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规律44615

合集下载

婴幼儿身体发育规律

婴幼儿身体发育规律

婴幼儿身体发育规律一、婴幼儿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1. 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婴幼儿身体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出生到幼儿期,身体各部分都在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例如,身高和体重从出生开始就逐渐增加,没有突然的跳跃式增长。

- 阶段性: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有明显的阶段性。

比如婴儿期(0 - 1岁)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出生后的前半年内身高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体重每月平均增长0.6千克。

到了幼儿期(1 - 3岁),生长速度相对婴儿期会减慢,但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身高每年增长约7 - 8厘米,体重每年增长约2千克。

2. 顺序性- 从上到下:婴幼儿身体发育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

先会抬头(2 - 3个月),然后逐渐学会坐(6 - 7个月)、爬(8 - 9个月)、站立(10 - 12个月)、行走(12 - 15个月)。

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先控制身体上部的肌肉,然后再逐渐向下延伸。

- 由近及远:身体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向四肢发展。

例如,婴儿先会控制手臂的动作,如伸手抓握东西(3 - 4个月),之后才逐渐学会用手指捏取小物品(9 - 10个月)。

在腿部发育方面,先会控制大腿肌肉的活动,然后才是小腿和脚部肌肉的精细控制。

- 由粗到细:动作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过渡。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大肌肉群的整体运动,如全身的舞动、大幅度的手臂摆动等。

随着年龄增长,小肌肉动作开始发展,如用勺子吃饭(18 - 24个月)、涂鸦(2 - 3岁)等,这些动作需要更精细的肌肉控制。

3. 不平衡性- 身体各部分发育速度不同:婴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发育速度不是同步的。

头部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发育较早,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约为34厘米,占身体比例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在婴幼儿期进展缓慢,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 不同系统发育速度有差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重量在胎儿期就开始快速增长,出生时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25%左右,2岁时达到成人的75%左右。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重要阶段,从婴儿到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智力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1.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左右,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在迅速发育。

他们需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来支持生长,同时也需要接受各种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等,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2. 幼儿期:从1岁半到3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独立行走和玩耍,同时也开始表现出一些个性化的特点。

3. 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更多的社交互动和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龄期:从6岁到1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小学接受正式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 青春期:从12岁到18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智力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他们都
需要充足的营养、睡眠和适当的锻炼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孩子在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不仅对整个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决定了个体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因此,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1. 全身性生长的阶段:从出生到青春期,个体的身体和器官都在迅速发育。

在这个阶段,身高、体重以及骨骼等都会增长。

2. 性征发育的阶段:在青春期,性征发育开始显著,男孩会有声音变粗、喉结突出,身体的毛发会增长等现象。

女孩会有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等变化。

二、身高体重的发展规律1. 出生后的身高体重:新生儿的身高体重较为依赖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到母体营养、妊娠期情况等影响。

2. 快速生长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非常迅速。

这个阶段的生长速度是整个生长过程中最快的。

3. 儿童期的生长:从1岁半到青春期,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但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4. 青春期的生长: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会快速增长,直到身高停止增长。

三、性征发育的一般规律1. 男孩的性征发育:男孩的性征发育一般在10-14岁之间开始显著。

开始时,声音会变粗,喉结会显著突出,阴茎和睾丸会增大等。

2. 女孩的性征发育:女孩的性征发育一般在8-13岁之间开始显著。

开始时,乳房会发育,体毛会增长,月经也会开始。

四、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1. 爬行和行走:儿童期的运动发育以爬行和行走为主,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

2. 跑步和跳跃:3岁左右的儿童通常可以跑步和跳跃。

3. 投掷和接球:4-5岁的儿童通常可以学会投掷和接球的基本技能。

4. 运动技能的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运动技能会逐渐提高和细化,可以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能。

五、心理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1. 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儿童期,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会迅速发展。

他们可以开始理解语言、操作物体等。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

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

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

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

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

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生理生长规律、体格发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和社会情感发育规律。

