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课件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孜很窘,一时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告辞了。 咯孜追上去,拍拍阿凡提的肩膀说:“有 时女人的话是要听的。”
• (2)有个医生生病快要死时,在床上喊着 说:“如果有好郎中,能把我的病治好了, 我有长生不老药酬谢他,叫他吃了,好活几 百岁。”
• (4)偷换论题
•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替 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如:
• 1、有一贪污了八万元的案件。在审判是,审判员 问被告贪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被告回答:“我 父亲长期生病,全家收入不满百元,经济困难铤 而走险,另外,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财务制度不 健全,才得以涂改帐目,伪造发票。”
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 律
• 一.教学重点: • 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 二. 教学难点: • 逻辑规律的运用 • 三.教学基本内容
•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 规律,它们普遍地适应于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
• 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 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 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 力。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论 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 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 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
• 乙:“我在自己家的小厨房里。”
• 甲:“哎哟!你在会上说过,参加义务劳 动很有意义。”
• 乙:“是呀!我也同样参加义务劳动,我 已经替妻子做好几样菜了。”
• 6.糊涂县官整天醉酒糊涂。这天午后,他喝 完了一壶酒,正要叫衙役再给他打一些酒 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喊冤。他非常恼 火,升堂后,喝令衙役拿板子打喊冤的人。
普通逻辑学(科学版)授课教案:6.1类比推理

普通逻辑(科学版)授课教案第六章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一、类比推理的含义和特点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可能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推理。
例如:某地连续发生了几起抢劫案件,经过调查侦查人员发现这些案件有许多相似之处:作案时间都是凌晨1点左右,发案地点都是公园里偏僻的角落,作案对象都是谈恋爱的男女青年,作案方式都是蒙面持刀,据被害人反映作案人的身高、口音等基本相同。
警方侦破了其中一案,并查明作案人是张某。
警方随即将张某列为其他案件的重大嫌疑人。
后来证明,这些系列案都为张某所为。
该案中警方作了如下推理:甲案的作案时间都是凌晨1点左右、作案地点都在公园的偏僻角落、作案对象都是谈恋爱的男女、作案方式都为蒙面持刀、作案人的身高1.70米、操河南口音;现在查明甲案是张某所为。
乙案的作案时间都是凌晨1点左右、作案地点都在公园的偏僻角落、作案对象都是谈恋爱的男女、作案方式都为蒙面持刀、作案人的身高1.70米、操河南口音。
所以,乙案也可能是张某作为在这个案件的分析中,就运用了类比推理。
如果我们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或两类)对象,用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属性,那么,类比推理的一般形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对象具有a、b、c、d属性,B对象具有a、b、c属性,所以,B对象也具有d属性。
由类比推理的公式可以发现,类比推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推出其他性质也相同,至于这些性质为什么相同,这些性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不清楚,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推理与比较是不同的。
比较是辨认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点;类比推理则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被研究对象的某种未知情况作出推断。
如果思维过程仅仅停留在有关被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的资料整理上,而不作进一步的推导,那么它就仅仅是比较,而不是类比。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Logic课程编号:021332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政教专业先修课程:数学、语言学后续课程: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总学分:3教学目的与要求: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看教学录像等方法,坚持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强化趣味性,以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一词的涵义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与语言。
思维的逻辑形式。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简单逻辑方法。
三、逻辑学的性质基础性的科学。
工具性的科学。
无阶级性的科学。
第二节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逻辑古代中国的“名学”和“辩学”。
古代印度的因明。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学派的演绎逻辑。
