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驱油技术共28页

合集下载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α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管润红,王志敏(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摘 要: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施工简便、不损伤油层、不影响原油质量、无污染,具有投入少、回收快、效益高的特点,能较大程度改善油藏非均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以其作为驱油体系具有创新性,可更好地适应高含水期油藏特性,是一种集调剖和驱替于一体的新型驱油技术。

文中对该技术在文明寨油田明159、明201井组的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高含水;明159井组;效果 通过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简称M EO R)、增加油井产量的方法已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取得成功。

微生物驱油技术施工简便、不损伤油层、不影响原油质量、无污染,具有投入少、回收快、效益高的特点。

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就种类而言,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3大类。

原核微生物可进一步分为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真核微生物又可分为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而非细胞类微生物可分为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用于提高采收率的微生物主要是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

细菌是个体微小(细胞直径约0.5Λm,长度约5.0Λ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强的原核微生物。

2 地层条件对细菌的影响用于采油的微生物必须能在地层中增殖。

影响细菌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代谢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包括氧化—还原电势、氢离子浓度、压力、温度、盐度、营养物的可利用性,以及不存在阻化剂或毒性因子等。

如果深埋在地下岩层中的这些条件与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能够保证的话,微生物就能顺利地生长、繁殖和代谢。

文明寨油田从1982年投入开发以来,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个别井组采出程度已达25. 7%,综合含水达到91.7%,由于非均质的影响,有的小层采出程度已达到34.3%以上,进一步提高注水采收率潜力不大,而大部分小层吸水状况差,储量动用程度低,这些层水驱状况下挖潜比较难,急需在三次采油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驱油效率,充分挖潜油藏潜力。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径 约 0 5L , 度 约 5 O m) 结 构 简 单 , 胞 壁 坚 .1 长 m . , 细 韧 , 分 裂方 式 繁殖 , 生性 强 的原核 微生 物 。 以 水 2 地 层 条 件 对 细 菌 的 影 响 用 于 采 油 的 微 生 物 必 须 能 在 地 层 中增 殖 。影 响 细 菌在 油 层 中的 生 长 、 殖 、 谢 的 因索 很 多 , 些 繁 代 这
『 效 益 高 的 特 点 , 较 大 程 度 改 善 油 藏 非 均 质 程 度 , 高原 油 采 收 率 。 以 其 作 为 驱 油 体 系具 有 创 新 性 , 夹、 能 提
可 更 好 地 适 应 高 含 水 期 油 藏 特 性 , 一 种 集 调 剖 和 驱 替 于 一 体 的 新 型驱 油 技 术 。 中 对 该 技 术 在 文 明 寨 是 文 油 田 明 1 9 明 2 1井 组 的 应 用 效 果 , 场 应 用 表 明 , 技 术 增 油 降 水 效 果 显 著 , 比 较 理 想 的 提 高 原 油 5、 0 现 该 是
维普资讯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20 年第 9 06 期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 用
管 润 红 , 志敏 王
( 中原油 田分公司采油三 厂)


要 : 生 物 驱 油 技 术 具 有 施 工 简便 、 损 伤 油 层 、 影 响 原 油 质 量 、 污 染 , 有 投 入 少 、 收 微 不 不 无 具 回
结 果 表 明 , F 系 列 微 生 物 驱 油 可 提 高 采 收 率 8 以 M
上 。
高 的特 点 。故微 生物 采油 技 术发展 前 景十 分诱 人 。
1 微 生 物 的 分 类 微 生物是 指 一切 肉眼看 不见 或看 不清 楚 的微小 生 物 的 总 称 。 它 们 是 一 些 个 体 微 小 (b于 0 1 / . mm) 、 构造 简 单 的低等 生 物 。 种 类而 言 , 生物 可 以分为 就 微 原 核 微 生 物 、 核 微 生 物 和 非 细 胞 微 生 物 3大 类 。原 真 核微 生物 可 进 一步 分 为 细 菌 、 线 菌 、 原 体 、 克 放 支 立 次 氏体 、 原 体 和 蓝 细 菌 , 核 微 生 物 又 可 分 为 真 衣 真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数据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及时分析并调整试验方案。
现场试验结果与评估
结果分析
对比微生物驱油前后的采 收率、产油量等关键指标 ,分析微生物驱油的成效 。
经济效益评估
结合试验数据,评估微生 物驱油技术的经济效益, 预测其在油田的推广前景 。
技术改进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微生 物驱油技术的改进方向和 优化措施,为后续研究提 供参考。
实验结果分析
微生物驱油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 ,增加原油产量。
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发现,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注入方式等对驱油 效果有较大影响。
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计算,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降低采油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实验结论与建议
结论: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 高采收率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3. 关注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环保问题,确 保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 影响。
2. 加强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现场试验,为 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建议
1. 进一步研究不同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 油的最佳方案。
04
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应用
现场试验条件与准备
01
场地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田区块,具 备完整的采油、集输和注水系统 。
微生物种类选择
厌氧菌
厌氧菌在缺氧环境中能够利用烃类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产生表面活性剂、溶 剂和酸等代谢产物,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好氧菌
好氧菌在有氧环境中能够利用烃类作为碳源,产生生物聚合物、气体等代谢产物 ,同样具有驱油效果。
微生物培养与繁殖
培养基选择
根据所选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如 碳源、氮源、无机盐等,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驱油技术综述培训资料