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1. 生理生长规律:儿童生理生长规律描述了儿童在身高、体重、头围和牙齿等方面的增长。

在婴幼儿阶段,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然后,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在青春期,儿童会经历身高急剧增长、体重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发展。

2. 体格发育规律:体格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各个器官和系统的逐渐发育和成熟过程。

例如,大脑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迅速发育,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继续发展。

儿童的骨骼系统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成熟,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更高水平的活动和运动。

3. 认知发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在思维、语言和学习方面的发展。

在婴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感觉和运动技能,并逐渐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开始学习字母和数字。

在青少年时期,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抽象和成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4. 社会情感发育规律:社会情感发育规律描述了儿童在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方面的变化。

在婴幼儿期,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了牢固的情感联系,并开始表达情感和兴趣。

在学龄前期,儿童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并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在青春期,儿童开始建立独立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开始在社交和情感方面面对更复杂的挑战。

总而言之,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包括生理生长规律、体格发育规律、认知发育规律和社会情感发育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父母、教育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儿童体格生长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规律指的是儿童在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方面的生长发育过程。

儿童的生长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生长期: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最快速的阶段,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两年。

在这个阶段,婴儿每个月都会增加身高和体重,并且头围也会逐渐扩大。

2. 生长速度逐渐减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

通常来说,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儿童每年的增长速度会相对较稳定,每年增加的身高和体重相对较少。

3. 青春期生长峰值: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了快速的身体成熟和发育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性征发育也逐渐成熟。

4. 生长停滞期:青春期后,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停止增长。

生长停滞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大约在18-25岁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生长规律可能会略有差异,这取决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

准确监测和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对于确保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请列举出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可以分为身体生长和认知发展两个方面。

以下是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详细阐述:一、身体生长发育1.出生后头部相对较大,然后逐渐与身体比例相适应。

头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部分,头围的增长与脑部发育密切相关。

2.身高增长迅速: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长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长2厘米左右,到一岁时体重比出生时增加大约3倍。

3.身高和体重增长逐渐趋于平稳:2-3岁时,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到了青春期前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趋势进一步减缓,青春期后则逐渐停止。

4.发育差异:不同个体之间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儿童可能比同龄人稍微晚熟,但一般情况下,儿童的生长曲线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二、认知发展1.感知能力的发展:婴儿出生后,通过感觉器官逐渐建立起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对声音、颜色、形状等的辨别也更加准确。

2.运动能力的发展:从婴儿时期的无法自主运动,逐渐到学会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

一般来说,儿童的运动能力与其神经发育和肌肉发育密切相关,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也逐渐提高。

3.认知能力的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从最初的简单感知发展到逐渐形成语言、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年幼儿童常常通过塑料积木搭建简单的结构,到学龄期则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4.社会认知的发展:幼儿们逐渐学会辨认家人、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形成“自我中心”的认知模式。

