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三年级伟人故事集锦

三年级伟人故事集锦

三年级伟人故事集锦伟人故事一: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伟人故事二: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伟人故事三: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

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

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伟人故事四: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伟人故事五: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伟人故事六: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大红大紫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

其实,在我心中,也有一位名人。

三年级名人故事300字大全【三篇】

三年级名人故事300字大全【三篇】

【导语】读名⼈故事,可以陶冶⼈的情操,常读名⼈的事迹,⾃然就⽣起仰慕之⼼,久⽽久之,⼈的⽓质就会变化。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三年级名⼈故事300字⼤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颜躅】 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愿过⾃由⾃在的隐居⽣活。

时间长了,⼈们都知道他是⼀位很有学问的⼈。

齐宣王为了搜罗⼈才,派⼈把颜躅请了来,要委以官职。

颜躅不便违命,只得进宫朝见宣王。

这天,齐宣王⾼坐在朝廷上,他以为⾃⼰是⼀国之君,颜躅是个⽆官⽆职的⽂⼈,便以轻蔑的⼝⽓说:"躅,过来!"颜躅是个很有⾻⽓的⼈,见宣王这样对待⾃⼰,⼼⾥很⽣⽓,便⽴在那⾥不动,⽤同样的⼝吻说道:"王,过来!"齐宣王听了,⼜改作笑脸,客⽓地说:"颜先⽣果然名不虚传。

请您帮助我,作我的⽼师,我要向您请教。

您要是能到我这⼉来,咱俩⼀同⽣活,⼀同游玩,保证每餐都有⽜⽺⾁和猪⾁吃,出门也有车坐,您的夫⼈,⼉⼥也都能⾝着⾐锦,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

" 颜躅听了这番话,感到齐宣王是在利诱⾃⼰,便严肃地回答说:"谢谢。

我不要什么荣华富贵,我愿'晚⾷以当⾁,安步以当车,⽆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娱'!""晚⾷以当⾁"是说,我虽然穷得吃不起⾁,但我推迟吃饭时间,等饿极了再进⾷,就和吃⾁的滋味⼀样了,"安步以当车"是说,我虽然穷得没有车⼦坐,但我步⾏时把脚步放慢些.放平稳些,就和坐车差不多舒服了;"⽆罪以当贵"是说,我虽然是个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正直,不做坏事,就是⼀个很⾼贵的⼈了;"清静贞正以⾃娱"是说,我⼀⾝清⽩,⾃由⾃在地过着隐居⽣活,⾃⼰就感到⽆限欢乐了。

颜躅的这番话,说得齐宣王⽬瞪⼝呆,⽆⾔以对。

【爱迪⽣】 美国的休伦埠是个依⼭傍⽔、风光绮丽的市镇。

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大全

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大全

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大全引导语: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有哪些?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没羽毛的动物。

”两只脚的公鸡得知后,咬紧牙关拔掉自己身上的羽毛,大模大样地向人们宣称:“瞧,我们是人了!”人们嘻笑不止。

公鸡恼怒地问:“人没有羽毛,我们也没有羽毛;人只有两只脚,我们也只有两只脚。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人们请苏格拉底回答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抓来一把瘪谷撒在地上,两只鸡立刻扑了过去争抢起来。

它俩比赛似地把一粒一粒瘪谷吞进肚子里。

你啄得快,我比你啄得更快。

谁都怕自己少吃了一粒。

当地上还剩下最后几颗瘪谷的时候,两只公鸡竟争斗起来。

你啄我一口,我蹬你一爪,你叼着我的冠子不放,我咬着你的脖子不丢,不一会儿,两只公鸡便都鲜血淋漓,遍体鳞伤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苏格拉底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俩拉开,笑道:“为了几粒瘪谷就斗成这样,也配叫人么?”三年级小学生名人故事二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

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

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

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1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

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多篇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多篇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多篇我们从小就阅读过很多名人的故事,接下来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一爱因期坦锯椅腿爱因期坦大学毕业后,一年中几次失业,后来他才应聘到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做了一名技术审查员。