微生物驱油技术综述培训资料

摘要相对于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 微生物采油有 2 个优点, 即微生物不会消耗大量能源且其使用与油价无关。

微生物能以油藏里的物质为营养代谢, 在发酵过程中排出生物气, 占据部分储层空间, 或形成人工气顶。

微生物还可以堵塞油层的高渗透通道。

微生物在油藏整个水相里都发挥作用, 包括水与岩石界面和油水界面, 并可以受控地在分子和孔隙微观水平上连续产出气体、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生物化学剂,驱替石油。

日本和中国用优选的微生物菌种注入油藏进行矿场试验, 结果提高采收率15 %~23 % 。

但是微生物采油也有一些局限性, 所以应该加强目前进行的微生物驱油模拟研究, 确定最好的菌种、营养物、代谢和生理特征, 使微生物驱油开采技术获得较高成功率。

一、微生物采油原理为了让微生物快速繁殖和生长, 研究人员用各种方法往油藏里注入营养物, 激活这些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能以油藏里的物质为营养代谢, 在发酵过程中排出生物气, 占据部分储层空间, 或形成人工气顶。

微生物还可用于堵塞油层的高渗透通道。

在多年注水开发后, 注入水会绕过渗流阻力高的含油部位, 沿渗流阻力最小通道流动。

微生物数量在这个通道中也很多, 可以在注入水中添加营养物激活微生物。

微生物的繁殖造成其数量猛增, 封堵无效循环的水路, 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注水效率。

大多数微生物具有天然依附于岩石表面的倾向, 不在液体中自由浮动。

油藏里, 微生物吸附在岩石表面并繁殖, 产生胞外多糖, 促进了菌体在岩石表面的吸附作用, 形成生物膜, 起到对菌体保护的作用, 并加快细菌更好地利用营养物等资源。

随注入水进入油藏的细菌将在原来的生物膜上流过, 有时微生物也会从生物膜中分离出去并与注入水一起渗流, 或者到油藏深部。

从物理化学原理方面看, 促使微生物增长并释放原油的机理与常规EOR 技术基本是一样的。

尽管泄油机理相似, 但其他方面却有很大差异。

常规的非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通过井口大量注水, 而微生物在油藏整个水相里都发挥作用, 包括水与岩石界面和油水界面, 并可以在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在分子和孔隙微现水平上连续产出气体、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生物化学剂。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于新型油田开采技术的探索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微生物与聚合物的优势,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油田原油、微生物菌种、聚合物溶液等。

其中,微生物菌种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实验方法(1)微生物培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并控制其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等。

(2)聚合物制备:将选定的聚合物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制备成所需的聚合物溶液。

(3)联合驱油实验:在模拟油田环境下,将微生物与聚合物溶液混合,进行驱油实验。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分析微生物与聚合物的协同作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作用下,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驱油方法。

在驱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联合驱油技术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同时,实验还发现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对油田的伤害较小,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2. 结果分析(1)微生物作用分析: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成分,产生有益的生物化学物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此外,微生物的吸附和驱替作用也起到了显著的驱油效果。

(2)聚合物作用分析: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黏度和流动性,可以降低原油与地下岩石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聚合物还可以起到降低流体渗透性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3)协同作用分析:在联合驱油过程中,微生物与聚合物发挥了协同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改善流动性等作用,为聚合物溶液的扩散和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聚合物溶液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得驱油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采收难度的增大,石油行业对提高采收率、减少成本和提高采出质量的需求愈发迫切。

