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政治课里所说的世界市场主要从它的内涵来定义,历史课里所说的世界市场主要从它的形成过程来进行说明。
二者虽然有分工,但相通之处很多,是交叉教学的结合点。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把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联结成一个整体,各国的国内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世界市场交易的内容包括商品、劳务、货币等,商品是主体。
世界市场包括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也包括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既包括在特定地点按一定组织规章进行的交易,如商品交易所、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又包括单纯的商品购销活动,即不通过固定市场进行的商品买卖,还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特殊贸易形式。
世界市场的规模,既取决于参加交易国家的数量,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出口能力和有支付能力的进口需求,以及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的状况、市场组织形式等等。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已经萌芽并有所发展。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东西方航道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以手工工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正是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所直接导致的结果。
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由此开始。
此后,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市场”发展史。
欧洲人基于追求货币和避免商业危机的原因,开辟了新的航路。
开辟新航路和开辟新市场,几乎是同义语。
新航路的开辟,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
它的含义是: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往来;②欧洲同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③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北岸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开辟新航路又引起“价格革命”,它使工商业得以发展,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牟得了暴利,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重商主义逐渐盛行开来。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地的贸易就有了一定的规模。
公元
前6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希腊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的贸
易发展,形成了重要的贸易集散地。
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罗马帝国扩
张和地中海沿岸城市的聚集进一步促进了地中海贸易的繁荣,形成了以地
中海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在中国,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得以发展。
16世纪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使它们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并通过贸易网络重
新整合了全球经济。
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成为了全
球贸易的主导者。
这一时期,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贸易受到了显著影响,
而且贸易商品范围也大大扩大。
19世纪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成为可能,商品的生产
和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新航路的开辟、铁路、运河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和美国成为了全球商
品生产和贸易的中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步步为赢
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 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 发明是
A.火药 C.造纸术 B.印刷术 D.罗盘针
步步为赢
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 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原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因 社会根源 “东方的诱惑”--欧洲出现“寻金”热 主要动力 ( (《马可· 波罗行纪》的诱导) 必 商业危机 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陆上商路受阻) 直接原因 然 性) 思想因素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精神 宗教因素 条 件 (
可能 性)
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阅读课本22页第三段和23页历史纵横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造船技术的发展 航海技术的提高
(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应用) (多桅船的制造)
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圆说”的提出和地图绘制技术的提高)
装有大炮的多桅帆船
主观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和教会的支持
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 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 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 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 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 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 “地理大发现”。
本课线索
一.东方的诱惑(背景) 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一. 东方的诱惑(背景)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本22页第一子目内容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1
……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
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浮现。
对亚非拉:西欧开始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去了灾难;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推动了近代化。
三、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②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
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④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原料
⑤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经验积累
18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纺织技术的革新:飞梭、珍妮机等
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
③能源结构:煤
④交通工具:轮船、火车
⑤新兴部门:煤炭开采业、机器创造业
2、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为了掠夺财富,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没有对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作用,也未能触及封建制度;欧洲开辟新航路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郑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随着明朝经济的衰落,朝贡贸易难以为继,中国航海逐渐衰落;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获得大量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航海获得越来越兴旺。
c.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泛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
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②不同点: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发明来自科学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和技术、工业生产密切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国货币为单位衡量本国货币 的价格。例:100美元 =628.04人民币
本币汇率:以本国货币为 单位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 例:100人民币=15.92美元
四、外汇和汇率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 本币币值 外币币值
1、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 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 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C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思考讨论:
1、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哪 些影响?
2、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我国 丰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有 什么影响?
四、外汇和汇率
外汇汇率下跌,本 外汇汇率升高,本 国货币升值 国货币贬值 有利于出口, 进出口贸易 不利于出口, 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进口 外商投资 增加投资成本,不 外商投资下降,有 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国内就业 增大国内就业压力 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 国内物价 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引起国内物价上涨 外汇储备
市场竞争激烈化: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利用国 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支付手段。
美元、英镑、欧元、日元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储备:外国货币、政府公债、公司 债券、股票。
四、外汇和汇率
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90%在中国拥有投资
三、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5、市场竞争激烈化。
表现:直接在销售区设厂投资; 从价格战到非价格战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典例展示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 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更是 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 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以下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B.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D.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 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 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2)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3)思想: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 展。
【答案】A
2.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 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 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 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 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 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专题十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②发生“价格革命” 表现:黄金白银注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结果:造成社会分化,封建地主衰落,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③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
比较并评价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哥 伦布为例)的东西方航海壮举。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远航美洲
郑和船队航行阵形图
旧航 路
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 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奥斯曼 土耳其
地中海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一、开辟新航路(15C末—16C初)(重点理解)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一)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必要性) 根本原因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②社会根源: 人们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马可〃波罗游记诱导
二、 殖民扩张(16C—18C) ——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17世纪荷兰称霸海上(识记) 1、兴起的原因(条件)
2、兴起的表现 3、荷兰的殖民活动
1、条件 2、殖民帝国形成的过程 3、结果 (三)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重点)
(二)日不落帝国---18世纪英国确立殖民霸权(识记)
对殖民国家(欧)
对世界
对殖民地(亚非拉)
(一)海上马车夫---17世纪荷兰称霸海上
荷兰为什么能够兴起?又为什么称为“海 上马车夫”?
