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合集下载

防螨抗菌助剂,湿巾防霉抗菌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助

防螨抗菌助剂,湿巾防霉抗菌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助

亲水抗菌柔软整理剂的制备与应用刘瑞云(张家港市飞翔化学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实验分别合成了有机硅季铵盐及亲水性氨基硅油,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按一定比例复配制得了亲水抗菌柔软整理剂,并在纤维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整理剂具有较好的手感、亲水性好、抗菌性能优良等特点。

【关键词】亲水, 抗菌, 柔软,协同作用,整理剂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衣着的服用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贴身衣物, 既要求舒适柔软,更要求透气吸湿好,同时具有抗菌防臭功能。

纺织品穿着时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会吸附汗、皮脂和污垢等代谢物,另一方面会接触灰尘,成为微生物良好的繁殖场所。

微生物催化代谢产物分解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氨类等有臭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加上细菌本身的分泌物和死骸腐烂的气味释放出令人呕心的臭味,影响个人生活和环境卫生。

因此,人们需求抗菌防臭纺织品[1]。

我们分别合成了有机硅季铵盐(与道康宁DC5700结构类似)以及亲水性氨基硅油, 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最后按一定比例复配制得了亲水性抗菌柔软整理剂。

本文探讨了亲水性抗菌柔软整理剂制备以及在纤维整理上的应用效果。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材料、设备及仪器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8%,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十八烷基二甲基胺:工业品,江苏飞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异丙醇:分析纯,苏州振亚化工厂;碘化钾:分析纯,上海试剂四厂;线性体(低粘度羟基硅油):工业品,道康宁;亲水性硅烷:自制;氨基硅烷(602):95%,杭州大地化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张家港市卫生防疫站提供;氯化钠,蛋白胨,牛肉膏,琼脂:市售。

1.2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2]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8g(0.36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胺、100g异丙醇、91g(0.378mol)的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适量的碘化钾、微量抗氧剂,通入氮气并搅拌升温至设定温度,在回流温度连续反应20~30h;过滤除去不溶性抗氧剂残渣,减压回收溶剂及未反应单体,最后得到金黄色透明液体有机硅季铵盐,检测产物氨值为0。

针织品防螨虫剂,防螨虫过敏助剂,防螨虫剂,防螨虫药水,塑料抗菌防霉剂,防腐剂,湿巾防霉抗菌剂,杀菌防霉剂

针织品防螨虫剂,防螨虫过敏助剂,防螨虫剂,防螨虫药水,塑料抗菌防霉剂,防腐剂,湿巾防霉抗菌剂,杀菌防霉剂

[Features and advantages]Features AdvantagesWide applicationrange, good effectHighly repellent efficient against mites in effectResistant to washing Forms medical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the fabric After washing many times, the effect is still excellentSafe to body Non-toxic and non-stimulationNo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fabric No influence on whiteness, handling, shade , touch, and has no strength reduction特征优点1.适用范围广,效果显著处理后的织物具有高效的防螨虫作用,清新持久2.耐洗性能好在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防螨药膜,反复洗涤后对螨虫仍有良好的驱避效果3.安全性能好对皮肤无刺激、无毒,无需使用含有甲醛的架桥剂,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4.不影响织物各项指标对织物的白度、色光、强力、手感和透气性无不良影响[Use]The Anti-mite finishing agent MITE is a new functional finishing agent for textile fabric. Itcan not only combine with cotton, wool, viscose and others to form crosslink, but also it forms medical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the fabric, so that has highly and fast effectson repellent actions against mites.Under the room temperature and wet condition, the textile fabric is suitable for growing of bacteria, mold and mites. And the excretion of the mites is pathogenic to asthma. Underthis circumstance, it is not only unhealthy, but also can make bad smell. The fabric treatedhas highly repellent efficient against dust mites, leather mites etc. The fabric treated features non-stimulations to the skin, non-allergic reactions and non-toxic to the human body. It has a efficient prevention from diseases such as allergic bronchia- asthma , allergic coryza, scabies eczema, agria, ermatitis, tsutsugamushi, scabies etc.产品用途防螨虫整理剂MITE是一种针对家用纺织品具有广泛卫生保护作用的助剂。