微生物和聚合物在石油开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联合驱油方面。

本研究主要针对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为石油开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石油样品、微生物菌种、聚合物溶液、实验设备等。

2. 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室内模拟采油技术,通过对不同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的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联合驱油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块,采集石油样品;(2)筛选适合该区块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和繁殖;(3)制备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4)将微生物与聚合物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形成联合驱油体系;(5)将该体系在室内模拟环境下进行驱油实验;(6)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与聚合物的单一效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单一的微生物或聚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

其中,微生物通过分泌代谢产物和生物膜等作用,改变油藏环境,提高采收率;而聚合物则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粘度,改善流动性能。

然而,单一的驱油方法效果有限,不能达到最佳的驱油效果。

2.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效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比例的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驱油体系,我们发现联合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驱油方法。

在适当的比例下,微生物与聚合物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挥驱油作用。

具体表现为:微生物能够分解石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原油粘度,而聚合物则能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联合驱油体系还能有效地防止原油在储层中的泄漏和流失。

3. 最佳联合驱油方案分析通过对不同比例的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驱油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当微生物与聚合物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其驱油效果最佳。

具体比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5、微生物能对原油降解,降低原油粘度。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1、菌种筛选原则 ⑴、菌种应以适应高温、高盐、高压油藏条件为核心 原则。(耐温:80℃,耐盐:25×104mg/l); ⑵、菌种应对环境与人体无害; ⑶、所筛选菌种活性优良,性能稳定;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流程联接示意图
四、现场应用工艺
(三)、施工步骤
1、微生物菌液注入前,测吸水剖面; 2、根据剖面测试结果,对注水井进行调剖(目的改善 注入井吸水剖面,使微生物有效注入目的层); 3、调剖结束后,恢复注水,一星期后测吸水曲线、压 降曲线、吸水剖面(若目的层未启动,则对其进行重炮 或酸化解堵等); 4、配注流程准备:主要包括菌液储罐、配注泵、井、 站流程改造及整体配套、注入流程的试运转等; 5、注入水质分析;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根据室内研究和实际资料,微生物驱油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微生物可明 显降低油层中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善驱油效率;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 油、水流度比;对油层孔隙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善驱油波及效率,从而提高 原油采收率。作用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微生物的粘膜及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孔 道壁面的润湿性,能使粘附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原油脱离 下来,提高洗油效率;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1、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
⑴ 、高温高压实验 试验在地层条件下不同菌种利用不同N源的生长情况。 ⑵ 、配伍性实验
试验地层环境是否适合于细菌生长和生存,筛选的微 生物与本源细菌及在原油中的生长情况。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2、驱油试验 当水驱含水达92%-95%以上时注入微生物菌液,驱油
试验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同时能降低产出液中的含水 率;采收率与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有关。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外源微生物:微生物在发酵罐中发酵,将得到的含有降 低石油粘度的成分(表面活性剂)发酵液注入油井,以 降低石油的粘度。
目录
1.石油资源现状 2.表面活性剂简介 3.表面活性剂生产 4.提纯检测 5.表面活性剂应用
目录
表面活性剂简介
Introduction of 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 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 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 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 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 另一端为憎水基团 。
1.石油资源现状 2.表面活性剂简介 3.表面活性剂生产 4.提纯检测 5.表面活性剂应用
目录
表面活性剂生产
production of surfactant
bubbleless membrane bioreactor (BMBR)
发酵液
底物 代谢产物
继续发酵 菌体 空气
产物 发酵液
空气
目录
1.石油资源现状 2.表面活性剂简介 3.表面活性剂生产 4.提纯检测 5.表面活性剂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检测
检测
表面张力
乳化性
表面张力仪
乳化指数
测表面张力
蒸馏水校正 -72mN/m
测表面张力
24
表面活性剂的检测
检测
表面张力
乳化性
表面张力仪
乳化指数
25
表面活性剂的检测
测乳化性

发 6000rpm离心5分钟
高速震荡3分钟
酵 液 去菌体,得上清
上清
油和上清3:2混合
室温下静置 24小时
E24
《向油层注水 《将油冲到出油管 《抽油机抽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驱油技术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