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合集下载

共模和差模的概念

共模和差模的概念

共模和差模的概念
1、本质不同:
共模噪声又称对地噪声,本质指的是两根线分别对地的噪声。

差模又称串模,本质是两根线之间的信号差值。

2、特点不同:
共模信号的特点是幅度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

差模信号的特点是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

3、电流流过的方向、程度不同:
共模信号的干扰信号侵入线路和接地之间,干扰电流在两条线上各流过二分之一,以地为公共回路。

所有的差模电流全流过负载,差模干扰侵入往返两条信号线,方向与信号电流方向一致。

4、电流产生的输出抵消作用不同:
而对绞线中的共模信号的共模电流在两根导线上以相同方向流动,电流产生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磁场,它们的输出不能相互抵消。

对绞线中的差模信号在每一根导线上的电流是以相反方向在一对导线上传送,如果这一对导线是均匀的缠绕,这些相反的电流就会产生大小相等,反向极化的磁场,使它的输出互相抵消。

简述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简述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简述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是在信号传输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差模信号是指信号的正负极性相反的部分,即信号的差值;共模信号则是指信号的正负极性保持一致的部分,即信号的公共部分。

在信号的传输中,会存在一定的干扰,其中最常见的干扰就是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指的是外界干扰信号与传输信号中的共模信号相互叠加,造成传输信号的失真和噪声。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在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差分信号传输中,常会使用差模信号进行传输。

差模信号可以通过将传输信号的正负极性相反地进行传输,从而减小共模干扰的影响。

通过差分信号传输,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共模信号的存在,会对电路和信号处理产生不利影响。

共模干扰的强度会影响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了减小共模干扰的影响,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屏蔽线缆、增加地线等方法。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在信号处理中的处理方法也有所区别。

对于差模信号,通常会进行差分放大和差分输入以增强信号的强度和准确性。

对于共模信号,常需要进行单端放大和滤波等操作来减小其幅值和频率对信号的影响。

总结来说,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是信号传输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差模信号指的是信号的差值,而共模信号指的是信号的公共部分。

差模信号的传输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而共模信号的存在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和失真。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中,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是值得重视的因素,通过合理地处理和控制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希望上述的简述可以帮助你理解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差模信号差模信号定义: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一对信号称为差模信号。

差模输入差动放大电路输入差模信号(uil =-ui2)时,称为差模输入。

差模输入使两管的集电极电流一增一减,相应两管的集电极电位也一增一减,于是有输出电流出现。

差模信号分量是VDIFF差模信号波形差模信号基本信息纯差模信号是:V1=-V2大小相等,相位差是180°VDIFF=V1-V2因为V1和V2对地是对称的,所以地线上没有电流流过。

所有的差模电流(IDIFF)全流过负载。

在以电缆传输信号时,差模信号是作为携带信息“想要”的信号。

局域网(LAN)和通信中应用的无线收发机的结构中安装的都是差模器件。

两个电压(V1+V2)瞬时值之和总是等共模信号共模信号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一对信号称为共模信号。

共模输入差动放大电路输入共模信号(uil =ui2)时,称为共模输入。

共模信号分量是VCOM共模信号波形共模信号的基本信息V1=V2=VCOM大小相等,相位差为0°V3=0因为在负载两端没有电位差,所以没有电流流过负载。

所有的共模电流都通过电缆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流向地线。

在以电缆传输信号时,因为共模信号不携带信息,所以它是“不想要”的信号。

共模抑制比•定义:输入端口短路线中点对地加电压和输入端口两点之间电压的比。

•共模抑制比用作描述信号接收器输入端口对地平衡度的一个参数。

•CMRR=| Aud/Auc| 其中Aud为差模信号放大倍数,Auc为共模信号放大倍数。

•差模信号电压放大倍数Aud越大,共模信号电压放大倍数Auc越小,则CMRR越大。

此时差分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放大器的性能越好。

当差动放大电路完全对称时,共模信号电压放大倍数Auc=0,则共模抑制比CCMR→∞,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电路完全对称是不存在的,共模抑制比也不可能趋于无穷大。

