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区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格式

金华燕尾洲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书设计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指导老师:李璐斐设计:葛伊濮河南城建学院二零一五年五月摘要湿地从狭义上来说,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了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成做湿地。
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征,无论在地表,还是在植物的根区,同时,土壤条件通常不同于邻近的高地,植被以适合于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但缺乏耐受洪水胁迫的植物。
我国湿地的现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和消失,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保护湿地对城市湿地的恢复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几个湿地的研究设计状况,对场地生态物种的调查,以及场地背景的研究,对石臼湖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不仅对湿地起到保护作用,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其他湿地做了模范和技术参照。
关键词: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规划设计AbstractThe narrow sense of the wetlands is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he broad definition of wetland is all the water except the ocean (water depth above 6 meters) as wetlands in the earth. Wetl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water, no matter in surface or in the plant root zone, meanwhile, soil conditions usually different from adjacent uplands, plant is constant of the plant moist environment, but lack of plant tolerance to flooding stress. Status of wetland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city, the area of the wetland greatly decreased and disappeared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 wetland protection of urban wetland restores urgently. This paper mainly planning and design Shijiu Lake Wetland Park and m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thod through the design of several domestic wetland, ecological species on site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search in background,not only to protect the wetland effet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ut also be the model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to other wetlands .Key words:wetl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tland Park;planning and design规划文本(目录)1第一部分场地认知 (1)1.1项目概况 (1)1.2自然地理 (2)1.3社会人文 (5)1.4上位规划解读 (6)1.5场地周边区域分析 (7)1.6场地现状分析 (8)2第二部分设计概念分析 (10)2.1设计特色 (10)2.2项目定位 (11)2.3理念推导 (11)3第三部分总体规划 (11)3.1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12)3.2功能定位 (13)3.3总体布局 (14)3.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4)3.5景观视线分析 (16)3.6竖向设计 (17)3.7雨洪管理 (18)3.8照明系统规划 (18)3.9种植规划设计 (19)4第四部分重点区域设计 (20)4.1中心水景区 (20)4.2运动休闲区 (21)4.3湿地保育区 (22)4.4湿地生态观赏区 (23)5第五部分经济技术指标 (24)参考文献 (10)致谢 (11)规划图纸(目录)总体平面图 (1)区位分析 (2)总体鸟瞰图 (3)场地现状分析 (4)总体规划分析 (5)公园入口效果图 (6)芦苇保护观赏区效果图 (7)洲头湿地保育区效果图 (8)生态湿地观赏区 (9)植物种植分析 (10)生态驳岸 (11)经济技术指标 (12)参考文献[ 1 ].2002, 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2].A. h. lewis,王思思.香港湿地公园一一一个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多学科合作项目[[J]. 城市环境设计,2007(1):38-43.[3].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S].[4].E.P,Odum【美].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Eugene.P.,Oduxn,Gary W.barret[美].生态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GB/T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7].LY/T 1754-2008.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S].[8].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9].安.福赛斯,劳拉.穆萨基奥【美〕.生态小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卜警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2):103-105.[11].陈高明.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反思与再认识【C]//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301-307.[12].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301.[13].成玉宁.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4].仇保兴.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J].中国园林,2012(12):5-13.[15].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19-224.[16].崔保山.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崔海亭.景观污染: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1(3):60-62.[18].但新球,吴后建,但维宇,等.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基本理念与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2):44-47.