他每天上午步行到专利局,走上四楼,坐在他那狭长的办公室里,工作八小时。

当时专利局使用的是一种长腿座椅,这种座椅让不少人养成一个习惯:把座椅往后一仰,双腿跷到桌上,悠闲地审查图纸。

爱因斯坦不习惯这样,他宁可紧张、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

有一天,他从家里带来一把锯子,把椅腿锯掉了一截。

他又可按自己的习惯,整个身子都埋在桌子上的图纸中工作了。

每天,他把图纸审查完后,就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令他着迷的物理学研究。

也正是在伯尔尼工作的这段日子里,爱因斯坦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相对论也是在这段时间诞生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当人们惊讶干爱因斯坦的天才时,是不是也该从被他锯掉的椅子腿中有所领悟,他锯掉的仅是一截儿椅子腿?不,他锯掉了一种安逸的工作状态,才使他能完全集中精力到桌案的工作上,不会因为安逸而懈怠。

所以,不要总是把目光盯住别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拿起你的锯子来,锯掉容易让人懈怠的那份安逸。

1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二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大家一定熟知,然而,作为这样的一个伟大科学家,他有时也不开窍。

牛顿小时候养有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

牛顿为了让猫自由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也是一个洞大,一个洞小。

一天他的邻居见到他,对他说:你何必要开两个洞,只要开一个大洞不就行了。

牛顿听了,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道:“说得对,真是高见!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你这个好主意来。

”牛顿一辈子打光棍英国天才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从小就迷上了书,迷上了宇宙,没有时间去修边幅。

往往是领带不结,袜带未系,马裤也不扣钮扣。

他的这些不修边幅行为,竟然使他在情场失意,终生未娶。

三年级中国名人故事

三年级中国名人故事

三年级中国名人故事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年级中国名人故事,欢迎查阅。

三年级中国名人故事1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他的着作《海国图志》向中国人介绍了世界地理概况,他也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观点,主张向西方学习,被誉为“开眼看世界得第一人”。

魏源在革新变法,反对侵华,兴办实业,推崇民主赋税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为此,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

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

他所强调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业者。

提出这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魏源还对生产经营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对财政税收的影响作了一定的分析。

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大全三年级

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大全三年级

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大全三年级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

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2、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3、映雪读书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

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4、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三年级名人的故事

三年级名人的故事

三年级名人的故事有趣的事情,总是不嫌多。

在许许多多的名人之中,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幽默滑稽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名人的故事,欢迎来参考!小学三年级名人故事篇一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

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

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小学三年级名人故事篇二新书买回来了,我们都会很爱惜地翻阅,甚至还有人为它包上个封面。

可是,一些名人居然有毁书的怪癖。

英国化学家戴维看书时,常常把书页撕下来看,看后又扔了。

这使他的学生们大为震惊,而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这样看方便,再说,我一生没有时间把任何一本书————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读两遍,也不打算读两遍。

拿破仑也喜欢看书,就是行军时他也带不少书。

据说他马车上有个书架,他在行驶时一边看书一边若有所思,看完就将书从马车的窗子里扔出去,他认为,一本书对他有一个启示足够了,再多也消化不了。

每次他出行,他的随从会把车里的书架重新装满。

小学三年级名人故事篇三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写出《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小学生儿童名人故事有哪些

小学生儿童名人故事有哪些

小学生儿童名人故事有哪些儿童名人故事1、曹操烧信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

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

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几眼,立刻脸色大变。

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

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

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

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

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

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儿童名人故事2、岳飞弹琴感刺客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

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奏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

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至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

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计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

他要把岳飞骗回京城加以杀害。

岳飞离京城临安不远了,突然对面来了几个校尉拦住岳飞说:圣上有旨,命你在城外安歇,没有圣旨,不得进城。

这天晚上,岳飞就住一座寺院里。

想着胜利指日可待却不得不放弃大好战机,心中实在郁闷,夜不能寐,在院内踱步,望着满天星斗,连连摇头叹息。

回到屋里,岳飞见墙上挂有古琴一张,伸手摘下来,定了定音,伏案弹奏起来。

秦桧杀害岳飞计划的第一招是行刺。

秦桧让人从监狱里提出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囚,告诉他去城外刺杀一个奸细,事成之后,不仅可赦死罪,还有嘉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名人故事
(*)
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

其实不用小编多作解释,大家应该也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但是这个词语,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因他而生想来大家就不知道了。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在朝廷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之职。

但他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艺术上。

王羲之书法出众,有“书圣之称”,其所写《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当初晋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再拿去让工人雕刻。

工人将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书法墨迹一直浸到木板里面去了。

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见了底。

王羲之笔力雄劲,以致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床快婿中的“婿”,那么“东床”和“快”又指什么呢?这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东晋重臣郗鉴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已是到了婚嫁的年龄。