共模差模的概念

共模差模的概念

共模差模的概念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信号类型,广泛应用在电路的信号传输和抗干扰等方面。

在理解这两种信号类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共模和差模的概念。

1.共模信号共模信号是指同时在两个输入端的信号,即两个信号具有相同的波形和振幅。

这种信号与设备外部环境中的电源噪声和其他交流干扰信号相关。

通常,这些信号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电源干扰、接地回路噪声等。

2.差模信号差模信号是指两个输入端的信号之间具有一定差别的信号。

这种信号通常是需要传输或处理的信号。

例如,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感应器连接,在两个输入端分别产生的电信号需要处理的差就是差模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提取差模信号,而忽略共模信号的影响。

因此,了解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概念,有利于设计具有抗干扰性能的电路。

3.共模和差模的关系在电路中,共模和差模信号常位于同一传输线上,并会简单地相加或相减。

因此,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正确、有效地提取差模信号至关重要。

在电路中,可以使用差分放大器进行差模信号的提取,同时忽略共模信号的影响。

差分放大器是由两个放大器级联形成的放大器电路,由于其采用两个输入端来输入差分信号,其可实现被动滤除共模信号。

当然,如果存在非line-to-line 的干扰,这种抑制效果所受的干扰,仍然是很容易被放大起来的。

在理解差分放大器后,我们就可以将电路信号分解成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共模信号=(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2差模信号=(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其中,共模信号相当于两个输入信号的平均值,而差模信号则表示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异。

因此,对于差分放大器而言,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同时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十分重要。

在计算和设计电路时,提取差模信号需要特别注意并分析共模信号的影响,以确保最后输出的信号准确无误。

4.技术应用在电子电路应用中,共模差模信号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工作中。

例如,在模拟信号处理中,差分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模块,其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以及输出。

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
哎呀呀,这“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可真是让我这个小脑袋瓜转了好久呢!
咱先来说说这差模信号。

你看啊,就好像我们班跑步比赛,我和我的同桌一起跑,我俩速度不一样,这速度的差别就好比差模信号。

它是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异部分。

比如说,一条线路上传了两个大小不同、方向相反的电流,这就是差模信号在“搞事情”啦!
那共模信号又是啥呢?这就好比全班同学一起做早操,大家动作差不多,方向也一样,这差不多一样的动作就像共模信号。

它是两个信号相同的部分。

比如说,一条线路上传了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电流,这就是共模信号在“发挥作用”呢!
“这有啥用啊?”你可能会这么问。

嘿,用处可大啦!在电子电路里,如果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处理不好,那整个电路就可能乱套啦!就像我们做数学题,如果一开始就把公式用错了,那后面能得出正确答案吗?肯定不能呀!
老师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我周围的小伙伴们都一脸懵。

“这也太难懂了吧!”有的同学小声嘟囔着。

我也着急呀,心里想着:“这可怎么办,我一定要搞明白!”
后来,老师举了好多例子,还让我们做了实验。

慢慢地,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赶紧跟同桌说:“嘿,我好像懂了一点,你呢?”同桌摇摇头:“我还是不太清楚,你快给我讲讲。

”我就把自己的理解跟他说了一遍。

你说,这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是不是很像一对调皮的双胞胎,有时候让人分不清,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总之,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能掌握它们的奥秘!。

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

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

共模信号差模信号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信号类型。

共模信号是指两个信号在同一时间、同一方向上变化的信号,而差模信号则是指两个信号在同一时间、相反方向上变化的信号。

在电路中,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因此了解这两种信号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都非常重要。

我们来看一下共模信号。

共模信号通常是由于电源噪声、地线干扰等因素引起的。

这种信号会对电路产生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了消除共模信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使用滤波器、增加屏蔽等。

滤波器可以将高频噪声滤除,而屏蔽则可以防止外部干扰信号进入电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差模信号。