二、近代逻辑弗兰西斯·培根和穆勒的归纳逻辑。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三、现代逻辑经典数理逻辑。
现代逻辑家族。
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
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本章重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第二章概念(8学时)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涵义二、概念与语词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三、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四、正概念和负概念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一、相容关系全同关系。
法逻-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矛盾律在命题方面的第一条要求: 1.不能同时肯定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命 题。 我们曾经介绍过什么是矛盾关系命题、反对关系命 题。矛盾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一真 一假的两个命题,反对关系命题是指不能同真、可 以同假的两个命题。 例1:“我们老家有一个山洞非常恐怖,从来没有 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出来过。” 例2:我校所有大学生都勤奋”和“我校所有大学生 都不勤奋”就是反对关系命题。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所以,张三 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孔乙己》是鲁 迅的著作,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够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应当克服。但是又难于克服,如背警 句、背外语生词、演员背台词等等,怎么能全都不用呢?(混淆概念)
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 由律
逻辑思维的规律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概念、 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的规律。普通逻辑所研究
的基本规律(简称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思维和有效交流的
起码要求。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思 维准则。 人们在交流思想过程中,必须满足两个起 码的要求:一是要有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思想的 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二是要有论证性,即 每一个确定的思想或论断何以为真或何以为假。 同一律是思维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思 维具有一贯性的规律,排中律是思维具有明确性 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
有两个猎人老伊和老鲍一起到山里去打猎。在树 林里.他们看见一棵大松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 鼠。奇怪的是,这只小松鼠一点也不怕人,张大 着双眼紧盯着老伊和老鲍。他们向左走了几步, 松鼠也同样向左移动了几步。他们向右走了几步 ,松鼠也向右移了几步。老伊和老鲍干脆围绕着 这棵大松树走了一圈,没想到的是,这只松鼠也 在树上绕了一圈,它的脸一直对着两个猎人,并 且双眼紧紧盯着他们。
第六章 逻辑基本规律(第一讲)

2020/4/27
.
6
§2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正确、合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同 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都始终保持着自身同一。
其公式为:A是A,或A=A。
这里的“A”表示任一思想,可以是一个概念、 一个判断、一个推理,也可以是一个论证过程。
“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 时间、同一方面(或关系),针对同一对象的一个 思想总是保持着自身同一。
2020/4/27
.
8
§2 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1、对概念使用的要求。 2、对判断使用的要求 3、对推理过程的要求 4、对论证过程的要求
2020/4/27
.
9
规律 项目
同一律
含
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每个思想都
必须保持自身同
义
一性。
公
A就是A
式 A→A
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
要
⑴每个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都必
须确定;
⑵每个判断所断
求
定的内容都必
须确定。
错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变换论点,
误
2020/4/27
偷换论题。
矛盾律
.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10
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要正确理解同一律,首先,应当区别以下两点: ①同一律是思维领域的规律,它并不是哲学世
界观。同一律所说的A是A或P→P是指人 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概念或判断保持其 自身的同一性,并不是说客观事物是永远 与自身保持同一,绝对不变的。
1、什么是逻辑规律
所谓逻辑规律,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本身 所特有的规律,亦即正确、合理性思维的形式 结构方面的一般特征。从起源上讲,逻辑规律 是关于人类正确、合理性思维之形式结构方面 的经验总结,并反过来对人们的思维活动提出 最起码的要求,以指导人们的思维实践。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作者:————————————————————————————————日期:论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对于各种逻辑形式特有的规律(规则),它们是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思维中经常运用的各种逻辑形式,都有她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特殊的规则,例如,概念的定义和划分,判断的换质、换位,以及各种推理和论证,都在遵守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规则。
