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易筋经经义堂编辑十二大劲功夫,亦称易筋经内外经之外经,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
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
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觔之力,此指少壮者言也。
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
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
在熟练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推力,握时吸气,松时呼气”。
易筋经的外经是需要练紧的,紧是一个初学者应具备的,需要指出两点:一、紧不是单一的肌肉之紧,是需要意念、气、血、周身皮毛,以及周身脏腑器官协调统一;也就是在紧的一瞬间把身体的力量和内在机能有效的调动起来。
二、由紧到松必须要协调统一和相互配合,绝不能—味的紧,应是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瞬间即紧、瞬间即松。
需要意念与劲力相挣,气与力相合,同时达到内壮脏腑,外润肌肤的功效。
它是为具备武术技击各方面素养而进行的针对训练,与于祖源所传的易筋经十二式(内养经)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是服务于技击,一个是服务于养生的:虽然二者都对技击与养生有一定功效,但毕竟有主次之分。
外经训练主要是针对于人体的筋骨和气血、肌肤,较系统的训练,外经的初级阶段——易筋。
就易筋而言,传统训练方法分开筋、润筋、养筋三种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易筋不是单一的拉筋或者拔筋(挑筋),因为长期伸拉会使其人体之筋加速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筋拉开的同时给其补充养分,来润养其筋,更好的增加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武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
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筋、易骨、易髓的应有的效果。
如要达到易髓的境界,还需进行开骨的训练。
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经过这三步的训练,才可进行易髓的训练,使人体的机能产生质的变化。
十二大劲的练法一般开始有两种,一种为逐层以力加紧,紧张筋肉以求力;一种为松紧转换,紧后即松,松过再紧。
一般学者开始练习时候,首用层层加力的方式以求上体筋肉能够获得较多刺激,有助于人体对力量的精确掌控的确立,一到三个月后,再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坚持练习,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获得武学基础的效果;开始即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进行,并非不可,但初学者多不能对自己的筋肉的控制和力量的使用没有深度的体会,则有低效的可能,对于熟练者,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明
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 于上肢 和手。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 一时 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 都极力 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 体现 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 僵力 ,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绝劲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称为颤劲。绝劲是内 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 以也 是最容易造成敌人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 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 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 田之气 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 领。 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 裹 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 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拳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 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08-7-14
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 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 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演 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 的高度统一。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 的最大特点。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 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 常力量。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 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 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 、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 “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 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
十二大劲法详述

一、直劲在手法上叫手袖手,手袖手又叫两仪手,在方位上出在西方,西方属金,蹭蹭音打直劲,出手为阳打出去为阴,左属阳,右属阴,拳背属阳,拳心属阴。
按照太极图所示,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拳心向里,拳背向外;练时分双手和单手,定步和活步;双手做时为马步,提着腰劲,挂着顶劲,气沉于丹田,松肩坠肘。
两手在胸前交叉画立圆,打出去,臂伸出九分而止,握拳发力,握拳时是空拳,空为响,响为灵。
单手做时为弓步,方法同上。
练好定步后再练活步,不管是定步还是活步,都要做到,手脚齐动,上下音合。
从养生来说,人身体五脏的肺,在五行上对应是金,肺气充盈,肺动如雷鸣。
在练功时,握拳不发力,如练太极,滋养肺脏。
直劲又曰直灵劲,是长距离的发劲,也是入门必练劲法之一,点打的主要穴位是颤中穴、气海穴、分水穴。
二、里勾劲在手法上叫混元手,在方位上出在东方,东方属木,掂阳扔阴打邪劲,阳掌变阴拳。
混元者,无气之始也。
寓意天地初开,阳气上升,阳在上;阴气下降,阴在下。
拳背属阳,拳心属阴;因而拳背在上,拳心向下。
练时也是定步和活步之分,马步扎好,提着腰劲,挂着顶劲,气沉于丹田,松肩坠肘。
双手在胸前交叉画斜圆,一手拔,另一只手握拳发劲,拔和发劲是同时的,一个点,一个音。
从养生来说,肝脏在五行上对应属木,锻炼此劲对肝脏有好处,肝脏得到滋养,肝动似箭声;在中医上有疏肝理气之说,特别是那些应酬多,经常喝酒的人士,能减轻些肝脏的负担。
但要轻、柔去练,不要上来练就发劲,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爱好者,待内气充盈、劲稳、气畅后,才可发劲。
里勾劲也属于长劲、大劲。
点打的主要穴位,有期门穴、章门穴、太阳穴、后血海穴、后气海穴。
三、篡劲在手法上叫无极手,在方位上出在南方,南方属火,扑扑阴,出手平掌为阴,打出去变拳为阳。
无极者无形也,即无上无下,无形之意,外形实意,为虚意;内无之形,为实意。
即无极手点穴的手型是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篡劲练法也是分定步和活步,弓步扎好,身法同上,右弓步右手打篡劲,左手在胸前画立圆,右手在身体右侧画立圆斜的抛物线打出去,成手时变掌为拳,向右前发力,左边同样。
心意拳12把劲

心意拳12把劲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拋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超快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

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
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
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
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
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有很大关系。
下面是这套秘传地功门十二大劲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
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15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
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一式:按掌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
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75度角。
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90度角,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
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
心中默数49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第二式:翘指接上式,双臂屈肘缓缓上提,至双掌与腰部平行时,拇指指向腰眼,掌心朝下,再将双掌其余四指依次扣于掌心成握拳状,拇指着力上翘49次,意随呼吸而行。
以自觉从虎口合谷穴产生一种酥麻感传至肘部曲池穴为佳。
此式实作起来相当费力,但对于习练劲力、功力亦相当有效。
学者切不可畏难而半途放弃。
易筋经外功

