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教案
(完整版)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一、设计思路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人体的呼吸 教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张家窝中学:尔洪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作用。
难点: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分析、总结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及呼吸系统模型等。
2.指导参加角色表演和小品表演的同学
学生准备:
1.搜集小组角色扮演的相关资料,制作有关道具。
2.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
学习方法
学生采用资料分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2.呼吸道的作用
①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②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实验室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呼吸的理解,引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让学生观察一个跑步的人,封闭鼻孔5秒钟后迅速放开,并记录下跑步前后的感受。
二、呼吸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为何物。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论证呼吸在人体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任务。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1.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导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2.学生观察并完成教师提供的人体解剖图,标注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呼吸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呼吸器官有关的问题。
四、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过程的步骤和流程。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关系的实验。
实验步骤:a.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使其充满氧气。
b.通过硬管吹入烧杯,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c.将吸入口进行封闭,进行跳绳或快跑等运动,再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究呼吸与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呼吸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回答关于呼吸的拓展问题,如:除了人类,还有哪些生物有呼吸?3.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为什么运动后人会出汗?【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行更多关于呼吸和呼吸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等,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人体呼吸教案初中生物

人体呼吸教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理解人体呼吸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3. 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人体呼吸的基本知识;2. 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呼吸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2. 掌握人体呼吸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试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用一段简短的视频介绍人体呼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 老师用图文介绍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2. 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试纸的变化,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三、呼吸过程1. 介绍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2. 示范如何正确呼吸,让学生跟随练习。
四、气体交换的原理1. 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2. 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呼吸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五、呼吸的调节机制1. 讲解呼吸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2. 组织学生进行呼吸频率实验,观察呼吸频率与活动强度的关系。
六、小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呼吸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关于人体呼吸的实验,并进行分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呼吸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

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人体呼吸的器官和功能。
3. 能够说明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难点:理解呼吸气体的交换原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槽、试管、吸管、水、酚红溶液。
2. 播放相关视频或动画,展示人体呼吸的过程。
3. 板书或PPT,呈现人体呼吸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体呼吸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 引导学生回忆,回答提问。
二、讲解人体呼吸(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视频,介绍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介绍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检测呼吸气体(15分钟)1. 在水槽中放入试管,将试管倒立放入水中。
2. 用吸管吹气进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的水位变化。
3. 将试管中的水加入酚红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解释呼吸气体的交换过程。
四、讨论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10分钟)1. 通过讨论,了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氧气的见解和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激励学生对健康生活和卫生有更多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呼吸道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理解了氧气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习惯。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呼吸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人体的呼吸教案篇一:人体的呼吸2教案人体的呼吸(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在模拟呼吸运动试验的基础上,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
b、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a、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以及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初步掌握人体吸收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呼吸、模拟实验和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课前热身1、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
2、肋骨间有肋间肌,胸廓的底部有(膈)。
3、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地收缩,有助于(呼吸运动)。
4、平时所说的呼吸,是指外界气体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运动)完成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三、学程导航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真地预习过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接着上一节的内容,继续学习人的呼吸。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116页。
PPT:人体的呼吸板书:第二节人体的呼吸2师:说到呼吸,肯定每个同学都很熟悉,因为呼吸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那么有没有同学留意过,你在呼吸的时候,你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体验呼吸?请看PPT。
PPT:一只手放在胸部下侧,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感受鼻腔前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胸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发言(结合动态图片,认识动态图片的各个部分,再讲什么时候是吸气,什么时候是呼气。
初中人的呼吸教案

初中人的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3. 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3.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1. 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2.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1. 人体呼吸系统图示;2. 呼吸过程示意图;3. 呼吸运动原理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人体呼吸系统图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 提问: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呼吸道、肺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引导学生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3. 讲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包括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呼吸肌的作用。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呼吸过程示意图,分析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呼吸运动原理图示,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2. 提问学生是否还有疑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人体呼吸系统图示,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2. 绘制呼吸过程示意图,标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3. 绘制呼吸运动原理图示,标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同时,通过课堂探究和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呼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二、过程教师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呼吸教案
一、设计思路
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
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
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由第二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先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知识铺垫)根据刚才的学习、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生活中应养成的卫生习惯。
老师自制六只小帽子,上面分别写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设计好两个游戏活动:(1)对号入座;(2)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组织指导游戏活动,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恰当评价。
健康小博士:呼吸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我
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养成哪些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角色扮演,按小组先对号入座,让学生知道各器官的位置。
然后由学生自己依次介绍各器官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呼吸运动
自我体验:右手放在胸部的右下方、左手放在鼻孔的前面。
思考: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肋骨上升和膈的位置下降,从而引起胸廓扩大,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设计自我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呼吸时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展示“肋骨运动模型”和“膈肌运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肋骨和膈的位置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呼吸。
呼吸运动的原理是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 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能对吸入的空气
进行处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部分,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金点子:作为一名无锡市民请你就“怎样提高无锡的空气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出谋划策。
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交换》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气体交换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可以看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石灰水里。
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
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系。
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比氧气少,只是相对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对增加了。
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响的。
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
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由学生自己测定、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用数据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比直接给出数据或直接讲道理更有效,学生更能信服。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将两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使分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