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望洞庭》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秀教学课件

mò ①把粮食弄碎的工具。 ②用磨把粮食弄碎。 ③掉转(多用于狭窄的空间)。
mò
mó
学习单
景物
关键字
想象画面
诗人心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山水 君山
湖月 潭面
望洞庭
近望 远望
景色迷人
相和 如镜
青翠
和平宁静
山水相衬
青螺
结构梳理
有山有水 有风有雨
古诗题目
共同点:
写法
望天门山
饮湖上 初晴后雨
望洞庭
写景诗
山
秋月、潭面、山水
水光、山色
湖
碧水、青山、白帆、红日
湖
有山有水 有风有雨
比喻 想象
花
露珠、蜜蜂、叶子
二、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两岸青山相对耸立,在那水天相接之处,一叶孤帆从旭日东升处驶来。 2、风浪静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没有磨过的镜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
好
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西子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1、解诗题
洞庭: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课件)

望洞庭
刘禹锡
导入新课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 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 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 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 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 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 仲淹来到洞庭湖,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 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小结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 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映衬出诗 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 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 不过是一只小小的靑螺。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 远,如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 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我
会写
mó(磨刀)
hé(和平)
磨
和
mò(推磨)
huó(和面)
镜(镜子) 未(未曾) 磨(磨平)
遥(遥望) 银(银光) 盘(盘子)
庭 tíng (庭院) 禹 yǔ (大禹) 潭 tán (潭面) 螺 luó(田螺)
学写字
yǐn
chū jìng
wèi
mó
yáo
yín
pán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1】
【2】
【3】磨:铜镜还没有打
【3】
【4】
磨出光泽。
遥望洞庭山水翠,
【5】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6】青螺:青色的田螺,这
白银盘【5】里一青螺【6】 。
里指把洞庭湖中的翠绿的 君山比喻成青螺。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 今湖南省北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今天,我们运用“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三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领略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白帝城独特的美景。
在古诗的王国里,山水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继续去领略祖国山水的壮丽和古诗的魅力。
活动意图说明:生字教学中分类指导有代表性的字,一字带多字是高效写字教学的策略,重点范写“银、磨”,是因为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也容易写错,这是关注学情使然。
交流学习所得,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固着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板书设计】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教后反思】【作业设计】【字词小明星】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妈妈把盆里的一堆抹.(mā mǒ)布洗干净,然后在手上抹.(mā mǒ)上了护手霜。
2.爷爷年轻的时候开过磨.(mó mò)坊,学过磨.(mó mò)玉器的手艺。
二、读拼音,写词语。
yáo yuǎn yín pán jìng zi( ) ( ) ( )【阅读对对碰】一、先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镜未磨。
, 一青螺。
1.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的《》。
2.诗歌从一个“”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和“”是遥望所得。
3.全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一面未打磨的镜子,还比作“”,而“”是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比喻。
4.读了后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二、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背诵小能手】背诵《望洞庭》《早发白帝城》。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反复诵读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指导。这首诗里有许多后鼻音,正音:光、风、镜 3.同桌互读。 4.划分诗的节奏,找出韵脚并读出诗的节奏。(二二三节奏,这首诗中押o韵,押韵的字 是磨,螺)
(1)齐读,读出诗的韵律。 (2)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3)镂空背诵。
2.板书课题,读音指导,释题。
3.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在我国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 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美丽的君山,周边还有很多风 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
【设计意图:明确这是一首风景诗,形成从题目入手学习古诗的习惯,加深对洞庭湖的了解, 同时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思考 2.《望洞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 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 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 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 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拓展积累
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正确书写生字。 3.收集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谢 谢 观 看!
望洞庭
导入
洞庭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 )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天,刘禹 锡赴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径洞庭湖 时所作。
解题
望洞庭
从远处看
未经打磨的铜镜。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 » 白银盘:指平静而清亮的洞庭湖面。 »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水苍翠,那湖中的君山就好像洁白银
盘里的一枚青螺。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形象地描绘出水光与秋月交相辉映, 一派和谐、宁静的画面。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指像未经打磨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 风平浪静的朦胧美。
赏析
近望
望洞庭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精品教学课件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 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 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辽远, 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 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 新颖别致,趣味盎然。
你见过月光下的湖面是怎样的景象吗? 湖光秋月两相和
夜晚的洞庭湖湖 光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四千年前,我们的 祖先把凹凸不平的铜镜磨 平、磨光,制作成铜镜。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17.《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亭、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词;并默写。
3.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在读和思的基础上回顾运用学古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并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过程: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一)读诗句1.听课文朗读,生轻声跟读,注意划分停顿。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青螺”。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1.介绍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汉族,河南洛阳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
2.了解写作背景。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三)解诗题从《望洞庭》这个题目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在“洞庭湖”这个地方的所见所感,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望:遥望、远望。
题目意思是远看洞庭湖。
(四)明诗意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湖光:湖面的光芒。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相:相互。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3.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的湖面没有风,看上去好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g
yǔ xī tán
洞庭湖 刘禹锡 潭水
jìng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wèi
镜子 未来
mó
磨刀
pán
luó
盘子 青螺
磨
摩擦mó:磨刀、磨墨、磨练 粉碎粮食的工具mò:石磨、磨坊、磨盘
mǒ
淡妆浓抹总相宜
mā
抹布
找一找
湖光秋月两相和
你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吗? 秋月
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
湖光、秋月
“和”怎么理解?和谐、协调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前半句写“潭面无风”, 后半句写“镜未磨”,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镜子
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磨:打磨、擦拭。
镜未磨:古代镜子是 用铜做的,磨了才能 光亮。这里比喻月下 的湖面虽然平静,但 有点朦胧,像没有磨 平的铜镜。
远看,远远地望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一青螺。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 盘子和青螺?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把 什么比作什么?
小结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 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 且也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 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 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 小的靑螺。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 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 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等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
刘禹锡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 近,有著名的岳阳楼。是我国第二大 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 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 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 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与柳宗元 交好,人称“刘柳”,由于白居 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 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 地方色彩。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 畅,多次被贬,【洞庭湖】就是 他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 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诗意: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 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谐。湖面 没有风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 镜。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君 山耸立在白色的洞庭湖上,多 像白色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下列景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湖光、秋月、潭面、铜镜、君山、银盘、青螺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