两肘尖往后用力,数四十九字。
第七式
前式已毕,将身往后一仰,以脚
尖离地为度,趁势将两手分开,直与
肩齐,虎口向上,数一字,拳一紧,
想两拳往后排,胸微向前合,数四十九
字。
第八式
前式已毕,将两手收回,两拳向前合对,
与第四式相同,而不同者,手直肘不微曲,拳
相近,只高五六寸远,数一字,拳一紧,亦
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
也。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
食饭四五顿,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斤之力,此指少壮者
言也。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气不
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
病,真神妙也。
第一式
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
易筋经外功有叫十二大劲,共十二式,但下图只有十一试(第十二式为收功式无图)图说对应图依次为从左到右的顺序
十二大劲图说
凡行练力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
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
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
合,数四十九字。
第九式
前式已毕,将两拳收回两乳之上,即
抬起翻拳,向前起对鼻准头、拳背、食
指、大节骨去鼻准二三寸,数一字,拳一
紧,数四十九字。
第十式
前式已毕,将两手外抵合,数四十几字。
第十一式
前式已毕,将拳翻转至脐下两膀,以两食
指大节离脐一二分远,数一字,拳一紧,数四
十九字毕,吞津三口,随气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心意六合拳名家杨祥麟先生拳照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抛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著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着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陈盛甫地功门十二大劲功

陈盛甫地功门十二大劲功地功门十二大劲功目录1地功门十二大劲功2第一式:按掌3第二式:翘指4第三式:握固5第四式:平握6第五式:举握7第六式:鼻拳8第七式:担拳9第八式:压趾10第九式:耳拳11第十式:山拳12第十一式:脐拳13第十二式:端拳14结语编辑本段地功门十二大劲功陈盛甫(传授)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
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
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
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
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有很大关系。
下面是这套秘传地功门十二大劲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
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15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
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编辑本段第一式:按掌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
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75度角。
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90度角,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
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
心中默数49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2018-01-24 17:44:39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易筋洗髓经里的辅助功法. 其异常神奇.本人曾经练过一段时间效果十分明显.全身劲力.没有觉得累过. 走路快如疾风. 但因为练法比较苦而且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后来就间断了.现在都觉得可惜.
我要提醒各位的是练此功法. 必持之一衡.初期会感到身体疲惫无力.这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在驱除你的旧劲和拙力.继续练习会重新长出新力. 使你力大无穷.身体素质超好.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功法
十二大劲与韦陀劲十二势同源于达摩易筋经,惟韦陀劲专求易筋,十二大劲偏于练力。
凡行练力功夫,须找一清静之处,面向东方站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气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默四十九字,然后接行下式,不要间断。
练习第一式时,自己觉得练法已熟练,方可行笫二式。
此功乃练力练气,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有恒。
练功期间杜绝酒色,以防神气不足,效果不佳:昼夜练习五、六次,功无间断,每日进食四、五次,专心练习百日,青壮年可使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可达千斤之力;如果软描无力之人,也可强健体魄,舒筋长力;倘若年老精气不足者,能如法操练.每日行二、三次,则能健体益精,祛病延年,其效用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其妙。
第一式: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
两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尽量上翘,默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想指朝上翘,想掌朝下按。
如此四十九翘,四十九按,为四十九宫。
第二式:前式数字毕,将十指曲为拳,拳背朝前.以两大指朝身。
每数一字,拳一紧,大指一翘。
数四十九次,即四十九紧,又四十九翘。
第三式:前式教字毕,将大指叠在掌心,捏紧为拳,趁势往下伸,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
每数一字,拳加一紧。
亦数四十九字,四十九紧。
第四式:前式数字毕,两臂平举,拳伸向前与肩齐平,两肘微曲、虎口朝上,两拳相离尺许。
数一字拳一紧,共数四十九次。
笫五式:前式巳毕,即练此式,将两臀竖起,虎口朝后,手不可靠头,数一字,加紧一拳,也数四十九次。
第六式:前式也毕,即接以两拳下拉,拳对耳一寸,拳心朝前,虎口向两肩,拳一紧想两肘尖向后拉。
如此数四十九字。
第七式:前式已毕,将身往后仰.以脚尖离地为度,趁势将两手分开,直与肩齐,虎口向上,。
数一字,拳一紧,想两拳向后排胸,微向前合,数四十九字。
第八式:前式已毕,将两手收回,两拳向前合时,与第四式相同,所不同者,惟手直肘不微曲,拳对相近只离五、六寸,还数一字拳一紧,亦合数四十九字。
第九式:前式已毕,将两拳收回至两乳之上,即抬起翻拳向前起,对准鼻尖、拳背食指大节骨去鼻尖二、三寸。
数一字,拳一紧.合四十九字。
第十式:前式已毕,将两手分开,虎口对两耳,如山字形、每数一字拳一紧,想往上举,想肘向外抵,合数四十九字。
第十一式:前式已毕,将拳翻转至脐下两旁,以两食指大节离脐一、二分,还数一字,拳一紧,数四十九字毕。
即吞津三口,随气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吞津吸气毕,不数字,两手松开,手下垂,然后掌齐向上三端与肩平,端时脚后跟微起,以助其力,如端重物状;拳亦往上三举,肘亦往下三扎,意念同前;两脚跟抬起,放下六次。
十二劲功至此,全功毕
内功训练方法很多种,这种方法本人没有练过,没有验证真假和效果。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和形意拳。
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
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练劲,经过五行拳进一步练劲用劲,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劲力霸道凶猛。
训练体系完整,却比较简单,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说。
相对于太极的“十年不出门”,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