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高二下学期的历史课程通常会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边疆政策。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的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和军阀割据。
3. 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4. 思想文化史:- 启蒙运动及其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经济史:-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6. 政治史:- 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包括宪法、法律和政府结构。
- 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7. 社会史:- 社会阶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
- 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 种族平等和民权运动的发展。
8. 科学技术史:-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9. 文化艺术史:- 现代文学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 电影和音乐的发展历程。
- 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特点。
10. 环境史:-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是一门广阔而深入的学科,它涵盖了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二下的历史知识点内容丰富,包括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教版高二下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如儒家、墨家、道家等。
2.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统一文字、法律和度量衡等,被称为遗臭万年的暴秦。
3.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正统地位,汉文化和传统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奠定下来。
4.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三国鼎立的时期。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5. 北魏时期:北魏时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时期。
北魏朝廷推行了汉化政策,使得汉族文化得以传承并深入北方地区。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运动,建立了新中国。
5.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教版高二下的一些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和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时期。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工具。
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使用石、陶、布等制作工具。
三、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四大文明河流谷地文明,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缔造一、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东亚三大文明的兴起和繁荣,即中国古代文明、日本古代文明和朝鲜古代文明。
二、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和印度各王朝的兴衰。
三、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繁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希腊文化的传播。
四、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罗马法的形成和罗马文化的传播。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变革与发展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征,它以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封建体系。
二、天主教会的权威与影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十字军东征与欧洲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文艺复兴则是中世纪文化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欧洲进入了现代文明的道路。
第四章: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崛起一、大航海时代与欧洲殖民扩张大航海时代是近代世界的重要标志,它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欧洲列强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二、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是近代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转变,它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人教版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點詳解(一)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緻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
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
正確看待曆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繫,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係的史實,共性。
與漢民族關係的異同點。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
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
核心是盛與衰。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點詳解(二)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係。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
(土地兼併、*、思想專制)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人教版高二下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下冊歷史必修二知識點(一)一、三教合一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
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宣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
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
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
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
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
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精选3篇)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精选3篇)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篇1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篇2一、文学的主要成就1、19世纪的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
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
2、20世纪文学(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知识点

【篇一】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置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②樞密院——負責軍事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篇二】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顯著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範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擴張。
【篇三】人教版高二歷史下學期知識點1.反法同盟(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高二下學期歷史知識點(一)一、“人是萬物的尺度”1、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雅典成為希臘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
2、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1)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
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規範等。
(2)強調人的價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張: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
二、美德即知識1、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1)宣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是出於無知。
(4)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2、影響: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三、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1、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社會,著有《理想國》一書,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主張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
2、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在很多學術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
他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級的。
高二下學期歷史知識點(二)一、“開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階級抵抗派)。
(1)林則徐:設立譯館,編譯《四洲志》、《各國律例》,成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編撰《海國圖志》,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進的地主階級知識份子,從封閉狀態中走出來,摒棄傳統的夷夏觀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學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朝时,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4.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5.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到了宋代,城市繁荣
6.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7.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8.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第10课书画和戏曲艺术
1.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苏轼
3.画①战国帛画
②顾恺之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行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吴道子
③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4.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