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合集下载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2)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2)

植筋技术规范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 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 8 © 18© 22© 25植筋数量(根)366 11648106钻孔深度(mm)120 270330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川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 ;当钢筋为n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 ;当钢筋为I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 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2006(以下简称GB50367- 2006)所替代,GB50367- 2006 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

一、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 φ18 φ22 φ25植筋数量(根) 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 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 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植筋的材料性能、结构的受力状况、锚固体的性能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植筋。

植筋是指在构筑物中,通过设备将钢筋插入混凝土中一定深度,与混凝土形成一体,以提高构筑物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一种技术。

植筋可以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对于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设计参考依据:1.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是决定植筋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而钢筋的抗拉强度较高,植筋的作用就是通过与混凝土形成一体,发挥钢筋的高强度,提高结构的抗拉能力。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锚固部位的受力情况。

2.锚固体的性能:在植筋中,锚固体起到承载和传递植筋荷载的作用。

锚固体的材料性能和结构特征会直接影响植筋的锚固效果和安全性能。

在设计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时,需要考虑锚固体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滑移性能以及与植筋之间的黏结性能等。

3.结构的受力状况:植筋的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状况。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筋所承受的拉力和抗拉强度比值,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要求。

根据结构受力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

综上所述,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设计值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性能、锚固体的性能、结构的受力状况和相关标准规范等因素。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植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条件进行计算和确定。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样本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样本

一、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 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 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 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 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经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 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 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 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 根据工程实际现状, 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 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 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 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 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 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 mm) φ8 φ18 φ22 φ25植筋数量( 根) 366 116 48106钻孔深度( mm) 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 其它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 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 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 经检测合格后, 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 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 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 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 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 以下简称GB50367- ) 所替代, GB50367-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钢筋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钢筋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钢筋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时间::2011-03-13 栏目: 钢筋与结构编辑: 建筑质检员点击: 18540 次标签: 植筋技术植筋要求现场施工中难免碰上需要植筋的时候,比如柱子钢筋漏掉了、二次结构没有预留钢筋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植筋处理。

植筋重点是植筋深度和植筋间距的问题,这个工地上有个模糊的概念,就是15d,但是这个是错误的。

应该套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植筋深度。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77页有专门讲“植筋技术”的一篇,对植筋的构造要求和植筋深度的计算有详细的说明。

当然,自己来算有点麻烦,网上有热心人做了这个小软件——“植筋锚固长度计算软件”。

就在附件里面。

=========================================================== 刚才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是别人讲植筋技术的论坛,哎,一看就是为了应付评职称发表的,有点水啊,不过还可以参考参考了。

[关键词] 植筋技术;非破损检验;破坏性检验赵刚(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4.2.1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植筋钻孔深度

植筋钻孔深度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 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

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所以植筋深度统一规定成一个固定的钢筋直径倍数是不科学的!GB50367-2006第条规定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计算公式:ls=式中 aspt—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d—植筋公称直径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对于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条根据钢筋的受力性质不同,规定了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max{;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 max{;10d;100mm}。

植筋锚固长度规范

植筋锚固长度规范
更换标准:当植筋锚固结构出现严重损伤、老化或其它原因导致承载能力下降时,应及时进 行更换。
维护保养:为确保植筋锚固结构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并按照规 范要求进行保养。
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植筋锚固结构造成过载、撞击等损害,以免影响其使用 寿命和安全性。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植筋胶选择与使用
选择植筋胶的原则:根据锚固长度、钢筋直径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筋胶 植筋胶的储存和使用:植筋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按照规定的配比混合 植筋胶的施工方法:将混合好的植筋胶注入孔内,插入钢筋并固定,等待植筋胶固化 植筋胶的质量检测:在植筋锚固完成后,应进行抗拔试验,确保植筋锚固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国家标准规定
植筋锚固长度不得 小于10倍钢筋直 径
植筋锚固长度不得 大于20倍钢筋直 径
植筋锚固长度应满 足结构承载力要求
植筋锚固长度应符 合国家相关规范要 求
行业标准规定
植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10倍钢 筋直径
植筋锚固长度应考虑混凝土强 度等级和钢筋直径等因素
植筋锚固长度应满足承载力要 求
植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植筋锚固长度越短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植筋锚固长度越长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植筋锚固长度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混凝土强度对植筋锚固长度的影响主要考虑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和承载能力
植筋胶的影响
植筋胶的粘结力:直接影响锚固效果,需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筋胶 植筋胶的耐久性:关乎锚固长度的持久性,需选用质量稳定、耐久性好的植筋胶 植筋胶的固化时间:影响施工进度和锚固长度,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化时间 植筋胶的成本:综合考虑工程预算和植筋胶的性能、价格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4.2.1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
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所以植筋深度统一规定成一个固定的钢筋直径倍数是不科学的!
GB50367-2006第12.2.3条规定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计算公式:
ls=0.2asptdfy/fbd
式中
aspt—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d—植筋公称直径;
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对于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12.2.3条根据钢筋的受力性质不同,规定了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max
{0.6ls;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 max{0.3ls;
10d;100mm}。

这里可以看出,规范严谨地把构造性植筋的锚固深度交给了设计者,比DBJ/T50-032-2004的规定要合理一些,同时避免那些植筋公司或胶粘剂厂家的误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