纯棉阻燃剂,防螨虫过敏助剂,纺织用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甲壳素天然抗菌剂

纯棉阻燃剂,防螨虫过敏助剂,纺织用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甲壳素天然抗菌剂

阻燃整理剂FPK8002结构或组分:含氮有机磷酸酯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纯棉、麻、粘胶等纤维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浸轧工艺:1、工艺配方:阻燃剂FPK8002 300~400g/L醚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 60~100g/L磷酸(85%) 20g/L2、工艺流程:漂染后的棉织物(毛效﹥6cm) →浸轧(二浸二轧,轧液率60~80%)→烘干(100~110℃)→焙烘(160℃×4min或170℃×2min)→碱洗(Na2CO3:30g/L,洗涤剂:3g/L,50~60℃)→热水洗(40~60℃)→水洗→烘干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棉织物用无甲醛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胥正安1、2,陆建辉1,王玉丰1、2,陈晓鑫1,张妍妍2(1江苏格美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9 2南通市化学助剂与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通226009)作者简介:胥正安,(1981-),男,硕士,江苏兴化人,主要从事纺织印染助剂的开发以及水性超细颜料的研究【摘要】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五氧化二磷和季戊四醇合成棉织物用无甲醛阻燃剂,分析了甲基膦酸二甲酯、五氧化二磷和季戊四醇的用量对阻燃剂的外观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采用阻燃剂、交联剂(柠檬酸/马来酸)、催化剂(次亚磷酸钠)对纯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无甲醛;阻燃剂;棉织物;合成【中图分类号】TSl95.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9)12-0034-04随着人们生活与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纺织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对阻燃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除了服装类外,如铁路,船舶,汽车运输中的货物用布:港口、码头仓库用的蓬布、遮盖物;建筑物顶棚及箱包用布,建筑内装饰材料,宾馆墙布,办公家具装饰贴面、地毯、家具内衬;交通工具内装饰材料,飞机、汽车、船舶座椅面料,车顶、汽车地毯、行李箱内衬及坐垫等都需进行阻燃整理,其中阻燃棉织物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1-2]。

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

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

防螨虫过敏助剂,织物防螨剂,面料防火剂,阻燃涂层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日本的纤维及织物防虫和防螨加工马正升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腈纶研究所1 害虫的种类近年来,螨幼虫破坏地毯类和微生物损坏纤维制品的情况不断增加。

栖息在被褥等物品上的螨虫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现在由于住宅结构空气密度高、空调普及后室内恒温和高湿度条件、使用地毯等的西化生活以及人们灭虫和大扫除等习惯的削减都为螨虫和衣料害虫提供了易于生存的环境。

1·1 衣料中的害虫在日本家庭中有很多的衣料害虫象螨、幕衣螨、毛毡螨、黑皮螨、小圆皮螨等,这些害虫经过卵、螨、成虫几个步骤后形成昆虫,在漫长的幼虫时期它们大量食用被褥、衣服等,损害了纤维。