郗鉴自然要考虑给自己的女儿,择一位上好佳婿。

郗鉴与王导同朝为官,感情不错,又听人说琅琊王氏的子弟,个个生得丰神俊郎,才华横溢。

与其找些不知根底的人家,不如与王导结亲。

郗鉴将自己的想法给王导说了,王导听了也十分干脆。

他直接对郗鉴说:“那好啊,我家子弟甚多,您抽空到家里来看看。

若是您相中了哪个,不管是谁,我都是同意的。


别看王导说的好像不把自己子弟当回事儿,但正是这种随便人选的态度,可见其子弟都是出众之辈,不丢人。

郗鉴听了王导的话,没多久就让管家带上礼物上门,先来打听打听消息。

而这边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个个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管家看来看去,觉得王府的确子弟出众,个个都是青年才俊。

但要说一眼惊艳,当即想让人定下来的那也没有。

于是管家就说,没有别的人了吗?
王府管家一看,人数还真少了一人,便是王羲之。

王府管家带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看见靠东墙的床上躺着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

原来王羲之回府半路上赏玩了东汉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早忘了还有相亲这么回事儿了。

回府之后,又因为天气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的喝茶。

管家见王羲之安然自若的躺在床上,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心中十分惊讶,暗自留了心。

等回到太尉府之后,郗鉴询问结果。

管家说:“王家年轻公子二十多人,听说您觅婿后,都争相恐后。

但唯有东床上有一位公子,对此事无动于衷,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听了后笑道:“我要找的女婿正该是这样的人,走,快带我去看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

他十分满意,当场就下了聘礼,择王羲之为婿。

这“东床”指的是王羲之躺的床,而“快”则说郗鉴定下王羲之的速度之快。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马寅初以其学识与声望,先后当选为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立法委员。

为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他在参与经济立法中,每与执掌财经大权的宋子文、孔祥熙针锋相对,凡增加百姓负担及有损国家权益的法案,总是挺身而出,力言不可,由此引起“四大家族”的嫉恨,他们甚至指使御用文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攻击马寅初。

马寅初撰文回击,铿锵而言:对于善借公图私之流,不得不以正言相责,虽得罪于人,亦在所不计!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寅初随政府西迁陪都重庆,出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四大家族”以抗战名义,垄断财政金融,滥发纸币债券,横征暴敛,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

目睹此腐败现象,马寅初或演讲,或著文章,予以无情揭露。

宋子文、孔祥熙等做贼心虚,对马寅初又恨又怕。

蒋介石把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召来,训斥他为什么让马寅初当商学院院长,又说:“马寅初目无政府,公开谩骂中枢要人,实际
上是在骂我。

”末了要叶元龙叫马寅初来见他。

叶元龙知马寅初秉性刚直,不敢直接通知他,害怕碰钉子,遂令叶沛婴教授代劳。

叶沛婴曾受教于马寅初,两人私交甚厚。

叶沛婴不便推辞,前往马家,问候过后,道明来意。

马寅初一口拒绝:“让我去见蒋介石?不去,除非派宪兵来押。

”叶沛婴再三劝他走一趟应付几句,于叶校长也算有了交代。

马寅初倔强地说:“我讲的如果错了,可以检讨;如今事实俱在,有目共睹,去干什么?今后我还要讲,一直讲到孔祥熙、宋子文认错改正。


(*)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

为了集中精锐兵力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合军事作战会议。

会上决定,阎锡山和冯玉祥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中兵力,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散会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很快就拟定了一份调动部队的紧急命令:“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
谁知这个起草命令的作战参谋官,做事粗心大意,把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写成了“泌”字,这样一来,集结地点“沁阳”变成“泌阳”。

泌阳在河南省的南部,离湖北省只有几十公里路程。

当时湖北还是蒋介石重兵驻防之地,在那里集结显然对冯阎联军不利。

冯玉祥部奉调集结参战的部队长官接到调动命令后,非常惊讶,但是因为冯玉祥平时治军颇严,军令如山,故他不再向总部询问,立即带领部队星夜赶赴离真正会师地点相隔四百多公里的泌阳。

阎锡山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沁阳,左等右等,眼看会师时间已过,还是没见到冯玉祥部队的影子。

阎锡山部队因人数少,不敢单独作战,眼看不妙,立即发电报询问冯玉祥,冯玉祥一查,才知道奉调的部队已经奉命挥师南下,赶去泌阳了。

冯玉祥大惊,急令撤退,但想完成原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

就是粗心参谋多的这一撇,使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联军陷于被动,导致联合作战计划失败。

这位参谋也因这一撇受到军法处置,被枪决了。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