差模信号通常是由于信号源的差异引起的。

比如,在差分放大器中,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异就是差模信号。

差模信号可以被放大器放大,从而得到更高的信噪比。

在电路设计中,差分放大器常用于信号放大和传输。

此外,差分信号还可以用于电路故障排除。

通过测量差分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信号类型。

了解这两种信号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都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路中的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

电路中的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

电路中的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在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中,共模信号(Common Mode Signal)和差模信号(Differential Mode Signal)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电路性能和信号质量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探讨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特点以及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共模信号的特点和作用共模信号是指同时作用于电路两个输入端口的信号,它们具有相同的幅值和相位。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外界信号或者电路内的某些因素,共模信号会被引入到差动信号中,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和干扰。

共模信号的存在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如信号失真、干扰增加等。

为了解决共模信号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工程师们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抑制措施。

比如,在模拟电路设计中,可以采用差分放大器、共模抑制电路等,来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

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可以采用屏蔽技术、滤波器等来降低共模信号的干扰。

二、差模信号的特点和应用差模信号是指作用于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口的信号,它们具有相反的相位,在电路中相互抵消。

差模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数据传输和通信领域。

差分信号在许多数字通信中广泛应用,利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可以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相比于单端传输,差分信号可以减少共模噪声的干扰,并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信号的采集和放大过程中,差分输入的方式可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差分信号输入方式具有更高的共模抑制比、更低的噪声功率以及更好的线性特性。

三、解决方案和技术为了提高共模抑制能力和差分信号传输质量,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

在电路设计中,可以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技术来提高信号品质。

差分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差分放大器、差分线路、差分编解码器等实现。

这些技术可以将差分信号从共模信号中分离出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在电路布局和连接中,可以采用屏蔽性的方法来降低共模干扰。

通过电路板的屏蔽和接地设计,可以减少共模噪声对电路的干扰。

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的概念

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的概念

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的概念2010年02月02日星期二 14:15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辨析差模又称串模,指的是两根线之间的信号差值;而共模噪声又称对地噪声,指的是两根线分别对地的噪声。

对于一对信号线A、B,差模干扰相当于在A与B之间加上一个干扰电压,共模干扰相当于分别在A与地、B与地之间加上一个干扰电压;像平常看到的用双绞线传输差分信号就是为了消除共模噪声,原理很简单,两线拧在一起,受到的共模干扰电压很接近, Ua - Ub依然没什么变化,当然这是理想情况。

比如,RS422/485总线就是利用差分传输信号的一种具体应用。

实际应用中,温度的变化各种环境噪声的影响都可以视作为共模噪声信号,但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两根线的对地噪声哀减的不一样大,使得两根线之间存在了电压差,这时共模噪声就转变成了差模噪声。

差分信号不是一定要相对地来说的,如果一根线是接地的,那他们的差值就是相对地的值了,这就是模拟电路中讲过的差分电路的单端输入情况。

差分放大器,差模输入,差模是相对共模来说的。

差分是一种方式。

差模、共模信号,差分放大电路举例来说,假如一个ADC有两个模拟输入端,并且AD转换结果取决于这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那么我们说这个ADC是差分输入的,并把这两个模拟输入端合在一起叫做差分输入端。

但是加在差分输入端上的电压并不一定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同符号的。

(注:即不一定是一正一负)我们把它们的差叫做差模输入,而把它们共有的量(即平均值)叫做共模输入。

差分是一种电路形式的叫法....差模是对信号的定义....(想对来说有共模..)差动=======差分回答: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流信号,共模信号: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在差分放大电路中,经常提到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共模信号是不会被放大的,可以理解为三极管的温漂引起的电流型号,为了形象化温漂而提出了共模信号,差模信号为输入信号,就是Ui,就是放大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了解共模和差模信号之间的差别,对正确理解脉冲磁路和工作模块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变压器、共模扼流圈和自耦变压器的端接法,对在局域网(LAN)和通信接口电路中减小共模干扰起关键作用。