除纤维外它们还吃蚕的茧、水产加工物等。

1·2 螨虫螨虫属于节足动物中的蛛形纲中的一种,与蜘蛛、蝎子有相似之处。

其种类达到数万种,小的不到0.lmm,大的可超过lcm。

它们可生活在水中、海洋中、果树、谷物、房屋等自然界的一切场所。

据说日本的房屋中螨虫就有约2000种之多,大部分是体长0.2-0.8mm的螨虫。

具代表性的有尘螨、粉螨,这两种螨虫也是世界上一般家庭内的常见种类。

尘螨可栖息在所有家庭的尘土中,尤其是刚刚建造好的房间中由于尘土较多螨虫就会大量的繁殖。

经过确认这类螨虫多数栖息在易吸尘土又易潮湿的地毯、沙发、床、被褥、枕头和布绒玩具上。

另外,据观察螨虫的数量会因季节的变更而发生变动。

从冬季到春季螨虫较少,到了6月螨虫进入繁殖期,7月份生成的螨虫数量达到最大,等到了8月份以后在木制的房屋内螨虫的死亡数量达到了最多。

据观察,粉螨中最多的一种是普通谷螨。

谷螨主要发生在米、麦、砂糖、干鱼等储藏食品中,不过在新建住宅的榻榻米上也会大量地产生。

这类螨虫不会直接刺伤人体,但当大量发生时就会产生一种以其为食的纲螨,这种螨虫刺入人体会产生搔痒和皮疹。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寄生的螨虫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以一个住宅为单位的话,据说寄生着几千万到几亿个螨虫。

耐久抗菌防螨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抗螨剂,抗菌防螨助剂

耐久抗菌防螨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抗螨剂,抗菌防螨助剂

医用棉/涤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烟台北方装饰布有限公司马英华王健栾景玺陈义忠【摘要】本文介绍了棉/涤混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及增白整理,并就抗菌剂的用量、工艺配方,工艺条件、交联剂、轧液率、焙烘条件等因素对织物抗菌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表明,该抗菌整理工艺大大改善了织物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抗菌荧光增白剂棉/涤混纺织物0.前言众所周知,纺织品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如果细菌附着在织物表面,则所有纤维素纤维可被细菌分泌的外细胞酶降解生成可溶性葡萄糖而被吸入到细胞壁。

这样菌类在纤维的表面由表向里使纤维降解,即细菌可在纺织上繁殖进而传播。

公共场所中的纺织品成了细菌传播的途径,在医院中病菌的传播危害的后果更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抗菌纺织品的问世格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们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改善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的,第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用于合成纤维的混融纺丝中的掺混法。

用这种方法合成的抗菌产品的特长,在于它是纤维内部混入抗菌剂,故其耐洗涤性能良好,但另一方面它产生抗菌效果所需的时间长。

第二种方法将有机抗菌剂用交联剂涂敷于织物上,而使之固着的方法。

根据坯布的状态,大多采用涂层、浸渍、喷雾等方法进行包覆。

我厂采用进口抗菌剂并用后整理的方法进行织物加工,但由于是涂敷于织物上,要获得洗涤耐久性十分困难。

对于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特别高。

同时医用纺织品必须进行增白处理,在增白过程中与传统增白工艺比较,有些参数也必须调整,才能最终得到高白度、高质量的抗菌纺织品及其流程、工艺条件。

1.实验1.1实验坯布C/T(70/30)22.5×22.5 60×58 60″1.2实验药品进口抗菌剂(脂肪族亚胺类),安全、高效、无毒;能耐高浓度氯漂,高碱性洗涤和氧化漂白剂混用的高温洗涤。

新开发的交联反应树脂。

2.工艺分析2.1工艺流程坯布→翻缝→烧毛→退浆→煮练→漂白→烘干→轧抗菌、交联剂(如有必要同浴中可加入涤用增白剂)→预烘干→焙烘→水洗→烘干→轧棉用增白剂→后整理。

纺织防螨剂,抗菌防霉抗螨剂,防螨抗菌整理剂,防螨虫过敏助剂,

纺织防螨剂,抗菌防霉抗螨剂,防螨抗菌整理剂,防螨虫过敏助剂,

纺织品的防螨虫整理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杨栋梁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第十期p1-8在纺织品的防虫整理技术中,最早开发的是毛织物的防蛀整理,继之是防蚁整理,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防螨整理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这项技术的开发研究中,日本人似注入了更大的热情。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婴幼儿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中,由螨虫抗原引起的约占80-90%。

随着城市住宅建筑的多层化和高层化,室内结构也日益封闭化,由于家庭中空调、地毯等的普及,致使被褥、床垫等大件纺织制品曝晒不便,因而导致室内的卫生状况逐渐恶化。

据1989年英国调查59户家庭的室内尘埃中螨虫过敏源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室内过敏源的临界浓度2μg/g[1]。