致谢在这四年中,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使我在专业技术和为人处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煤矿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采矿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第1章采(带)区巷道布置 (2)第一节采(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2)第二节采(带)区内的再划分 (3)第三节采(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线路设计10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2)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1)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2)附表与说明参考文献 (25)结束语 (25)前言1、目的(1)《采矿学》是研究矿床开采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该课程以煤矿地下开采为重点,主要讲授矿山开采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矿井的采矿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和系统了解矿井生产系统、生产环节和开采技术,并掌握采矿原理、现代化采矿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进行采煤工艺设计、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初步能力;初步锻炼学生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并为今后研究开采问题或进矿井开采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注释:此课程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设计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等。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杜计平、孟宪锐主编,《采矿学》王青、史维祥主编《采矿学》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综合分析评价各种可行方案,并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m1、m2、m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向长度900m,采(带)区内煤层赋存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书设计思想:创造自然,享受自然设计说明:该小区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让环境成为当地文化的延续。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小区内的植物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使居民有一个舒适,安全,阳光的生活环境.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打造特色的植物景观带.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和环境设施小品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小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创造自然,享受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水体、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
设计分析:1、植物配置分析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
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植物搭配错落有致,灌乔木相互搭配,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丽夺目的花灌木配植一些红枫、棕榈、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为小区增色不少。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1、区位关系**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
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
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区基本情况。
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
**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
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
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A、区位优势。
**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
**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
**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2、不利因素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厢镇总体规划(2005—2020)》、《天全**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4、《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6、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初步设计说明书是对一项工程或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的规范性文件。
该文件主要目的是阐述设计理念、目标、方案、技术参数等,为后续的详细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说明书以一个虚构的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初步设计的概念、内容及步骤。
二、项目概述本工程项目名称为“智能环保大楼”,旨在建设一栋集办公、科研、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
该建筑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该建筑的主要功能区包括:办公区、科研区、展示区、休息区等。
三、设计理念本设计秉持“绿色、智能、环保”的理念,以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宗旨。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绿色化。
四、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提高环境质量;2、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3、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能耗;4、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效益。
五、设计方案1、建筑造型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直线、曲线等元素进行造型组合,使建筑外观更加简洁、大气。
2、建筑材料选择: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太阳能板、保温墙体等。
3、建筑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抗震性能。
同时,采用智能化的楼宇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
4、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水温度稳定的特点,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效果。