共模噪音在用无屏蔽对绞电缆线的通信系统中,是引起射频干扰的主要因素,所以了解共模噪音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我们关心的磁性界面的电磁兼容论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阐述差模和共模信号的关键特性和共模扼流圈、自耦变压器端接法主要用途,以及为什么共模信号在无屏蔽对绞电缆线上会引起噪音发射。

在介绍这些信号特点的同时,还介绍了抑制一般噪音常用的方法。

图1差模信号图2差模信号的波形图2差模和共模信号我们研究简单的两线电缆,在它的终端接有负载阻抗。

每一线对地的电压用符号V1和V2来表示。

差模信号分量是VDIFF,共模信号分量是VCOM,电缆和地之间存在的寄生电容是C p。

其电路如图1所示,其波形如图2所示。

2.1差模信号纯差模信号是:V1=-V2(1)大小相等,相位差是180°VDIFF=V1-V2(2)因为V1和V2对地是对称的,所以地线上没有电流流过。

所有的差模电流(IDIFF)全流过负载。

在以电缆传输信号时,差模信号是作为携带信息“想要”的信号。

局域网(LAN)和通信中应用的无线收发机的结构中安装的都是差模器件。

两个电压(V1+V2)瞬时值之和总是等于零。

2.2共模信号纯共模信号是:V1=V2=VCOM(3)大小相等,相位差为0°V3=0(4)共模信号的电路如图3所示,其波形如图4所示。

因为在负载两端没有电位差,所以没有电流流过负载。

所有的共模电流都通过电缆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流向地线。

在以电缆传输信号时,因为共模信号不携带信息,所以它是“不想要”的信号。

图3共模信号图4共模信号的波形图图5无屏蔽对绞线系统中的差模信号图6无屏蔽对绞线系统中的共模信号两个电压瞬时值之和(V1+V2)不等于零。

相对于地而言,每一电缆上都有变化的电位差。

这变化的电位差就会从电缆上发射电磁波。

3差模和共模信号及其在无屏蔽对绞线中的EMC在对绞电缆线中的每一根导线是以双螺旋形结构相互缠绕着。

流过每根导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受螺旋形的制约。

流过对绞线中每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决定每对导线发射噪音的程度。

在每对导线上流过差模和共模电流所引起的发射程度是不同的,差模电流引起的噪音发射是较小的,所以噪音主要是由共模电流决定。

3.1对绞线中的差模信号对纯差模信号而言,它在每一根导线上的电流是以相反方向在一对导线上传送。

如果这一对导线是均匀的缠绕,这些相反的电流就会产生大小相等,反向极化的磁场,使它的输出互相抵消。

在无屏蔽对绞线系统中的差模信号如图5所示。

在无屏蔽对绞线中,不含噪音的差模信号不产生射频干扰。

3.2对绞线中的共模信号共模电流ICOM在两根导线上以相同方向流动,并经过寄生电容Cp到地返回。

在这种情况下,电流产生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磁场,它们的输出不能相互抵消。

如图6所示,共模电流在对绞线的表面产生一个电磁场,它的作用正如天线一样。

在无屏蔽对绞线中,共模信号产生射频干扰。

3.3电缆线上产生的共模、差模噪音及其EMC电子设备中电缆线上的噪音有从电源电缆和信号电缆上产生的辐射噪音和传导噪音两大类。

这两大类中又分为共模噪音和差模噪音两种[1]。

差模传导噪音是电子设备内部噪音电压产生的与信号电流或电源电流相同路径的噪音电流,如图7所示。

减小这种噪音的方法是在信号线和电源线上串联差模扼流圈、并联电容或用电容和电感组成低通滤波器,来减小高频的噪音,如图8所示。

差模辐射噪音是图7电缆中的信号电流环路所产生的辐射。

这种噪音产生的电场强度与电缆到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与电流和电流环路的面积成正比。

