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历史概览1.1 古代史1.2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3 近代与现代史二、中国近现代史概览2.1 清朝的衰落与洋务运动2.2 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2.3 近代中国的各类革命运动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建设三、世界古代文明3.1 古埃及文明3.2 古希腊文明3.3 古罗马文明3.4 古印度文明3.5 古中国文明四、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4.1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技术4.2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诗词、书法、绘画等4.3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五、近代国际关系5.1 世界两大战争及其影响5.2 冷战与东西方对立5.3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5.4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六、中国文化大革命6.1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背景6.2 主要事件和运动6.3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评价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7.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7.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帝国与官僚体制 7.3 社会阶级与社会变迁八、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8.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边疆防御8.2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变化九、二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9.1 二战爆发与日本侵华9.2 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9.3 二战胜利后对中国的影响十、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0.1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问题10.2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10.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十一、世界历史的演变与趋势11.1 世界历史的主要时期划分11.2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发展趋势11.3 世界历史对未来的启示和影响以上是历史高二重点知识点的一些概览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指导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历史高二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下学期知识点总结历史高二下学期的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的不同时期和重要事件,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出了独特的雕塑艺术和建筑工程;希腊文明则以城邦和城市国家的形式出现,并对政治、哲学、艺术和科学都有重要贡献;罗马帝国则成为古代欧洲最伟大的文明,其法律制度、城市规划和工程技术仍然影响着现代世界。
二、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中的顶层是国王和贵族,他们通过封地制度和农奴经济牢牢掌控着政治和经济权力。
而底层的农民则承担着繁重的负担。
在这个时期,教会也对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天主教会在欧洲社会发挥着宗教和政治双重作用。
三、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和文化革命。
它在意大利开始,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欧洲国家争夺全球霸权的竞赛。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通过航海探险,发现并殖民了新大陆,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和殖民帝国的崛起。
四、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的一场思想潮流,主张理性、科学和人权。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以法国为中心,他们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人民的意识觉醒和政治、社会制度的变革。
18世纪末,法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旧有的政治体制,确立了民主宪政的原则。
这场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现代工业社会的崛起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崛起。
以英国为中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机器工业、煤炭和铁路运输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日益紧密相连。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高二下学期的历史课程通常会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边疆政策。
2.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的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和军阀割据。
3. 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19世纪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4. 思想文化史:- 启蒙运动及其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经济史:-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6. 政治史:- 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包括宪法、法律和政府结构。
- 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7. 社会史:- 社会阶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
- 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 种族平等和民权运动的发展。
8. 科学技术史:-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9. 文化艺术史:- 现代文学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 电影和音乐的发展历程。
- 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特点。
10. 环境史:-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二下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工具。
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使用石、陶、布等制作工具。
三、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四大文明河流谷地文明,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缔造一、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古代东亚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东亚三大文明的兴起和繁荣,即中国古代文明、日本古代文明和朝鲜古代文明。
二、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和印度各王朝的兴衰。
三、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古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繁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希腊文化的传播。
四、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古代罗马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罗马法的形成和罗马文化的传播。
第三章:中世纪欧洲的变革与发展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征,它以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封建体系。
二、天主教会的权威与影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十字军东征与欧洲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文艺复兴则是中世纪文化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欧洲进入了现代文明的道路。
第四章: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崛起一、大航海时代与欧洲殖民扩张大航海时代是近代世界的重要标志,它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欧洲列强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二、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宗教改革是近代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转变,它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高二下历史主要知识点

高二下历史主要知识点
一、三民主义及其发展
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4. 南京政府与国共分裂
二、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
1. 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
2. 八年抗战的重要战役与斗争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4. 抗日胜利与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解放战争与人民革命胜利
2. 新中国的初步探索与建设
3. 社会主义改造与国家经济建设
4.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5.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影响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初期探索
2.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四项基本原则
3. 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4.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五、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
1. 中苏关系的演变与中美关系的重塑
2. 对外开放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外交政策调整
4. 争取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努力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
1. 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政治制度的选择与发展
3. 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平衡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是高二下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增强爱国意识、历史意识与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
思历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探索,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精选3篇)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精选3篇)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篇1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详解考点解析篇2一、文学的主要成就1、19世纪的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
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
2、20世纪文学(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高二下历史期末知识点汇总

高二下历史期末知识点汇总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在高二下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有关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在期末考试前夕,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本文将对高二下历史期末知识点进行汇总与梳理。
一、世界历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引发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军备竞赛等。
- 战争过程及结果:持续四年、军事技术革新、战后通过凡尔赛条约进行战后处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引发原因: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经济危机等。
- 战争过程及结果:波及全球、犹太人大屠杀、战胜纳粹德国后,美苏两国的冷战开始。
3.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美苏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核武器竞赛、军备竞赛等。
-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等。
4. 其他重要历史事件- 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中心的艺术与科学的繁荣。
- 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统治的革命。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带来的科学思想的变革。
二、中国历史1. 铁器时代与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统一时期等。
- 战国时期的背景:分裂割据、兵器技术的进步、列国的外交与联盟等。
- 出现的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2. 秦朝与汉朝- 秦朝: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等。
- 汉朝:刘邦建立、初期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外征扩张等。
3. 隋唐与宋朝- 隋唐:隋炀帝的权力集中、科举制度的建立、开展对外贸易等。
- 宋朝:北宋与南宋的划分、科技进步、画、诗、书、茶等文化繁荣。
4. 明朝与清朝- 明朝:成化、嘉靖、万历等明朝的重要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
- 清朝:入关与建立、康乾盛世、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签订等。
5.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高二下學期歷史知識點(一)一、“人是萬物的尺度”1、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雅典成為希臘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
2、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1)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
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規範等。
(2)強調人的價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張: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
二、美德即知識1、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1)宣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是出於無知。
(4)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2、影響: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三、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1、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社會,著有《理想國》一書,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主張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
2、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在很多學術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
他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級的。
高二下學期歷史知識點(二)一、“開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階級抵抗派)。
(1)林則徐:設立譯館,編譯《四洲志》、《各國律例》,成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編撰《海國圖志》,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進的地主階級知識份子,從封閉狀態中走出來,摒棄傳統的夷夏觀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學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
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篇二】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