但是我们在思维过程中除了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则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广泛适用的逻辑规律。
这些基本规律分别贯串于所有逻辑形式之中,是思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运用各种逻辑形式的总原则。
各种逻辑形式的具体规则是由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是基本规律在各种逻辑形式中的具体体现。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有的书叫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
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的论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目的。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
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
但它们又不是和客观现实亳无关系的纯粹的思维规律。
这些逻辑规律虽然只在思维论证中起作用,但却都是客观事物的一定的规律、方面和关系的反映。
人们能发现、认识它们,并在思维实际中加以运用,但不能改变或废除它们。
一旦人们违反了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发生混乱。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固定性的反映,而充足理由律则是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的反映。
因此,它们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欢迎阅读第八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逻辑思维规律作为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它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逻辑形式的特有规律,二是普遍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就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而言,主要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或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①。
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人类正确进行逻辑思维的根本准则和基本依据。
正确的逻辑思维必须具另外,就表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也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如果它反映了某个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了这个客观对象。
同一律的逻辑表达式:A 是A ,或者A →A 。
表达式中,“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
“A 是A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A 反映什么,那么它就反映什么。
“A →A ”表示如果A 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A 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所反映或所断定的内容始终如一,其性质始终不变。
①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属于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界历来有争议。
本章对充足理由律也作一介绍,供学习时参考。
②“概念和判断”是与“词项和命题”对应的,考虑到日常思维中对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进行命名的语言习惯,我们在本章中使用“概念和判断”这一称谓。
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维过程要具有同一性、确定性。
就概念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质量”这一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要有确定的含义。
如果在一段议论中的各处它都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那么,这段议论就遵守了同一律。
反之,它如果时而表示这个意义,时而又表示为“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那么,“质量”这个概念就失去了同一性,从而违反了同一律。
就判断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某一判断的内涵(内容)和外延(真值)保持不变,具有确定的思想和逻辑值。
普通逻辑第6章 演绎推理(一):基于词项的推理

3、基于换质、换位的直接推理 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前提的质和谓项从而得出结论的直接推理。
如: 除暴济贫的行为都是正义的,所以除暴济贫的行为都不是非正 义的。
换质法的基本规则
结论和前提不同质
结论的主项和前提相同,结论的谓项 是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
5、省略形式的三段论: 分为省略大前提、省略小前提、省略结论。
如: 干部也是人,干部也免不了要犯错误。
完整形式: 所有人都免不了要犯错误,干部也是人,干部也免不了犯错误。
这为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
5、省略形式的三段论: 分为省略大前提、省略小前提、省略结论。
如: 所有打算成为公务员的都必须参加统一的招考考试,研究生也必须参加统一 的招录考试。
普通逻辑
课程代码 00024
第六章 演理是由若干判断得出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 分为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