这一阶段也是幼儿开始和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的阶段。

三、脑部发育1.神经细胞的形成和连接:婴儿在出生前后的几个月内大量神经细胞形成,称为神经发生,这些细胞逐渐连接成神经网络,并通过神经传导进行信息交流。

2.突触的形成和优化:在幼儿期,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会不断建立和优化。

适当的刺激和经验有助于优化突触连接,并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

3.大脑皮层的发育:幼儿期大脑皮层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这是高级认知功能的中心。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掌握主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以 及身高、体重、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 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性
健康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有助 于确保他们的健康。
识别问题
了解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帮助 家长及时发现问题。
指导护理
掌握生长发育规律可以指导 家长和保健专业人员进行儿 童护理。主要源自生长发育阶段1幼儿期
2
2岁至6岁,发展基本语言和运动能力,
开始社交和情绪能力的发展。
3
青春期
4
12岁至18岁,体型明显变化,心理和情 绪波动。
婴儿期
出生至2岁,身体急剧生长,从依赖到独 立。
学龄前期
6岁至12岁,身体发展趋缓,大脑认知和 社交能力迅速增长。
饮食和营养
健康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 重要。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和积极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 具有重要影响。
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身高
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身高会不 断增长。
体重
生长曲线
体重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通过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儿童的身 高和体重是否正常发展。
运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1 运动技能
儿童从掌握基本的动作开 始,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 运动技能。
2 协调能力
运动训练有助于儿童提高 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社交和情绪能力的发展
1
情绪认知
2
他们开始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并学会应对不同的情感。
3
社交技能
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和交流,建立 友谊和处理冲突。
同理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同理心,学 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 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测量方法
新生儿 前囟 1.5~2cm 后囟闭合
3~4个月 骨缝闭合
1~1.5岁 前囟闭合
临床意义
早闭
迟闭
2、脊柱 代表扁骨的发育。 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随动作发育而
形成3个生理弯曲,有利平衡。 3、骨化中心
骨龄:骨化中心按年龄依次出现,反映 小儿骨骼发育的年龄。
痛觉: 较迟钝。
2~3个月: 温度觉:能区分31~33ºC的水温差别。 痛觉:逐渐敏感
7个月: 触觉:对刺激有定位能力
2-3岁:能通过接触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 5岁: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
运动发育
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近到远: 从不协调到协调: 先正后反:
B
41
(一)大运动发育 抬头: 新生儿 俯卧时能抬
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即可评价近期营养状况,又可反映远期营
养状况。
<P20

P20~P80 中
> P80

小儿生长发育图 评价法 纵向观察小儿体格
生长状况的评价方法。 用同性别、各年龄
组小儿的某一项体格 生长指标的各主要百 分数值画成曲线,可 制成生长发育曲线图, 供作评价小儿生长的 依据。
会穿衣
4岁
能画人体个部分,临摹正方形,能自己
穿衣
5岁
开始学写字,但字体大小不一,笔画颠

B
50
• 语言发育 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用以表达
思维、观念等心理过程,与智能关系密切, 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
1、发音阶段 新生儿 哭叫(发音) 2-3个月 发喉音,
发出“啊、 咿”等音
6-7个月 无意识发
出“爸爸、 妈妈”等 音
B
52
2、理解语言 学说话前先会理解,9个月能听懂成人简单
词意,对成人要求有一定反应。
3、表达阶段 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发出有意义
的语音。 9-12个月 发单词重叠音 1-2岁 会说2-3 个字的单词 2岁后 可组成句子
B
54
• 心理活动的发展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记忆、思维、
识过程。 知觉 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过
程。
1、视感知觉 新生儿:对光有反应,在15~20cm处最清晰。 2个月: 开始协调地注视明亮、活动的物体,
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90º; 3个月: 可追随活动的玩具和人,可随物体
水平转动90º; 5个月: 能看自己的手、注视物体,认识母