1、兴起的原因(条件)(识记) ①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 ②经济发达:商业贸易发达
③政治独立:
17世纪初荷兰的武装商船
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2、兴起的表现(识记)
荷兰之最:①欧洲最富庶的地区(16世纪)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三)开辟新航路的经过(识记)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C、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D、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3、关于外汇
A、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支付手段。
B、产生条件: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 C、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D、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 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5)市场竞争激烈化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
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选择题:
D 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A、产业革命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
D、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二战后,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市场, 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集团采取了“内外有别”、 “联合对外”的贸易政策,纷纷成立了各种经济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世界市场的类型:按其经济内容划分
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金市场、 国际技术市场、国际服务市场
(3)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直接原因 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 治地位后形成的
(4)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 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 格局。截止2002年,全球跨国公司约有6. 5万家,其国外分支机构85万家。控制着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技术转让的 80%,占全球GDP总值的十分之一。随 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 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 术转让等经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知识体系
【知识图表】
【重点难点剖析】
1、 新课程《考试说明》对本单元重点内容作出了如下要求: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2、 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世界各地的扩展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历了开始形成→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三个阶段,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3、本单元内容在新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作为
世界经济史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4、从命题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史实、评价;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手段;英国
海上霸权确立的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与途经及其评价等都是高考重要的考点。
5、从命题角度看:以情景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比较新航路
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设置相关的材料考查殖民扩张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作用与给被侵略地区造成的灾难;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与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关系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从题型看:题型将可能从知识型、综合性逐渐过渡到分析、对比等高难度、深层次的能力型
【典型例题】
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C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葡等国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这些条件具备了才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2. (2009高考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解析】A上述材料体现了交通、商品、人员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表现。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B 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减少,但工人总数、产量和投资额都在增长,体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4.(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D 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材料的能力,《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内容体现了委内瑞拉与美国共同之处,只能选四个选项中D。
5.(2009高考四川文综)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解析】B 垄断组织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而不是17、18两个世纪中形成的。
6.(2009高考重庆文综)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C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
【考点分析】
考点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史实
【考查方向】重在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尤其是根本原因,以及开辟的四条新航线。
学生应该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思想根源、宗教原因等方面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应该明白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此外学生应该识记开辟的四条新航线。
考点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查方向】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历史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一般以材料题方式出现,学生应从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思想震撼之路,殖民掠夺之路等方面考虑。
考点3: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手段
【考查方向】以材料题的方式考查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手段,学生应该深刻明白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手段:海盗抢劫、商业战争、商业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途径;此外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英国殖民掠夺。
考点4:英国海上霸权确立的原因
【考查方向】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确立海上霸权,但是18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历史考试可能考查荷兰的霸权地位为何被英国取代;同时考生应该深刻理解英国海上霸权确立的原因,应该从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制度优势,军事优势,政府支持等方面考虑。
考点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考查方向】新航路开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殖民掠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学生应该从对世界、对殖民国、对殖民地等三方面掌握知识,尤其注意对殖民地的影响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一方面带去灾难,另一方面冲击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
考点6: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考查方向】重在考查英国是如何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的,学生应该明白工业革命必须具备的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劳动力,长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财富用于投资,工场手工业阶段技术的积累并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市场。
考点7: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查方向】学生应该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意识等方面深刻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同时应该明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考点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考查方向】以选择题或者材料题的形式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
考生应该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
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等方面掌握。
考点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查方向】:学生应该从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等方面深刻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点10: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考查方向】:重在从科学与技术是否结合,工业革命发生的区域,是否交叉进行等方面考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要明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考点11:深刻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查方向】重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历程、评价等三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应该从奴役性、改造性、全球化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源库】英国“圈地运动”
18世纪英国已经通过国会立法形式来推动圈地运动发展。
英国的牧羊业有悠久的历史,农民大多从事羊毛副业,为国内外呢绒工场提供羊毛,经营羊毛副业在英国农村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13、14世纪,英国农村出产的羊毛就大量供给欧洲大陆的佛兰德尔和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等地的呢绒工业。
那时,有些领主强占公有土地(如牧场、荒地、森林、沼泽地等),用栅栏或者壕沟把这些土地圈围起来,从事养羊业,这就是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但是那时“圈地运动”还是一种局部现象。
自15世纪新航路发现后,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呢绒工业得到更大发展,羊毛需求量急剧增加,羊毛价格日益剧增,于是养羊业便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这样就掀起了英国的大规模圈地运动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和随之引起的国内市场扩大,二是必须有大量的资本。
这两个条件的实现,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完成的。
英国圈地运动,首先,为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造成大量无地的贫苦农民被迫到牧场或者农业工场做工,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和经营方式。
第四,破坏了英国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工业生产。
总之,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造成了英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为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