如: (1)有些文学家是史学家,因此,有些史学家是文学 家。 (2)所有的鸟都会飞,有些鲈鱼是鸟,所以,有些鲈 鱼会飞。
2、推理的有效性: 指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所谓推理形式,指 的是推理的前提和结论在形式上的联系方式。
这为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单选:
1、在三段论的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称为( B )
A. 小项
B. 中项
C. 大项
D. 谓项
2、省略形式的三段论为__省__略__大__前__提___、_省__略__小__前__提___、__省__略__结__论____。
2、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称为“中项”, 结论的主项称为“小项”,结论的谓项称 为“大项“。
如: 所有西安人都不是延安人,所有长安人都西安人,所 以所有长安人都不是延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一.教学重点: 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二. 教学难点: 逻辑规律的运用三.教学基本内容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应于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首尾一贯,保持同一和确定。
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
违反这些规律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论证就会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无论证性,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在同一思维中,每个概念和判断要始终保持自身同一,即保持确定性。
A是A,不能任意变更。
2.要求:(1)我们所使用的概念要有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2)我们所作用的判断,也必须有确定的、同一的含义,是个什么判断就是个什么判断,是真的就是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在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那就要出现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包括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1). 混淆概念无意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用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
常常是由于把二个不同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没有严格区别开来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如: 1.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等,就不应该反对. 2.这种油,每斤售价125元,价值高。
3.甲:”昨晚我得到了双重休息.”乙:”这是怎么回事?”甲:”我梦见我在睡觉.” 4、汤姆:“你能用这个望远镜看到天上的每一样东西吗?”天文学家:“是的,我的孩子。
”汤姆:“那么,我早上飞走的气球在什么地方呢?”5、甲:“听说你经常失眠,是吗?”乙:“是的。
”甲:“那你睡觉时试着数数,也许能帮你入睡。
”乙:“我已数过了,一数到九,我就无论也要爬起来。
”甲:“为什么?”乙:“唉,一提酒,我就想喝两口。
” 6.有人说:“抗拒从严政策与我国刑法中的被告人有为自己犯罪事实辩护的权利的规定也是直接相违背的。
”(2)偷换概念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如: 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说:“家中有那么多的灯,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有那么多的人,何必出去看。
” 2.老师在讲课,一个学生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在听收音机,老师说:“好好听!”看了戴耳塞的学生一眼,戴耳塞的学生答道:“我一直在听”。
3.一青年举枪准备打鸟,一同志准备出面制止:“不要打,益鸟不能打。
”那青年说:“什么益不益,能打下来玩的就是益鸟。
” 4.一小孩问他父亲说:“爸爸,你们机关里有枪吗?”他父亲反问道:“机关里要枪干什么?”小孩说;“不是有一种枪叫机关枪吗?” 5.甲:“我们全体职工都在大院里义务劳动搞清洁卫生,你到哪里去啦?”乙:“我在自己家的小厨房里。
”甲:“哎哟!你在会上说过,参加义务劳动很有意义。
”乙:“是呀!我也同样参加义务劳动,我已经替妻子做好几样菜了。
” 6.糊涂县官整天醉酒糊涂。
这天午后,他喝完了一壶酒,正要叫衙役再给他打一些酒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喊冤。
他非常恼火,升堂后,喝令衙役拿板子打喊冤的人。
衙役问他:“打多少?”他醉醺醺地伸出三个指头,说:“再打三斤。
” 7.父亲拿起儿子的成绩单,当看到“操行评语”栏时,顿时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并且大声责问:“老实说,你在学校和谁打过?”儿子说:“没……..没有呀。
”“嘴巴还硬!这上面明明些着:和同学打成一片!”(3)转移论题(离题、走题、跑题)无意违反同一律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
如: 1.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青年最理想?体格健全,思想进步,才是最理想的青年。
2.一女青年准备下电车,售票员问:“票?”女青年边走边掏,售票员发现她可能没买票,便喊住她,车上乘客也纷纷喊道:“乘车为什么不买票?”女青年回过头说:“嚷什么,还要不要五讲四美。
” 3.父亲教训他小孩说:“小孩不应该撒慌,我象你那么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撒过慌。
”儿子反问道;“那您是多时候开始撒慌的呢?”(4)偷换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
如: 1、有一贪污了八万元的案件。
在审判是,审判员问被告贪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被告回答:“我父亲长期生病,全家收入不满百元,经济困难廷而走险,另外,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财务制度不健全,才得以涂改帐目,伪造发票。