5~7个月: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 7~11个月:有视觉深度,能看到小物体 11~18个月:能区别各种形状,对图片感兴趣 2~3岁:能注视小物体及图画,维持50s 3~4岁:可临摹几何图形,视力为对数视力表4.8 ~
1、脑、脊髓发育 胎儿期领先于其他系统 脑: 新生儿 350g 相当于体重的10~12%,神经
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
6个月 600g 1岁 900g 相当于出生时2.5倍 4~6岁 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85~90%
脊髓:
出生时已成熟,2岁时构造接近成人。
随年龄而增长、加长
3月胎儿 下端达第二腰椎下缘
新生儿 下端位于第3~4腰椎水平
体重正常 曲线向上并与标准曲线相平行
体重未增 曲线平坦,走向与曲线横坐标相平行
体重增长 曲线低偏,走向与标准曲线相仿,但 速度减慢 略低,本次体重-上次体重仍为正数。
体重减轻 曲线下斜,远离标准曲线,本次体重-
上次体重为负数
体重超常 曲线上偏,与标准曲线不平行
第二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一、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解剖生理特点
身数分钟 7-8个月 以手支撑
胸腹在原 地转动 8-9个月 用上肢向 前爬行 1岁左右 能手膝合 用向前爬行
站、走、跳:
新生儿 双下肢直立 时稍可负重,可出 现立足反射及踏步 反射
5-6个月 扶站时两下 肢可负重并上下跳 动
8个月 扶站时背、
腰、臀能伸直
10个月 可扶走
11个月 能独站片刻
15个月 可独自走稳
交叉延迟 胸廓发育异常、
佝偻病、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 10.2~10.5cm 1~5岁 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 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头片刻(1-2秒) 3个月 抬头较稳,
仰卧位拉起 时头后垂 4-5个月 头与保持一 致,坐位时 头可自由转 动
翻身:5个月 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 6个月 由俯卧位翻向仰卧位
坐: 3个月 扶坐时腰呈弧形 6个月 双手前撑独坐 7个月 独坐片刻,身体前倾 8个月 独坐稳,能左右转身
爬: 3-4个月用手撑起上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 临床意义 正常 :±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评价方法
均值离差法 用体格生长指标的
均值为基准值,以标 准差为离散度来划分 评价等级。通常采用 六级评价法
百分位数法 以体格生长指标的
中位数为基准值,以 其余各百分位数值为 离散距对体格生长水 平进行等级评价。
表1-1 均值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六等级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上等 中上 等 中+ 等 中– 等 中下 等 下等
想象、情绪、性格等众多方面。
1、注意的发展 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可分为无意注意和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在感知发育的基础上自然发
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是注意的初 级形式。
有意注意: 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 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生儿的无意注意表现在对外界各种强烈的刺 激都可引起新生儿的注意
4岁
移至1~2腰椎间
2、神经反射发育 先天性反射
从有--无 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 后天性反射
从无--有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从弱--强 肌腱反射 病理反射 可存在而无意义 3~4个月 克氏征阳性 <2岁 巴氏征阳性
感知觉发育 是形成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 过程的基础。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 中选择性地取得的能力,其发育对其他能 区的发育起重要促进作用。 感觉 反映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 增长规律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 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 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 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 第二个高峰期
❖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三、小儿体格生长的评价 定 以一种体格生长的“标准”为依据, 义 来判断个体或群体儿童生长状况的过程。
1、了解个体或群体儿童的体格生长水平和
营养状况。
2、检出需要干预的儿童

3、对干预结果的评估

4、对群体儿童进行评价
基本要求:
1、有可用的体格评价的参考值 2、有科学的体格生长评价标准 3、有准确的测量用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 4、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相结合
1-9岁骨化中心=年龄+1 临床意义:骨龄延迟 骨龄超前
牙齿的发育
乳牙 4~10个月萌出,2.5 ~3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月龄-4(或6) 临床意义:出牙延迟
恒牙 28~32 六龄齿
二、小儿体格生长的特点
连续性和阶段性 快-慢-快 两个高峰
头尾规律 各器官系统发育速度不等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 育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先快而后回缩。 个体差异
大于均值加2个标准差 均值加1~2个标准差之间 均值到均值加1个标准差之间 均值到均值减1个标准差之间 均值减1~2个标准差之间 小于均值减2个标准差
>第97百分位 第75~97百分位之间 第50~75百分位之间 第25~50百分位之间 第3~25百分位之间
<第3百分位
Kaup指数
利用人体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 式把有关体格生长的指 标联系起来,计算出相 应的指数来进行评价。
主要反映人体的发育 和营养状况。
体重(kg) [身高(cm)]2 104
Kaup指数的评价标准
营养状况 中国儿童 日本儿童
肥胖 优良 正常 偏瘦 不良
>20 20~18 18~13.5 13.5~12 <12
>20 20~18 18~15 15~13 <13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
应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
❖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 ±10% 男 > 女 城市 > 农村 2、正常 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 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 可能营养不良
❖ 测量方法
B
7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出生时 33cm 与身高的比例 随年龄增
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测量方法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 发育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