同时,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和新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5、照明系统设计:采用LED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与自然光的互补,降低能耗。
6、给排水系统设计: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设置节能型卫浴设备,减少用水量。
7、环保措施设计:设置噪音控制设备、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采用绿化带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
六、技术参数本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4、建筑节能率为65%;5、水资源回收率为30%。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方案计划及任务书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计划及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案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提高,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巩固和扩充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和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采区<带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方案优选,最终形成一个巷道布置合理、技术经济可行、生产安全可靠、并能够指导实践生产的采区<带区)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命题资料<一)如下:1.采区<带区)位置某矿1203采区<带区)标高为-100~-260m,地面标高为+150~+200m。
2.邻近采区<带区)情况东至1201采区<带区)<正在生产)为界,西至F5断层为界与1205采区<带区)相邻,北至-1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至-260m水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3.地表情况采区<带区)地表多为农田,无主要建筑物、铁路、河流及水塘,只有零星小量瓦房,井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甚小。
4.地质构造本区有两个断层现表述如下:F5逆断层:产状,S12~21E,NE22,落差8~10m。
F6正断层:产状,N77E~S87E,SE~SW<30°~ 60°。
5.煤层及顶底板情况6.水文地质情况断层水:F5、F6、断层属于不良导水断层。
钻孔水:809、714钻孔,质量较好,但采掘到附近时,应注意安全。
-100标高以上为采空区,有采空区积水,在开采第一区段时应注意防水。
涌水量:上山 50~100T/h,大巷 90~160T/h。
7.其他地质情况瓦斯:本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在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瓦斯可能比较集中,采掘接近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预防意外事故。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范本模板】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一、规划设计依据: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
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
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
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
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
课程设计中国矿大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采矿04-4设计者:向新永学号:01040112指导教师:万志军设计日期:2007.7.2—2007.7.12目录序论 (2)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带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12)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9)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9)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2)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23课程设计总结 (25)序论一、设计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 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 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
三、课程设计内容1、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带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一、带区巷道布置1.1 带区概况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四采区,其中二采区已采,六采区未采。
上部标高-150m,下部标高-300m。
本采区构造简单,单斜构造,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煤层厚度4.5m,煤的密度为1.35t/ m3,煤的密度为1.35t/ m3,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采区走向长度2020m,倾斜长度1200m,煤层倾角为7.5°,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大巷位置: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都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标高分别为-315m、-320m和-325m。
运输方式:大巷运煤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电机牵引。
瓦斯等级:瓦斯相对涌出量 5 m3/t,为低瓦斯矿井。
图1 煤层柱状图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1.采区工业储量Q L I M R20201200 4.5 1.35 1472.58t=⨯⨯⨯=⨯⨯⨯=工万式中: Q 工 —— 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L —— 带区煤层走向长,m I —— 带区倾斜长,1200m M —— 煤层厚度,m R —— 煤的容重 1.35t/m 32.采区煤柱损失:P =(20×1200+30×2020)×4.5×1.35=51.39万t ;3.采区可采储量:Q 采=(Q 工-P )C=(1472.58-51.39)×0.75=1421.19万t式中: Q 采—采区可采储量,万tQ 工—采区工业储量,万tP —采区煤柱损失 ,万t C —厚煤层取0.754.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采区工业储量-煤柱损失量)÷采区工业储量η=(Q工-P)÷Q工=96.51%>75% 满足要求5.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工作制度:本矿井设计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每班工作8小时,每日生产为16小时。
采区生产能力:A= L V0 M γC0=220×330×0.8×6×4.5×1.35×0.93≈200万t式中: L——采煤工作面长度,m;V0——推进速度,m/a;M——煤层厚度或采高,m;γ——煤的密度,t/m3C0——采煤工作面采出率,一般取0.93~0.97,薄煤层取高限,厚煤层取低限;此处取0.95。