因为对人们适宜的条件,同时也是室内螨虫繁殖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食物充足的的地万。

室内螨虫能存活约四个月。

在此期间它能产生200倍于体重的粪便,并孵下达300个卵。

这就清楚地表明;为什么室内过敏源会在很短时间剧速增加。

室内螨虫本身不是过敏源,但其排泄物及其残骸等会引起哮喘、湿疹及过敏性鼻炎。

防螨整理纺织品是日用防护产品——防螨霜开发之后,纺织品又一次与医药联姻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鉴于国内这方面的专门报导不多,作者拟对这一课题作些介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随着城市住宅的多层化,结构趋向于封闭性单元,致使室内通风性差,室内存放家具什物后,全面的清洁卫生大扫除困难,尤其是地毯、床垫等纺织品,加上家庭空调设备的普及化,不但是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是冬季室内的温湿度也不低,从而形成了全年都具各微生物(包括螨虫)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

为此,改善和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卫生的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已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造成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是室内尘埃中的螨虫引起的;同时,还有关于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之间相联系的调查研究[2]-[7]报告。

抗菌防霉整理剂,涂料防霉剂,塑料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防霉抗菌剂

抗菌防霉整理剂,涂料防霉剂,塑料抗菌防霉剂,皮革防霉剂,防霉抗菌剂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高春朋,高铭,刘雁雁(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和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董瑛(华润纺织集团公司,上海200086)作者简介:高春朋(1980-),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抗菌整理剂及纺织品上应用【摘要】综述了目前应用于纺织品抗菌测试的菌种种类及其性质,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抗菌测试标准的要点、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中图分类号】TS190·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7)02-0038-05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

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 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1]。

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

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2]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3]。

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4],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5]。

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1 测试菌种的选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羽绒抗菌整理剂,纺织品防霉剂,防螨抗菌助剂,抗菌防霉抗螨剂,耐久阻燃整理剂

羽绒抗菌整理剂,纺织品防霉剂,防螨抗菌助剂,抗菌防霉抗螨剂,耐久阻燃整理剂

表2织物性能测试结果ATB9800用量/(g·L-1)断裂强度/N白度手感经向纬向空白样0 438 325 89 差处理样10 450 320 87 较好40 452 313 86 较好从表2 可看出抗菌整理剂ATB9800对织物的经向强力有所提高,而纬向强力有所降低但幅度都很小,可以认为对强力几乎没有影响,而白度下降也很少,另外从色织布的色光情况来看也基本没什么变化。

整理织物的手感较空白样也略有提高。

该结果是由于ATB9800的分子结构中除硅甲氧基可以水解为具有一定活性的硅醇基外其它基团都是属于惰性基团。

所以对织物的色变影响很少。

同时 ,分子中一端是长链烷基,因而赋予整理织物一定的柔软手感。

结论ATB9800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菌整理剂对柠檬酸菌衍生物、绿肠杆菌、金黄色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株菌等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效果。

而且耐洗性能突出洗涤50 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另因其不渗失、不游移、不为细菌消耗或适应特性 ,应用范围很广。

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无毒不污染环境。

也不影响纺织品本身的风格特征 ,不损伤纤维。

而整理后织物因具有杀菌抑菌功能 ,从而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能抑制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该产品已用于规模化大生产 ,因抗菌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产品通过测试得到终端客户认可 ,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加工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1商成杰杭菌卫生整理的研究(J)产业用纷织品,1987(6):1-92邹承淑,商成杰抗菌整理织物的改良Quinn 氏测试法(J)印染,1994(7):33-353 林俊娇,刘宏喜抗菌整理技术的应用实践(J)上海纷织科技,2005 33, (1) :384 朱亚伟,任学宏,胡韵纷织品抗菌后整理加工现状(J) 印染助剂,2005 22 (1):10-145李俊英聚硅衷烷季按盐抗菌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 2003,33(4):249-2516 Richard L gettings,A New Durable Antimicrobial Finish for textile (Z)Michigan:dow coming corporation,20057 杨建街,徐成 ,王如松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 (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8辛志伟,郊连城,张永奥应用简式生命周期矩阵评价环境标志产品(M)北京环境保护出版社 ,19999 周宏湘真丝绸染整新技术(M)北京中国纷织出版社 ,199710 宋心远 ,沈媛如活性染料染色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纷织工业出版社 ,199111 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生态产业转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

