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汇编(10月)B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4---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4---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 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2.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3.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 km处可以表示( )A.海平面B.莫霍界面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界面4.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米高处。

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火山喷发物来自( )A.地壳B.岩石圈C.软流层D.内核2.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②层即岩石圈C.③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在⑤层无法探测到横波C.①和②层之间的圈层是水圈D.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6. 当地时间2018年1月22日0时31分,美国阿拉斯加湾附近(55.96°N. 149. 3°W)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25km。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单选题1.软流层位于(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C. C 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B. B 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D. D 圈层厚度均匀, 是岩 浆的发源地2)在地震波传至 ① 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如图为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右图完成下题.A. 莫霍界面以上 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D. 古登堡界面以下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成,其中G 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 B. 下地幔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 三部分组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C. 图中 D 层D. 图中G 层)A. ①是地壳,② 是地幔,④是岩石圈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层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2)图中M 和N 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 圈层 B. ② 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C. ③ 圈层最可能为液态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云贵高原)C. ③ 圈层D. ④圈层)B. ②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 ④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入岩B. 喷出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A. 玄武岩B. 石灰岩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 (解析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 (解析版)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2021·江苏高三零模)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2.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1.D2.D【分析】1.图中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图中莫霍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读图可知,选项四个地区相比而言,中帕米尔两者之间间隔最宽,地壳厚度最大,故选D。

2.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正确,AB错;与岩浆活动无关,C错。

故选D。

(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22日世界上发生的三次震级较高地震的位置,下表为三次地震的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乙地发生地震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A.5月21日20:02B.5月22日03:02C.5月21日21:02D.5月22日09:024.据图表信息推测()A.三地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B.甲地震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乙地地震可能诱发风暴潮D.丙地地震烈度大,破坏最强【答案】3.C4.A【分析】3.乙地发生地震的北京时间为22 日00:02,震中经度为68.20°E,位于东5区,比东8区晚3小时,所以此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21日21:02,故选C。

4.三地震源深度小于等于10km,都位于岩石圈内(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A正确;甲地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B错;风暴潮多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与地震关系不大,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C错;丙地地震震级大,但震中深居海洋,周边人口密度小,对人类财产等破坏不大,D错。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三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1.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答案】B【解析】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岩浆存在于软流层中,位于地幔,所以选B项。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横波在③消失,说明③可能为液态,故C正确。

【考点】地壳内部圈层结构2.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④表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也是目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控制该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故选D。

【2】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D.北京冬季燃煤导致河流污染【答案】A【解析】人工增雨是对降水进行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就是指的降水的分布,所以人工降雨通过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从而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故选A。

【考点】地球圈层结构和循环3.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答案】C【解析】图中分析得,等地壳厚度线东小西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渐厚。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专题一4 、地球的圈层结构、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汕头模拟)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请回答1~3题。

1.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 25 CB.12 CC.10 C D . 8C2. 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B. ② C .③ D .④3.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

图甲中没有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10C,则考虑温室效应作用,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温度要稍高于10C。

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图乙中的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地球变暗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的结果,即②增强。

答案:1.B 2.D 3.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09年入冬以来,北京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 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 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解析: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好而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降低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汇编(10月)B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汇编(10月)B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汇编(10月)B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卷·2015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B426.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图中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的区域内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之中C.①圈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②圈层由岩石组成,为岩石圈【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答案解析】26.BC解析:26题,根据所学地球圈层结构知识可知,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之中;①圈层(大气圈)的底层,即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地球圈层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B4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16.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 软流层中部【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答案解析】15.D 16.C解析:15题,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定M处地壳略薄,即海拔略低,是盆地地形,N地地壳略厚,是山地地形,D正确。

16题,地壳与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所以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就是莫霍界面,C正确。

【思路点拨】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是常用的知识点。

【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09)】B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2题。

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知识点】不同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地震波传播特点。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地域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答案】1.C【解析】此题考察地壳的厚度。

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局部。

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延续面〔莫霍面〕。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平地、高原地域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那么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要几千米。

所以此题选择C选项。

2、以下现象对应圈层不正确的选项是A.极光——大气层B.流星现象——大气层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D.赤潮——水圈【答案】2. D.【解析】流星体进上天球大气层,与大气磨擦生热而熄灭发光,构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作断裂,发作地震;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庞大的浮游植物、原生植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惹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由此可见,赤潮发作在水圈和生物圈。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3~6题。

3.该图景观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天文系统中最生动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6.该景观的构成进程,充沛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延续而不规那么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开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外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3.C4.B5.C6.B【解析】3、景观图中触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5、自然天文环境中最生动的圈层是生物圈,应选C项;6、该瀑布的构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时停止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它们区分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高考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2019 高考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专题训练题(附答案)宇宙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组成。

以下是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专题训练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分)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

据此完成1~2 题。

1. 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A. 总星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太阳系解析:人类目前对太阳系的认识已较全面,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没有第二个具备生命存在和演化条件的星体。

答案:D2.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B. 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D.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解析:B、C、D项是地球具有适宜温度的条件。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经漫长的大气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A 读下图,回答3~4 题。

3.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A. 月球或水星B. 水星或金星C. 金星或木星D. 火星或土星解析:图中天体M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内部,因而只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答案:B4.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 ①②B. ③④C.①③D. ②④解析:天体M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天体M也不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C 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穿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

北京时间2019 年 6 月6 日6 时10 分,金星凌日开始上演。

据此回答5~6 题。

5. 除金星外,还可以形成凌日现象的行星有()A. 火星B. 木星C. 水星D. 天王星解析:发生凌日现象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行星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所以水星可以形成凌日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卷·2015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B426.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图中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的区域内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之中
C.①圈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由岩石组成,为岩石圈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答案解析】26.BC
解析:26题,根据所学地球圈层结构知识可知,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之中;①圈层(大气圈)的底层,即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地球圈层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B4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6.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答案解析】15.D 16.C
解析:15题,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定M处地壳略薄,即海拔略低,是盆地地形,N地地壳略厚,是山地地形,D正确。

16题,地壳与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所以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就是莫霍界面,C正确。

【思路点拨】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是常用的知识点。

【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09)】B4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2题。

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不同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地震波传播特点。

【答案解析】13.D 14.A
解析:13题,根据地球圈层结构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E 为地壳,F为地幔,G地核,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D正确。

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态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利用这个差异可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所以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地球圈层结构和了解地震波传播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