因此,减小这种辐射的方法是在信号输入端加LC低通滤波器阻止噪音电流流进电缆;使用屏蔽电缆或扁平电缆,在相邻的导线中传输回流电流和信号电流,使环路面积减小。

共模传导噪音是在设备内噪音电压的驱动下,经过大地与设备之间的寄生电容,在大地与电缆之间流动的噪音电流产生的,如图9所示。

减小共模传导噪音的方法是在信号线或电源线中串联共模扼流圈、在地与导线之间并联电容器、组成LC滤波器进行滤波,滤去共模传导噪声。

其电路如图10所示。

共模扼流圈是将电源线的零线和火线(或回流线和信号线)同方向绕在铁氧体磁芯上构成的,它对线间流动的差模信号电流和电源电流阻抗很小,而对两根导线与地之间流过的共模电流阻抗则很大。

图7差模噪声图8差模噪声的抑制图9共模噪声图10共模噪声的抑制共模辐射噪音是由于电缆端口上有共模电压,在其驱动下,从大地到电缆之间有共模电流流动而产生的。

辐射的电场强度与电缆到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当电缆长度比电流的波长短时)与频率和电缆的长度成正比。

减小这种辐射的方法有:通过在线路板上使用地线面来降低地线阻抗,在电缆的端口处使用LC低通滤波器或共模扼流圈。

另外,尽量缩短电缆的长度和使用屏蔽电缆也能减小辐射。

在有些电路中也可接入图11所示的抗干扰变压器来防止差模和共模噪音。

4变压器与噪音传导理想变压器理论上是完美的电路元件,它能用完美的磁耦合在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传送电能。

理想变压器只能传送交变的差模电流。

它不能传送共模电流,因为共模电流在变压器绕组两端的电位差为零,不能在变压器绕组上产生磁场。

实际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有一个很小但不等于零的耦合电容CWW,见图12。

这个电容是绕组之间存在非电介质和物理间隙所产生的。

增加绕组之间的空隙和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填满绕组之间的空间就能减小绕组之间电容的数值。

电容Cww为共模电流提供一条穿过变压器的通道,其阻抗是由电容量的大小和信号频率来决定的。

5共模扼流圈对于理想的单磁芯、双绕组的共模扼流圈,将不考虑在实际扼流圈中或多或少存在的杂散阻抗(Cww,DCR,Cp等)的影响。

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因为一个好的扼流圈设计,它的杂散阻抗和电路的源阻抗、负载阻抗相比是可以忽略的。

5.1理想共模扼流圈对差模信号的效应差模电流以相反的方向流过共模扼流圈的绕阻,建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磁场,它能使输出相互抵消,见图13。

这就使共模扼流圈对差模信号的阻抗为零。

差模信号能不受阻地通过共模扼流圈。

5.2理想共模扼流圈对共模信号的效应共模电流以相同的方向流过共模扼流圈绕组的每一边,见图14,它建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相加磁场。

这一结果就使共模扼流圈对共模信号呈现高阻抗,使通过共模扼流圈的共模电流大大地减弱。

实际减弱量(或共模抑制量)取决于共模扼流圈阻抗和负载阻抗大小之比。

图11抗干扰变压器图12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的耦合电容图13理想共模扼流圈中的差模信号图14理想共模扼流圈中的共模信号图15理想自耦变压器中的差模信号图16理想自耦变压器中的共模信号6有中心抽头的自耦变压器自耦变压器是以定向电流传递方式实现能量传输的。

对于理想的自耦变压器[2],不考虑实际或多或少存在的杂散阻抗(Cww,DCR,Cp等)的影响。

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因为一个好的自耦变压器设计,它的杂散阻抗和电路的源阻抗、负载阻抗相比是可以忽略的。

6.1理想自耦变压器对差模信号的效应从差模信号看,有中心抽头的自耦变压器是两个在相位上相同的对分绕组,见图15。

这就意味差模电流在其中所形成的磁场,会使其对差模电流呈现高阻抗。

相当于对差模信号并联了一个高阻值的阻抗,它对差模信号的大小没有影响。

6.2理想自耦变压器对共模信号的效应从共模信号看,有中心抽头的自耦变压器是两个在相位上相反的对分绕组,见图16。

这就意味共模电流在其中会形成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磁场,这一磁场会使共模电流的输出互相抵消。