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潮流趋势,既提高了床品的产品档次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现将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情况探讨如下,供参考。

2.生产实践
2.1 试验材料
“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上海龙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美柔DMC—409柔软剂(德美化工)、活性染料(上海染料八厂)、印花助剂等。

2.2 织物品种及规格
精梳全棉**根/10cm*283根/10 cm + 贡缎
2.3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煮练→漂白→丝光→拉幅→圆网活性印花→汽蒸→平幅皂洗→浸轧预烘→定型→轧光→成品检验
2.4 工艺要点
2.4.1翻布、缝头
在翻布时应要注意选用同批次、同规格的坯布,且要注意织物正反面的一致性,缝头时注意布幅两侧要加密3-5cm且要做到平、直、齐、牢。

2.4.2烧毛
烧毛方式为二正一反,车速控制在90-100m/min,要确保火焰均匀一致,切勿断档,要加强烧毛前刷毛箱的清洁,确保刷毛辊上无花毛及线头缠绕,应适当增加刷毛辊与布面的摩擦力,以保证烧毛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

2.4.3 练漂
练漂半制品要做到退浆净、漂白匀,开车前要检查各轧车轧辊左、中、右压力一致,以确保轧余率的一致性,保证布面煮漂效果的均匀一致。

退浆率达到95%以上、毛效应在10cm-12cm/30min之间为宜,毛效过低会影响到整理效果,落布PH值为7。

2.4.4 丝光
丝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活性印花的色光及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保证烧碱浓度控制在240-250g/l 之间为宜,要控制好车速及机车张力的一致性,保证织物带矸时间在50s±5s之间,冲洗碱浓度最好控制在40-50 g/l 之间,去碱箱温度要保证在90℃以上,务必充分水洗,确保落布PH值为7-8之间。

2.4.5 拉幅
织物在前处理加工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张力会使织物形成纬缩、纬弧和门幅不一等问题,这会给后道工序加工造成较大影响,故需在印花前应加强整理及调整门幅的一致性,以避免印花疵病的发生。

整纬设备最好要选用全自动光电整纬装置,以确保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为避免出现门幅不一,应严格控制好车速,预烘及烘箱温度的一致性。

同时为了防止织物破边,严禁干拉,织物在上铗儿前含潮率最好控制在20-30%之间,以确保热风拉幅后的织物门幅达到印制要求,织物下机要干燥。

2.4.6 印花
工艺处方:(单位:克)
操作要点:
配制色浆务必要使用50ppm以下软水,先用少量冷水与染料调成浆状后,加入预先溶解好的尿素和防染盐混合液,再加入适量热水,使染料充分溶解然后将之溶解好的染料溶液过滤至原糊中搅匀,色浆在上车前加入预先用冷水溶解好的小苏打或纯碱液,但要保证在加入前浆液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最后合成至总量过滤,检验色光无误后备用。

2.4.7 蒸化
活性染料印花后织物应充分烘干,尽量做到随印随蒸,以防造成色差疵病。

一般采用汽蒸法进行固色,但应严格控制好箱内温度和湿度要确保分布均匀,工艺条件一般控制在102-105℃*5-8min为宜。

2.4.8 平幅皂洗
活性染料固色后的洗涤也较为重要。

一般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在70-80%左右,未固色的染料在洗涤过程中易溶于洗液中,当洗液中染料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被织物吸附而造成沾污,尤其是白底布产品更应注意,最好在皂洗溶液中添加经小样试验后确定的适量防沾色处理剂,以防沾色,并经几格冷热水充分洗涤后,去除未反应的染料,皂洗液的PH值要略偏些碱性较好,一般在8-9为宜,最后保证落布要干燥。