【1】采区服务年限:P= Q采/AK=1421.19/200×1.4=5.1a式中:P—采取服务年限,aQ采—采区可采储量,万tA —采取平均年生产能力,万t /aK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4日产量:0/ 200/(330 1.1) 5509.64t/dA A TK==⨯=式中: A — 采区生产能力200万t /aT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工作日为330天 K —采区掘进出煤系数,取为1.1.【1】1.3 带区的再划分 1. 确实工作面长度该煤层边界各留20 m 的边界煤柱,下部各留30m 护巷煤柱,从而其煤层倾向长度共有:1200-30=1170m ,走向长度为2020-40=1980m 。
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附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较低,涌水量也小,无自然发火倾向,且现代采矿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故采煤工艺选取较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一般而言,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250m ,巷道宽度为3.5m ~5m,本采区开掘巷道宽度为5m ,且采区生产能力为200万t/a ,一个厚煤层或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将带区划分为9个分带, 采用岩空留巷方式,采用混凝土砌块构筑的护巷带。
L = [H-(n+1)×M]/n =(1980-10×4.5)/9 = 220m式中:L─工作面长度,mH─采区走向长度,mn─条带数目,个M─煤层厚度,m2. 确定采区内的分段数目回采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走向推进,采用近距离煤层联合布置开采。
工作面数目:N =(L-S0)/(l+l0) =(2020-40)/(220+5)=9式中:L—煤层走向长度,m;S0—带区边界煤柱宽度,m;L —工作面长度,m;l0—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采煤法,故 l0取5m。
采区走向长2020m,采煤面长度设计220m,采区划分为9个区段3. 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目及工作面接替顺序生产能力为200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5509t/d。
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
煤层采用跳采方式开采,9个分带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工作面编号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开采次序9 8 7 6 5 4 3 2 1对于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该煤层接替顺序为:1109-1108-1107-1106-1105-1104-1103-1102-11011.4 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为了缩短采区准备时间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在开采水平中,把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分别布置在标高为-270m、-275m和标高-280m的煤层底板岩石中。
确定带区巷道布置系统时至少就条带数目,位置或布置方式提出两个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带区巷道布置系统,带区内有一层煤,布置9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分带单独布置每一个分带分别开斜巷进入上部煤层,每一个分带都布置一个煤仓直通运输大巷。
通风系统为:新风从运输大巷→进风行人斜巷→煤层运输平巷→分带运输斜巷→采煤工作面→分带运料斜巷→回风运料斜巷→煤层回风大巷→回风石门。
该方案的特点是,每个分带都布置了煤仓,所以管理较复杂,煤仓和联络斜巷工程量大,但有利于通风和工作面的接替。
方案二:带区联合布置将带区分成两个大分带,每一大分带由2个小分带组成。
运输大巷通过进风行人斜巷进入上部煤层,在上部煤层布置两条煤层集中平巷,一条煤层运输集中平巷,一条煤层回风集中平巷。
整个带区布置一个煤仓直通运输大巷。
通风系统为:新风从运输大巷→进风行人斜巷→煤层运输集中平巷→分带运输斜巷→采煤工作面→分带回风斜巷→煤层回风集中平巷→回风石门→回风运料斜巷→回风大巷。
该方案简化了运输系统,仅布置了一个煤仓和一对联络巷,减少了煤仓和联络斜巷的施工量,使运煤、运料集中处理,符合集中化生产理念,但出现了因带区内通风线路长短不同而造成通风协调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增加煤巷的维护量,增大了煤柱损失。
方案一分带单独布置方案二带区联合布置经济技术比较:表1:巷道硐室掘进费用方案工程名称单价(元)方案一方案二工程量(m) 费用(万元)工程量(m) 费用(万元)回风运料斜巷(m)1578 108×8 =864 136.34 108×2=216 34.08进风行人斜巷(m)1578 80×8=640 100.99 80×2=160 25.2煤仓(元/m3) 144 3.14×42×15×8/4=1507.2 21.7 3.14×42×15×2/4=376.85.43集中平巷(元/m) 831 / / 2×(2000-10×2)=3960329.08合计 / / 259.03 / 393.79表2:巷道及硐室维护费方案工程名称单价(元)方案一方案二工程量费用(万元)工程量费用(万元)回风运料斜巷(m) 40元/a.m 108×8×5.48=4734.7218.94 108×5.48×2=1183.684.73进风行人斜巷(m) 40元/a.m 80×8×5.48=3507.284.33 80×5.48×2= 876.83.51小计 / / 103.27 / 8.24煤仓(元/m3) 30元/a.m 15×5.48×8=657.61.97 15×5.48×1= 82.2 0.25集中平巷(元/m) 160元/a.m / /1600×5.48×2=17536280.58合计 / / 105.24 / 289.07表3:生产经营方案工程名称单价(元)方案一方案二工程量费用(万元)工程量费用(万元)斜巷(m) 1164元/m80×14=1120 130.3780×2=160 18.62煤仓(m) 951元/m 8×15=120 11.4115×2=30 2.85合计 / / 141.78 / 21.47表4:费用汇总表方案总费用方案一方案二掘进(万元) 259.03 393.79维护(万元) 105.24 289.07 生产经营(万元) 141.78 21.47合计(万元) 506.05 704.33方案一:系统简单,通风容易,但生产调度管理复杂,煤仓太多,维护困难,装煤点多,管理复杂。
方案二:采用集中化生产,从根本上克服了方案一的缺点。
虽然方案二费用高,但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方案二更优越一些。
综上所述,选择带区联合布置方式。
1.5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工作面推进终点位置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采用单巷沿空留巷掘进方式分析:已知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同时,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因此有利于综合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发挥综采高产高效的优势。
同时,为减小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说明:在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布置和推进的位置以达到带区设计产量及安全为准。
工作面推进到距回风大巷30m处的位置,即为避开采掘超前影响所留设的30m护巷煤柱处。
1.6确定通风布置系统煤层通风系统新风从运输大巷→进风行人斜巷→煤层运输集中平巷→分带运输斜巷→采煤工作面→分带回风斜巷→煤层回风集中平巷→联络巷→材料车场→回风大巷。
1.7带区车场线路设计该带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倾角为7.5°。
铺设600mm轨距的线路,轨型为15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道,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二次回转方式。
二、采煤工艺设计2.1 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设置采煤工艺:由于煤层厚度为4.5m,属于厚煤层,结构简单,无断层,故可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