” 2、公共汽车里,一对情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小伙子满面春风,喜滋滋地对姑娘说:“厂里这么多好小伙子,你为何偏偏爱上我?“姑娘回答:“我眼中只有你。
”小伙子激动起来,一下子把姑娘紧紧搂在怀里,姑娘恼火了,一把推开他,生气地说:“你没有看到车上这么独有人吗?真不害臊!”小伙子:“我眼中只有你呀!” 3、老师来家访,一进门看见学生在抽烟,师生两人一时都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家长一见,忙责备孩子:“光知道自己抽,也不快给老师点上一支!” (三)同一律的作用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只有保持思维的确定性才能正确反映世界,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只有保持思维的确定性,理论体系才能保证严密性和科学性。
但是同一律要求人们使用概念、命题保持自身同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而言的。
同一律只是思维的规律,它仅仅在思维的领域里起作用。
同一律仅仅是普通逻辑的规律,不是辩证逻辑的规律。
二.矛盾律 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二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即A和非A不能同真。
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对同一思维对象做出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断定为真,其中,必有一个为假。
如果是两个相互反对关系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
3.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为:自相矛盾。
如:《韩非寓言》( 1)阿凡提与咯孜的对话:阿凡提问:“女人的话该不该听?”咯孜回答说:“女人的话不能听。
‘阿:“果真这样?”咯孜说:“是的。
”阿说:“这就好了,我老婆要我送你一只羊做礼物,我不同意,好长时间定不下来,这就定下来了。
”咯孜很窘,一时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告辞了。
咯孜追上去,拍拍阿凡提的肩膀说:“有时女人的话是要听的。
”(2)有个医生生病快要死时,在床上喊着说:“如果有好郎中,能把我的病治好了,我有长生不老药酬谢他,叫他吃了,好活几百岁。
”(3)甲:“你不是答应昨天到我家来修理门铃的吗?”乙:“是的。
但是我已经来过三次了,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4)张乐与牛结巴是一对难兄难弟,他两常去偷人家的东西。
一天夜里,他们去做案,张乐被保卫人员抓住了。
保卫人员审问他:“你还一个同谋呢?”张乐充作硬汉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我才不出卖我的朋友牛结巴呢!”(5)电站外高挂着一个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大书:严禁触摸电线!五百伏高压,一触即死。
违者法办。
(6)农夫养了条狗,很爱它。
它死后,特地为它墓葬,竖起十字架。
牧师知道这事很生气,非要狗的主人把它挖出来,抛到粪坑里不可。
农夫怀着<a name=baidusnap0></a>悲伤</B>的感情说:“你不知道这是条多好的狗呀!它临死前对我说,‘要我给牧师100个金币,神父30个,教士……’”牧师捏捏发酸的鼻子,难为它义重如山……就让它安息巴!” 4、矛盾律的作用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持思维的首尾一贯,避免自相矛盾。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应该保持自身内容的协调一致而具有无矛盾性。
矛盾律所说的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同一对象作出的论断而言的。
思维中出现的逻辑矛盾与辩证法所讲的客观事物的矛盾是两回事,绝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5.悖论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它是这样一种论断:由这一论断的真,可以推出它是假的;由这一论断的假,又可以推出它是真的。
古西腊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做“说谎者悖论”。
即:“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悖论实际上可以同时断定一个论断既真又假,因而是不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的。
悖论1: 亚基里斯和乌龟一日亚基里斯和乌龟来一次赛跑,因为亚基里斯认为自己比乌龟快,所以他让乌龟少跑一段距离。
他们的协议是亚基里斯会在某地点d1开始起跑,而乌龟则会以较接近终点的地方d 2为起点。
但试想想,当亚基里斯跑到d 2的时候,乌龟会跑到了另一地方d 3。
亚基里斯追到d 3的时候,乌龟却已到了d 4。
如此类推,每次亚基里斯跑到乌龟之前到过的地方,乌龟却已再向前跑了一段距离。
这样看来,亚基里斯怎能追到乌龟呢?悖论2: 沙丘悖论沙粒堆在一起,聚少成多,堆成沙丘。
例如十万粒沙堆在一起就成了沙丘。
沙丘这样大,若随便拿走一粒沙,沙丘仍会存在,因为一粒沙实在微不足道。
同样,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粒沙组成的沙丘再拿走一粒沙,沙丘也不会因此消失。
总而言之,从一个沙丘拿走一粒沙,沙丘会继续存在。
但若真的如此,连续把沙粒一粒一粒拿走,直至剩下最后一粒沙,沙丘也继续存在。
但一粒沙怎可以构成一个沙丘呢?悖论3:理发师悖论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
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悖论4: 如果上帝是全能的,那么它能否造船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 悖论5:律师和徒弟学生甲是某大律师的徒弟。
当他还在受训的时候,他答应老师,说会在他完成训练、打胜了第一场官司后缴交学费。
但毕业后学生甲却一直不接手任何官司,于是老师便决定控告他拖欠学费。
老师的论据是,如果老师自己打胜了这场官司,学生甲必要立即缴交学费;如果是学生甲打胜,甲便应该按照原本的协议缴交学费。
所以无论如何学生都应交学费。
但甲的论据是,如果法庭判他胜利,他便不需缴交学费;如果是老师胜利,他自己便从来没有打胜过,所以根据协议他也不需缴交学费。
到底谁的论据有道理?悖论6: 罗素悖论我们惯常将东西、人物分入不同集合。
例如2、16等便是双数集合的一份子。
但大多数的集合本身并不是该集合的份子。
双数集合内含2、16等数目,但集合本身并非一个双数,所以它不是自己的份子,正如几个国家所组成的联盟本身并不是一个国家一样。
但「不是动物」所指的集合却是自己的一份子,因为集合包含铅笔、树等东西,那它自己自然不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