2.4.9 浸轧预烘
整理液处方: (单位:g/l)
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 20
德美柔DMC—409 30
软化水 X
操作要点:
1.首先要把机车各轧辊、导辊和配液槽等部位,彻底清洗干净。

2.配液槽内先放适量软水再加入德美柔DMC—409,边搅拌边加入水溶性甲壳素及软水至总量,搅拌均匀升温至工作液温度后备用。

3.工艺条件:
车速25-30m/min;工作液温度50±5℃;轧余率尽量大些,应控制在90-110%之间;浸轧方式为二浸二轧。

为了确保产品的抗菌防臭效果及有更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本工序生产较为关键,首先要保证药剂的用量,浸轧前要确保布面平整,避免皱折,要确保织物左、中、右轧余率的一致性,预烘时要控制好滚筒温度由低到高,但烘后织物不可过干,保证含潮率控制在20-30%之间。

因单独使用药剂整理后的功能性产品均有手感较硬的弊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柔软整理,我们采用德美柔DMC—409柔软剂与其复配使用后,效果校为理想。

2.4.10 定型
工艺条件:车速30-35m/min;焙烘温度150-160℃;超喂 15-25%。

为了确保定型效果,织物在焙烘时应尽量采用宽谱定向远红外辐射器,以确保布面效果的均匀一致性,焙烘温度切勿超过170℃,否则会使某些产品轻微黄变。

进布时应尽量松弛,落布门幅应比成品门幅略宽2-3cm,以保证轧光后成品尺寸符合要求。

2.4.11 轧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手感和增进织物光泽,使处理后的产品手感更加滑爽、柔软和舒适,需对产品进行轧光处理但要注意轧光前织物含潮率应控制在10%之内,根据不同客户要求来调整轧光车速,轧辊温度及压力,冷辊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的效果,但光泽差些,轧辊随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光泽也随之提高,但手感也随之变硬,工艺条件的控制应随客户的需求来适当调整,从而满足其要求。

3.指标测试 3.1 测试方法:
美国纺织染色化学为协会抗菌试验标准。

3.2 试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NO .6538(革兰氏阳性菌) 3.3 试验结果
经抗菌整理的全棉印花布由VA &G 全球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

3.3.1 AATCC147试验结果
a.剪裁长方形25*60 mm 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制区计算方式如下: W=(T
—D )/2
W ——抑制区的宽度(mm )
T ——测试样品及抑制区总宽度(mm ) D ——测试样品之宽度(mm ) c.测试结果:
3.3.2 AATCC 100试验结果
a.剪裁48mm 直径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菌率计算方式如下:
抑菌率=100(B—A)/B%
A——抗菌布经24小时培养后之生菌数
B——空白布“0小时”之生菌数
c.以Cotton 未加工布为对照组
经综合评估,织物经水溶性甲壳素整理后,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47—1998平行划线实验法测试抑制区间为1mm,布面无菌落滋生,有抑菌效果,而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00—1998菌数测定法测试,抑菌率达到了96%。

4.结论
1、应加强半制品的前处理,做到退浆净、煮练透、漂白匀、丝光佳、毛效好。

2、织物在浸轧整理剂前应做到水洗充分、布面干燥且均匀一致,以确保整理效果。

3、采用“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对全棉织物进行抗菌防臭整理得到良好的整理效果,抑菌率达到了96%。

4、整理液务必使用50ppm以下软水配制,避免因水质过硬,造成效果不佳。

浸轧液适宜的PH值为之间,本药剂不可与阴离子界面活性并用,应严格控制好药剂用量及工艺条件。

5、经整理后的产品手感滑爽、柔软具有广泛的使用性,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