对共模信号呈现零阻抗效应,使共模信号直接短路到地。

7减小电磁干扰的一些常用方法通常都是在电路设计、印制板布线上想办法来减小电磁干扰或在机箱上增加屏蔽、采用有中心线的共模扼流圈等方法来减小电磁干扰。

7.1屏蔽用金属材料将机箱内部产生的噪音封闭起来的方法称为屏蔽。

屏蔽对防止外部噪音进入机箱也是同样有效的。

电场屏蔽和磁场屏蔽的方法是不同的。

电场屏蔽是用导体将噪音源包围起来,然后接地,就能达到屏蔽的目的。

由于导体表面的反射损耗很大,因此很薄的材料(铝箔、铜箔)也有很好的屏蔽效果。

另外,机箱上即使有缝隙,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磁场屏蔽主要用来屏蔽低频磁场的干扰,这种干扰是由交流电流或直流电流产生的。

例如,感应炼钢炉中有数万安培的电流通过,在炉周围产生很强的磁场,这个强磁场会使控制系统中的磁敏器件失灵。

最常见的磁敏器件是彩色CRT显示器,在磁场的作用下,显示器屏幕上的图象颜色会失真,图象会产生抖动,导致显示质量严重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低频磁场往往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很快,因此在很多场合,将磁敏器件远离磁场源是减小磁场干扰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但当空间的限制而无法采取这个方法时,屏蔽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

要注意的是,低频磁场屏蔽与射频磁场屏蔽是完全不同的,射频磁场的屏蔽使用导电率高的材料如铍铜复合材料、银、锡或铝等材料,把它完全封闭起来,就可以了。

但这些材料对低频磁场没有任何屏蔽作用。

只有高导磁率的铁磁合金才能屏蔽直流磁场或低频磁场。

根据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低频磁场由于其频率低,吸收损耗很小,趋肤效应很小,并且由于其波阻抗很低,反射损耗也很小,因此单纯靠反射和吸收很难获得需要的屏蔽效果。

对这种低频磁场,要通过使用高导磁率材料为磁场提供一条磁阻很低的旁路来实现屏蔽,这样空间的磁场便会集中在屏蔽材料中,从而使磁敏器件免受磁场干扰。

高导磁率材料在机械的冲击下会极大地损失磁性,导致屏蔽效能下降。

因此,屏蔽体在经过机械加工(如折弯、焊接、敲击、钻孔等)后,必须经过热处理以恢复磁性。

热处理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一般要在干燥氢气炉中以一定的速率加热到1177℃,保持4个小时,然后以一定的速率降低到室温。

在对拼连接处进行焊接时,要使用屏蔽材料母料做焊接填充料,这样可以保证焊缝处的高导磁率。

如果屏蔽效能要求较低,也可以采用铆接或点焊的方式固定,但要注意拼接处的屏蔽材料要有一定的重叠,以保证磁路上较小的磁阻。

图17有中心线的共模扼流圈图18有中心线的共模扼流圈的典型响应曲线当需要屏蔽的磁场很强时,仅用单层屏蔽材料,达不到屏蔽要求。

这时,一种方法是增加材料的厚度。

但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组合屏蔽,将一个屏蔽体放在另一个屏蔽体内,它们之间留有气隙。

气隙内可以填充任何非导磁材料(如铝)做支撑。

组合屏蔽的屏蔽效果比单个屏蔽体高得多,因此组合屏蔽能够将磁场衰减到很低的程度。

7.2电路设计由于时钟频率越高,高频能量的发射越强,因此在数字电路中不要使用过高的时钟频率。

印制板上的总线、较大的环路面积和较长的导线都是强辐射源,因此,除非必要,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