPa。
设计秒流量:5.5L/s。
3)为保证供水压力平衡,综合楼采用冷热水箱联合供水形式,屋顶设冷水箱,底层出水压力超过0.3MPa的出水口设减压过滤器或采用压防溅节水龙头.4. 供水设备:采用变频无负压给水设备应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并有批件。
5. 水表:室外水表井设总表计量;住宅各户设分水表计量;综合楼各层设水表计量.(二)生活热水系统1.供热方式及热源:本工程生活热水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由专业厂家二次设计.其中:住宅北侧户型采用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散蓄/供热式生活热水系统,南侧户型采用户式太阳能分散蓄热、供热系统,每户阳台外侧结合建筑外立面统一考虑安装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
综合楼采用太阳能集中集热、蓄热—分散供热式生活热水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工程给水排水采暖设计规范
11.1 概述对照本工程用水的水质资料,系统补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
本工程补给水量,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中规定“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2%;事故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4%。
11.2 给水部分
1、水源
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有集中供热锅炉房1 座,其水源来自城区室外给水管网,水压、水量满足使用要求。
给排水设计内容包括:生产、生活给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排放和消防给水设计。
2、供水系统
集中供热锅炉房生产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
用系统。
3、供水量
各集中供热锅炉房供水量统计表详见表8-1
4、消防系统
(1)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供热锅炉房的给煤层、运煤栈桥设室内消防给水,室内设
置消火栓。
(2)室内消防按10 l/s,室外消防按15 l/s 考虑消火栓水量,消防时间按2h 计。
供水量统计表
11.3 排水
集中供热锅炉房的排水:污水、废水与雨水可考虑分别排放。
生活污水汇入经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排水管管径DN100-300mm;厂内雨水沿道路排放,不设雨水管道。
.11.4 采暖
11.4.1 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热力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
(3)当地室外主要气象参数
11.4.2 设计范围及采暖负荷
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地面建筑物主要有锅炉间、辅助间、运煤栈桥、及灰渣泵房等。
以上地面建筑物内,凡经常有人工作、休息及生产工艺对室温有一定要求的房间均设置集中采暖。
根据各建筑物内房间的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房间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见表11-4-2。
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表
11.4.3 采暖系统设计
的热水。
℃50~℃110)热媒为1(.
(2)采暖系统:采暖系统均采用上供下回单管同程式系统。
(3)采暖设备:采暖设备均采用四柱760 型铸铁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